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59章

作者:寂寞剑客

“呃,这个么……”许国有些犹豫。

崇祯诚恳的道:“许翁,请务必直说。”

许国脑子一热,便说道:“因为从皇家银号借银子,要拿小老的作坊做抵押,万一到期还不上银子,作坊就归皇家,这个就……”

康曦道:“不拿作坊做抵押也行,但需要有人作保。”

崇祯又问许国:“许翁,你能找到为你作保的人么?”

许国叹口气说:“圣上,小老找不着人作保,而且银号的利钱太高。”

这才是许国最担心的,他反复的计算过,借来银子扩大规模,多赚的利润仅够支付皇家银号的利钱,这也就是说他许家累死累活一分银子没有多赚,尽给皇家银号白干,所以他完全没有从皇家银号借银子的意愿。

就算经营好了,也不能多赚银子。

万一经营不善,直接就连作坊都赔进去。

正因此,许国根本就不想从银号借银子。

说白了,这个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虽然知道规模化经营能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赚取更多利润,但是他们的眼光也就仅止于此。

负债经营这样的理念,对他们来说太超前了。

不过这种小事,根本难不住一颗穿越而来的灵魂。

崇祯的脑子里很快就泛起五个字——淡马锡模式。

崇祯虽然瞧不上鼻屎国,但是对淡马锡模式还是颇为推崇。

所谓的淡马锡模式,其实就是以国家形式(投资公司)控股各行业并注入资金,进而推动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下崇祯问许国道:“许翁,如果有这么一笔银子,不用要你拿作坊作为抵押,也不用担保人作保,甚至不用支付利钱,直接就能交给你支用,唯一条件就是得根据银子数额的多少占据许氏作坊一定数额的股份,你可愿意?”

许国很警惕的问道:“股份数额由谁来定?不会由官府来定吧?”

“当然不可能由官府来决定。”崇祯想了想,又道,“你们各省的商人在南京不是都有本地的会馆么?要不这样,各省的商贾先成立各自的商会,然后推选出一个商会会长,然后由各省的会长组成总商会。”

听到这,康百万等大商贾顿时眼前一亮。

说实话,创办商会他们其实老早就想了。

只是担心朝廷反对,所以一直没敢创办商会。

却万万没想到,圣上今天居然主动提出来了。

这对于整个商贾群体而言,真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顿了顿,崇祯又道:“这个股份的数额,就由总商会派人裁定,当然了,如果你觉得数额定得太高,可以拒绝,许氏作坊仍旧是您一个人的。”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许国点点头又道,“小老还有一个问题。”

“许员外?!”康百万已经有些不高兴了,心说许国你别太过份。

崇祯却摆了摆手说道:“欸,既然是谈话就得开诚布公,话都不让人说,国舅爷你也未免太霸道了些。”

“圣上,臣并不是这个意思。”康百万吓得站起身。

尽管已经是皇亲国戚,但是康百万并没有恃宠而骄。

“坐下。”崇祯示意康百万落座,又对许国和声说道,“许员外你接着说。”

许国定了定神,问道:“小老想问的就是,拿了这笔银子之后,许家的造纸坊还有印书坊谁说了算?是小老我呢,还是入了股的股东?”

“当然还是许员外你。”崇祯不假思索的说道。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接着说道:“说到这里,朕就直说了吧,朕打算在大明皇家银号之外再办一家银号,名称暂时就定为工商实业银号。”

“工商实业银号?”康百万、方文箴等商贾不由面露期待之色。

大明皇家银号是皇家一家独有,大明户部银号则是朝廷的银号,他们这些商贾就是有银子也没有办法参一股,却不知道这个工商实业银号可不可以参一股?

