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25章

作者:秋来2

因为河南、辽东都传来不错的消息,唯有陪都那里又冒烽火。

前几日还追着张献忠大杀四方,没过几天就直接惨败,难不成上一次获胜的捷报是虚假的?

皇帝下令把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革职逮问,入诏狱。

以马士英、黄配玄分别接任。

二人一上任之后便大肆召集兵马,一副要干掉张献忠,彰显各自手段,保住陪都,报效陛下的意愿。

希望靖辽侯吴国俊能伸以援手,反正就离得如此之近。

然后张献忠得到官军要吴国俊协助剿灭他们的消息,以及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卷土重来的事,极为担忧。

毕竟他能打退黄得功的缘由是故意战败一次,可那次故意战败损失也不小,有了革左五营的人马协助才能打胜仗。

最为重要的是被吴国俊打的就剩下几十个心腹逃脱,这件事对他而言压力太大,心里的畏惧感已经产生了。

不敢再次应战!

现在革左五营几个首领发生了分歧。

贺一龙认为官军集结大批人马前来,还是去河南汇聚李自成等人,他那有五十万人马,足可以席卷天下。

张献忠自是开口劝阻,李自成哪有五十万人马?

就河南那连年干旱的地界,不可能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如此多的士卒,武器甲胄都无法满足。

李自成顶天能有三万披甲士卒,就算是他这段时间没少攻城略地,花费银两打造盔甲军械。

尽管如何,贺一龙三人也不愿意同张献忠继续厮混在一起。

这小子容易把靖辽侯给引过来。

按照他们的理解,张献忠这个率先挖大明祖坟的人,实在是容易遭到大明的报复。

每次被重兵围剿的就是他。

本来假曹操罗汝才跟他混着,被官军连带着针对,尽损失惨重了。

可自从跟着李自成后,实力扩张也不小。

现在张献忠就是个倒霉催的。

老回回马守应的想法就是大不了先回大别山,无需北上掺和李自成的事。

到时候吴国俊去河南,咱们还是被针对。

但贺一龙等人觉得不想再回山上了,实在是太苦了。

咱们也去河南杀王爷,睡他们的妻妾,逍遥快活去。

老回回虽说是“首领”大多数时候都是听他的,但这种事上,大家还是“有商有量”,不是他一人就能做主的。

贺一龙等人这几年在山上憋坏了,更是觉得连李自成靠着十几人都能卷起五十万人马,他们也该扩充势力了。

这样,将来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

在他看来,老回回年岁大了,什么野心都没有,不能耽误兄弟们“上进”啊!

于是,革、左五营为了同李自成、罗汝才联营,躲避吴国俊,向河南移动。

张献忠不愿步革、左的后尘,打算另创局面。

然而,五营开拔之后,他独臂难支,对付不了聚集在东南的官军。

经过周密考虑之后,他决定率部西入湖广北部,事先派军师潘独鳌潜入武昌为内应。

新上任的总督马士英靠着“靖辽侯”这个大杀器的名头,直接瓦解了张献忠同革左五营的联盟。

而调拨吴国俊围剿这事,马士英一没有向皇帝申请,二没有向督师杨嗣昌协助,三更是没有告知吴国俊本人。

总之,就是嘴上嗨了一下。

现在马士英听闻反贼大部都往河南去,唯有张献忠还暗藏在英山县、太湖县之间,对于陪都南京极有威胁。

“虎山,明辅啊。”马士英看着眼前的黄得功、刘良佐道:

“上一次你们战败,是我找人帮你疏通了关系,才使得你们免于责罚,如今那反贼张献忠还敢盘踞在南京周遭,你们说该怎么办?”

“总督,我这就去摘了张献忠的脑袋回来献给总督,报答总督的大恩大德。”

黄得功急忙表明自己的立场。

刘良佐更是抱拳道:“俺也一样!”

第1019章 贺今朝的两条路线

杨嗣昌屯驻在襄阳,好不容易重新从张献忠手中夺回来的。

可张献忠不甘心失败,联合闯王李自成一同南下,放出风声要二次围攻襄阳。

上一次襄王的财宝他没有都搬走。

杨嗣昌便召集吴国俊、左良玉回援,意图在襄阳以逸待劳。

结果李自成攻克南阳后,横扫南阳周遭的郡县,并没有进入湖广,主攻襄阳。

如此判断就让杨嗣昌颇有些纠结,这个贼子摆出这么大的阵势,到底来不来?

