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59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韩信在看到萧奋的上书后,整个人直接炸开了,你是个什么鸟毛?我要诛你五族!!!

好在,刘长及时拦住了暴怒的老师,那封上书,刘长也觉得很离谱,且不提开口就是仲父,表明自己是酂侯远亲的身份,就说中间的部分,甚至还隐约带着指责太尉没有厚葬,对不起父母之类的话……这换谁能受得了?

“老师,杀死几个人很容易……可是我要做的不只是杀人,我是要杀思想……您放心!我一定会将他的头砍下来,可还不是时候啊!”

刘长再三相劝,韩信方才收起了怒火。

“老师,不只是你,我这里也总是能收到他的上书,呵,我迟迟没有动手,就是要将他们连根拔起……这些人以礼法的名义,干涉庙堂大事,现在他们还是个雏形,我都已经看透了,往外后啊,他们会编出更多的礼,搞什么三纲五常,用礼法之名来压抑人性,钳制思想,将会将整个大汉,不,是整个华夏都带入深渊!!这次,我要彻底解决这个情况!!!”

“儒家从根部生长出来,生出了诸多枝,我要将那些坏掉的枝干给他剁掉!免得以后长成了歪脖子树……”

韩信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依旧很凶狠。

“那你还不去?!”

“我早就安排了,您就等着看吧!”

浮丘伯躲在书房不再外出,并且主动辞掉了太学大祭酒的位置,安心教导自己那几个弟子,太学的事情完全落在了庙堂的手里,自以为除掉了大敌的儒生们开始了自己的谋划,也就是计划的第一步,解救那些被抓起来的孝子们。

他们开始在报纸上大规模的发表言论,做舆论攻势,而他们就是宣传这些被抓起来的人的孝行,指责将他们抓起来的官吏的暴虐,他们不只是在报纸上,还在各个地方都开始了宣讲,他们大规模的上街,甚至一度想要在各级的国学里讲学,整个长安的儒生们都热闹了起来,那些被抓起来的都成为了名人,成为了遵守礼法并且孝顺的典范,他们似乎在牢狱内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萧奋提起他们,眼里总是带着泪花。

晁错领着人,急匆匆的朝着太学出发,可是刚走到了半路上,就遇到了拦路的。

拦路的若是其他人,早就被抓起来了,可这个拦路的却不太寻常。

来人正是剧孟,他笑呵呵的挡在路中间,笑着走到了晁错的身边,“晁公啊……我奉太子之令,在这里等您……太子有令,请您再等等,现在还不是出手的时候。”

“哦?太子何以如此关心儒家的事情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就知道是吕侍中来传达的命令……”

晁错一愣,转身下令,“我们回去!”

儒生们愈发的狂妄,他们终于开始聚集在皇宫门口,请愿释放那些因为孝顺而被抓走的人了,同时,他们在道路上高呼着,用着各种办法来解救这些人,庙堂始终都没有反应,萧奋三次去廷尉府拜见夏侯婴,都没能见到对方。

这让儒生们又多了个可以抨击的目标,没错,正是廷尉府的……前廷尉张释之。

他们认为廷尉府内都是被晁错所把持,根由就是在张释之!!

就在儒家的声音达到最大声的时候,庙堂的报纸发行了。

而最上头的内容,就是对那些孝子们的判决结果。

判决结果乃是忤逆罪,下方则是罗列着他们的罪名。

在河内被抓起来的大孝子,沉迷赌博,花光了父母的积蓄,为了躲避债主而逃走,害的家里人整日被骚扰,最终父母两人相继病逝,他回到了家乡,以操办葬礼的名义跟弟弟妹妹们以及诸多亲戚们索要钱财,多次对他们进行恐吓,再通过厚葬的方式来博取名望,想要以孝顺的名望当上当地的亭长,以免掉身上的赌债。

在河东郡被抓起来的孝子,好酒如性,平日里欺行霸市,多次殴打同乡人,对父母多次辱骂,恐吓,让年迈的双亲在耕地里忙碌,自己则是带着妾在城内玩耍,将父母当作家臣来用,在母病逝后,他大办葬礼,厚葬之,甚至提出要为他们守孝三年,至于目的,尚且不知道,但是在他阿母的遗体上,已经发现了被殴打的痕迹……当地的县令都被抓了起来。

