家父汉高祖 第59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受了伤,逃回了自己的国,他说这是孔雀国所为……两国准备开战了,商贾们都不敢来往了。”

“朕大概能猜到,这就是孔雀王所做的。”

“可是我不可能大规模派遣大军……但是又不能纵容他们……若是退让了一次,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师父,您要帮我想个办法啊!”

陆贾再次看了陛下一眼,方才您看起来自信满满的样子,合着您的信心就是淮阴侯??

第610章 真正的春秋大一统

“朕没有在意他过去那些残暴的行为!特意赏赐他,让他当了大汉的孔雀王!”

“他居然还敢逼迫朕!”

“朕绝对不会放过他!!”

厚德殿内,陆贾着实有些害怕,陛下做事,向来是很冲动的,看着陛下越来越生气,他是真的担心陛下一怒之下就派遣大军去讨伐身毒去了,大汉难得有如今的成就,一旦陛下选择跟身毒人全面开战,那那么多年的努力怕是都要白费,天下会再一次回到汉初时的贫苦局面,陆贾甚至都做好了以死相劝的准备。

可韩信的脸上却没有半点的愤怒。

“这不像是孔雀王能做出来的事情。”

“孔雀王若是有这个胆魄动手,他完全可以在百乘王刚刚出发的时候就派人袭击他,或者杀死他,让大汉无法做出选择就是,何必多此一举,要等到百乘王拜见完成后才动手呢?这说不通啊,而且我在西域时多次听闻这位弑君者的事情……他是很有胆魄,整日做着重建孔雀的美梦……但是他并非是傻子……整个身毒,对大汉最为了解的莫过于孔雀国了。”

“他是怎么敢招惹大汉的呢?他年纪又大了,如今所想的只是平稳过渡,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来试探大汉的态度。”

韩信进行了一波分析,直接就推翻了刘长原先的想法。

刘长一愣,问道:“百乘王自己做的??”

“不可能……百乘国的国力远不如孔雀国,百乘跟孔雀开战,对他没有任何的好处,坏处无穷无尽……只要他没有发疯,就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韩信再次否决。

“那就是其余小国??”

“其余小国整日担心被大汉找到理由给吞并,还敢在这种时候来招惹大汉吗??”

刘长顿时语塞,“总不会是匈奴吧?自从稽粥死掉之后,他那个傻弟弟就带着匈奴去劫掠夏国去了……双方打的有来有回的,应当也没有功夫来理会东边的事情吧?”

就在这个时候,卢他之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名字。

他小心翼翼的起身,“陛下,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我怎么越来越觉得可能是他干的呢?”

刘长笑了起来,毫不惊讶的说道:“你是想说夏侯灶吧?”

“其实我听到这件事第一个就想起了他,不过,按这厮的思路,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会写信告知我的……可他并没有这么做,这就证明这不是他所……”

“陛下……”

吕禄忍不住打断了刘长。

刘长不悦的看向了他,他最不喜欢别人打断他的话,“怎么了??”

“今早其实有夏侯灶的书信前来……还不曾送到您面前。”

刘长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

“陛下,我前不久出发去讨伐康居人,结果没有任何收获,我让士卒们四处搜寻,我自己领着人去狩猎……结果遇到了同样出来狩猎的康居王……我当下就带人将他给劫了!!可惜那厮的护卫甚是勇猛,五六个人拦着我,让他给逃脱了!”

那一刻,刘长丢下了手里的书信,猛地跳了起来。

“乃公要去砍了这厮!!!”

“陛下!!”

卢他之急忙拦住他,死死抓住他,“陛下息怒啊!”

刘长暴跳如雷,“我就说怎么会有人敢来坏我的好事,原来是这厮!!我要将他诛族!!”

周亚夫忽然开口说道:“这也并非是坏事……百乘王就是死了,那也不是什么坏事。”

刘长看向了他,周亚夫却认真的说道:“陛下当初将他放在西庭国,不就是因为他这个性格吗?”

周亚夫看向了韩信,“太尉,这下我们就有机会可以干涉身毒内的事情了。”

韩信看起来同样不在意,似乎也是早就料到这与夏侯灶有关。

刘长咬着牙,再次坐了下来。

吕禄看起来有些惊讶,“我怎么有些听不懂呢?”

