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29章

作者:秋来2

车上装载泥土,用来填塞沟壑,方便后面的大军进攻。

最后也不是步卒,而是以曹变蛟为主的骑兵,以此来快速冲入城内,引起更大的混乱。

然后才是大批量步卒跟进,从而打开新局面。

最重要的是,步卒还得围堵从城内跑出来的鞑子。

辎重营的士卒在缓慢干活铺路,而锤匪的炮声依旧没有停止。

随着方才一阵精准炮击,都统巴哈纳被砸死,其余鞑子乱跑进房屋内躲避炮弹。

短时间内想要聚集人马守城,连石延柱这个想要奋力反抗的人都无法做到。

他连忙叫亲兵把纹银一万两摆出来,召集想要银子的八旗士卒。

不要听外面锤匪的鬼话,总之大清摄政王是不可能放弃咱们的。

要不然今后就没有人给大清卖命了!

你们要相信摄政王的决断。

咱们兄弟只要坚守城池杀敌,就赏一人一锭银子。

于是在石延柱的金钱鼓励下,八旗士卒鼓起最后的勇气,上城进行抵抗。

同样石延柱也拿出银子来吸引民夫,只要能堵住缺口,每人也一锭银子。

他们这些人的亲眷难免会死于锤匪的炮火之下,为什么不反抗呢?

石延柱拿着锤匪的狠话激励民夫,希望他们能够站在大清的位置上效命。

锤匪可比清军要狠!

谁让你们先前帮助了我大清,现在想要跳船脱身。

晚了!

他们看见你们就得跟明军一样砍了脑袋,冒充军功。

谁让你们也剃发了呢!

清军士卒放箭进行阻击。

但是城外不说是万箭齐发,那也是火铳声响个不停。

待到辎重营铺路完成之后,炮声才渐渐少了许多。

紧接着曹变蛟人马皆有铠甲护身的队伍,便冲进了宁远城当中。

敢于挡路的民夫,也被曹变蛟一枪挑飞,余者四散而逃。

炮声、喊杀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战斗立即就陷入了白热化。

曹变蛟勇往无前,八旗官员拿刀子逼迫他们上前阻击,拿也不管用,迎来的反倒是刀子相向。

锤匪已经破城了。

李定国也并没有四面围困,依旧选择围三缺一,给与他们逃跑的希望,那也是送死的陷阱。

石延柱根本就跑步去,他带着剩下的八旗士卒在城墙上进行抵抗。

居高临下想要守住此地,那简直是妄想。

在陷阵营士卒被射死几人后,便有人持盾挡在此地。

锤匪士卒扛着佛郎机放下,身边的同伴把垫脚放下,随着一阵阵火铳响起,作为掩护,身前的盾牌兵立马让开身形。

随着佛郎机的一声响动,顶在楼梯高处的八旗持盾士卒便滚落了下来三两个。

惨叫声不绝于耳。

盾牌没了之后,锤匪又是一阵近距离放铳。

硝烟散去,饶是八旗士卒身着棉甲,也无济于事。

中枪之后,三三两两的从城楼梯上滚下来。

对于横亘在眼前的死尸,锤匪士卒很有经验,无论如何都会先给一刀,再往一旁扒拉开,慢慢往前上。

紧接着几块大石头被扔了下来。

锤匪士卒妄图举着盾牌抗过,可终究是举着盾牌的胳膊砸折了,连带着整个人都瘫软在地,直接撞到几个人,滚落下去。

曹变蛟策马冲锋,对于敢于拦截的清军鞑子,大叫来的好。

城墙、府衙、小巷子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着战斗。

李定国站在城外,一直等着城中的士卒报信,直到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没有鞑子从城内跑出来呢?

没让李定国等多久。

便有士卒骑马踩着铺好的木板,跑到李定国面前,手里举着流血的脑袋:

“大将军,鞑子都统石延柱首级在此!”

李定国微微颔首,他记得眼前这个人,原来隶属于刘二虎带来的人,也是个裨将了,叫周尚贤。

这次灭清战事当中,许多人的旧部都被派到辽东这个地界。

“好,暂且记在帐下。”

李定国对着一旁的主簿提道。

“是。”

周尚贤也没成想他抓到了一条大鱼,本来对曹变蛟冲进城中,他在此肃清城墙上的守敌,心里还有些不忿呢。

可是随着俘虏的诉说,城中两个都统,那个满人鞑子已经被炮弹咋成烂泥了。

就剩下这条大鱼了。

周尚贤没想到这个叫石延柱的汉人对于满清还很忠诚,宁愿在城墙上奋守,也不愿意出逃。

李定国对于部下斩杀鞑子大将并没有什么感触,这群鞑子自从躲在城内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被杀死是迟早的事。

要是再野战当中,炮兵的准度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是在攻城的时候,那可就直接极大的优势了。

李定国命令部下扫清残敌,搜罗城中火药,以免发生什么被爆炸事件。

石延柱以及巴哈纳等满清鞑子高官的人头被李定国挑在旗杆上,宁远城也挂上了锤匪的旗帜。

此战就宣告着关宁锦等大片防御,全都落入了锤匪的手中,收复了大明丢掉的大片土地。

对于这个结果,完颜叶臣是有心里准备的。

可他没想到石延柱二人坚持的时间会如此之短,同时也佩服多尔衮的谋划。

若是他叶臣也被锤匪围困在宁远城当中,想要逃出来,也就不是脱层皮的战事了。

阿济格得到这个战报之后,暴跳如雷,对于多尔衮骂的特别难听。

他不是在可惜石延柱等人身死,更是觉得多尔衮过于废物、胆小、懦弱!

