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86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吕后惊愕的看着刘乐。

刘乐继续说道:“您说的,人不能太自私,您倒是成全了长,那我呢?您难道就只有阿长一个儿子吗?您还有我,还有我那些弟弟,还有那些孙儿,重孙,曾孙……我年幼时不敢与您亲近,当我长大后,就已经嫁了出去,更是没有时日陪在您的身边,如今,您还想要丢下我一个人吗?你不只是阿长的阿母,您是我的阿母,您还是全天下的阿母!”

吕后沉默了片刻,有些无奈的看着刘乐,“你还不如不回来呢。”

“我回来的还是太晚了,往后,我就亲自来照顾您!”

“反正我就住在这里了,您除非将我赶出去,赶出去了我就住在门口!!”

吕后感慨道:“又一个耍无赖的……你还真的是你阿父的女儿。”

“这厮愣是将一个宗族都给带歪了,阿父他们可都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现在的那些娃娃,当真是跟他一模一样……”

……

“听到您布置的作业,当时我就洋洋洒洒写了数万字,真的,从百家的起源,到他们的交流,到如今的再兴,我是灵思泉涌,写的很是顺畅,几万字呢,整个班里,谁能做到?没有,就我这么一个!”

刘迁拍打着胸口,信誓旦旦的对老师说道。

祭酒缓缓伸出手来,“拿给我。”

刘迁面不改色,“当然,这目前只是我的想法,我是真的很想写个几万字的作业,但是我没这个能力,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这样的想法,一旦我有这个能力了,我一定会实现的,他们这几百字几千字的,我压根就不看在眼里,既然要写,自然是要写个几万字的,祭酒,您放心吧,总有一天,我会将这个作业写完,放到您的面前。”

祭酒深吸了一口气。

“给我滚出去!!”

“去外头罚站!!!”

刘迁当即逃出了教室,老老实实的站在了门口。

里头的祭酒的声音在外头还能听得到:“都给我记住了,作业必须要按时完成,谁敢像吕迁这般找借口,不写作业,都得去外头罚站!绝对不能学吕迁!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出息呢?整日游玩,就是不在意自己的学业……”

刘迁听着里头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很是不悦的嘟囔着嘴,“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知道,我到底有没有出息……”

刘迁抱怨了片刻,里头却已经开始上课,刘迁看了看周围,随即蹑手蹑脚的离开了这里。

反正都被赶出去了,倒不如趁着机会上外头耍耍。

而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却险些与一个人撞上。

两人对视。

刘迁看着蹑手蹑脚的刘彻,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怪叫。

刘彻急忙示意他噤声,两人用眼神交流了一番,缓缓走出了这里。

“没写作业?”

两人异口同声的询问道,随即笑着拍了手。

刘迁抱怨道:“非让我们写什么百家,我实在是不知道写哪个,若是写的随意,只怕还要被阿父所骂……干脆我就不写了,你呢?你们作业应该很简单吧,为什么也没写啊?”

刘彻一脸不屑的说道:“让我们抄写一些字,说抄写就能记住了,可是我早就记住了,觉得没这个必要,然后就被老师给赶出去了……”

“那还说什么?走!咱们今日上街去玩!”

刘彻抱怨道:“这些祭酒就是不喜欢我们,喜欢针对我们……”

“是啊,日后迟早要他们好看!”

“对,诛族!!”

刘迁一愣,“这个倒是没什么必要……往后我们做成一番大事业,让他们来写作业夸赞我们,岂不是更好吗?”

刘彻想了想,又摇着头,“我还是觉得诛族最干脆……但是兄长说的也有道理。”

就当两人刚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却看到了远处那熟悉的甲士。

“坏了呀……”

当刘良提出要请假,抽出一点时间将两个竖子送回家交给大哥的时候,王元急忙答应了他,从官职来说,两人是平级,但是因为王元入职比较早,故而两人行动是以王元为主的。

刘良很快就压着两个竖子回到了太子府,尽管两人一再表示自己现在就回去读书,可刘良并没有被他们蒙蔽。

刘良实在是太清楚他们的为人了。

一旦让他们回县学,那他们肯定就从后门出来,倒不如直接将他们扭送到太子府,让大哥好好管教一下!这年纪就开始逃学了,刘赐都不敢如此!!

