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6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等你们再年长几岁就知道了。”

众人即刻开始行动,而刘长自然也是来说服阿母。

“阿母~~~”

……

这一次,韩信倒是没有欺骗刘长,唐国的确很缺马,因为长安几次将唐,赵地区的骏马收回庙堂,为自己所用。在唐国,马比牛还要珍贵,想到以前这里曾是晋赵最大的养马场,不禁让人唏嘘。

吕后对这件事也很上心,她是知道唐国缺马的,在刘长提及这件事后,她直接找到了夏侯婴,让夏侯婴分一些战马给唐国,让唐国自己培育战马,夏侯婴心里很是不舍,但也没有办法。

至于钱,吕后并没有把钱给刘长,直接派人去“购买”,送往唐国。

就在刘长实现心愿,志得意满的时候,刘邦却是非常的愤怒。

燕国传来急报,匈奴骑兵越过长城,劫掠燕国诸郡县。

这让刘邦意识到,燕王这个位置不能再空着了,他思索了片刻,找来了犹子刘濞。

刘濞很年轻,但是他在宗室成年子弟里最勇武的,刘邦还挺喜欢这个勇武的犹子,原先是想要将淮南拆开,给他一半,可是此刻,却只能将他派往燕国那苦寒之地了。

刘邦有些无奈的看着犹子,交代道:“整顿兵马,全力防守,切不可鲁莽,不要出击……”

刘濞格外的严肃,“我便是死,也只会战死在燕国!”

跟刘长那豪华的封王仪式不同,刘濞的封王仪式很简单也很迅速,封王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前往燕国抵御敌人,刘喜本来想要求刘邦,让弟弟给儿子换个封国,奈何,刘濞不许。

年幼的刘长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刘濞率领甲士们远去,脸色满是肃穆。

他眺望着北方,盯着那湛蓝的天空,凶狠的说道:

“冒顿……你给我等着。”

第107章 三大成就

“阿母……萧相做的那么好?为什么要用曹参来换掉他呢?”

“阿母,听闻燕地有变,你说让曹丞相去燕国是不是更好一些?”

“阿母……唐国距离燕国最近,若是曹丞相不能去燕国,那就让我去唐国,好不好?”

吕后很是认真的读着书,刘长枕着她的腿,摆出一个大字,喋喋不休的抱怨着。

“阿母?你在听吗?”

“嗯。”

“那我什么时候去唐国?”

“十年后。”

“十年后曹参都入土了!”

“我觉得,你们都不尊重我这个诸侯王,我刘长好歹也是一方霸王,整个北方,赵燕之流,谁是我的对手?你们就这么对我?”

“嗯。”

“要是萧相还在就好了,打仗我不知道,但是治政,曹参给萧相提鞋都不配,让他当丞相,简直就是阿父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事情!”

“嗯。”

小刘长吐槽了许久许久,有些困了,便懒洋洋的在阿母怀里翻了个身,抓着阿母的手放在了背上,“我要睡觉!”

吕后右手拿着书,继续读,左手却轻轻抚摸着刘长的后背,在母亲的抚摸下,刘长很快便呼呼大睡。

过了许久,吕后小心翼翼的放下了竹简,看向了不远处的宫女,宫女了然,低着头走到了吕后的跟前,吕后低声问道:“萧何最近在做什么?”

“丞相闲居在家,听闻是在编写新汉律。”

“嗯。”

吕后点着头。

……

“仲父!”

刘长咧嘴笑着,坐在萧何的面前,在卸下了丞相的重任之后,萧何的精神状态变好了,脸上的那温和慈祥的笑容又回来了,此刻的他,穿着一身便装,看起来连身姿都挺拔了许多。

“大王……臣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知识啊。”

萧何轻轻摇着头,就在今天,刘长忽然蹦蹦跳跳的来到了丞相府,跟他一同到来的还有宫中近侍,近侍带来了吕后的书信,吕后先是询问了丞相的身体状况,然后隐晦的提出:希望丞相能指点一下这个竖子。

刘长得知这件事,那可是开心坏了,跟韩信学兵法,跟萧何学治国,我刘长何其厉害啊,就差跟张良学谋略了。

只是,萧何看起来却有些不乐意,他苦笑着说道:“还请大王回去吧。”

刘长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凝固了。

他有些不满的反问道:“丞相善内政,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为什么不肯教我呢?难道是看不起我吗?”

