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59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场面顿时就有些尴尬。

太仆在朝中的人脉还是不错的,陆贾跟他也是不错的朋友。

刘长还在上位继续挑火,“太仆,您就是塞外长大的引弓之民啊!您觉得陆公说的如何啊?”

陛下是最喜欢看老头打架的。

“陛下……塞外太过偏僻,而且没有什么可以耕作的地方,若是将公子封到那般偏僻的土地,未免有些……”

刘长大手一挥,说道:“河南,朔方,云中等郡,因为治理有方,农桑发达,人多以新关中称之……这些地方,当初也是众人口中的不毛之地,你又怎么知道,如今的这些土地,在以后不会成为第三个关中地呢?”

又有大臣起身说道:“陛下,身毒已经有了个夏国,若是再封,怕是称呼不便,容易混淆……”

“这容易,传达朕的命令,让他们去改个名字!不改就灭了他们的国家!”

陆贾急忙说道:“陛下,他们对自己的称呼并非是夏……我们改变对他们的称呼就是,不必去攻打……”

如此一来,群臣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这件事似乎跟群臣的利益也不怎么沾边,最后就让天子如愿完成了自己的想法,新的诸侯国夏国诞生,有四个郡,燕国北部外的大草原设立辽北郡,云中外的大草原设立漠南郡,漠南北部的一望无际的原野全部都是漠北郡,从原野到北庭,西庭的大片草原,都是漠西郡……

光从疆域规模来说,这诸侯国的规模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跟大汉庙堂的实控地都有些不相上下,最可怕的是他们没有明确的界限,若是有势力,漠北可以一路往上,所路过的地方都是漠北郡,漠西也是,可以一路往西,经过的地方都是漠西郡……可群臣对这个新生的诸侯国没有半点的忌惮。

不是说疆域大就利害。

就如梁国和燕国,燕国如今的规模大概能顶十个梁国,可若是论国力,梁国能将燕国按着头暴打。

大汉疆域很大的诸侯国,有西边的三国,其中以西庭国疆域最大,北边有燕,南边有吴……这里国力最强的还是吴,其他的国家都不够看,吴国拥有很多的飞地,他们在南越半岛上占领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港口来进行控制,直接挡住了南越国前进的步伐,而且人口很多。

可现在这个夏国,这人口……就是刘赐将所有部族都聚集起来,大概也不到百万人。

疆域大有什么用啊?每个郡县还不到几千人,能顶什么事?

群臣随后又商谈起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身毒的两国之争。

孔雀和百乘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两国都在疯狂的跟大汉求援,都希望大汉能出面来帮他们说话,群臣们的意见都不相同,有人认为大汉不应该去干涉这些蛮夷的事情,有人却认为大汉要按着对待诸侯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任由两个诸侯国打仗对大汉是不利的,影响太过恶劣,也有人觉得应该派个人去劝和。

刘长其实也挺看重这收益的,他们打起来,大汉的收益肯定就要变少,朝贡和贸易都会受到影响,但是老师的想法跟他不同,老师所在意的不是平稳的收益,他更希望能拿下整个身毒,他希望这些小国多打仗,彼此不合,希望他们的国力不会因为大汉而得到太多的提升……群臣没有一个提出要积极让他们开战的。

大概是群臣不敢去想拿下身毒的事情,一个距离大汉万里之外,又有着近千万人口的地区,想要拿下??这还真的是需要有一些胆魄的。

这在韩信眼里大概不算什么,在他眼里,身毒一直都是最好的肥肉,只要能拿下这里,大汉几乎就不用为任何东西发愁了,充足的人力和财力甚至可以让大汉在全国范围内都修满驰道和运河,反正用的不是自己人,又不影响自己的耕作,在最后一个身毒人流干血之前,大汉是绝对不会停止徭役的。

刘长也只好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如今的收益就被蒙蔽,不能沉醉在温柔乡里,要以最大的收益为重。

不过,若是大汉放任他们交战,怕是会降低大汉在身毒的威望,想要做成这样的事情,其实是需要一位顶级的阴谋家的。

可惜,那位顶级的阴谋家已经去陪着他的老朋友吃酒去了。

大概是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坐在高皇帝的身后,听着高皇帝大声吹嘘,痛苦的板着脸,忍受着那不着边际的吹嘘。

可惜啊,若是陈侯还在……大概能让身毒各国互相打出失来吧。

因为太尉没有来参与朝议,这件事也谈不出一个好的方案,不过,他们的这些想法最后也会呈现到太尉那里,以供太尉来参考。

封了王,还有一个更难以解决的事情。

那就是国相的问题。

如今刘赐还小,不可能直接去封国,而他还没就国的时候,就得安排一位厉害的国相来替他治理地方。

群臣的意见倒是很统一,都希望晁公能去。

当然,刘长肯定是不会将晁错丢到那个地方的,就是要丢,也不能是现在就丢啊。

其实刘长这里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人选,虽然只是个偏僻且弱小的国,可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大汉诸侯国,国相肯定是不能随意安排的,得有资历,值得信任,要有能力……各方面都不能缺,而这样的人才早已在各地任职,没有空闲。

“陛下,若是实在找不出人选,就让我去当吧!”

