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81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张不疑开心的说道:“不是,是工部的官员亲自前往太学宣讲,宣讲工部之上书,其中的意义,众人皆认可……他们正准备带着太学生们上书,支持工部的决策,那些官吏本来是想将太学拉下水,通过士子的舆论攻势来逼迫工部退缩,哈哈哈,这次可是要砸到自己的脚了!!”

……

太学内,士子们密密麻麻的挤在了一起,抬头仰望着台上的人。

这次,工部只派了一个人来这里宣讲工部的大事。

可这个人有点不一样。

这人叫汲黯。

别看他在外只是县令,在太学里的名头可是极大,他认真的宣讲起了工部的想法,对匠人的待遇意味着什么,结合黄老学说,说起生产力,说起了科学技术,说起各地的变化。他的言语层次递进,很有张力,中间没有任何的停顿,逻辑清晰,虽然没有细说,只是说了一个大概,但是正因为如此,才没有给任何人插嘴反击的机会。

讲述了大半,就在有心人准备反攻的时候,汲黯却已经停了下来,他指着一旁说道:“长安里的贤人跟着我前来此处,商谈这件事,我想士子们也是愿意听一听你们的想法的。”

随即,一个大佬缓缓走了上来,笑呵呵的看向了众人,解释起了自己的身份。

“在下苏飞,没什么才能,不过汲君既然想让我说说想法,那我还是愿意与诸君谈一谈的。”

众人顿时哗然。

纷纷议论了起来。

苏飞啊,太子门下八公,听闻乃是大汉鸿烈的编写者之一!

这里怎么还有太子的事情啊?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苏飞却已经开始讲述了起来,汲黯说了大概,而苏飞就负责细节。

不只是苏飞,没有跟随刘安一同离开的几个重量级门客都站在这里,苏飞,田由,左吴等三人都出现在了这里,他们都是刘安的门下八公之一。

他们结合黄老思想,开始细节的讲述治理国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被刘安结合着阿父的教诲所写出来的加强版大汉鸿烈,面对这些在读的太学生,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其实不只是对太学生,就是对申培这样的人来说,想要打败这学问也是极为困难的。当太子门下的三位贤人按着太子的理论来讲述工的时候,黄老学子们听的如痴如醉,其余学派脸色大变,不知该如何言语。

三位大佬讲述完,缓缓让出了位置。

汲黯再次说道:“还有尚方府内的贤人前来,商谈这件事。”

而这次出场的就是赵绾了。

看到赵绾,诸多儒生们的脸色顿时就变得更加难看,想要辱骂这个叛徒,却又没那个勇气,他现在可是尚方府的官员,大汉的律法虽然不以言语获罪,但不是说你就可以指着官员破口大骂的,学术归学术,这规矩是规矩,若是同样的官爵,你随意,可是如今只是白身,公然诋毁一位庙堂官员,后果不是他们可以承担的。

赵绾当然也是上来补充细节的,不过他是从尚方的角度来进行补充。

他缓缓说起了尚方在这些时日里的成就,成果,那些崭新的计划,有不少都是大家闻所未闻的东西。

赵绾完全没有作为叛徒的羞耻心,此刻他大声的讲述着,铭记了陛下的吩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赵绾这样的人,虽然有些眼高手低的毛病,但是这张嘴是真的很能说。

而他说的很多极为专业的知识,太学生们是一无所知的,只觉得听起来很厉害。

已经有黄老和墨家的弟子们开始拿出笔墨来记录了。

当他也说完之后,儒家心里都憋了一股劲,在想着如何反驳。

果然,汲黯随即就问起了学子们的想法。

就在此时,众人都做好了上台的准备,而汲黯看了看面前的众人,却将一个站在前方的家伙叫上了台。

当此人上台的时候,儒家们松了一口气。

他们虽然对这厮看不上,但是都是知道这厮的水准的,这人正是郑奇。

这是申培公的弟子,才能不错,应该是能为儒家涨一涨脸吧。

郑奇与众人行礼,随即缓缓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我黄老是支持工部之上书的……”

他这么一开口,下方顿时哗然。

什么意思?黄老??你不是学儒的吗??

郑奇却不理会下方的喧哗,只是结合着黄老的学说主张,拿出了当初不受儒生们重视的那些资料,开始详细的对比各地新技术所带来的改变,有理有据!