萧何笑了起来,“大王是唐国之君,做君主的,不必知道治国的策略,只要能任用懂得治国的大臣,便可以了。陛下军事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却能成就大事,治理好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而要有识人之才,必先广结好友,见识各种不同的人,这一点,唐王已经做的很好了,自然也就不必跟着我学习了。”

刘长顿时大喜,说道:“寡人确实有识人之能!”

随后,他又反应过来,急忙说道:“那也不对啊,若是真如仲父说的,我还何必跟盖公学习呢?阿父打仗不如师傅,可他也懂得打仗啊,谋略不如留侯,可他好歹也些谋略……寡人也不能一无所知啊!”

“难道大王不知治国之策吗?”

萧何惊讶的发问,这一下,可算是掐住刘长的脉门了,刘长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大王回去吧,您如今跟随盖公读书,略知大概,这已经足够了,知道的太多,想法太多,反而会误事。”

“哦。”

刘长有些失望的站起身来,往回走了几步,忽然想到了什么,停下了脚步,可怜巴巴的看着萧何。

“大王还有事?”

刘长擦着眼泪,“萧相有所不知啊,唐国百姓正在遭受苦难啊,我看到您这奢华的府邸,后院马厩里数十匹的骏马,不由得想起了唐国百姓啊……”

萧何笑了起来,“大王有这样的心思,也不算是坏事……”

他思索了片刻,对下人说道:“让召平来见我。”

很快,萧何的门客召平就来到了萧何的面前,萧何看了看他,认真的对刘长说道:“这位是我的门客,我先前做事,都会将他叫来商议,他为人颇有谋略,如今我不再理事,想要将此人举荐给大王,让他担任大王的舍人。”

刘长眼前一亮,能帮萧何出谋划策的人啊,他急忙看向了这位召平。

召平貌不惊人,也不如栾布那么高大,看起来很是普通。

召平此刻却有些迟疑,为难的看着萧何。

这一刻,刘长一愣,血脉里有什么东西再次觉醒。

刘长忽然俯身长拜,“寡人年幼,唐国疲弱,寡人每当想起唐国百姓,便是寝食不安啊!还望先生能相助寡人成就大事,寡人愿与您共治大唐!”

这么一番话说出来,就是萧何也是目瞪口呆。

召平也不敢受礼,急忙将刘长扶起来,“怎敢受大王这般大礼……”

刘长握着召平的手,热泪盈眶,要不是他这个小身板,这场面肯定很感人……

刘长又看向了萧何,感慨道:“虽得贤人,奈何,唐国百姓实在是太少,只有一位贤才,怕是要格外疲惫,若是能再有几个……召公也就不会太劳累。”

萧何抚摸着胡须,“人少有何难?只要大王派人告诉张苍,让他免去几年的税赋,鼓励开垦之民,赏赐爵位,天下人都要冲进唐国啦!”

萧何刚说完,刘长就扑了上去,只见刘长紧紧握着萧何的手,一动不动的盯着他。

“仲父啊,跟您比起来,我那国相简直不堪啊,要不干脆您陪我去唐国当国相吧!”

萧何一愣,随即摇着头,说道:“我已经年迈,只怕不能活着到达唐国,大王的心意,我心领了。”

“不,仲父,我用四辆马车为您打造一个房车,让您犹如在府内一般,轻松的赶到唐国……”

奈何,无论刘长如何请求,萧何都是笑着摇头。

刘长看到萧何的态度如此坚决,也只能告辞,不过,心里也是打定了主意,以后没事得多来这里问问,说不定能骗几个治国之策呢!

萧何却又留下了召平,说是有事要吩咐。

刘长便在府外等着,萧何看着召平,认真的说道:“唐王虽顽劣,却重情谊,能成大事,你跟随他,我是可以放心的。”

萧何忽然抬起头来,长叹道:“不出十年,大汉定有大乱,我本想让你前往齐国,辅佐齐王……不过,如今看来,平定天下的,大概只有唐王了,你要好好辅佐他,不过,将来若是天下有变,你绝不可劝他僭越!”

“唯!”

等召平出来的时候,刘长是非常开心的,身边又多了个舍人,而且,这舍人还是萧何送的,多有面子啊。

“召公啊,我想要让丞相来辅佐我,该怎么办呢?”