“我愿意为陛下前往那偏僻地方吃苦!”

吕禄拍打着胸口。

吕禄以如今的生活,还真的不必去追求什么国相,刘长瞥了他一眼,“朕倒是宁愿这位置空着……”

“实在不行,陛下要不就从年轻后生里选择一个?太学里不是有不少人吗?”

“年轻后生不在意担任此位……夏国相……唉……对了,提起夏国,我忽然想起来,夏无且他回来了吗?”

“据说他收了很多弟子,有教无类,免费传授知识,还领着他们种植草药,其他时候给当地的孩童们启蒙,免费给穷苦百姓看病,在中原可谓是名声大噪,被人称为圣,就是梁王都派人送了他一辆豪华的马车……表示自己对他的敬重……琅琊王刘兴居两次派人邀请他来自己这边讲学……”

刘长满脸的不屑,骂道:“这厮倒是会装模作样啊,这是给自己找护身符呢!”

“他在这些时日里教出了很多弟子,还将自己的医书全部拿了出来,让人抄写观看……梁国的医馆里处处都是他的弟子……”

刘长的脸色顿时就好了不少,“若是能做点实事,那倒也不错……不是弄虚作假就好,既然他在那边办了不少事,那朕也不能亏待他,去下令吧,升他一级爵位,作为表彰。”

吕禄急忙应答。

“虽然他做了不少事,但是我这个人赏罚分明,你还是要去看着他,看看他什么时候回来……对了!!朕想到了!!”

刘长猛地抓住吕禄的手,叫道:“阳陵侯傅清可以担任国相啊!”

吕禄目瞪口呆。

“陛下……虽说傅清曾得罪过我们,还让我们大打出手,可是吧……这都过去几十年了,他如今改过自新,有贤明的名声,陆公曾说,他可以在以后接替自己成为九卿之首……您这些年里,对他各种……再派他去夏国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

吕禄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自家陛下这也太小心眼了。

阳陵侯傅清,乃是傅宽的儿子,大家还年幼的时候,曾跟刘长打成了一片,卢他之第一次进廷尉,就是因为痛殴了此人。

可那是很早的事情了,在他长大之后,陛下对他关爱有加,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让他来干,一点小错误就要从头再来,他的爵位是忽高忽低,足迹更是遍布了大汉各个偏僻的角落,可谓是在南越国钻过雨林,在燕国登过雪山,在唐国放过羊,在北庭国深入沙漠,在滇国吃过菇……他用亲生经历证明了什么叫玉不琢不成器,在如此关爱之下,他居然奇迹般的混进了庙堂,成为了九卿属吏,千石。

吕禄过去也很不喜欢傅清,可都过去那么久了,再这么针对人家,这就实在有些……

刘长严肃的说道:“朕并非是惩罚他……夏国在你看来是荒凉的不毛之地,可是在我看来,那是大有可为的地方……傅清为人坚韧,经历过多次失败,若是换个人去那里,保不准会被压倒,傅清却不会……他绝对是最稳妥的人选!”

吕禄还是狐疑的看着皇帝,您这是私人恩怨里夹杂了点公事吧?

刘长却大手一挥,“派人去将傅清叫来吧。”

很快,傅清就出现在了厚德殿里,此刻的他,看起来越来越像他的阿父了,沉稳且成熟,看着就让人有种莫名的信服,就觉得这个人很靠谱的样子,难怪陆公对他的评价都这么高。

傅清拜见了皇帝,又拜见了吕禄,吕禄急忙回礼。

刘长示意傅清坐下来,然后问道:“夏国新设,需要一个国相,朕想让你去,你觉得如何啊?”

傅清并没有吕禄所预料的那样惊愕或者悲愤,他从始至终都极为的平静。

“臣从不曾独自治理过地方,只是为他人所做事,臣就怕坏了陛下的大事。”

“什么事都会有第一次,我就问你愿不愿意去?我绝不逼迫,若是你不愿意,可以告老还乡,安享晚年,朕不强求!”

傅清再次行礼。

“臣愿意前往!”

“你弟弟在长沙国对吧?”

“是的。”

“让他回长安吧,你阿母年纪也大了,让他代替你照顾你阿母……你阿母现在如何啊?”

“陛下……她很好,她常常说想要邀请您前往府内,当面感谢您的恩德……您的大恩,臣没齿难忘……”

看着傅清那激动的模样,吕禄一愣,怎么感觉他们之间还有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刘长却不悦的让他起身,“朕并非是对你施恩,朕完全是看在你阿父的颜面上,大汉开国之臣,岂能没落到那种地步呢?回去跟你阿母多相处,好好服侍她……”

“唯!!!”

在傅清离开后,吕禄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刘长。

“陛下……您曾帮过他???”

刘长急忙狡辩道:“只是看在他阿父的颜面上帮了些,都是皇后和太后的意思……”

吕禄却笑了起来,“没有想到啊,陛下居然还有这般仁德的一面……难怪敢让他当国相,是因为陛下早已将他当作了心腹?”