将两个家伙丢给卫文君之后,刘良方才火急火燎的离开了这里。

卫文君狐疑的看着这两个竖子,“逃学??”

“不是逃学,我们俩在下课的时候出来吹吹风,就被仲父给抓起来了……”

卫文君忽然笑了起来,这笑容甚至有些危险。

刘迁暗道不妙,急忙问道:“阿父今日心情如何啊?”

“早上与夫人吵了架,中午被陛下训斥了一番,刚才又得知太学里出了事……”

刘迁的脸色顿时就平静了下来,他严肃的看向了一旁的刘彻。

“彻啊,那今天我怕是熬不过去了……往后记得多来看看我……”

刘安今日的心情还真的就极差,一大早就跟缇萦吵了一架,因为缇萦怀着身孕还要外出,被刘安阻止,生怕她出事,而缇萦大概是因为在孕期的缘故,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就吵了一架,刚吵完,就被阿母叫到了皇宫里,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让刘安不要招惹妻生气,从阿母那里出来,就被阿父叫过去,阿父质问他操办祭祀的事情何以如此缓慢,又将他给训斥了一顿,到了方才,又得知太学里的黄老学子又惹出了麻烦。

当卫文君带着两个小家伙走进来的时候,他们甚至能看到刘安眼里冒出的腾腾杀气。

当天,太子府内传出了彼此交融的高祖奏鸣曲,还是两人重奏,歌声此起彼伏,余音绕梁,久久不能散去。

而刘安此刻皱着眉头,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县学是管不住他们了,必须要给他们请最好的老师了!雷被,今日起,你教他们剑法!!”

“其余的百家知识,由我来亲自教导!!!”

“要么他们变成县学第一,要么就变成县学里第一个被揍死的!!!”

第890章 流放到长安!

夏国王城。

刘赐穿着一身的戎装,站在了祭台的最上头,周围满是旗帜,除却大汉旗,夏王旗,还有诸多部族的旗帜,这些部族的旗帜千奇百怪,有些旗帜干脆就是用狼皮或者不知名野兽的头颅所做成的,甚至还有一些是骨头连接而成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旗帜就插在了祭台的周围,看起来很是吓人。

刘赐手持长剑,站在祭台的最高处,面前摆放着被宰杀的牲畜,当即就有一位部族酋长走了上来,此人年纪极大,白发苍苍的,他刚上场,就开始跳起了诡异的步伐,口中念念有词。

顿时,声乐奏响。

节,鼓,铙,裨鼓最先发威,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随即有人开始弹奏起筑,琴,瑟,最后有人开始吹奏角,排箫。

多种乐器混杂在一起,空旷的草原上不断的奏响着音乐。

一瞬间,那些部族里走出了几个带面具的人,他们开始敲打着夏国特有的乐器,一股匈奴人的气息在这里逐渐上升,大汉匈奴合奏曲在此处奏鸣。

伴随着那悠长的乐声,带面具的部族乐师从喉咙里发出了低吼。

他们是压着嗓子来发声的,似乎是效仿草原上那些动物的叫声,低沉而又悠长,仿佛是响彻在众人的内心深处。

刘赐觉得浑身都是鸡皮疙瘩,他顿时看向了一旁的傅清。

“傅相!我想学这个!!!”