儒生们却再也忍不住了。

汲黯是太学过去的领袖,苏飞他们是名扬天下的太子麾下大贤,赵绾是尚方的官员……你是个什么东西?打不了他们还打不了你吗?

这一刻,儒生们顿时起身打断了他,开始进行质问。

郑奇显然是不怕的,面对这些质问,他一一回答,他与这些空谈家不同,手里有着大量的资料,以事实来说话,而准备不足的儒生们,压根就没办法与他过招,纷纷败下阵来。

“你乃是豪强出身!又叛出儒家!你这般小人的想法,能是如何的呢?我们不屑与你辩论!”

当正常的辩论无法取胜的时候,往往就开始从出身来进行攻击了。

郑奇脸色一黑,还不等他回答,一旁的汲黯就冷冷开口说道:“若是诸位对我黄老家的弟子有什么非议,可与我直说……我黄老家的都是小人?你们便是高尚君子?”

周围的那些黄老弟子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起身呵斥。

无论是在大汉,还是在太学,黄老都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第一显学的地位就不曾改变过。

加上此刻墨家,农家等小学派也都站在黄老这边,声势极大,不是儒家所能抗衡的,尤其是儒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并非所有学派都反对。

郑奇如今显然不是孤军奋战,自有同门来出头。

事情远比众人所想的还要顺利,汲黯随即号召太学生们为工部请命,要求庙堂接受这个上书。

太学生们纷纷欢呼。

汲黯轻轻眯起了双眼,还得是陈君侯啊,这些太学生过去都是被那些小人所鼓动,为他们利刃,陈君侯一来,就将他们从那些人的手里抢过来了,难怪非要让自己前来呢,此刻有了这些人的舆论攻势,那些迟迟不愿意接受的官吏,反而是要被反噬了。

不过,也难怪那些人都想利用太学生,这些人还真的好用啊。

太子门下的三公最先离开。

当郑奇也准备离去的时候,汲黯却拦下了他。

汲黯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眼里满是赞许,“你叫郑奇对吧?”

“你很不错,做事周密,不像是个少年……你过去是儒生?”

“回汲公,正是如此……只是因为想法不被认可,方才开始学黄老。”

“这很好,这样吧,太子府内时不时会举办聚会,长安内的黄老才俊会前往,大家辩论学问,各展所长……下次聚会的时候,你就过去参与,这会对你的学问有很大的帮助,你刚开始学黄老,就要多听这些人的讲学……太子门下,人才济济,有很多的贤才……”

汲黯将一个极好的机会送到了郑奇的面前。

郑奇本来想要拒绝,自己刚开始学黄老,哪里有资格来参与这种精英聚会?可是不知想到了什么,他还是壮起了胆量,“唯!!”

汲黯点了点头,随后离开了此处。

当汲黯返回工部的时候,陈买正埋着头,写着什么。

汲黯也不打扰,只是站在一旁。

过了许久,陈买方才抬起头来,问道:“成了?”

“成了……太学生们支持工部的上书,我离开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聚集起来,要为工部的事情而奔走。”

陈买冷笑了起来,“朝中这些人啊,就是看不清大势所在,还想着用这套办法来对付我们……今日的太学生,跟当初可是不同了……他们能用,我们也能用,就看谁用的更好……舆论已经不是他们所能做主的,光是报纸就足以让他们站不住脚,况且这些太学生,如今都是以太子为主……”

汲黯急忙说道:“还是君侯的功劳,君侯之前,还不曾有人用太学生来对他们进行反制。”

陈买挥了挥手,“这些都是小道,大势所在,他们是根本无法阻挡的。”

汲黯对陈买的态度已经变了,对他极为服气,不只是因为他的计策,更是因为他的办事态度,汲黯从未见过如此较真的人,事事亲为,今日的事情绝对不拖延到第二天,哪怕再小的事情,都要去查清楚……完全的法家做派,可又很懂得放权,完全不干预陈陶等人的事情,尽量给他们创造出最好的环境来让他们办事,这一点又像是黄老。

汲黯觉得,真正的能臣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汲黯又说道:“君侯与太子府内的八公也有交情?”

“并无交情。”

“那他们今日为何会前来相助呢?”

