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18章

作者:寂寞剑客

对于这一消息,欧洲各国的国王女王大公们自然是将信将疑,当下便纷纷派出外交使节前往罗马确认消息。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各国的国王女王大公们顿时间喜出望外。

于是,经过半年的准备以及筹备,一场史无前例的和议在罗马圣彼大教堂内召开,参与此次和议的一方是大明,另一方则是基督世界的几十个大小国家,代表人物是罗马教皇国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各个国家的枢机主教也都参与了和议。

对于这次和议,朱慈炯颇有微辞,他是持反对意见的。

顺便多说一句,朱慈炯所率领的五个骑兵师已经在半个月前,也就是崇祯28年的九月中旬顺利抵达罗马。

在来罗马之前,朱慈炯还带着一个骑兵团顺道去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诳了一圈,临走还带走了两个女仆。

凡尔赛宫当时其实有不少的公主以及贵妇。

其中一个还是路易十三的表妹特蕾莎公主。

但是朱慈炯却对这个特蕾莎公主毫无兴趣。

因为欧洲王室基本都是近亲结婚,长相大多一言难尽。

反倒是服侍特蕾莎公主的两个女仆长得楚楚动人,朱慈炯一眼就看上了,然后直接就直接把两女给带走了。

朱慈炯现在真是有些放飞自我了。

这一路推过来,已经从各个公国、王国抢了不少女子,好几个都怀上了。

所以父子俩在郑和舰上见面之后,崇祯就调侃儿子说:“炯儿,你这生孩子的本事可比你的父皇厉害多了。”

朱慈炯笑着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么,嘿嘿。”

顿了顿,朱慈炯又不解的问:“父皇,为什么要跟基督世界议和?”

“原因很简单。”崇祯叹息道,“短时间内我们连莫卧儿帝国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欧洲的基督世界,所以只能先签订和约,再慢慢消化。”

朱慈炯点头说:“那这次的和约,父皇打算提什么条件?”

“这个没想好。”崇祯笑着说道,“所谓和谈,无非就是漫天要价。”

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件事炯儿你可以先暗中做起来,那就是出高价,将巴黎大学乃至整个欧洲所有的科学家聘请到大明。”

欧洲需要征服,但欧洲的自然科学也要学习。

古代科学不说,至少近代科学是欧洲更先进。

至于欧洲的这些科学家肯不肯去大明,其实都不是问题。

因为这个时候的欧洲,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族群认知差异,也就是民族概念不强,自然也就不存在忠诚之说,只要钱给到位了,他们肯定愿意去大明。

第八百章 十字军东征番(15)

崇祯28年公元1655年9月,大明帝国与欧洲基督世界的和议开始,史称罗马和议,这次和议标志着大明帝国的势力正式扩展到遥远的欧洲大陆,同时也标志着大明已经将帝国的影响力已经正式覆盖已知的文明世界的全部。

参与罗马和议的大明代表有皇帝崇祯及陆海空军总参谋长江天一等。

参与罗马和议的欧洲代表有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以及法兰西王国首相马扎然等。

只不过,和议的第一次会谈非常不融洽,甚至有些箭拔弩张的意思。

欧洲人的文明程度如何姑且不论,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却一以贯之,那就是总想着在谈判桌上获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优厚条件。

其中最让人无语的是斐迪南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无疑是个神奇的国家。

首先帝国的皇帝居然是由七个选帝侯选出来的。

其次帝国竟有父子皇帝共治的传统,比如斐迪南三世和斐迪南四世。

只不过,斐迪南四世在溃退途中被明军击毙了,此君也成了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战死的国家首脑。

可能是儿子遭到明军击毙的缘故,所以斐迪南三世的条件极为过份。

要不是中间隔着四米宽的大长桌,崇祯真担心斐迪南三世的口水会喷到自己脸上,然后据说这个时代欧洲王室各种疾病横行,其中包括淋病、梅毒、天花啥的,万一斐迪南三世的口水带有这些病毒,那可就倒霉透了。

当下崇祯回头说道:“奥伴伴,给朕还有天总参他们拿只口罩过来。”

一个身材高大的黑人太监当即给崇祯和江天一等人各拿来一只口罩。

顺便再说一句,这个黑人太监名叫奥斯汀,是在崇祯20年净身进宫。

本来,崇祯是想彻底废除太监这种制度的,但是等到还都北京之后,他就发现这事根本就办不到,原因很简单,华夏的皇室人口太多,若没有身强体壮的太监,单凭那些花枝似的宫女后妃,根本就做不完宫里的杂务。