“对,工商实业银号。”崇祯点点头,又接着说道,“这个工商实业银号的股本金暂定为五千万两,大明皇家银号意向出资两千万,剩余三千万股本金面向全大明的商贾筹集,有意向的商贾皆可认缴股本金,什么时候三千万认缴完毕什么时候截止,如果认缴数不足,则不足的部分由皇家银号补齐。”

听到这,许国这样的小作坊主还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但是像康百万、方文箴、翁之义这样的大商贾却不禁怦然心动,如果能在这个工商实业银号占据一定股份,不仅铁定可以赚大钱,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他们家就跟皇家变成了生意合作伙伴,这个名头就不是银子能买到。

当下这些巨商大贾已经在盘算要拿出多少银子入股。

崇祯接着说道:“工商实业银号原则上不做民间小额借贷业务,专只做一项业务,那就是给像许员外家的造纸坊、印刷坊这样的作坊注入股本,如果赔了,那自然就是赔了,而如果赚了利润,则按照入股的股数抽取利润。”

“这些作坊、矿山、工厂上缴的利润就是工商实业银号的利润。”

“这些利润除了每年拿出一定数量分红之外,剩余全部计入工商实业银号的股本,继续扩大业务的范围及规模。”

这其实就是淡马锡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有力的扶持工商实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工商实业银号对各行各业实现强有力的控制。

说白了其实就是实现国家垄断。

垄断的好处,就是对上游有议价权,对下游则有定价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匹丝绸,通过对全产业链的垄断,向上可以无限压榨桑农,向下则可以无限制薅终端消费者羊毛。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

至少崇祯还活着的时候,绝对不会对内压榨。

但是对外肯定得薅羊毛,丝绸必须大涨一波。

但是现在就办不到,既便三大织造局也没形成产业垄断。

所以,工商实业银号前景可期,未来必定会膨胀成为一头资本巨兽,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来,崇祯也有想过独占好处。

这样一桩注定能赚大钱的生意何必与人分享?

但是老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皇家如果只想着把所有好处都占尽,那么最终结果就只能被人背刺。

只有把好处分摊给尽量多的相关方,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皇家的统治根基才能够稳固,才不会因为利益而被人推翻。

未来,就连皇家银号也得释出股分让人入资。

未来的大明江山,政治上是皇帝与内阁的二元并行制,经济上则是通过大明皇家银号以及工商实业银号打造的以皇家为核心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实行垄断,军事上则是以国子监、士子营为基础的独立武将体系,最后是事实上的大明宪法皇明祖训。

在这个架构之中,皇帝在政治上受宪法约束,不得干预内阁的政务,经济上也必须争取多数股东的支持才能调动皇家储备基金,军事上也必须获得内阁支持才能直接从各省的镇台调动镇兵,这样一来,皇帝的权力就被关进了严密的笼子。

只有皇帝、内阁、财团意见一致时,才能真正的动用国家战争机器。

皇帝尚且是这样,内阁、武将或者财阀那就更不用说,完全没有篡权的可能。

当然,这是未来的架构,至少崇祯有生之年不会这样,在崇祯还活着的时候,财团必须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内阁也只能有名义上的独立政务权。

不过在他死之前,会以宪法的形式将皇权关进笼子里。

在他之后的皇帝,除非能在文治武功上远远的胜过他,否则恐怕是很难冲破他所设计的权力牢笼,成为新一代大帝。

不过,这些都是长远的计划。

当下还是先创立工商实业银号再说。

这个工商实业银号的大掌柜就不能够再请商号的掌柜。

因为商号的伙计或者掌柜魄力有限,很难做到对工商业的全力扶恃,只有士子营的勤王士子能够完全领会他的意图。

而且必须得是商贾人家的子弟才行。

将熟悉的士子过了一遍,崇祯很快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高伴伴。”崇祯扭头吩咐高起潜道,“你去趟钞库街,将郑遵谦给朕叫回来。”

高起潜领了圣旨直奔钞库街,很快就把郑遵谦带回来。

“圣上。”郑遵谦向着崇祯长长一揖。

“郑遵谦。”崇祯问道,“朕记得你家是酿酒的,对吧?”

“回圣上。”郑遵谦道,“学生家就是酿黄酒的,每年也能酿造个几百石黄酒。”

崇祯又道:“你郑家酿酒也有几代了,想来手艺也算是不错的,可为何每年酿造的黄酒仍只有几百石?而没有扩大酿造的规模呢?”