“大概是因为他们足够贤明吧。”

陈买压根就没有在意过那些反对者,他跟刘恒一样,都认为这件事一定能办成,当对方发起舆论攻势的时候,陈买接下,并且迅速发动了更大的舆论,太学生们纷纷开始赞成工部,整个长安的舆论都倒向了工部这边,黄老们奔走相告,在街头进行宣讲,那些反对者顿时变成了众人口中的奸贼,是因为嫉妒匠人而反对的小人。

他们即刻就妥协了,在这个自己最擅长的方面都被击败,那其他方面自然也没有办法。

次日,庙堂再次召开朝议,群臣全部通过,没有人再反对。

刘恒当即颁发了对匠人的考核制度和诸多的待遇方案。

群臣有些恍惚。

御史公果然是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啊,这些东西,他早就准备好了,压根就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同意。

刘恒还是很开心的,尽管他知道这件事一定能顺利办成,但是他也没想到会如此之快。

他看着站在群臣之中的陈买,眼神变得有些柔和。

这人还是很厉害的啊。

不愧是曲逆侯。

在朝议结束之后,群臣各怀心思的离去,刘恒却跟上了刘长。

兄弟俩朝着厚德殿走去,刘恒忍不住说道:“你将陈买调过来还是很正确的,这人颇类父,有曲逆文献侯的影子啊!”

刘长哈哈大笑。

“他这个人吧,就跟曲逆文献侯是一样的,看着很严肃很正经,实际上却是一肚子的坏水,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太尉回来了……等太尉回来,猛地看到此人站在自己的身边,不知心里会是什么感想!”

刘恒看着不着调的弟弟,提醒道:“你可莫要带头引起群臣间的矛盾。”

“知道了……四哥啊,你可不知道,陈买这次前来,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啊。”

“自从曲逆文献侯逝世之后,我是那般的谨慎,事事都很小心,一点错都不敢犯……”

刘长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沉重。

刘恒长叹了一声,也附和着说道:“曲逆文献侯过去乃是大汉的基石……长与计谋,有他在的时候,群臣也不怕出错。”

“你也不必悲伤……文献侯虽然不在了,可当下贤才也并不少,他们会看着你,及时劝谏,不会让你犯下什么过错的。”

刘长摇了摇头。

“我不是怕没人督促,没人善后……就是他逝世之后,就没有人可以代我背锅了!”

“这下可好了,往后无论出什么事情,都可以赖在陈买的头上了!!!”

第844章 丧家之犬

郑奇站在门前,看着周围所停放着的马车,皱了皱眉头。

面前的就是太子府。

因为汲黯的举荐,郑奇终于也有了前来此处参与学术交流的资格。

这个在太子府内所举办的学术交流,哪怕是在长安里,也是很有名气的,过去刘安就通过这样聚会的方式来给自己挑选门客,所有的受邀者,基本都是黄老学派里最出色的才俊。

各地的才俊聚集在这里,彼此交流学问,自刘安之后,黄老学派一改先前的颓废,学子们的质量大增,再次恢复了原先的实力。

在黄老大贤们一一逝世之后,黄老有了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日,儒家奋起直追。

可这一切都随着刘安的长大而变得不同了。

有太子在,黄老就是不可战胜的,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份,更是因为他的学问,他的学问对黄老来说就是一剂强心剂,让呈现出年迈姿态的黄老再次爆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刘安也终于按着自己的想法,将黄老变成了自己所想要的模样。

刘家这三代人,对待学术思想的态度是不同的。

刘邦是哪个好用就用哪个。

刘长是哪个好用我就是哪个。

刘安是让它变得最好用。

刘安将自己的治理理念和想法都灌入黄老学派,将这个学派变成自己所想要的样子,这难度可比长老爷和邦子的做法要大多了。

刘长常常因为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就对刘安的行为很是鄙夷,不屑。

当然,这三种方法都是因人而异,各有优劣,若是强行让刘安跟刘长那般反复横跳,怕是要坏事。

无论怎么说,黄老的变化是真的,他们的思想愈发与当下的时代亲密联系,对于新鲜事物具备极大的包容性,勇于革新,比儒家更适合作为治国的理念。

郑奇站在门口,时不时有人从他的身边经过,走进了太子府内。

郑奇的年龄很让他们好奇,却也没有多想,过去也不是没有这个年纪的人来当刘安的门客,毕竟是全天下的英才,天才也是常见的。

郑奇与他们不同,他是徒步前来的,不是家里没有马车,而是他不屑于乘坐,尽管那马车很是奢华,对比这些大人物的马车,也是丝毫不落下风,可那样的马车上却有着一道无形的标签,豪强。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