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12章

作者:寂寞剑客

这样的版图已经不输元朝鼎盛时期。

因为元朝鼎盛时期也没能控制倭岛以及东南亚地区。

当然要说明的是,大明对朝鲜、倭岛以及东南亚的同化远未完成,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是实现了军事占领而已。

意思就是说,原来的朝鲜王国、倭国以及东南亚的各个土著王国,全都已经被灭掉,大明已经实现对这些地区的直接统治。

但是要想实现让这些地区的人种全都变成华夏人种,语言只剩大明官话,文字只允许写汉字的最终目标,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崇祯的估计,大约是两代人四十年。

这个可以大概的计算一下,就以倭岛作为例子好了。

目前驻扎在倭岛的镇兵总共两万人,每个镇兵娶妻纳妾至少十人,按平均每个妻妾生育五个儿女来计算,一代人之后,两万人就能变成一百万,男丁占一半,就是五十万男丁,这五十万男丁不用父辈那么夸张,每人生育十个男丁就够。

那么经过两代人繁衍之后,两万镇兵就成了五百万。

到这个时候,对倭岛的人种置换也就基本上换成了。

倭岛是这样,朝鲜还有东南亚地区基本上也是这样。

考虑到在两代人四十年内,大明本土肯定也会出现人口的大爆炸,届时肯定会有大量的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到土地的青年涌入大明的海外领地,所以说倭岛、朝鲜以及东南亚的彻底融入只会加快,而不会变慢。

朱慈炯问道:“父皇是要对陆军镇台重新进行划分吗?”

“对,原先的区划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崇祯点头道,“必须得重新进行划分了。”

停顿了一下,崇祯又说道:“原先的六个镇台都保留,但是兵额从原先的十五万人调整为十万人,这样就能够多出来三十万镇兵。”

朱慈炯不解:“父皇,国内又没有危险,还留那么多镇兵做什么?干脆每个镇只留下一万人得了,剩下的七八十万镇兵全部调出来。”

“你懂什么,这跟有没有危险有什么关系?”

崇祯没好气道:“那六十万镇兵得留着做种。”

是真的要做种,专用负责给大明帝国造人的。

未来的大明帝国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新的镇兵。

“多出来的这三十万镇兵,用来设置二级镇台。”

“截止目前,已经设置了朝鲜、东洋及南洋三个镇台。”

“还有带来果阿的陆军第4师,将用来设置印度镇台。”

“这之后还要设置蒙古、西藏、西域以及中亚等镇台。”

听到这,朱慈炯就再按捺不住,急道:“父皇啊,不能全用来设置镇台吧?镇台相当于是镇守部队,可是大明不能只有镇守部队,总得有机动作战的军团吧?要不然,暂时就先设置八个二级镇台,剩下的十四万镇兵补充给我们骑兵军团?”

“炯儿,你跟父皇想一块去了,这十四万镇兵就是留作机动兵力。”

笑了笑,崇祯又接着说:“不过,都补充给你们骑兵军团是不行的,海军这边也总得留两个步兵师,顶多分十万给你们骑兵。”

“成交!”朱慈炯击节道,“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朱慈炯已经在心里想过了,补充进了这十万镇兵,加上中亚的两个骑兵师,还有李岩在西藏的那一个师也能替换出来,这样就仍然有八个师。

八个师,加上各路仆从军,仍然可以大规模西征。

然而崇祯却泼了一盆凉水:“西征还是先别西征了,你如果实在是闲不住,那就往另一个方向打吧,去打美洲大陆吧。”

“美洲大陆?”朱慈炯道,“可是那边找不着对手。”

“但是美洲大陆足够广大。”崇祯道,“未来的大明肯定会拥有海量的人口,到时肯定需要广袤的陆地来养活这么多人,所以你先带骑兵去占了。”

正说话之间,徐乌牛匆匆进来报告道:“陛下,定王,阿卜杜拉有急事求见。”

“阿卜杜拉?”朱慈炯道,“阿卜杜拉不是去了麦加?这么急着回来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快请他进来。”

阿卜杜拉很快就被领进来。

阿卜杜拉一进来就向朱慈炯鞠躬行礼。

“这是孤的父皇。”朱慈炯一指崇祯道,“大明的皇帝。”

“竟是皇帝陛下。”阿卜杜拉吃了一惊,赶紧匍匐在地向崇祯致以最高礼节。

待阿卜杜拉行完礼爬起来,朱慈炯问道:“你中途折返回来可是有什么大事?”

“英明莫过殿下。”阿卜杜拉点点头又道,“皇帝陛下,还有殿下,出大事了,我在返回麦加的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同乡,这个同乡才刚从罗马回来,他跟我说了一件大事,罗马教廷已经在半年多前给各个天主教、新教以及东正教国家颁下教皇的教旨,号召整个欧洲的国家组织大军发动二次十字军东征。”

“二次十字军东征?”崇祯闻言愣了一下。

“有这事?”朱慈炯听了却面露兴奋之色。

不必讳言,朱慈炯已经快变成战争狂人了。

现在这家伙就是没仗打不舒服斯基,有仗打他才高兴。

停顿了下,朱慈炯又问道:“那你知不知道罗马教廷组织了多少军队?”