在南郡被抓起来的孝子,曾为阿父守孝三年,三年里生了五个孩子,有人看到他多次饮酒,常常带着不同的美人前来陵墓边,三年后他担任了当地的三老,如今是阿母逝世了,他准备厚葬,然后在守孝两年……

在济北郡被抓起来的孝子,经查实,他的阿父是死于饥饿。

在苍梧郡被抓起来的孝子,他通过厚葬的方式企图吞掉兄长的遗产,训斥兄长两个年幼的孩子没有操办葬礼,实为不孝,随即霸占兄长子嗣的土地……

在胶东国被抓起来的孝子,在他阿父逝世后曾与其小妾有染。

当这些罪证被公布的时候,整个长安再次轰动。

那些看到报纸的儒生们,他们的眼神从呆滞到愤怒,再到惊恐,再到茫然……他们所坚守的东西仿佛在一瞬间就毁灭了,这些罪状是经历过认真判决的,罪状极为详细,甚至还提到会将证据带到长安,在廷尉再次进行审核,因为要判决死刑是要通过廷尉的……这些就是我们先前想要救出来的孝子??

最为愤怒的就是萧奋了。

他坐在书房内,整个人都在哆嗦着。

“假的!!这些都是假的!!是晁错编造出来的……晁错,对,都是晁错……我们要诛晁错!!这都是晁错的罪行!!”

而围绕在他身边的大家们,此刻脸色都是异常的惊恐,却再也不敢附和了。

“你们要相信我!!这都是晁错编造出来的罪名!!这么多不孝的人,难道在这短短时日里就能找出来吗?这肯定是编造的……”

“主要原因都是晁错!!我们要打倒晁错……那些大臣不都很希望晁错倒台吗?晁错恶名昭著……”

萧奋的声音愈发的嘶哑,愈发的尖锐。

当天,儒家的报纸再次语出惊人,他们将矛头对准了晁错,认定晁错造假,并且将这些年里所发生的所有事都怪在了晁错的头上,想要将所有的矛盾都引到晁错的头上去。

可这一次,起身附和他们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在太学内,那些趾高气扬的人,都变成了惊弓之鸟,眼神呆滞,脸色茫然。

只有那些礼派最坚定的儒生们,依旧在各地高呼,他们再次开始大动作,想要将矛盾全部都引到晁错的身上去。

随即,廷尉的甲士敲开了萧奋的门。

萧奋看到这些甲士们,当即让弟子们围着自己,大声的说道:“是晁错派遣你们来的吗?!天下的正义之士是杀不死的!!”

为首的官吏摇着头,“我是廷尉左丞宣莫如……昨日你们上告廷尉,诉讼晁错伪造证据,谋杀他人,结党营私,贪墨钱财,强抢民女等罪行,因为提出诉讼的有一千三百二十四人,廷尉即刻出动,以及将被告晁错押到了廷尉,当事人晁错不服,提出诉讼,认为你们诬告,廷尉如今要审晁错的案件,你们作为诉者,要前往廷尉。”

萧奋愣了一下,“晁错被抓了???”

“大汉是鼓励百姓告官的,你们既然告发,我们当然就要抓……我现在问你们一次,你们不准备撤诉对吧?”

“按着大汉的律法,诬告若是败诉,可是要反坐的……你们起诉晁错的罪行都可以诛族了,一千多人集体上诉啊……我在廷尉府这么多年,还从来不曾见过。”

“不过,你们放心,我大汉以礼法来治理天下的,绝对不会因为晁错的身份而偏袒他,我们会请三公来负责他的案件,并且允许他人旁听……若是他有罪,谁也护不住,若是诬告……”

宣莫如笑了起来,露出了白森森的牙齿。

那一刻,萧奋浑身都哆嗦了起来。

“你不撤诉对吧?”

“我……我……”

第619章 诽谤,你诽谤我啊!!!

