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13章

作者:寂寞剑客

“顾子方!”兀把炭与顾杲合作抓过土棍,因而互相认得。

兀把炭右手已经握住刀把,杀气腾腾的道:“你是要抗旨?”

“我就是……”顾杲原本想说我就是想抗旨怎的?但是一接触到兀把炭的眼神便立刻将后半截话咽回到肚子里。

吴应箕等也意识到了危险,赶紧抢上前来再一次拉起顾杲。

“兀爵爷你别误会,子方绝无抗旨不遵之意,我们这就走。”吴应箕和冒襄一左一右架着顾杲往前走,唯恐兀把炭一言不合就拔刀砍人。

兀把炭闷哼了一声,打马向前继续传达旨意。

“子方兄,且忍耐。”冒襄便劝顾杲说,“我不信这是圣上本意,圣上初到南京时何等重视我辈读书人?又如何会出此下策来折腾我等呢?”

“对对对,辟疆兄言之有理。”吴应箕附和道。

“这定是有奸佞小人向圣上进了馋言,我等定要奋起与之抗争。”

在几个公子哥的连番劝解下,顾杲终于气消了,又黑着脸往前走。

然而,转道向西走了没多远,就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去往庐州府的不是那种铺了鹅卵石的弹石路,而是泥土路,雨一下就是泥泞甚至泥潭。

这样的泥土路人马都很费劲,马车就更加不用提。

可是勤王士子带了不少马车,结果这些马车全部限在了泥潭之中。

马车上装载的都是军械辎重,其中就包括勤王士子们的行军口粮。

看到马车陷进泥潭中走不动,那些寒门士子便自发的上前去推车。

顾杲、吴应箕他们也分到了几辆马车,之前都是寒门士子在赶车。

可现在马车陷在了淤泥之中,只是那些寒门士子,实在是推不动。

“快,再来几个人,马车实在太重,我们推不动!”郑森黑着脸高声喊道。

顾杲等人冷哼一声,没理会,已经路都走不动了,还让他们推车,郑大木你想什么呢?

只有方以智有气无力的说道:“大木兄,我们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你也知道的,从中午到现在足足四五个时辰粒米未进,真没力气。”

“我们不也一样是粒米未进?”有一个寒门士子实在是忍无可忍,出言讥讽道,“难道就只有你们这些世家子弟会讥饿?”

“谁?刚才是哪个?”顾杲勃然大怒道。

那寒门士子却也是毫不畏惧,怫然应道:“在下会稽生员,徐应伟!”

“会稽生员?徐氏?”顾杲黑着脸说道,“就是姥东徐氏,没错吧?”

“然也。”徐应伟哼声说道,“我姥东徐氏虽不足以与无锡顾氏这等大族相提并论,却也不是怕事的,顾大公子有什么招尽管使来便是。”

“好好,你们徐氏给我等着。”顾杲心头大恨。

这次北上勤王之旅真是让顾杲始料未及,名望还没有挣着,这些寒门子弟却一个个的都跳出来挑衅,像姥东徐氏这样的小门小户平素连他们无锡顾氏的大门都没有资格踏入,现在居然也敢跳出来挑衅,一个个都想翻天是吧。

这下就连郑森也是看不惯顾杲的世家公子做派。

“顾子方!”郑森黑着脸喝道,“眼下大家都是勤王士子的一员,就应该同心戮力,少摆那世家子弟的臭架子,都给我过来一起推车!”

“我便不肯推车,你待怎的?”顾杲大怒。

郑森厉声大喝道:“你别忘了,我乃士子长!”

六千多勤王士子,在北上之前进行了简单的分组。

崇祯从中挑选了六十多个士子,担任各组的士子长。

作为各组士子长,小事可立决,大事可以直接上奏到崇祯御前。

顾杲他们这一组的士子长就是郑森,这也是顾杲闹情绪的由来,想他堂堂无锡顾家子弟又是复社领袖,居然没轮上担任士子长?