郑遵谦道:“扩大规模需要大本钱,学生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听到这话,崇祯就知道找对人了,当下便说道:“郑遵谦,朕打算筹银子成立一家大明工商实业银号,你可愿意去当大掌柜?”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斩首示众

“啊?工商实业银号?大掌柜?”

郑遵谦闻言顿时一脸懵,这真没心理准备啊。

不是说让我们在内务府当差么,怎么突然又要当什么大掌柜?

崇祯又道:“郑遵谦,士子营每天都讨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其中的道理就不用朕多说,你都是知道的。”

“而这个工商实业银号就是专门扶植实业发展的。”

“像你们郑家的酿酒作坊,就在扶持的行列之中。”

说此一顿,崇祯又将工商实业银号的运作原理跟郑遵谦说一遍。

郑遵谦不愧是商贾家子弟,只是听了一遍就理解了其中的精髓,当下说道:“圣上,学生愿意当这个工商实业银号的大掌柜。”

“好。”崇祯欣然道,“你去找马鸣騄要二十个士子,尽快选址,然后将工商实业银号牌子挂起来,五千万两的股本金一到位,你们就要立刻给朕行动起来。”

停顿了下,崇祯又对在场商贾说:“还有商会的成立,也要抓紧。”

听到这话,包括康百万在内,所有人便齐刷刷站起身:“草民等领旨。”

崇祯又对康百万说道:“国舅爷,快到饭点了,有劳你代朕宴请诸翁,朕国事繁忙,这次就不参加了。”

其实就是不想出银子。

“臣领旨。”康百万又哪敢拒绝。

送走众商贾和郑遵谦,崇祯又问朱慈烺和康曦:“皇家银号的账本呢?”

康曦赶紧让等在外面的银号伙计把账本抬进来,虽然银号成立才半年,却已经积攒了足足两大箱账本。

不过崇祯不会去看那些明细帐本,他只看总账。

从入账看,皇家银号的最大储户仍旧是内务府,共计存银四千多万两。

内务府户头上的存银一度达到七千多万两之巨,但是徐州大战之前开支了不少银子,回购第一期债券又花去了将近一千万两。

所以现在,内务府的户头上只剩下四千多万两。

除此之外,第二大储户便是康家,在皇家银号的户头上存了三百万两。

再下面的储户就没一个超过百万,但是介于百万两与五十万两之间的数量却有不少,加起来有数十个。

五十万两以下的储户数量则更多。

截止现在,皇家银号的总存银为一亿三千万两。

如果按三成准备金率,就意味着可以动用九千万两银子用于各项开支,所以大明现在缺的并不是资本,而是产业发展的规划!

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大明肯定是全产业通吃。

再看出账,最大一笔为二十万两,是一个丝商借贷的,拿绸缎行作抵。

再就是几万两甚至几千两的借贷,借贷规模只能两个字来形容,惨淡。

所以,在大明的工商实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大明皇家银号铁定只能赔钱,或者大明也跟西方一样搞海外殖民,把银子借贷给冒险商人,等这些冒险商人从海外殖民地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再回来偿还本金。

遗憾的是,这两样赚钱的生意,大明一样没有。

所以大明皇家银号几乎没盈利,一直都在赔钱。

康曦趁机向崇祯诉苦:“父皇,要不然把利钱停了吧?”

崇祯不置可否的问道:“你现在给不同期限存银定的利钱是多少?”

康曦道:“十年期本利十六归,五年期本利十二归,两年期为百六利,一年期则为百二利,就这样,还是挡不住缙绅商贾往皇家银号存入银子。”

顿了顿,康曦又道:“过段时间儿媳想再降一些利钱。”

“利钱就不必降了。”崇祯心说年利率百分之二,都没后世基金高了。

顿了顿,崇祯又道:“你也不用担心银号会赔钱,赔钱是绝对不可能赔钱的,等工商实业银号成立并开始营业,皇家银号就会有大笔的进项。”

工商实业银号仅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会有航运造船银号、道路工程银号甚至于还有海外开拓银号,大明皇家银号毫无疑问将成为这些银号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