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73章

作者:寂寞剑客

“可能,或许……”卡弥格盯着崇祯的眼睛,似在判断崇祯的底线,可惜道行太浅,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犹豫了片刻之后说道,“大概需要一万两银子才行。”

“朕给你五万!”崇祯大手一挥又说道,“但是不能只有笛卡尔和帕斯卡两人,你得把他们两个人的实验室,甚至他们的同事及学生都带过来,你告诉笛卡尔还有帕斯卡,只要他们来大明工作,朕可以给他们提供最为优厚的科研条件。”

“除了每年上百万两的科研经费之外,还有大量的学生跟着他们从事科研。”

“朕要专门为他们两个组建两所学院,皇家数学院以及皇家物理学院,每年面向整个帝国招录上千名学生。”

“噢,上帝啊,噢,我的上帝啊!”

卜弥格已经吓傻了,每年百万两银子的科研经费?

还要专门为笛卡尔、帕斯卡办两所学院?上帝啊,我没听错吧?

上帝,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一个帝国的皇帝如此重视自然科学?

“卜弥格!”崇祯又接着对卜弥格许诺道,“只要你能够把笛卡尔、帕斯卡还有他们的同事以及学生带到大明来,朕再给你五万两银子作为酬谢。”

稍稍一顿,崇祯又接着说道:“而且准许你在大明自由传教。”

当然,崇祯仍旧不会告诉卜弥格,自由传教的前提,就是改革教义。

“噢上帝,噢上帝,尊敬的英明的仁慈的皇帝陛下,您真是太慷慨了,我都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赞美您的伟大。”卜弥格跪倒在崇祯脚下,恨不得亲吻他的脚趾。

崇祯让高起潜找来纸笔,刷刷的写下一道手谕,再将手谕递给卜弥格:“卜弥格,你拿着朕的这道手谕去内务府领银子,领了银子之后立刻返回欧罗巴,不过这次你不能再像之前一去就是两年,你得尽快赶回来。”

“当然,那是当然。”卜弥格连连说道。

“我会要求澳门总督专门派舰队护送我回欧洲。”

“一旦说服笛卡尔及帕斯卡,我们便立刻动身返回,而且同样会说服国王陛下动用沿途的舰队保护我们的船队。”

卜弥格拿着手谕兴冲冲离开。

直到这时候,旁边的朱慈烺、詹仰之、高起潜等才回过神来。

虽然有着满腹疑问,闹不明白崇祯为什么如此重视两个红夷,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多问一句,圣上行事自然有他的道理。

崇祯也没跟他们说,因为就算说了他们也不懂。

笛卡尔、帕斯卡就不只是两个科学家,而是意味着数学体系、物理学体系、化学体系甚至西方哲学体系的建立。

不过西方的哲学体系就算了。

崇祯只想要数学体系、物理学体系及化学体系。

只要这三大体系建立,近代自然科学恐怕就不会再让欧洲专美,将来大明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不说遥遥领先欧洲,打平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打发走了卜弥格之后,崇祯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燧发枪的产能。

崇祯问詹仰之道:“詹翁,就是说燧发枪的产量是绝对提不上去了?”

“这个真没办法。”詹仰之摇头苦笑道,“月产一千支铳真的已经是极限,不过一年后可以增加到月产两千支。”

崇祯的眉头便不由得蹙紧。

一个月一千支铳,一年也不过一万支铳。

就算月产两千支,一年也不过两万支铳。

毕竟有不良品率,以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九成良品率就已经算不错了。

可是这么点产能对于大明来说,杯水车薪,因为有了燧发枪之后就不用再给步兵单独配备长矛手,所以包括炮兵在内的每个士兵都要装备燧发枪。

第一批27万募兵此时正在一千个募兵士子的率领之下进行最初级的训练。

等到年底这27万募兵来到南京,到时候拿什么给他们?仍给他们发长矛?还让他们拿着长矛去跟建奴拼命?那不是扯淡么。

当下崇祯又问道:“铳管卷制太耗费时间,能不能浇铸?”

这个詹仰之也懂,径直摇头说道:“圣上,浇铸不行的,直接以浇铸法成形的铳管都是生铁铳管,硬度太大,后期没办法通过钻孔抛光等进行处理,枪膛就不够平直、光滑,气密性就很差,而且铅子很容易卡在枪膛。”

崇祯便再叹口气,浇铸枪管估计是真不行。

要不然鸟铳、鲁密铳的铳管不会用卷制法。

这也就是说,在动力系统没得到解决之前,燧发枪的产能是别想有跨越式的提升,一个月也就这么点量。

当下崇祯道:“行,那就这么着,把鲁密铳订单改燧发枪。”

“好。”詹仰之道,“小老这就会同各位师傅先行确定工艺,然后尽快安排各个车间以及各个配套工厂进行改造。”

“噢,对了。”崇祯又想起一事。

“大明兵工厂还得再增加一个纸壳弹车间。”

“咦,纸壳弹车间?”詹仰之闻言顿时一愣。

“高伴伴,你给詹翁一颗纸壳弹。”崇祯说道。

高起潜便赶紧从革囊里取出一颗纸壳弹递给詹仰之。

詹仰之也是个识货的,瞬间就意识到纸壳弹的价值。

“圣上放心,臣这就安排。”詹仰之一口就答应下来。

因为生产这个纸壳弹根本没有技术难度,而且都不用壮丁,到南京城内或者附近乡下找些妇孺就能加工。

第三百四十四章 火器时代

安排好燧发枪的生产事宜,崇祯就径直回到了国子监。

燧发枪已经成功的造出来,现在就轮到研制蒸汽机了。

好不容易有空闲点科技树,崇祯就打算一次性多点几样。

不过崇祯也很清楚,蒸汽机跟燧发枪就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燧发枪的主要零件就几个,可是蒸汽机的零件就有成百上千个。

而且燧发枪可以摸着火绳枪的技术过河,蒸汽机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大明都没有一个工匠知道蒸汽机究竟该怎么造?