“咳咳,大王,仪式还不曾结束……”

刘赐了然,急忙再次板着脸,做出了很严肃的样子。

随着这独特的声音,那酋长用宰杀的牲畜的血,在刘赐的脸上画了三道花纹。

分别象征着上天的赐福,大地的赐福,以及部族们的归顺。

在先秦乃至秦汉之时,其实草原诸族与中原百姓的礼仪差别不是非常的大,甚至有些东西是共通的,就例如他们的祭祀仪式,令人惊讶的是,明明祭祀的神灵不同,祭祀者也不同,但是宰杀牲畜,盟誓等礼节居然是出奇的一致,或许这就是西汉人认为匈奴是夏人后裔的一个证据,在批判蛮夷的时候,甚至要说对方是“被发左衽”,而不是说对方茹毛饮血,而某些半岛上的居民,直到数百年后才穿上了衣裳……这期间连自己的衣裳都没有。

今日是夏王在国内的登基仪式,召集各地的部族首领,让他们知道草原共主已经出现,一同盟誓,这做法酷似当初的春秋诸侯。

随着礼仪结束,诸多部族的首领纷纷高呼了起来。

“撑犁孤涂!!!”

刘赐大喜,正要接受,傅清拽了他一下,刘赐无奈的跟着众人面朝南边,大声说着:“撑犁孤涂!!”

因为这个撑犁孤涂指的并不是他,而是他阿父。

这个称呼是指皇帝,天子,而对王,他们则是有不同的称呼……刘赐现在的等级不能与冒顿对标,跟当初的左贤王右贤王是一样的,虽然治理的疆域已经跟冒顿差不多,但这也不是能随意混淆的问题,只能有一个皇帝!!

在歌颂了皇帝之后,众人又开始拜见刘赐,口称大王。

远处还能看到来自各部族的骑兵,正纵马飞奔,发出各种怪叫来烘托氛围。

场面还是挺壮观的,在完成仪式后,众人一同返回王宫。

刘赐坐在了上位,傅清坐在他的身边,随即就是卢他之,以及王高,公羊寿,丁宽,董安国等等被流放的大臣们。

更远处就是那些部族的首领们和刘赐的心腹们了,浩浩荡荡的,这规模居然一点都不比刘长的要差,还真的有点百官的意思。

刘赐开心的看着面前的众人,说道:“今日诸多首领前来拜见,岂能没有酒水和吃的呢?”

远处的那些部族首领们眼前一亮。

这朝议对那些来自中原的大臣们来说是早已习惯的事情,可对这些首领们来说,这东西还真的是挺烦人的,干脆将自己该做什么直接告知不就好了吗?让我们坐在这里做什么呢?一动不动的坐在这里,我们又无法开口参与治理的事情上,当真是无趣。

众人心里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过去他们都不曾真正参与到朝议之中,因为无论是教化,还是开垦,他们都没有什么发言的机会,对这些事情,他们自己都不甚了解,又如何能给出建议呢?

听到刘赐要与他们饮酒商谈,他们心里居然都有些期待。

而王高却不悦的说道:“大王,这是朝议,朝议如何能饮酒呢?若是大王要饮酒,稍后设宴款待他们就是了,朝议自有朝议的礼节,是不能饮酒的。”

那些部族首领顿时又板着脸,不再抱有期待。

其实夏国内部的问题也不少,毕竟这是建立在草原上的诸侯国,虽然傅清能做到一视同仁,包容诸多不同,但是王高等学问家是做不到的,公羊寿这一批公羊学派,是坚定的教化派,他们一直都认为要全方面的改正当地人的所有风俗,让他们全盘接受中原的文化,而这个提议其实是遭受到了傅清的质疑。

傅清认为,哪怕是在中原,不同地区的文化尚且有不同之处,能建立认同感就已经不错了,非要让他们全部改正,难道还要草原上这些畜牧的人按着农耕的方式去生活吗?尽管傅清不允许,可公羊派从来不曾放弃,这群以教化为己任的狂人们,还积极活动在草原各个部族里,行自己的教化之事。

而王高为首的黄老派就更激进了,他们是公然鄙视这些当地人的,他们甚至反对教化,认为就要不断的将这些人迁徙到中原或者各个地区,让他们分散开来,然后从中原招人前来此处,或者放弃这里,让这里变成无人区。

王高甚至公开写信与太子,希望太子能认可他的理论,逐步废除夏国,逐步迁徙民众。

结果却不是王高所想的那样,太子回了他三封书信,将他说的哑口无言,若不是顾及旧情,只怕太子就要破口大骂了,我阿父好不容易将这里打下来,你现在给我说要放弃??