周亚夫严肃的说道:“你对西庭国那边不太了解……那里蛮夷众多,民众不是战俘就是罪人……官吏都是被贬去的,在那边,像栾公这样的君子不好办事,反而是夏侯灶这样的,才能镇得住众人……西庭国这些年来没有出现什么祸乱,都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太尉,夏侯灶性格甚急,一旦觉得你不对,即刻就拔剑来刺,根本不想后果,谁又敢去试探呢?”

“西庭国外,有诸多小国……距离身毒也近……曲逆侯还在的时候,就曾说,身毒各国太平,对大汉并非是好事……要的就是他们乱起来……他们越乱,大汉越是得利……夏侯灶的作用就是将西庭国外搅得天翻地覆,越乱越好……西庭国外的诸国矛盾重重,彼此常常大打出手,这都是夏侯灶的功劳,而西庭国内有郅都,可以帮着他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大概就是当初陛下派遣这样的两个人前往西庭国的原因。”

吕禄有些明白了,“所以夏侯灶每次针对塞外,陛下都不会惩罚他,反而还给与赏赐……就是要让他去对付塞外的人??是鼓励他去欺负外王??”

刘长苦笑了起来,“可这次就不同了啊,朕好不容易折服了百乘王,他就给人劫了……打起来的是我们的两个附属,这可如何是好?”

韩信冷笑了起来,“他们的商贾来不了大汉,难道大汉的商贾就去不了他们那里吗?”

“他们打仗难道不需要军械吗?不需要大汉的相助吗?”

“你还真的打算帮助他们发展起来不成?他们越是强大,往后大汉蚕食他们的难度就越大……”

“他们打仗,那是好事,只要看着别让百乘国灭亡就是。”

刘长有些肉疼,“可他们打仗了,他们给我的朝贡可就要减少了……”

韩信不悦的训斥道:“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你的目的不是要得到两个长期资助你的大国,是要得到整个身毒!鼠目寸光,难以成大事!”

要是换个人对刘长这么说,刘长大概要将他挂起来打,可说这话的是韩信,那刘长就没办法了,只是低着头讪笑。

“师父说的对!”

“那我就任由他们开战?”

“不急……这件事,就让我来操办便是。”

韩信主动接过了重任,大摇大摆的离开了这里,周亚夫几个人却留在了这里,刘长等到韩信离开,这才咬牙切齿的说道:“等下次见到夏侯灶的时候,我一定要将他的牙都给打碎喽!”

“夏侯灶对他们越是蛮横,西庭国就越是安稳……有些时候,国内不能都是以诚相待的君子……也得需要几个恶人……陛下不也用晁错来当御史吗?”

周亚夫说着,刘长忍不住看了他几眼。

“不错啊,有长进了……都敢反驳我了。”

“既然嗓门这么大,那也别浪费了,就站在门口给我看几天门!”

刘长倒也不是单纯的惩罚周亚夫,也是找个理由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身毒的问题不太好说,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需要派个人,那肯定还是得周亚夫去,韩信这般年纪,刘长也不太忍心再让他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吃苦,周亚夫年纪正好,是适合立这般大功的年纪。

“主要还是得加强对身毒的控制……目前大汉距离身毒还是太遥远了,若是挨得近点,那孔雀王也肯定不敢直接陈兵对战……若是我兄长能找到海上的道路,从南边到达身毒……那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

周亚夫最先想到的还是海路。

只是周胜之已经有很久都不曾与庙堂联系,估计还在搜寻之中。

……

“阿母!!!”