武帝开始的察举制,其实是有根源的。

察举制来自于过去的举荐制,在过往,那些有名声和地位的贵族,都拥有对国君的举荐权,他们可以举荐自己认为有才能的人才给国君,给自己的好友,故而结交贵族是通往权贵的最好路径,秦国就是为了限制举荐制,因此设立了举荐连坐,若是举荐的人犯了错,那么举荐他的人要跟他承担一样的罪行,知名的就如范雎,因为举荐人犯罪而惹出了大麻烦。

汉朝建立了道德社会,无比的重视官员的私德,德在举荐中的比例首次超过了才能,唯贤是举!

而这一点,则是儒家礼派崛起的好机会。

这倒不是说他们是最有道德的,只是,他们是最擅长拟定道德的而已,他们说什么是有道德的,那什么就是有道德,而以孝治国的大汉,民间最大的德当然就是孝。

萧奋发了疯似的去反对这项法令,说到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不能不反对,在这些年里,他们通过对礼的诠释权,通过对孝的诠释权,正在步步影响大汉的举荐制,他们坚信,他们很快就能扭转整个社会,让道德官成为主流,往后的人想要做官,第一步就是过他们礼派的监督,这会将礼派推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

而事实证明,历史也确实是这么发展的,儒家的礼派,或者是说这个礼家,他们跟拥有举荐权的贵族达成了高度的统一,他们给这些贵族提供礼法上的保障,而贵族们则是用他们的礼来为自己谋利,装模作样,沽名钓誉,在大汉往后的政治土壤里,是再也容不下汉初这样的大臣们了,他们纷纷化身为道德卫士,而在这种诡异的发展中,礼家的思想变得更加激进。

不说别的,就是一个郭巨埋儿的典故,就令人毛骨悚然。

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呵?

再往后,他们不再局限与单纯的孝,他们开始制定一套成型的道德观念,将一套看起来豪华的道德冕服披在了整个华夏的身上,这冕服最大的作用就是束缚着穿上它的人,越挣扎越是紧,直到将里头的人给掐死。

这种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在武帝时期,察举制开始举孝廉,至于谁是孝廉,那就是礼家自己来说了,然后民间就开始吟唱:“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晁错的法令打断了这种进程,葬礼和厚葬是礼家最先用来选拔孝子的途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快的途径,想想孝顺父母那得要多久啊,还不如等他们死的时候花点钱,还有官可以当,这多好啊。

礼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与贵族建立亲密的联系,开始走向新的道路。

眼看目标越来越近,道路却直接被晁错砍断,他们能不急嘛?

他们能不站出来嘛?

这已经关系到了他们的最大利益,因此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

要是失去了这项权力,往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资格跟贵族建立合作,整个学派就没有可以往上爬的东西了。

只是,此刻的萧奋,浑身冰凉,手脚麻木。

他早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面对晁错这样的酷吏,他觉得随时都可能会被忽然闯进来的甲士杀死。

若是他这么死去,那礼家还能继续坚挺,他将会是舍生取义的圣贤,晁错将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他很看重地位,无论是活着时的,还是死了以后的。

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所预料的,浮丘伯没有任何的反击,天子没有插手,晁错更是一反常态,不但没有出手,还被廷尉给抓了……

最要命的就是那报纸了,庙堂的邸报和儒家的邸报,谁更有影响力,这根本不用多说。

萧奋是真的没有想到,那些被抓起来的人居然是如此的恶迹斑斑。

难道晁错一开始抓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如今的局面?还是说他们后来才去抓了这些人用来反击??

比起晁错深谋远虑,他还是相信这是临时的补救行为。

最重视孝的礼家却想要救出一些不孝的人,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整个学派的名誉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处理,礼家可就得出大事,萧奋又急忙将矛头对准晁错,晁错名声极差,朝中痛恨他的大臣那么多,总该能起到一些作用吧?

可是,还不等他去联系那些人,晁错就被抓起来了。

他们只是发言弹劾,不是要诉告晁错啊。

可廷尉显然不是这么想的……现在的局面就很难以选择了。

他们为了抹黑晁错,往晁错头上安放了无数个罪名,可晁错是什么人呢?天下厌恶他的人数不胜数,可就是没有一个能拿出实证来干掉他的,这个人几乎没有什么私欲,不喜欢钱,不喜欢土地,不喜欢美人,整个人的心思都在国事上,没有朋友,居住的地方都是皇帝送的……想找他的黑料???