顾杲仍不肯认输:“你是士子长又如何?”

郑森喝道:“金川门外开拔之前,圣上曾有明诏,此次北上勤王,我辈士子一律按边镇军规条令行事,本士子长所下之令便是军令,本组中但有抗命不遵者,一次警告,二次施以鞭刑,三次抗命即奏明圣上处以斩刑!顾杲,本士子长现在正式警告,望你自重!”

顾杲以及吴应箕等公子哥瞬间呆若木鸡,大意了,这下真大意了!竟然来真的?

当初金川门外开拔之初,顾杲、吴应箕他们都没有把崇祯下的这纸诏令当回事,按边镇厮卒的军规条令来管他们勤王士子,这个怎么可能呢?如此粗暴对待他们这些身份清贵的读书人,岂非有辱斯文?断然不至于。

到了现在,他们才终于反应过来。

圣上说的是真的,他是真拿他们当边镇厮卒对待。

“子方兄,来吧。”方以智最先反应过来,赶紧拉着顾杲上前推车。

哪怕只是做样子,也不能让郑森下不来台,要不然真把郑森逼急了,没准真的会直接奏陈到圣上御前,那他们就麻烦大了。

顾杲无奈,只能跟着上前推车。

在众士子合力下,终于将马车从泥潭推出。

顾杲因为没收住,脚下一滑摔进泥潭之中。

第一百四十六章 绩效新书

子正时分,崇祯终于下令宿营。

此时大雨早已经停歇,但是地面仍旧潮湿泥泞,然后士子们却已经顾不上这些,草草的将帐篷撑起来,一个个倒头就躺下。

不到片刻,营地中响起如雷鼾声。

迷迷糊糊的睡了大概不到三个时辰。

天还没亮,啊哦啊哦的天鹅音突然响起。

熟睡中的士子顿时间就被惊醒,先是脑子一片空白,这是人体过度疲惫之后的正常生理反应,几秒钟后士子长们反应过来。

“起来了,赶紧起来,生火做饭,快点!”

士子长的声音响起来,处于失神状态的士子纷纷惊坐起身。

包括顾杲、吴应箕这些个世家子弟在内,都开始忙碌起来,这是他们踏上北上征途的第一夜,却不是第一次露营。

之前还在南京之时就已经搞过几次野营。

不过那时,最远也只是到紫金山住两晚。

那几次野营留给士子的只有美好的记忆,现在却成了噩梦。

很快,一口口的铁锅就被架起来,每组轮值做饭的士子开始取水做饭。

然而还没等到水烧开,已经被士子们从“友好盟军”贬为“凶神恶煞”的夷丁就骑着马飞奔而来,马鞭如雨落下。

“圣上有令,不许生火。”

“圣上有令,不许生火造饭!”

“啊?这是要我们吃冷饭啊?”士子们心头发苦。

没辙,各个组的士子长便把昨天剩下的冷饭分下,再每人发一块盐巴,一小颗油麻丸算是调味品,还有一颗乌梅干解渴。

但是这点冷饭哪儿够?塞牙缝都还不够。

然而军令如山,肚子再饿也只能够忍着。

其中最辛苦的还是轮值的那组前哨士子。

其他勤王士子坐着还没有动,这一组前哨士子就提前出发,负责探路。

很快,第二遍天鹅音再响起,正休息的士子赶紧打点行装、整顿旗甲,好吧,勤王士子此时并未配发甲胄,仍穿着襕衫。

等天鹅音第三遍响起,便全体开拔上路。

也许是因为休息了一夜恢复了不少体力,也许有其他打算,顾杲、吴应箕等世家子弟也不再闹腾,开始老实行军。

但崇祯又岂会让士子们消停?

很快,郑森等士子长就被召集到了中军。

等到郑森从中军回来,怀里却多了一捆小册子。

“顾杲、吴应箕还有方以智,你们过来帮我分发一下。”郑森道。

顾杲站着没动,吴应箕却迎上前来问道:“这是什么呀?莫非是兵书?”