崇祯也只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借水蒸汽的膨胀,来推动飞轮旋转做功。

蒸汽机的主要部件就三个,第一个是飞轮及传动机构,第二个是汽缸以及往复阀门,而第三个就是锅炉。

制造飞轮肯定是最容易的。

无非就是翻砂再浇铸成形。

动平衡这些就不管了,能转就行。

连接飞轮的传动机构也没什么技术难度。

找几个技术过硬的老铁匠,连轴承都能给你打造出来,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轴承都能造出来,铰链这种就更没问题。

造锅炉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锅炉说白了就是一个容器,底下能烧火,炉腔内的水被烧开后,就会通过管道以及控制阀门进入到汽缸,再推动活塞。

有攻丝技术,制作阀门也没有技术难度。

锅炉无论是用铁板来卷制,还是直接涛铸成形,都没什么问题。

最难制造的无疑就是汽缸以及汽缸里边的活塞,不过严格说来,好像也不是做不了,无非就是让老铁匠一点点的打磨。

多花点时间,总能打磨出合格的汽缸以及活塞。

只要第一台蒸汽机造出来,并且转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后,打造工业母机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崇祯先分别画好飞轮机构、汽缸、活塞及炉锅。

然后尝试着用铰链、连杆将飞轮与汽缸以及控制阀门连接起来。

当蒸汽进入汽缸左室推动活塞往右时,连杆就会推动飞轮,当连杆与作用于飞轮的力臂成为一条直线时,连杆也就丧失了推动力,但是飞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然后通过连杆将活塞往回推,这个时候蒸汽就得进入汽缸右室。

想到这,崇祯当即在汽缸左右室上各开一个孔,顶上再加滑块。

想了想,又在滑块中间底下开了个空腔,又在中间开了排气孔。

这样才能把做完功之后逐渐冷却的蒸汽排出去,新的蒸汽才能进入汽缸之中。

然后这个滑块也通过连杆与飞轮相连接,但方向得与活塞错开,活塞在最左时,滑块得在最右,活塞在最右时,滑块就得在最左边。

崇祯又在脑子里简单摸拟了下活塞的往复运动,觉得应该能行。

这倒有些出乎崇祯的预料,他原以为可能得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画出原理草图,却没想到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不过这也跟蒸汽机的原理太过简单有关。

但其实,机械原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难点在于捅破窗户纸。

在没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世人就算是想破天也无法想出一种从不存在的事物,可是一旦被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确定原理没有问题,崇祯又开始画正式的图纸,因为没有铅笔,只能用鹅毛笔,因而一旦画错了就没办法修改,只能作废重新再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崇祯足不出户一直在画图。

飞轮、汽缸、活塞、轴承、连杆、锅炉、铁管以及滑块,等等,崇祯每一样都画出假立体图并标注尺寸,有时候还得再加上剖面图。

崇祯也想过直接画三视图,但是没人能看得懂。

教大明朝的这些不识字的铁匠看三视图?那还是算了吧。

花了差不多十天时间,崇祯终于画好蒸汽机的全套草图。

图纸画好了,接下来就该找个合适的人选去打造蒸汽机。

大明朝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并不多,方以智一个,宋应星也算一个。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恐怕就只有徐光启,只可惜徐光启已经死了。

正当崇祯准备派人召方以智和宋应星前来之时,高起潜入内禀道:“圣上,方大人和宋大人求见。”

“朕正想找他们两个,他们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崇祯笑了笑,又道,“宣。”

高起潜当即尖着嗓子对着彝伦堂外高喊道:“宣,内务府格物科都给事中方以智、内务府格物科给事中宋应星觐见。”

方以智和宋应星很快进来。

两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士子。

这几个士子的手里还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册。

“臣方以智/宋应星叩见圣上,圣上万福金安。”方以智两人大礼参拜。

“平身。”崇祯一肃手,又指着那一摞书册问,“这是你们编撰的教材?”

“正是。”方以智说道,“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不辱圣命,将各个学科的教材目录编写出来,还请圣上过目。”

崇祯当即命士子呈上书册。

然后拿起上面第一本教材,这是一本历史教材。

还不错,用的断代史写法,从三皇五帝时写起,而且加了不少小故事,国子监学生应该会很喜欢阅读这样的历史教材。

可惜只有目录,看不到全本。

全体的话就得根据目录往内添加详细内容。

这个工作量就不是两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

第二本教材是医学教材,分为药物、问诊、金创三个部分。

方以智指着医学教材说:“圣上,这部医学教材目录并非臣等编撰的,而是由医科都给事中傅山及给事中吴又可所编撰。”

“嗯,挺不错。”崇祯对医科教材还是挺满意的。

随手翻到金创篇的最后,崇祯发现了更大的惊喜。

“金创肠断候?金创诸病候?外科正宗?”崇祯简直是不敢相信,在他的印象中,中医似乎只有内科问症,可是看完这本教材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原来中医学科中不仅存在外科,而且还颇为先进。

金创肠断候篇,介绍的就是腹腔外科的肠吻合术。

金创诸病候里也详细介绍了断骨再续的外科手术。

外科正宗篇甚至还详细介绍了外科手术前的麻醉药——回香草散!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不过中医学科博大精深,粗略涉猎毫无用处,所以需要在国子监专门设立一个医学院培养医生。

国子监的其他学生就不用学医科。

看来,回头得让傅山和吴又可来一趟国子监。

一边这样想着,崇祯一边又接往下翻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