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79章

作者:寂寞剑客

彝伦堂内很快就传来崇祯的回应:“让他进来吧。”

王承恩便高唱道:“宣,吏部左侍郎范中杰觐见。”

范中杰正了正衣冠,抱着笏板走进彝伦堂内,向崇祯大礼参拜。

“平身吧。”崇祯一肃手又问道,“是不是廷推马上就要开始了?”

内阁首辅史可法因为矫诏被下了刑部的大牢,内阁次辅解学龙又在昨晚赏月时不幸失足落井惨遭溺毙,三大阁辅一下去了俩,就剩下路振飞独挑大梁。

这个局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廷推新的内阁辅弼就成了当务之急。

“是。”范中杰恭敬的道,“此次廷推事关重大,还请圣上亲自前往主持。”

“朕就不去了。”崇祯道,“就由范卿你主持吧。”

第三百五十一章 医学院

“这?”范中杰闻言愣住。

这个着实有些出乎他预料。

这可是廷推内阁辅弼,圣上你如果不在朝中也就罢了,可现在明明在朝中,不主持廷推就算了,居然也不出席吗?

难不成从此真就不过问政务?

难不成从此所有政务真就归内阁?

难不成我大明从此真要垂拱而治?

文官们两百年的夙愿,真要一朝实现?

幸福来得属实太突然,这让范中杰有点懵。

好半晌后,范中杰才又说道:“圣上,此间臣属实惶恐……”

“没有什么好惶恐的。”崇祯淡然道,“朕说过不再过问政务便不会再过问,廷推内阁辅弼亦然,你们就只管按照程序廷推。”

说白了吧,就目前的局面而言,崇祯真不在乎谁进内阁。

因为无论是谁进内阁,都改变不了路振飞当首辅的结果。

只要路振飞还是首辅,朝堂上的局面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至少不会崩坏到需要他崇祯站出来收拾残局。

所以,操那闲心做甚?

还不如索性发扬风格,把面子给足。

崇祯说不过问就真的不过问,但是范中杰却不敢不请示。

因为谁也把不准崇祯的心思,解学龙失足落井也没几天。

当下范中杰从衣袖中取出一封奏疏,说道:“圣上,我们吏部草拟了一份名单,备推人选有原礼部尚书王铎、右都御史张慎言、今礼部尚书孟兆祥及原国子监祭酒加礼部尚书衔钱谦益四人,还请圣上先从中圈选出三人,以备今日廷推。”

对面的马鸣騄便立刻冲范中杰竖起大拇指,对于自己这位同年的做法极为赞赏。

这才是一个帝党官员应该有的态度,圣上说不过问政务那是他高风亮节,是在给我等官员留体面,但是身为官员,遇到大事又岂能不请示圣上?

连廷推内阁辅弼这等大事都敢不请示圣上,这是想造反吗?

但是崇祯却摆摆手说:“朕要是圈选了人选,岂不是侵夺了吏部的事权?范卿,朕对你是放心的,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不要怕做错。”

“是,臣明白了。”范中杰向着崇祯长揖到地。

至此,范中杰心中已经有了底,圣上是真放权啊。

既如此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就按照成例来办。

目送范中杰离开,崇祯又说道:“今日议事就到此,都回吧。”

马鸣騄、阮大铖、郑森等纷纷起身告退,傅山想要跟着告退时却被叫住。

“傅山,你别急着走。”崇祯一招手说道,“朕还有事情要单独与你商量。”

“是。”傅山躬身一揖,然后起身恭敬的站到一侧,目送着同僚离开彝伦堂。

崇祯稍稍调整了下坐姿,说道:“你替国子监编写的医科教材目录,朕看过了,写得很好,不错!”