“具体数量不清楚。”阿卜杜拉先是摇摇头,随即又道,“不过我曾到过罗马,也去过法兰西、英格兰、尼德兰等国家,对欧洲的各个国家略有了解,以我的估计,罗马教廷至少可以组织起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

第七百九十一章 十字军东征番(6)——直捣罗马

“五十万?!”

朱慈炯闻言更加兴奋,直恨不得欧洲联军的这五十万大军能够一夜之间杀到孟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他就可以杀个痛快。

不得不说,这厮真就是个战争狂人。

崇祯的眉头却是一下子拧成了川字。

“父皇你咋了?”朱慈炯有些奇怪的问道,“不就是一群土鸡瓦狗?两挺重机枪就给突突了,有啥好愁的?”

“炯儿,别那么狂妄。”崇祯摇头道,“欧洲各国跟中亚的各个汗国还有莫卧儿帝国还是不太一样的,尤其是法兰西王国,还是很强大的。”

“很强?能有多强?”朱慈炯哂然道,“还能强得过我们大明?”

崇祯道:“跟大明自然不能比,但是也万万不能小觑欧洲各国,别的不说,只是各种火器的装备比率以及精度,就绝非中亚各个汗国以及莫卧儿帝国能比。”

这话崇祯并未瞎说,莫卧儿帝国虽然也有火器部队,数量还不少。

但是莫卧儿帝国的火器部队几乎都是雇佣兵,都是花重金雇佣的阿拉伯或者欧洲国家的雇佣兵,这样的军队显然毫无战斗力可言,一旦势头不对,瞬间就会作鸟兽散,白沙瓦以及拉哈尔两次战役的结果也充分验证了这点。

但是欧洲各国的军队还是有点战斗力。

特别是欧洲刚打完三十年战争没多久。

在三十年战争之中,着实锻炼出了一批名将。

像法国的孔代亲王,杜伦尼,瑞典的卡尔十世、托尔斯藤森以及瓦伦斯坦,不过后面两个大概率已经不在人世。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军事谋略也在突飞猛进。

各种军事理论以及战略战术,正在飞快的进度,说欧洲能在短时间内抹平华夏几千年的军事艺术那是杞人忧天,但是至少不能拿欧洲国家当成化外蛮夷对待。

顿了顿,崇祯又道:“而且罗马教廷居然有能力弥合整个欧洲世界,这属实有些出乎朕的预料之外,要知道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刚结束不久,便是天主教国家之间的撕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罗马教廷却居然可以组织起一支联军。”

“这就不能不让朕担心另外一种更糟糕的可能。”

“父皇,另一种什么可能?”朱慈炯一头雾水的问道。

崇祯道:“这几年来,大明用兵的用兵方向,除了朝鲜、倭岛以及东南亚诸岛屿外,主要就是中亚以及西伯利亚,所以相比起欧洲各国,已经与咱们大明帝国直接接壤的沙皇俄国以及波斯萨维法帝国的压力似乎应该更加大一些。”

朱慈炯这下反应过来:“父皇是说沙皇俄国还有波斯也会跟着出兵?”

“可能性很大。”崇祯点头道,“跟大明远隔千山万水的欧洲各国都组织了一支联军,沙皇俄国和萨维法帝国已经意识到咱们大明的强悍,绝对不可能视而不见。”

“这可太好了,这简直妙极了!”朱慈炯狠狠的击节道,“让他们来,来的越多越好,最好组织一支上百万的大军,哈哈哈。”

“小子,你别太狂了。”崇祯忍不住提醒儿子。

“你的骑兵第1军现在仅只有两个师,弹药储备也不足。”

朱慈炯却嘿嘿一笑说:“父皇,你刚才不是说要给骑兵第1军、第2军补充五个师?至于弹药储备,可以补充嘛。”

“你说的倒是挺轻巧,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把人员物资送过来?”

崇祯没好气的道:“你知不知道,从江南到中亚隔着好几万里呢?”

“几万里怕什么。”朱慈炯笑道,“西安到伊犁的铁路快通车了吧?”

从西安到伊犁(亦力巴里)的铁路是在前年年初立项的,到现在已经修了整整三年,据说从倭岛、朝鲜以及东南亚发过去的劳工都死了有一百多万,真正是每一根枕木下都铺满了东南两洋的劳工尸骨。

“你是怎么知道的?”