而且,有些事务也确实不宜后妃宫女出面。

所以最终,崇祯还是妥协,恢复了太监制。

不过,为免太监干政或者太监的亲族坐大,崇祯也定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只能由海外领地的土著净身进宫担任太监。

奥斯汀是个例外,他是由阿拉伯商人贩卖到大明,并且在被贩卖到大明之前就已经被阿拉人净身,阿拉伯商人历来就有贩卖阉割黑人的传统,就比如说昆仑奴。

言归正传,戴上口罩之后,崇祯就感觉心安多了,对斐迪南三世说:“斐迪南三世,是吧?你的儿子死在了战场之上,这点朕也感到很遗憾,但是战场上刀枪无眼,你儿子既然敢上战场,就得有战死沙场的觉悟,这没什么好多说的。”

“你也不要因为儿子的战死,就迁怒于我们大明。”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不应该被外界左右自己的情绪。”

说到这稍稍一等,崇祯又道:“所以,麻烦你们重新陈述一下和议的条件。”

然而,崇祯的温言细语在斐迪南三世看来就是软弱,当下斐迪南三世一拍桌子吼道:“崇祯你听着,提出和议的是你们大明,不是我们神圣罗马帝国,你们大明为什么提出和议?还不是因为补给线太长,你们的后勤补给已经支撑不住了?”

“也就是说,这乃是你们大明在向我们欧洲世界求和。”

“既然是求和,就应该有个求和的样子,就要拿出诚意。”

“所以,请不要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嘴脸,你们大明没有赢!”

顿了顿,斐迪南三世又厉声说:“我们的和议条件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三条,第一条,明军必须无条件撤离罗马以及占领的所有的城池;第二条,给包括教皇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赔款一亿泰勒银币;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留下明朝海军的20艘大黑船作为惩罚,若不能满足以上条件,那就让这场战争继续下去,看谁先坚持不住。”

参与和议的江天一、郑森、郑鸿逵还有王夫之等人都被气乐了。

郑森毕竟年轻气盛,对崇祯说:“圣上,不用跟这个白痴废话了,臣已经调查过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距离亚得利亚海岸也就七八百里,骑兵军团急行军也就三四天,就让臣带着空军跟定王先拿下维也纳,再看这狗皇帝怎么说。”

王夫之也生气的说:“用不着定王出马,我们陆军第4师就可以。”

郑鸿逵原本也想要请战,可是转念一想,他的军舰再厉害也开不到岸上去,就只能闷闷不乐的把话又咽回到肚子里。

崇祯却一点都没有动气。

因为崇祯知道,欧洲这些国家从本质上讲都还没开化。

华夏文明的启蒙是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然后创立了哲学系统,然后有了华夏文明,迄今为止华夏已经沐浴文明近两千年。

西方基督世界的文明启蒙具体在什么年代,存在疑问。

但即便是在古希腊时期就创立了哲学系统,文明启蒙,这一文明也在战火中被摧毁,并没有延续下来,中断的文明就不能称之为文明。

所以说,西方基督世界的文明启蒙是在文艺复兴之后。

文艺复兴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三百多年,跟没开化没啥区别。

所以像斐迪南三世这样的思维,在崇祯眼里跟野蛮人没啥区别,一个野蛮人,你跟他置什么气?跟他置气你不也成野蛮人?

当下崇祯笑着说:“这样的话就不用再谈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崇祯便站起身毫不留恋的离开了会场,江天一等也跟着起身离开会场,很快,圣彼得教堂的大厅里便只剩下斐迪南三世等十几人。

马扎然便开始埋怨斐迪南三世:“你不该开出那么苛刻的条件的。”

亚历山大七世也附和道:“是啊,这次和议虽然是明朝先提出来,但是和议对于我们欧洲也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为什么不早日促成?”

“我也想早日促成和议。”斐迪南三世大怒道,“但是我们总不能白白吃亏吧?这次东征耗费了那么多的钱粮,死了那么多人,跟明国要点儿赔补难道过分吗?”

“索要赔偿可以,但是得有个度。”马扎然道,“你不能做得太过分。”

“是啊,不能够太过分。”西班牙国王菲利佩四世也道,“别的条件也就算了,你让明朝赔偿我们20艘大黑船,这不是扯淡么,明朝怎么可能答应。”

“诶诶,你们怎么都冲着我来了?”斐迪南三世顿时火大。

十几个头头脑脑正激烈争吵之时,一个修士匆匆进来报告:“教皇冕下,还有各位国王陛下及首相、公爵大人,大事不好了,明军出兵了。”

“出兵?”在场的国王首相还有公爵吃了一惊,“往哪去了?”

