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6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吕后一言不发,只是看着刘长发着牢骚。

“吃完了吗?”

“嗯。”

“去睡觉!”

“哦……”

刘长转身走进了内屋,吕后继续趴在案牍上,提着笔,书写了起来。

“兹令云中,雁门等郡,加固城池,多设烽燧,发赵,代,齐,楚,淮南,关中之逋亡人,刑徒,隶臣,奴产子,赘婿,贾人往太原……”

“发民垦太原上党之地,囤积粮草……”

次日,一大早,刘长就起了身,他可没有忘记,自己封王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炫耀,而是为了证明师父还有用,最起码,要将他从牢狱里捞出来,哪怕是被软禁起来,也比坐牢要好啊。

因此,在吃早饭的时候,早已忘记了昨晚恩怨的刘长,便长叹了一声,想要引起母后的主意。

吕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吃着饭,就是不理他。

“唉……唉……唉……唉……唉……”

吕后终于忍不住,放下了放下了箸,冷冷的盯着他,“你又想干什么?!”

“阿母,我要去的地方,乃是四战之地,外有匈奴,我冒然前往,定然是九死一生啊!”

“哦……所以需要韩信陪你一同去是吧?”

“哇!阿母!你怎么知道的?!”

刘长确实是被吓了一跳,瞪大了双眼。

吕后冷笑了起来,“他能活着,已经是看在过去的情谊了,他不可能活着离开长安,你不要想了。”

“阿母,不出长安也可以,就让他出牢吧,让他住在原先的府邸,安排人看着他,我想继续跟他学习……阿母,你也知道,将来,我肯定是要跟匈奴作战的,我绝不能允许他们来劫掠我的子民!”

“匈奴的骑兵很强大,可并非是不能击败的,当初赵国的武安君一仗大败匈奴,将匈奴的二十万军队杀的全军覆没……我自认比起武安君还差了一点点,倒不是不如他,只是还需要学习,能不能将师父弄出来,让他继续给我上课?”

“不行。”

“阿母~~你就帮我吧,除了他,谁能教我击破匈奴的策略啊?”

吕后迟疑了片刻,“你每次上课的时候,得有栾布陪着。”

“好,好,别说栾布,就是再派十个近侍去监听也没问题!”

刘长大喜,吕后又说道:“我去给陛下说,若是他不同意,休要怪我。”

刘长心里却知道,这事已经稳了,因为每次自己求阿母的时候,她都是这么说,可每次她都能办成,跟阿父正好相反,阿父每次答应自己什么事,到最后肯定都做不到。

果然,没过两天,吕后就召见了栾布,给他交代了不少的事情,然后便让栾布带着刘长去找韩信。

这一路上,刘长格外激动,给栾布吹着他跟韩信相处的是多么的好,说着师父多喜欢自己这个弟子。

韩信果然还是被安排在了原先的府邸,不同的是,门口站着甲士,而院落内也有甲士,这些甲士,刘长还都认识,他们原先是镇守在皇宫里的,是卫尉的人,刘长开心的跟他们打着招呼,冲进了内屋。

“师父!!!”

韩信一愣,转过头来,还没反应过来,刘长就已经搂住了他的脖颈。

“不许哭!”

韩信很直接的打断了“刘邦唱歌”,然后认真的打量着这位徒弟,“宫中的伙食定然不错……”

刘长同样也在打量着师父,师父看起来比以前要消瘦了很多,只剩下了骨架,脸上都没有多少肉了,身上还带着伤痕,可脸色依旧平静,没有原先的那种愤愤不平,仿佛什么都看开了。

再次遇到韩信,刘长自然是忍不住,急忙开始说自己这段时日里的经历,这些话越说越离谱,别说韩信,就是栾布也有些听不下去了,他皱着脸,低着头,也学起了陈平,开始闭目养神。

“好了,不必多说……这些事情,我都已经听说了。”

韩信打断了喋喋不休的刘长,又问道:“可曾封王?”

“准备要封了!唐王!哈哈哈,太原,云中,雁门,上党,上郡,说不定连北地都可以给我!”

韩信脸色大变,问道:“河内与河东呢?”