召平沉思了片刻,“可以上奏皇后,以调理身体的名义遣往唐国,不过,丞相年迈,近日疾病缠身,冒然前往他地,只怕……”

刘长有些惋惜的回头,看了一眼相府,“那就算了,可惜啊……阿父这样的昏君都有萧何这样的人来辅佐,我却……”他看了一眼召平,又说道:“虽说也有你,栾布这样的贤人,可萧相之才,寡人甚爱之!”

召平对这位唐王,也算是了解的,当初没少去捞萧延,因此对他的话也并不惊讶。

不过,唐王就摆脱了不能征萧何的烦恼,兴致勃勃的跟召平聊了起来,召平这个人,跟栾布不同,无论刘长说什么,他都不会生气,无论刘长问什么,他都会如实回答,绝不多言,仅仅聊了片刻,刘长就已经爱上了这位舍人。

“哈哈哈,萧相不能为我相,其实也无碍!”

“我可以召留侯来做我国相啊!”

“召公,寡人想要召留侯,你有什么计策?”

召平呆愣了片刻,他本以为自己常年跟随在萧何的身边,出谋划策,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难到自己的问题了,没想到,还是自己见识短了呀!

“大王可以写书信,招留侯前来。”

召平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么一个及其敷衍的计策,险些将远在留地清修的张良给整崩溃。

第108章 太子妃

“仲父,我唤作刘长,乃是皇帝第七子,我几个兄长都不曾封王,之所以封我为王,是因为我孝子慈孙,伯埙仲篪,宽以待人,克勤克俭,仁民爱物,温良敦厚……”

“久闻仲父之贤明,如今唐国百姓正在遭受苦难,特意请求仲父能陪我前往唐国,我愿拜仲父为相,仲父说什么我都听……”

刘长埋着头,写了好长一段的书信,在写完之后,又亲自前往邮驿,请人将书信送往留侯那里。

大汉的邮政体系还是很完善的,细分为邮、亭、驿、传,具体划分为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和传级别相同,所不同者传用车,驿用马。

看着他们将书信收下,刘长眼里满是期待,这位传说里智计无双的留侯,也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当然,写给张苍的书信,他也寄过去了,里头满是自己最近的想出来的治国策略,例如免去几年赋税,奖励爵位啊什么的。

只希望,等自己年长回到唐国的时候,唐国的百姓能过上中原其他地方百姓的生活吧。

这几天,刘长总觉得阿父和阿母在隐瞒着什么事,两人常常聚在椒房殿内,低声的聊着天,这让刘长非常的惊讶,阿父居然在跟阿母心平气和的聊天?居然都没有吵架?

天禄阁内,刘恢喜气洋洋的坐在刘长身边。

“五哥,你们是不是都有什么事瞒着我?”

“啊?瞒你什么事?”

“怎么阿父阿母整天都凑在一起啊,你也是,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有什么喜事啊?曹丞相病了吗?”

“兄长要成家啦!”

刘恢摸了摸刘长的头,刘长呆愣了许久,也傻笑了起来,“好事啊!”

“谁家的闺女?”

“曹丞相家的……”

“……”

“父皇糊涂啊!!!”

刘长惨嚎道。

在历史上,吕后很深的危机感,加上因为如意等问题与刘盈的关系愈发疏远,因此特意安排了外孙女嫁给了长子。但是如今,刘邦还活蹦乱跳的,每天都能跟石夫人,曹夫人玩很长的时间,群臣俯首,吕后自然也就没有了这样的想法。

至于为什么要迎娶曹参的女儿,这是刘邦亲自决定的,刘邦坚决的对吕后说:“在我们逝世之后,能忠心辅佐刘盈,为他稳住大局的,非曹参莫属!况且曹参这个人没有什么野心,做事虽然一根筋,但是绝不会因为外戚的身份而欺辱刘盈!”

纵然是吕后,也很佩服刘邦的眼光,他这辈子,几乎就没有看错人。就说两点,第一,他在死之前就预感到吕后将专政,甚至准确预测诛吕安刘的必定是周勃。第二,他在封刘濞为王的时候,忽然质问道:“将来东南地区有人叛乱,是你吗?”

刘濞吓得差点尿裤子。

这眼光,已经不局限在目前了,甚至是当预测仪在用。

这就是为什么说他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