现在,这些抹黑开始反噬了。

按着大汉的律法,他们告晁错是什么罪,若是晁错不是,那他们就会以自己提出来的罪行来处置。

他的所有追随者都成为了上诉者,若是败诉,他和所有追随者都要反坐,要诛族啊!!!

宣莫如还在等待着他的回答。

他笑得很是温和,却仿佛将尖刀对准了萧奋的心脏。

若是撤诉,那他们的名誉算是完了,一群想要救出忤逆的讲孝行的学派,一群抹黑三公还不敢赴死的学派,连带着他个人的声誉和整个学派都要完蛋。

若是不撤诉,赢下来的几率几乎没有,而一旦败诉,那他们就要全部被诛族,整个宗族啊……那样的话,整个学派都死在这里,甚至连传人都不剩下……

萧奋只觉得脑海里嗡嗡作响,他很想拔出剑,给自己一下子。

若是现在就死去,是否能保得住学派?保得住宗族?

萧奋心里无比的纠结,他直勾勾的看着宣莫如,什么都说不出来,平日里那些叫嚣着的大家们,此刻似乎都屏住了呼吸,浑身微微颤抖着,有人终于忍不住,上前说道:“毕竟是与三公对峙……”

“闭嘴!难道你以为大汉的律法是不公正的吗?是会偏袒三公的吗?!你现在是不是要诉告廷尉?!”

宣莫如猛地看向了那人,那人再次哆嗦了起来。

“不敢。”

可还是有人走了出来,“萧公,撤吧……赢不了的。”

这一次,宣莫如却没有再打断他,只是笑着。

这些开口的,也未必都是怕死,只是不愿意连累自己的宗族而已,毕竟他们还有家人,若是连带着家里人一同赴死……那他们完全不敢想象。

第二位开口的人死死抓住萧奋的手,“我愿意与君一同上路,只是家中父母,实在不愿意让他们因我而遭罪……”

萧奋仿佛找到了什么,再次抬起头来,悲情的说道:“若是败诉,不知多少父母要因为孩子的事情而遭罪啊,我岂能做出如此不孝的事情呢?我……撤诉……”

萧奋放弃了诉告晁错,那一刻,所有聚集起来的儒生们都绝望的低下了头,他们完了。

整个学派都完了,撤诉就代表他们先前是在胡说八道,晁错没有编造,他们是真的想要救那些忤逆之人……他们要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就像秦国灭亡后的法家那样。

萧奋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瞥向了自己的佩剑。

死得其所!!!

就在他准备伸出手来的时候,宣莫如却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

他惊讶的看着宣莫如,愤怒的说道:“我已经代表学派撤诉,我们又不曾正式向廷尉上诉,您还想要做什么?!”

宣莫如大笑了起来,笑得肆无忌惮。

“你们是撤诉了,可是晁错还不曾撤诉啊……他诉告你们诬告,抹黑,诽谤三公……既然你撤诉,那诬告可以取缔,可是抹黑诽谤三公,可不能取缔啊……你若是想要死,那也得等到诉讼结束啊。”

萧奋顿时反应过来,他勃然大怒,瞪大了双眼,瞪着面前的宣莫如,指向他的手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你!!你!!”

“带走!!!”

宣莫如一声令下,甲士们当即开始拉着这些人走,此刻,他们可不再是原告,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被告……

看着那些心如死灰的儒生们被甲士带走,宣莫如不屑的摇着头,“有功夫去读礼,为什么不学学律法呢?愚蠢。”

甲士们要抓的人很多,不只是在太学里的这些人,还有外头的那些,宣莫如也忙碌了起来,不过他还是很高兴的,这可是大功一件啊,看着那些前不久还趾高气扬的儒生们如今呆滞的被押走,很多其他学派的太学生们都在周围围观,可他们心里对这些儒生并没有什么同情,反而是暗暗叫好,儒家虽然将孝跟自己高度绑定,可实际上,各个派对孝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人居然想要解救一群忤逆之人??还有颜面说孝??

甚至有人朝着他们的方向吐口水。

无耻之尤!

他们整个学派的名声已经坠落到了谷底。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