当刘长闯进了寿殿的时候,正在笑呵呵的跟重外孙聊天的太后顿时就板起了脸,不复方才的慈祥。

刘长进来,就看到了坐在吕后身边的小家伙,那孩子看到刘长,也是急忙起身拜见,刘长揉了揉他的脑袋,这孩子是贾璠,贾谊的儿子,也是吕后的重外孙……可惜啊,这孩子没能继承吕家和刘家的一点作风,怎么说呢,这孩子有着非常严重的洁癖,格外爱干净,跟老刘家这种大大咧咧的行事风格不同,随时都带着好几种丝绢,用来擦嘴,擦手,擦脸,擦额头……不像刘长这种衣袖擦万物。

他甚至有些阴柔,说话都是文邹邹的,不太硬气。

刘长的几个孩子除却刘勃,都不与他亲近,还总是嘲笑他作妇人状。

不过,在他阿父的影响下,这孩子才学还是不错的,会写文赋,虽然总是因为文赋而被贾谊所训斥。

贾谊很厌恶他所写的文赋,这孩子喜欢写景色,写宴会经历,写自己跟文人好友们出去游玩……贾谊的文章,可比他要深刻太多了,像《过秦论》这样的文章,就能碾压国内九成九的文人了……此刻天下的主要文章还是以劝谏和策论为主,像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贵粟论》,他们都是以上书皇帝进行劝谏的方式,包括陆贾的《新语》也是如此,不过对此晁错和贾谊,陆贾的文章要显得更加老气横秋,不急不慢。

贾谊是一种怜悯的心态讲述着自己的所见,越说越激动,在最后吼出自己的主张,晁错是从头吼到尾,往往一开始就丢出自己的主张,然后慢慢的解释,而陆贾更像是给自己的朋友言语,始终都是不急不慢的讲述着道理。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下的文赋流派开始增加,出现了这种开始单纯的描述景色,描述人,有趣的经历,不参杂任何的主张,劝谏的文章。

贾谊等人都不太看得起这些,按着他们的话来说,这是无用之文也。

而其他文学家,如枚乘这样的,他们哪怕是写景色,也一定会借着景色来表述自己的某种观点和思想……反正多少得加点,否则文章就不容易被接受。

刘长倒是看得开,他觉得以后的天下,肯定是百花齐放的,不能因此就限制不同风格的发展,他还常常让贾璠给自己的殿写文章,给与他赏赐,鼓励他去写……贾璠对这位认可自己才气的长辈也是极为喜爱,在他面前很是乖巧,刘长大大咧咧的坐在了太后的面前,拉着贾璠,询问道:“最近学业如何啊?可有什么新文章?”

“还在写……不曾完成。”

“写完了可得送来给我看看!”

“唯!!”

吕后看着他,上下审视着,今年,吕后即将迎来自己八十一岁的大寿……她比陈平还要年长一些,这个年纪是非常少见的,而在这个年纪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那就更罕见了,可吕后就能做到,哪怕是在这个年纪,她看的很清楚,听的很清楚,言语清晰,甚至还能看透庙堂里的一些局势变化。

当然,刘长此刻是不会再来求她帮忙了……阿母的年纪实在太大,让她再去为国事操劳,那就有些太过份了。

什么?你问张相?张相那是身老心不老,应该多去办点事,免得他太闲了。

“赐那个竖子没来吗?”

刘长随口问了一句。

吕后却反问道:“他是你的亲儿子吗?你是怎么想的,居然想要将他封到那么远的地方?”

刘长顿时就懵了。

“啊?我并没有想过要将他封到太远的地方啊……”

“你来找我,难道不是因为想要将刘赐封到塞外去吗?!”

刘长瞪圆了双眼,只觉得有些离谱,他是有过这种心思,可他从未跟任何人说过,今天来找阿母,也只是想要问问她的看法……可刘长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什么都没说,阿母居然就已经开始质问自己了。

“阿母……您这是从哪里修的妖……仙法?”

“我还什么都没说啊……”

吕后不屑的冷哼了一声,“对你还用得着使什么妖术吗?你想要做什么,想要说什么……你还没进门我就能知道。”

“真不愧是朕的阿母啊!”