“没错,这正是兵书。”郑森大声回应道,“戚少保所著绩效新书,而且还是由圣上亲自删改修订的。”

“绩效新书?”顾杲面露不屑,哂然说,“本公子只读孙子兵法,不读那些腌臢厮卒所杜撰的狗屁新书。”

戚继光虽是世之名将,但并不受文官集团待见。

顾杲生长在官宦世家,也将文官集团对武将的鄙视全盘继承了来,因而根本瞧不上戚继光写的绩效新书。

“子方,你少说两句。”

吴应箕小声劝说顾杲,唯恐惹恼了郑森。

好在郑森忙着分发书,没功夫理会顾杲。

吴应箕给几个公子哥各发了本绩效新书,又把最后多的一本给了顾杲,并且善意的提醒顾杲:“咱们好歹做个样子。”

然而顾杲却连做个样子都不肯。

顾杲内心对这趟北上之旅已经失望透顶。

所以他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甚至内心隐隐期待着最好触怒了崇祯,再然后把他赶回南京,这样他就能顺理成章的回去。

于是顾杲直接将绩效新书扔在地上。

这一幕却正好被分发完书籍的郑森看到。

郑森脸色瞬即垮下来,走到顾杲跟前说:“把书捡起来!”

“我不捡,你待怎样?”顾杲这次似乎豁出去了,冷冷的直视着郑森。

“顾子方,我最后警告你一次,赶紧把书捡起来!”此时的郑森毕竟才二十岁出头,别说让他杀同窗,施以鞭刑他都不敢。

“大木兄,子方跟你开玩笑呢,别介意。”

最后又是方以智替顾杲擦屁股,弯腰把书捡起来。

郑森松口气,又环顾四周喝道:“圣上有令,绩效新书必须得通背如流,三天之内就需通背第一卷 之束伍篇。”

“三天之后圣上将会亲自抽查。”

“发现有不会背诵者,鞭二十!”

说完,郑森又狠狠的瞪顾杲一眼。

方以智赶紧将绩效新书塞顾杲手里。

旁边的吴应箕也劝道:“咱就随便应付一下。”

“对,就随便应付下。”方以智也道,“以子方兄你的才学记性,背下绩效新书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是吧,呵呵呵。”

然而顾杲只是沉默不言。

但总算没有扔掉绩效新书。

而是很无所谓的把书攥手里。

……

朱慈炯相比顾杲更年幼,出身也更加高贵,然而朱慈炯内心对戚继光却没有一丝的鄙视之意,此时他已经全身心的沉浸在绩效新书中。

“……第一等可用者,只是乡野老实之人。”

“所谓乡野老实之人,黑大粗壮,能耐辛苦。”

“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者,此为第一。”

读到这里,朱慈炯忽然合上书页,问崇祯道:“父皇,戚少保当年编练浙兵,所募之兵便是此等乡野老实之人否?”

“是。”崇祯点头应道,“就是如此。”

朱慈炯道:“可是父皇,这一个月来我与勤王士子交游,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乡野老实大人大多懦弱,此等懦弱之人真堪为兵?”

崇祯说道:“此言大谬,事实并非如此。”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乡野老实之人其实并不懦弱,但之所以给彼辈士子以懦弱的印象,是因为他们敬畏士人!或者说是敬畏士人背后的朝廷!如果面对工匠商贾,又或者面对化外的蛮夷,这些乡野老实之人绝不懦弱!”

“都说辽兵乃天下精锐,其实浙兵比辽兵更加骁勇善战。”

“当年浑河血战,三千白杆兵及四千浙兵先后面对数万建奴铁骑,鏖战竟日,非但不落下风,反而阵斩三千多建奴!足可见其骁锐!”

“此诚劲旅精锐!”朱慈炯听得悠然神往。

说到这一顿,朱慈炯又小声问:“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