其实王高等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觉得这里是不毛之地,完全没有利益,庙堂为了经营这里还要贴钱,而且这里都是些匈奴遗民,两方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打了不知多少次,为什么还要浪费心血在这里呢?

太子的第一封回信也很干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太子的第二封书信里则是从使命感出发,认为大汉应当教化天下,传播圣人的道理,这引得儒家众人欢呼,只是刘安说的这个圣人是谁,儒家就不愿意深究了。

第三封书信则是从血脉论出发,认为这里的人就是当初夏的后裔,双方理当是一家,过去常年争斗,都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往后是要积极缓和关系,消除这样的冲突,岂能再将对方当作敌人来对待?

这一下子就让王高不知如何回答了。

因为这些事情的缘故,当地人与这些大臣们的关系不是很好,常常有争斗,傅清压得也很幸苦。

听到王高开口,众人也纷纷开口,都是力挺王高的。

刘赐却笑着说道:“我并非是要建立朝议时饮酒的规矩,只是我们因为仪式的事情,忙碌了整整一天,不吃不喝,此时天气又这般炎热,吃些酒来解暑,岂不是很好吗?况且这是我到来后的第一次朝议,见到诸君,寡人格外的激动,想与诸君饮,就这一次而已,算得上什么呢?”

王高还是严肃的说道:“此非人君之所为也!”

刘赐眯了眯双眼,神色也变得有些不悦。

“想当初,我大父太祖高皇帝,常常与群臣聚饮与庙堂,他不是人君吗?我伯父大汉孝仁皇帝,也曾在朝议时赐臣以美酒,难道他也不是人君吗?我阿父大汉天子,更是常常饮酒上朝,取酒与大臣解渴,他也不是人君吗?!”

“董仲舒!你是熟悉礼法的!你来说!!”

坐在后方的董仲舒缓缓起身,带着笑意说道;“能想到大臣之不易,主动与他们解渴的,大概是心怀仁义的真正君王吧,为了所谓的礼仪规定,无视仁爱的本质,只想着彰显自己的威严,死守着规矩不放,然后起身开始辱骂儒家,说儒家制定了礼法,这样的小人到现在还是能看到的。”

“哦?那该如何辨别这类的小人呢?”

“下一个起身来辱骂臣的便是了。”

君臣两人一问一答,王高本来都已经起身了,手指着董仲舒,此刻却说不出话来,脸色通红,浑身颤抖,一言不发。

顿时,那些部族首领们大笑了起来,连带着跟着刘赐前来的心腹们也笑了起来。

公羊寿本来也跟着笑,可是看到王高看向了自己,急忙收住了笑容,摆出严肃的模样来,两人在这里相处了多年,已经变成了好友。

群臣顿时将话引到了傅清那边去。

傅清的地位和名望,大家都是知道的。

而先前,傅清是一直都反对这样破坏规矩的行为的,当下就有大臣看向了他,询问道:“国相以为呢?”

傅清笑了笑,“既然大王都下了诏令,如何能拒绝呢?就按着大王所说的来操办吧。”

顿时,众人欢呼,就只有那些老臣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很快,就有人带上了酒水和美食,众人坐在一起,边吃边喝,氛围就方才明显就不同了,刘赐亲自与那些部族首领们敬酒吃酒,而经过今天这个情况,这些人对刘赐的感观也是好了很多,纷纷起身,很是亲近的与刘赐对饮。

老臣们都是沉默的看着这一幕,没有言语。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