“额……没给。”

韩信想要说什么,却看了栾布一眼,又忍了下来。

“对了,师父,这是我的舍人,他叫栾布,乃是儒家弟子,通读经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使得一手的好剑法……”

栾布听的自己都脸红,急忙上前拜见韩信。

韩信只是淡定的点了点头。

“师父,我们抓紧时间,请您教我该如何击败匈奴!”

刘长非常认真的说道。

韩信不屑的说道:“你连走都不会,还想学跑?”

“额……”

“我当初教你的,你忘了吗?”

“没忘,师父你也知道,我这个人过目不忘,举一反三,无论什么事,都记得老清楚了!”

韩信便询问了几句,刘长果然都回答上来了,没有错误的,栾布有些惊讶,公子这次还真没有吹牛,这记忆力还真不错啊。

韩信满意的点点头,又开始继续给刘长教导兵法。

“我最先要教授你的,就是兵法可以运用在任何事情上的道理……将领们将兵法运用在战场,为君者却可以将兵法运用在庙堂,运用在整个天下……”

栾布脸色大惊,急忙后退了几步,走到了门口,不敢再靠近。

刘长认真的听着韩信的话,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这厮总算是懂得安心学习了。

第101章 贤王正式上线

“你这竖子!”

“哎呀!哎呀!”

刘长被抓着脖颈,直接被提了起来,双手双脚乱挥。

“偷到我这里来了是吧?!”

抓住他的老人年纪很大,却依旧孔武有力,认真看去,此人与刘邦竟有七八分相似,只是皮肤更黝黑些,身体很结实,眉毛更粗,也让他看起来更忠厚。

刘长尴尬的笑着,“大父!您在家啊!”

此人正是刘喜,也就是刘邦的二哥,在阿父逝世后的第三天,刘邦将二哥叫来,让子嗣们拜见,口称大父,以示对这位兄长的尊重。话语的大概意思,就是你们大父不在了,他以后就是你们的大父,要像尊敬阿父那样尊敬他。

此刻,刘喜绷着脸,看着周围那几个小崽子们四处乱跑,唯独有一个小家伙被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动弹。

刘长笑着说道:“大父,这是卢仲父家里的孩子,叫卢他之……我是带他来拜访大父的,这是我准备的礼物,不成敬意。”

当刘长厚颜无耻的将刚从刘喜家里摘来的桑葚笑呵呵的递给自己的时候,刘喜就有些忍不住了。

“既是拜访,为何不从正门进来啊?”

“就怕打扰到大父休息,没敢敲门。”

“哈哈哈!”

刘喜笑着将刘长放了下来,“都不要跑了!想吃桑葚,给我说便是,何必去偷吃呢?”

“都去摘吧,随便吃!”

随即,他俯下身来,看着卢他之,和蔼的问道:“你大父还好吗?”

“好。”

“嗯,告诉他,让他也不要忘了我,有空来看看我。”

“好!”

刘长带头,带着大家去吃桑葚,刘喜就坐在不远处,乐呵呵的看着他们。

吃了个半饱,刘长这才下来,坐在了刘喜的身边。

“大父啊,我那两个兄长呢?”

“濞在军中……也不知在做什么,广跟着朋友去游学了……家中也没有什么人……”刘喜喋喋不休的说了起来,他跟刘邦不同,他不懂得打仗,也不懂得治国,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夫,在刘邦很小的时候,他就常被大父拿来跟刘邦比较。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看你二哥多像我,老实勤快,肯干活,你怎么一点都不像我?总是胡闹,不干活就算了,还四处找麻烦。

刘邦跟大哥的关系很好,当初混的没钱了,他就去大哥家蹭饭,大哥为照顾这个弟弟,很是头疼,至于跟二哥的关系嘛……不太好说。

因此在后来当上皇帝之后,刘邦还要给老太公开玩笑,你看我现在的事业跟二哥比起来怎么样啊?

后来,刘喜被封了代王,刚上任,就遇到了匈奴的大规模进攻,对政事战事一无所知的刘喜害怕极了,急忙逃回了长安。刘邦勃然大怒,指着他的鼻子骂:“若不是因为父母健在,现在就该杀了你!”

不过,在刘太公逝世之后,失去父母的刘邦对二哥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珍惜这个唯一还活着的哥哥。

“听闻,你要封国了?”