“圣上,此事臣万万不敢居功。”傅山忙道,“臣不过仿照本草纲目,先列药物,再列方剂,最后再将历代医书中所记载的金创诸病候及外科正宗等抄录于目录,是以臣不过照搬而已,委实不敢据尺寸之功劳。”

“傅卿,你用不着谦虚。”崇祯笑了笑说道,“你在医科教材目录中将医术分为内科以及外科,就足以让朕刮目相看。”

傅山道:“圣上,其实应该将医术分为内科、外科以及妇孺科,因为妇孺之体质与成人迥异,问症用药亦截然不同,是以应单独列一科。”

崇祯哑然失笑,心说差点就忘了你傅山是妇科圣手。

当下崇祯又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无数医家搜集了不知多少神奇药方,总结出了不知道多少经验,但是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医家都是弊菷自珍,不愿意将自己发现的药方及经验无偿教给他人,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

“圣上真一言切中要害。”傅山道,“医祖扁鹊可以给病人换心,医圣华佗甚至可以给病人开颅取涎,此等医术简直是神乎其神,只可惜医祖医圣虽长于治医,却拙于育人,竟未能将一身医术教给他们的弟子,以致后人只能在故纸堆中感叹此等神术。”

崇祯道:“他们或许是教会了弟子的,弟子或许也是教会了弟子,但是此等师傅教弟子的单一教学实在是太不保险,但凡出个什么意外医术便立刻断了传承,医祖与医圣的医术恐怕就是这样失传的。”

傅山道:“圣上所言在理。”

顿了顿,傅山又接着说道:“正因此,我华夏医术始终无法发扬广大,精于医术的郎中始终是凤毛麟角,拿着香灰在乡间招摇撞骗的庸医倒是不少,结果却每每把人治死,最后又反过来败坏了我们医家的名声。”

“傅山,那么你想不想改变这种局面?”

崇祯肃然道:“你想不想让世间所有病患得到正确的救治?你想不想让精于医术的郎中遍布整个大明朝?你又想不想让招摇撞骗的庸医丧失生存之道?”

“臣当然想。”傅山不假思索的道,“臣做梦都想改变这种局面!”

“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崇祯肃然道,“朕让内务府出银子,在国子监下单独设立一个医学院,同样从各个地方州县招募生员学医,从医学院毕业的士子与其他各科的士子享有同等待遇,三年毕业即进入内务府当差。”

“圣上此言当真?”傅山顿时间大喜过望。

“当真。”崇祯道,“医学院的首期生员就从这次考生之中筛选,名额为五百人!今后每年招五百人,如有必要再扩招。”

“五百人?”傅山闻言兴奋得两眼直冒光。

“对,五百人!”崇祯道,“你傅山便是医学院的首任院长。”

崇祯此举绝非心血来潮,他是真的准备下血本提升大明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只有医疗服务水平上来,大明的人均预期寿命才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婴幼儿的死亡率才会降下来。

只有人均预期寿命提上去,再把婴幼儿的死亡率降下来,人口才会爆发式增长。

只有长口出现爆发式增长,才会有足够的人力支撑起工业发展,而且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工人数量多了,还能够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再反过来反哺工业。

除此之外,将来殖民海外也需要海量人口。

有鉴于此,必须把大明的医疗水平提上去。

而要把大明的医疗水平提上去,就必须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医生,要让那些拿着香灰招摇撞骗的庸医无处容身!

崇祯又道:“你让马鸣騄把保国公府清出来,作为医学院院址。”

“臣领旨。”傅山领了崇祯旨意,转身兴冲冲的离开了国子监。

此时此刻,傅山的体内真充满了蓬勃的干劲,有一等想要仰天长啸的冲动,华夏大地的岐黄之术即将在他傅山手中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而他傅山,也必将因此名垂青史。

立功立言立德,他即将凑齐两样!

三不朽不远矣!

……

与此同时,在新昌县的县府大堂。

徐应伟正在给即将前往南京参加国子监入学考试的生员送行,县学的教谕、训导还有新昌县县令在场旁听。

这次前往南京赶考的新昌秀才共有五十余人。

新昌县到底是个小县,总人口也不过十几万。

“值此乱世,是我辈士子之不幸,但也是我辈士子之大幸事。”徐应伟的目光从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掠过,朗声道,“所不幸者,是我们要比承平时代的士子承受更多的痛苦,甚至于包括生离死别,所幸者,则是这个乱世赋予了我们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譬如说我,两年前还是跟你们一样的诸生,现在却已经是勤王士子。”

“并且奉了圣命返乡募兵,今后也将率军为国家而征战沙场。”

“当今圣上乃是古今罕有之圣君以及仁君,只要你们有能力,有报效朝廷、报效圣上之无上决心,就不愁得不到一展毕生所学的机会。”

说到这一顿,徐应伟又道:“我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等明白了!”五十多个生员齐齐作揖,“上报君王朝廷,下报黎庶百姓,为了汉家衣冠而战,为了儒家宗庙而战!”