“往北去了。”修士惶然道,“出动了足足三个骑兵师,说是要去维也纳。”

“什么,去维也纳?”斐迪南三世顿时惊得跳起身来,怒道,“太无耻了,说好了要在罗马和议的,怎么又出兵去打维也纳,明朝人不讲信义啊。”

顿了顿,斐迪南三世又生气的说:“不谈了,不跟明朝人谈了,继续开战,打到明朝跪地求饶为止!”

斐迪南说得义愤填膺,却得不到一个人响应。

包括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在内,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先让神圣罗马帝国跟明军打一仗也好,如果打赢了,就能少付出一些代价,就算是打输了,倒霉的也只是神圣罗马帝国一家而已,与我们无关。

“你们怎么说,敢不敢与明朝开战?”斐迪南三世生气的问。

马扎然、菲利佩三世以及亚历山大七世等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斐迪南三世骑虎难下,只能黑着脸生气的说:“行,你们不敢跟明朝开战,那就让我们神圣罗马帝国先开第一枪,不过你们给我听好了,如果我们赢了,瓜分战利品的时候你们也只能喝点汤,只有我们神圣罗马帝国有资格吃肉!”

说完了,斐迪南三世猛一甩披风转身扬长而去。

“蠢货。”马扎然冲着斐迪南三世背影吐了口痰。

一周后,斐迪南三世就回到维也纳,开始调兵遣将。

过了差不多有半个月,明军在威尼斯王国的“欢送”中进入奥地利公国南部边境,随即对奥地利展开了烧杀掳掠,以战养战嘛。

斐迪南三世原本想在维也纳迎击明军。

但是半个月之后他就再也忍不住,选择了主动迎击。

最终,两支军队在奥地利公国中东部的格拉茨遭遇。

这回,斐迪南三世真是倾尽全力,召集了20万大军。

如果算上几个小公国派出的援军以及民兵,总兵力更是高达50多万。

然而,这根本没有什么卵用,对面的明军虽然只有3个骑兵师6万人,但是一通交火却轻松击溃了奥地利的50多万大军。

第八百零一章 十字军东征番(16)

三个月后,时间来到崇祯29年也就是公元1656年的正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三世灰头土脸的回到了罗马。

不过,斐迪南三世这次回来,是被明军抓回来的。

是的,50万神罗大军遭到明军击溃,斐迪南三世也成了明军的战俘,这也是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七世之后被抓捕的第二个皇帝。

于是,停滞了半年之久的和议再次开始。

看着坐在长桌对面的斐迪南三世,崇祯笑吟吟的问道:“斐迪南三世,现在你仍然坚持之前的条件吗?”

斐迪南三世的一张老脸瞬间臊成猴屁股。

欺负人啊,崇祯这狗皇帝这是欺负人啊。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怎么可以当众揭别人的短呢?

见斐迪南三世再不敢嘴硬,崇祯又说道:“行了,经过半年多的冷静,相信诸位都已经恢复理智,咱们现在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了。”

“当然,这是当然。”马扎然唯恐斐迪南三世又或者某个白痴国王或者公爵犯浑,赶紧接过话茬说,“我们完全支持皇帝陛下您的意见,是该聊聊了。”

顿了顿,马扎然又道:“不知道能否先听听陛下您的意见?”

“可以,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能臣。”崇祯冲马扎然竖起大拇指。

“不敢。”马扎然表面上诚惶诚恐,心底却是大骂崇祯,狗皇帝这是在离间法兰西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啊。

果然,崇祯话音刚落,斐迪南三世等人就向马扎然投过来狐疑的眼光,心说这半年多时间,法兰西该不会跟大明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吧?

马扎然心头发苦,却又没办法解释,总不能直接说我们没达成协议吧,那不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斐迪南他们只会更加的怀疑。

这就是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笑了笑,崇祯又说道:“大明的条件非常简单,就一条,罗马教皇自除教皇封号,并废除对基督教世界所有皇帝、国王及大公的加冕权力,再就是,基督教世界不再设教区,再没有枢机主教、枢机司铎及枢机执事等神职等级划分,所有教堂自即日起全部独立运营,而且每座教堂的主持神甫需要获得掌教的授权。”

听到这,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神情顿时一片灰败。

但是像马扎然、斐迪南三世等首相国王却是一片错愕。

不是吧?大明的条件竟然就这么简单?害他们白担心了半天。

江天一、郑森、王夫之等大明将领则是一脸冷笑,这些蠢货。

之前崇祯跟江天一等人提出这一条件之时,他们也是想不通,都觉得这个条件太便宜基督教世界的国家了。

再不济,至少也得要一点战争赔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