“放屁!还不是你们这些人不中用!”

……

“寡人向来仁德,讲的就是一个有恩必报,师兄,你平日里对我很好,跟着我去就国吧,我封您当国相!”

刘赐得意的说着。

董仲舒暗自想着,你这是有恩必报吗?你这分明是以怨报德啊……

对这个还没有举办仪式就已经以君王自居,带着甲士四处晃荡的小师弟,胡毋生沉默了许久,他有些不忍心的看着刘赐,“赐啊……也是难为你了啊。”

刘赐正要吹些什么,可是在那一刻,他仿佛觉醒了骨子里的什么东西。

他的脸色迅速变得落寞。

“师兄啊……寡人这夏国,偏僻贫苦,民不聊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寡人年纪尚幼,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为之奈何啊??”

胡毋生还就吃他这一套,听到他的话,他皱起了眉头。

“你不必担心……我会想办法的……唉,我公羊学派势小力微,帮不了你太多,但是我会全力为之!”

刘赐大喜。

“对了,我阿父已经下令了,老师的服役地点已经改了,改到我夏国去了!”

胡毋生听闻,也是很高兴,“太好了,只要不受苦就好啊。”

“师兄啊,往后要是有人来找你麻烦,跟你辩论,你要记得叫上我,我要将他们都给绑……请去我夏国!”

“现在,我还得去想办法联系一下各地的仲父们……我阿父说了,让我跟他们处好关系……还特意交代我,只要给他们写信,开头问候一句仲父无恙……就能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就在刘赐喋喋不休的跟众人吹嘘的时候,厚德殿里却是吵翻了天。

雍娥双眼通红,坐在刘长的面前,抱着怀里的良,转过头不去看刘长。

刘赐是很开心,自己要去梦寐以求的地方大展身手了。

可雍娥就不同了,凭什么要将我的儿子封到塞外呢?

刘长心里其实也觉得自己对刘赐有些亏欠。

尴尬的站在雍娥面前,说不出话来。

“娥,这件事,你也不要责怪陛下……”

关键时候,唯二靠谱的曹妈妈从殿外走了进来。

第614章 还是长老爷更可怕

“娥……赐那性格,若是在中原,四处瞎折腾,岂不是要坏了大事?”

“陛下虽然将他封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肯定会给他安排最为贤明的大臣们来辅佐他,不会让他吃亏,况且,他又不是现在就去就国……是要等以后长大成人啊,你何必如此担心呢?”

“那竖子自己也很喜欢这封地啊……况且,当初那西庭国也很贫苦,可你看看如今,不也繁荣起来了吗?夏国肯定也能如此……”

曹姝好说歹说,终于安抚好了雍娥,雍娥抱着怀里的良,不好气的说道:“赐也就罢了,良你总不会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吧?”

“哈哈哈,这你就放心吧,我早就考虑好了,我就把北地封给他,让他做个北地王,从北地郡来长安也不过几天的时日,而且北地郡内外都没有什么敌人,国内太平,四处还有兄弟来照顾他……”

不少大臣其实都希望刘长将自己的孩子封在国内一些重要的地方,用来遏制其他诸侯王,毕竟对比其他诸侯王,这些新一代诸侯王的关系肯定要跟刘安更加亲密,有什么样的人会跟自己的亲兄弟过不去,在哥哥登基后谋反呢??

但凡头脑正常的都不会这么做吧??

不过刘长倒是不在意这个,庙堂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了,别看诸侯国各个地盘大的吓人,可庙堂所治理的地方,永远都是最优先的,诸侯国全部加起来从国力上来说也不是庙堂的对手,至于以后,那就是刘安的事情了,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百余年后,就算有诸侯王成了事,打进了长安,难道还敢挖了我的坟?

作为不太正统的皇帝,刘长是不在意这个的,论继承权,其实刘祥的顺序都在刘长之前,毕竟人家才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刘老七的继承权还在他六个哥哥之后呢!

而群臣也不太敢说诸侯王谋反的问题,毕竟,是吧,咳咳。

也只有晁错这个头铁的,一直在说诸侯王的问题,还常常用天子举例,说起来,他能活到如今,都算刘长心胸宽广……

可晁错在此刻也不是那么的舒坦。

晁错坐在书房内,直勾勾的看着面前的小娃娃。

这小娃娃也是头铁,面对当朝三公,居然一点都不害怕,也是直勾勾的看着他。

两人大眼对小眼,许久都没有说话。

晁错是真的不想要传授什么弟子,他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办,他要去制裁各地的诸侯王,他还要严厉的打击朝中那些奸贼,他要辅佐君王……要干大事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教导弟子啊?

可是他又不敢拒绝,他怕惹急了陛下又把自己给挂墙上了。

晁错最是厌恶这种凭借关系来求名或者求官的人,张汤是靠了鲁元公主的关系,晁错自然是更加的厌恶。

“张汤对吧?其实我不太想收你做弟子的。”

哪怕是面对一个小孩子,晁错也没有收起自己往日里的刻薄,依旧是非常冷漠。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