到这,徐应伟就说得差不多了。

新昌县令当即领着徐应伟离开。

县学教谕则最后叮嘱一众考生:“徐大人的言外之意,就是当今之圣上尚武,所以你们在写程文时也要侧重于开疆拓土以及锐意进取,记住了吗?”

“学生等记住了。”五十多个诸生再次作揖,“谢过先生教诲。”

“好,那就出发。”县学教谕道,“眼下距离年底国子监考试已经不足一个月,我们也该提前前往南京游学了,毕竟圣上给赶考的士子提供了免费的食宿,所以到了南京之后你们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可住,更不会饿肚子。”

说到这,县学教谕忍不住心生感慨。

当今圣上是真的仁义,竟然给赶考士子提供免费食宿。

古往今来,从来就没见过这等好事,这回真是开眼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皇太孙

时间很快来到崇祯十八年的十二月初。

歙县毕家终于派人过来,然而让崇祯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兵器图说的作者毕懋康已经在去年故去,来的是毕懋康的弟子张继孟及他的两个本家侄子。

崇祯在国子监彝伦堂接见了张继孟三人,张继孟又献上最新版本的兵器图说,毕懋康对里边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修改,比如说燧发枪。

崇祯简单的考核了一下,发现张继孟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对火器也谙熟于胸,但是毕懋康的两个侄子却一问三不知,就是来讨赏的。

崇祯给了毕懋康的两个侄子各五两银子,直接打发走人。

但是张继孟却被留下来,负责开发火器,主要是手榴弹以及神火炮。

“张继孟,你先看这个。”崇祯把手榴弹的简略图交给他,等他看了几分钟后问道,“你能造得出来吗?”

张继孟道:“回圣上,此事不费吹灰之力。”

崇祯又问:“若是手榴弹的弹体采用铸铁,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确保弹体被炸碎之后,碎裂成诸多小块?而不是只分裂成几个大的碎块?”

“此事易耳。”张继孟道,“可在弹体上锉出纵横交错的凹槽若干道……不,不用锉,可以直接在砂模上做出凸起筋条,在浇铸时就能够铸出纵横凹槽,若如此,整个弹体在炸碎之后就不会只碎成几个大的碎块。”

听到这里,崇祯就彻底确定张继孟是真懂。

当下崇祯又拿出神火炮的简图,再次问道:“你再来看这个,能造否?”

张继孟仔细看完之后说道:“圣上,此物虽与神火飞鸦相类,却似又有所不同,主要是飞鸦的两只翅膀有着明显区别。”

崇祯再次问道:“朕是问你能造否?”

“能造。”张继孟肯定的道,“但花费不会小。”

“银子的事你不用管,你只管把此物造出来。”崇祯沉声道,“而且每一具的尺寸以及重量必须尽可能相同,不能差太多。”

张继孟肃然道:“学生谨领圣上旨意。”

崇祯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火器科都给事中。”

张继孟闻言大喜,这次原本只是来敬献师傅遗留的新版兵器图说,却不曾想竟然被圣上留在内务府当了都给事中。

当下张继承长揖到地:“臣张继孟,叩谢隆恩。”

崇祯摆了摆手,又道:“去内务府找马鸣騄吧,让他尽快给你安排人员及场地,然后你尽快给朕造出这两样火器。”

“臣领命。”张继孟转身快步离去。

就在这时,太子朱慈烺急匆匆进来。

“父皇。”朱慈烺禀道,“儿臣得回一趟康家别院。”

崇祯道:“可是太子妃身体有恙?朕刚才都听见了。”

朱慈烺压抑着兴奋之色,摇头说:“父皇,太子妃无恙,是有喜了。”

“太子妃有喜了吗?”崇祯当即长身而起,“这么说大明很快就要有皇太孙了?这可是大事,朕也得前去探望。”

朱慈烺却有些忐忑的说:“父皇,不一定就是皇子。”

“不是皇子也没有关系,终归是咱们老朱家的血脉。”崇祯嘴上应着,心下却不免有些遗憾,李香君的那块地不能说不肥沃,这半年也没少耕,咋就没半点动静?难道说,传言是真的?穿越者都会自动丧失生育能力?

听到崇祯这么说,朱慈烺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