刘长大声的夸赞着,怎么听都是在夸他自己。

刘长拍了拍贾璠的肩膀,让他先回去写文章,自己则是靠近了阿母不少,然后说道:“张不疑派人给我送了书信……他在唐国见到了召公,还给他出了注意,他也看了不少地方,就他看过的地方来说,想要通过迁徙民众建城的方式来获得匈奴人从前的领地,怕是不太现实,耗费太大……最好的办法,还是得西庭国这种,在那里封个王,给他修建一个王城,派人辅佐他,让他渐渐收复周边的部族,进行同化……让他们都开始言大汉之语,以大汉之文……”

“我就试探性的问了赐几句,他也挺乐意的……我就想要不要将他派到塞外,让他直接占据匈奴过去的王城,让他来收复周边部族,加强与周边诸国的联系,亲密通商,我也想过了,那些部族现在活得都很惨,被唐国追来追去的,一个寒冬就能让他们的部族人数减半,若是大汉愿意给与他们庇护,他们肯定也很乐意……到时候吧,采取匈奴治理各部族的方式,将他们的上层贵族同化为自己人……然后逐步吸纳。”

“冒顿以几十万匈奴人都能治理好那么多的疆域,将所有部族都整合在一起,险些将他们都变成了匈奴人……他能做到,朕能做的比他更好!”

“若是能将他们彻底整合,将草原也纳入大汉的版图……那好处无穷无尽啊,畜牧同样是大汉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往后发展纺织业,也离不开这畜牧……还有就是这片草原啊,他是个宝地,现在可能看着没那么重要……可往后,匈奴的大多领地里都会出产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

刘长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这些部族还能为大汉先锋……匈奴人可以从草原流窜到身毒,就是因为他们游牧的风格,大汉当然做不到,可若是我们有了一个封国,跟匈奴一样,以游牧为主,农耕为辅,那我们就可以不断的让他们朝着远处探索……他们的势力扩张将会非常的迅速,若是遇到打不过的,就回来跟我们求援……到时候就让董仲舒给赐当个国相,让那些欧洲人都去背论语!!他不是整日说春秋大一统吗?这个天下早就大一统了,让他去搞个世界大一统,岂不妙哉?”

吕后安静的听着刘长吹嘘。

“你就将赐丢在塞外,他要如何收复那些人?”

“当初冒顿好歹还有二十余万人跟随,赐什么都没有,如何让其他部族听话?”

“这简单啊……沿路的各个诸侯国,难道还凑不出二十万人来给他吗?”

“阿母,边塞的这些领地上,可是有不少汉人也在放牧的……我们将他的王庭设立在紧挨着唐,代,燕的地方,三大强国随时都可以支援他,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救济他,他很快就能站稳脚……如此过个百余年,整个草原,就彻底成为了大汉的故土,道路四通八达,城池林立,有人耕作,有人放牧……”

“看起来,你心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你还来找我做什么?”

“我就是想让阿母帮我把把关啊……这可不是小事啊,虽然赐平日里有些顽劣……可若是要封到这种地方去……”

刘长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决的说道:“不过,身为我刘家子嗣,享受了富贵,自然也要承担重任……若是阿母觉得合适,我就封他去塞外为王……再给他弄一套强大的班底,让他彻底控制整个草原!”

第611章 任人唯亲

“哈哈哈,这篇文赋写的是真不错啊!”

赵王宫内,刘如意拿着几篇文章,爱不释手,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位的模样是越来越像高皇帝,如今他的模样,几乎跟当初开始创业时的高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了……相似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若是庙堂想要给高皇帝画像什么的,都不必去挖长陵,直接来赵国对着如意的模样来画就可以,最令人惊叹的是,不只是相貌,就连那些小细节,小习惯都是一模一样的。

就连这读文赋的时候,刘如意都是跟高皇帝一样,喜欢侧着脑袋来读,还总是不经意的皱起右眼,令人感慨这血脉的强大。

此刻,刘如意所阅读的就是枚乘的几篇文章,刘如意的学问要比刘长好上很多,他还挺喜欢这种文人雅士的,他在赵国也养了些文人,平日里吃了酒,也会跟他们坐下来一同畅谈文赋。

袁盎坐在他的面前,忍不住的摇着头。

人家都指着您的鼻子开骂了,您还在这里叫好?

刘如意看了片刻,忽然觉得有些不对,“这不是写赵王迁的吗?为什么还有你和贾谊啊?你们又不是赵王迁的大臣……”

“这是笔误?”

如意疑惑的看向了袁盎。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