若不是多尔衮命令自己放弃大片占据的城池和土地,那锤匪小儿李定国岂敢大张旗鼓的攻打宁远城?

第1186章 辽人弑主

阿济格对于大清的战败感到十分愤怒。

他现在就是一个鹰派,十分憎恨多尔衮的鸽派行径,认为他对于锤匪过于惧怕,以至于大清弃地数百里。

不仅皇太极的努力被放弃,连带着努尔哈赤的努力都白费了。

可是对于多尔衮的命令,阿济格真没本事敢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为的狠话。

嘴上该骂骂,可行动上依旧是服从指挥。

按照锤匪以前的规矩,本应该放回去的汉八旗的士卒没有一个被放回去的。

现在贺今朝建立了大夏帝国,对于以前那套潜规则是否还要延续,全都在他自己想不想。

石延柱等人的身死对于满清汉臣打击不小。

他投降大清较早,除了三王那是千金买马骨的存在,这帮汉臣当中石延柱还是挺有牌面的。

结果就这么被锤匪给砍了脑袋!

又一次全军覆没,连点内部消息都没有给阿济格送来。

探马飞报盛京。

石延柱、巴哈纳战死沙场,锤匪不仅对内放了重兵,对外也不断的派人巡逻,就是要切断宁远同内外的联系。

显然李定国是做到了。

针对于宁远城的失手,多尔衮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前不久才把下令放弃锦州、松山等地,李定国立马对宁远直接转围为攻,且迅速攻破。

要不是锤匪大张旗鼓的挂着石延柱等人的脑袋,多尔衮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率部投降了。

因为在他的计划当中,宁远城粮食足够石延柱等人守到明年,只要拖上一拖,作为牵制锤匪的一颗钉子。

待到李定国挥师占据锦州等地,想要攻打广宁的时候,还得防备背后的力量。

结果李定国真他妈的稳扎稳打,拔了多尔衮安置下来的这颗钉子。

想要在背后搞偷袭,不给你机会。

“博和托所言宁远城的法子便是大炮一个劲的轰击,锤匪火炮又打的准,自从恭顺王孔有德战死后,我大清的炮卒便十分稀少,纵然有火炮,也无法同锤匪匹敌。”

范文程捏着胡须开口道:“除非我们想法子杀掉锤匪那些操炮的士卒,才有机会战胜他们。”

“这么说,我们守卫广宁也无济于事,还会重蹈覆辙?”多铎坐在椅子上摊摊手说道。

守城。

大清士卒是极为不擅长的。

可是再退走,那就十分的难受。

也让多尔衮更加的不甘心。

“莫不如依靠广宁周遭的堡垒,甚至可以另设营寨,以作犄角之势。”

洪承畴捏着胡须道:“若是完全放弃辽西,那便没了争雄的机会了。”

现在的大清完全是一己之短攻敌之长,他们不战败才怪呢。

洪承畴对此看的极为清醒,鞑子自从与大明交战以来,皆是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明军无不溃败。

尤其是在平原上,绝对不能同他们争锋,故而才会转为守城作战。

攻坚以及守城全都是满清的短板。

松锦之战后,满清已经有两三年没有休息了,又派前阿巴泰出兵,想要通过掳掠快速恢复战争当中所损失的元气。

长期的紧绷,再加上明军一点都不敢抵抗,连刚打完松锦之战的统帅洪承畴都带人往山西躲避。

将领变得惰怠,士卒变得没有斗志,只想着掳掠,车、梯、藤牌不良。

一旦遭遇了锤匪的顽强打击,他便手足无措,只想着断尾而逃。

现在连带着宁远丢失,锤匪军事上的胜利,还没有打醒一些满清贵族。

他们认为只要带领自己所部的精锐出动,锤匪必然大败而归。

但洪承畴心中却是笃定满清被锤匪所灭是一定的,贺今朝他覆灭大明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更知道怎么放满清政权的血,以及如何更好的扒他们的皮。

多尔衮对洪承畴的话表示赞同,随着锤匪在辽东的强势崛起。

许多辽民不满满人的统治,或者说锤匪下发了悬赏令,他们就开始“弑主了”!

以前这种事很少发生。

即使发生了,辽人不是逃亡明军那里,便是跑到大山里躲藏,多是会被抓住。

辽民指望明军保护他们,那简直是不知道明军有多烂。

或者说辽民没有其余的选择。

满清在占据辽沈初期,就处于广大汉族百姓的包围当中,是极为孤立的。

再加上努尔哈赤的政策根本就不得人心,他把女真贵族的民族压迫强行转移到汉族百姓头上,一步步的夺取土地和人口,踏着千万人的尸骨登上了东北地区最高统治者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