“是啊,唐国,据说群臣正在商量,要不要取缔代国,将代郡也给我。”

刘喜的神色有些复杂,低着头,不再言语。

“大父!等我去了唐国,一定为您复仇!我一定要把匈奴单于给抓到长安来!”

刘喜笑了笑,手放在刘长的肩上,平和的说道:“能守护好疆土,就很好了。”

两人正在聊着,就有一个人急匆匆的走进了府内,大声的叫道:“阿父!!!”

孩子们都被他吓了一跳,卢他之吓得险些摔了下来。

刘喜猛地回头,骂道:“在家里你吼什么?!”

来人正是刘喜的长子刘濞,刘濞人如其名,在如今的宗室里,也是非常牛逼的。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虽年轻,却已经作为骑将打过几次仗,为人剽悍勇猛,他看到刘长,大笑着,快步走到了刘长的身边,一把将他抱起来。

“我们家的霸王来了啊!”

“不许胡说!”

刘喜再次骂道。

刘濞笑着,单手扛着刘长,“想吃什么?饿了吗?”不等刘长回话,他便转身,对着下人们吼道:“去宰只羊!看着干什么?!”

“兄长,不必了,我就是来看望大父的。”

“哎,跟我客气什么,来,都跟我走,吃羊去喽!”刘濞将刘长放在自己的肩膀上,背着他便朝着内院走去。

刘长很喜欢这个大哥,他豪爽,勇武,热情,比起刘广那个闷葫芦,实在是好太多了。

众人吃着肉,刘长和刘濞两人狼吞虎咽的吃着,几乎要将羊骨头都给啃掉。

“长弟啊,听闻陛下封你为唐王,先前陛下也曾说要封我为王,我正在求情,希望能封我为燕王!我也不愿意龟缩在中原,到时候,我们兄弟俩人齐心协力,干他……”刘濞下意识要说脏话,忽然想起父亲还在一旁,便笑着没有继续说。

“好啊,好啊,但是将来若是抓住了匈奴单于,首级必须是我的!他的旗你可以拿走!”

刘濞一愣,惊叹道:“吾弟好志气!”

从刘喜这里出来的时候,刘长已经吃的很饱了。

吕禄在一旁笑着说道:“大王,我阿父弄了个池,有不少鱼……要不要……”

“什么话!若是想要吃鱼,给舅父说便是了,何必要去偷呢?何况,我现在又不饿,等饿了再说!”

刘长不知道的是,此刻,因为他的封地问题,群臣正陷入一场激烈的争吵之中。

虽然改晋为唐,可这封地始终还是有些太大,尤其是刘邦说要将上郡给刘长,这就让众人不愿意了,上郡虽然不像河东那么威胁,但是也能轻易的掏长安的屁股,这样的要地,怎么能给与诸侯王?

而刘邦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匈奴可以入侵的地方,除却赵代,就是北地与上郡了,若将这个最勇猛的儿子安排在赵代附近,那西北这里怎么办?必须要给他一个桥梁,让他能出兵西北,从各方面阻挡匈奴。

至于代国要不要除国,那就引起了更大的争论,因为唐国要是分封,有很多领土跟代国是相叠的。

最终,经过大臣们的商讨,将上郡一分为二,设河西郡,将打过折的上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云中郡,九原郡,代郡设立为唐国,并除掉了代国。

这个唐国,领土面积仅次于淮南国,人口仅次与齐国,地势却极为险要,上党连着赵与中原地区,是长安之门户,若是东部的诸侯有什么动乱,唐国可以直接镇压,同时,从上党过河内就能眺望,颍川,南阳,淮阳,南部的诸侯要是有什么动作,也可以出兵。

而代郡又扎进北方之土,北方的诸侯有什么异动,也可以出兵。

至于上郡,九原,雁门,云中等地,更是直接将庙堂拱卫了起来,从三个方向直面匈奴。

刘邦和群臣都对这个结果非常的满意,唐国无法遏制庙堂,还得从各个方向拱卫庙堂,不算太小,也不算太大,正好!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拨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

“皇子长,孝子慈孙,伯埙仲篪,宽以待人,克勤克俭,仁民爱物,温良敦厚,明德惟馨,深藏若虚,不矜不伐……”

年幼的刘长穿着非常正式,此刻,他正跪下来,听着宗正大声的夸赞自己的品德。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