“嘿嘿,大哥告诉我的。”

“没错,云西线是快全线贯通了。”

崇祯道:“不过就算云西线贯通,局面也不容乐观,因为中亚太大了,从伊犁到撒马尔罕近三千里,而且大多是难走的山路,运输队穿行在这中间的戈壁峡谷很容易遭受伏击,所以局面没你想象中那么乐观。”

“父皇,没有那么复杂。”朱慈炯却有些不以为然。

“大不了儿臣亲自带着一个骑兵师返回伊犁去押运,给养也不用太多,还是像之前的那样,有十个基数的弹药也就差不多了。”

“不够。”崇祯摇头说道,“对付中亚的几个汗国以及莫卧儿帝国,携带十个基数的弹药确实够用了,但是对上西方世界的联军,十个基数的弹药就肯定不够,如果沙皇俄国以及南边的萨维法帝国也参战的话,二十个基数的弹药都未必够。”

“二十个基数的弹药都未必够?”朱慈炯有些不相信,“父皇,不至于。”

“什么不至于。”崇祯道,“太祖爷说过,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是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是没错,咱们大明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拥有绝对优势,但是敌人也不傻,他们在吃过一次亏之后肯定会也会做出改变,尤其是战术上一定会改进,你觉得欧洲联军还有沙皇俄国以及萨维法帝国的军队会一直采取同样的战术?”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朱慈炯道,“父皇,太祖高皇帝说过这话吗?皇明祖训里怎么没有?”

江天一等人也是一脸懵逼,没有听说过啊。

“诶,你不要纠结这个。”崇祯一摆手说道,“总之你万不可大意,这次战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战争,搞不好要持续三十年甚至更久,所以我们必须得做好准备,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战略层面。”

崇祯反复强调不可大意,朱慈炯终于变冷静。

其他的像江天一、李岩、王夫之等高级将领,更是变得前所未有的认真,这些高级将领仍保持着原有的习惯,崇祯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当下江天一问道:“圣上,具体应该如何准备?”

崇祯沉吟着说道:“首先是人力准备,给北直、南直、湖广、云南、四川及陕西六镇各留十万镇兵,用以维持本镇台的治安秩序,多出的十万镇兵立刻转运到伊犁,同时将这十万镇兵的关系从各镇迁到应天府,转为募兵。”

“再让内务府尽快往伊犁发送八个骑兵师的二十个基数弹药,同时发送四个骑兵师的备用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还有军装被服以及军用口粮也要提前准备。”

“还有,就是在伊犁组建前敌司令部,由朕亲自坐镇伊犁统筹全局。”

顿了顿,崇祯又道:“除了人力物力外,战略层面也要做出强有力的应对,我们绝对不能被动挨打,要从敌人想不到的角度打回去。”

朱慈炯、江天一等人面面相觑:“从敌人想不到的角度打回去?”

“没错,从敌人想不到的角度。”崇祯道,“具体来说就是海路。”

相比起陆军的机枪以及后膛炮,海军的蒸汽铁甲舰其实优势更明显。

而且海运的优势也不是陆地运输所能比拟,大明海军的周瑜级巡洋舰加一次煤炭就可以行驶一万里,郑和级加一次煤更可以开两万里。

当然了,这是单程,所以作战半径得减半。

根据卡斯帕他们的估算,从孟买绕经南非好望角再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罗马,总里程大概四万多里,不考虑回程的前提下,大明海军的郑和级加两次煤就可以到达罗马,郑和级加四次煤也可以到达罗马,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

所以说,只要在沿途修建好四个殖民据点,大明海军就可以直接向罗马教廷所在的罗马城发起攻击,这样一来,整个西方世界必然会地动山摇,第二次东征也就歇菜了,老巢都快被明军端掉,还东征个腿腿?

崇祯拿笔在地图上画了五个圈。

然后说:“马达加斯加、南非、喀麦隆、塞内加尔还有摩洛哥,海军要尽快在这五个地区建立据点,然后让南洋商号以及印度商号尽快往这五个据点储备足够多的煤炭,当然,在建立起这五个据点之前,还需要清理掉欧洲各国的据点。”

大明海军现在拥有绝对的优势,而且空军也已经成熟。

所以说,清理这条航道沿线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据点不难。

就是往这些据点输送并储备足够三大舰队用的煤炭有点难。

想了想,崇祯又道:“要不这样,就让科学院派出几支地质勘探队,在各个殖民据点附近进行勘探,看看能否找到优质的煤矿?大明的各个海外领地不可发展工业,但是采矿业是必不可少的,煤炭开采可以先行做起来。”

听到这,朱慈炯和江天一等高级将领终于明白崇祯的意图。

“父皇,你老人家是要直捣黄龙啊?”朱慈炯兴奋的说道,“不对,是直捣罗马!”

第七百九十二章 十字军东征番(7)——铁血宰相

时间来到崇祯27年(1654)元旦。

因为崇祯不在,所以元旦的祭祀由太子朱慈烺负责。

朱慈烺今年已经足足二十六周岁了,而且从崇祯十七年开始,崇祯就不怎么过问具体政务,朝中的事务基本由太子朱慈烺处理。

所以朱慈烺处理起这些事务轻车熟路。

新年祭祀完了,朱慈烺便在皇极殿召开了崇祯27年的第一次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