倒是吴国俊一脸不在乎的模样,在襄阳城内好好歇息。

大帅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干张献忠。

帮他体面一下,知道该做什么。

现在目标已经达成,至于后面怎么做,全都听军师吉珪的。

至于其余人的,都不重要。

吉珪对于目前的形势不好判断,也在收集消息。

因为通过官军的渠道,只能收集一部分,对于全局的把控并不是很准确。

至于李自成在河南闹翻天了,对于锤匪而言,也并无大碍。

吉珪倒是觉得自家主公乐于见到,其余流寇在大明各地肆虐,最好捅破天去。

等自家主公出来收拾局面,会省出来很多事。

杨嗣昌把吴国俊、左良玉都叫来了,想要询问他们是否要主动出击。

左良玉见吴国俊没言语,坐在一旁不言语。

倒是吴国俊开口斟酌道:“督师,首先咱们军中的粮食不够吃。

上一次打败了张献忠,俘虏的人也不少,军械破损,跟不上趟更换。

朝廷赏赐还没有下发,贸然让士卒大规模出击,恐怕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杨嗣昌被干沉默了。

如今朝廷的粮饷都全力支援辽东,哪还有余力给杨嗣昌下发?

襄阳城的军械钱粮都被张献忠给祸害的差不多了。

等靖辽侯他们击溃流寇后,能回到督师手里的能有多少?

这点缴获,还不如直接赏给将士们。

杨嗣昌此时“抱病在身”,最近只是跟皇帝通通信。

他没脸要那么多东西,尤其是吴国俊大胜之后,算是给他找回了那么一点颜面。

现在听着吴国俊说这话,杨嗣昌也没有办法。

大明实在是太穷了,连陛下都缩衣节食。

对于目前这种难关,杨嗣昌也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来。

左良玉端起茶喝了一口,有大佬在前头顶着就是好。

杨嗣昌能“起死回生”全都是皇帝的一道旨意,让吴国俊来支援他。

要不然这个早就是个死人了,他还敢在这提要求?

倒是监军万元吉打了个圆场:“靖辽侯,若是流寇再来袭击襄阳,你可有把握?”

“这是自然,咱们以逸待劳,省的他们跑的太快,追不上头目。”

吴国俊笑着应了一声。

杨嗣昌本以为自己要死了,所以把儿子杨山松叫来交代后事。

但是没死了,现在也就在着陪着他爹。

待到人都走了,杨山松颇为不客气的道:“爹,这些个臭丘八可都没有把你放在眼里。”

杨嗣昌的心气早就没了。

要不是你祖父的面子,我就被困死在重庆,你想见我一面都没机会。

他儿子也是熟读圣贤书,自然鄙视大明的武将。

杨嗣昌则是拿着书本扔了一下儿子:“要不是这帮臭丘八,你爹我早就死了,以后收起这副模样,咱们活命还指望着他们呢。”

太原。

贺今朝收到了吉珪与孙传庭派人送回来的各种消息。

张献忠被打的极惨,他倒是不怎么在意,属实是预料之外,没想到吴国俊如此给力。

贺今朝一直都在关注辽东的战事,希望明清双方能够持久一些。

但是孙传庭传回来的消息对锤匪的不是很好。

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主战派”,屡次催促前线的洪承畴出兵与清军进行决战。

收了锤匪回扣的高启潜劝皇帝,劝陈新甲莫要着急,只要拖延下去,清军必败无疑。

相比于崇祯身边其他太监,高启潜当真是冠绝诸人,是个能为皇帝办事,至少还能靠着崇祯的权威,指挥指挥关宁军。

吴三桂也认了高启潜为干爹,缓和了他爹吴襄在崇祯心里的形象。

但没有用!

陈新甲认为,一定是贺今朝希望大明与清廷之间死磕,消耗实力。

然后等待时机东征京师,想要夺取大明天下。

在这一点上,作为大明救世之臣的陈新甲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他上了贺今朝的当了!

洪承畴的办法虽然稳妥,但不利于大明。

特别是陈新甲得知贺今朝竟然派人前往广东等地作乱,怨不得他在西北之地安静如鸡,原来是搞了这么一出天高皇帝远的戏码。

“陈新甲此时的行为,就没有考虑过洪承畴战败后,他也活不了?”

贺今朝颇有些无可奈何。

他也没有拿旁人当傻子。

这些大明的官员哪个不清楚问题出现在哪?

他们舍得往自己身上砍一刀吗?

在大明,党争的背后是窃国,窃国就是肥了自身。

大明许多旧臣没有仕清朝,回家养老都修了不少园子,钱从哪里来的?

所以陈新甲认为与锤匪议和,在当时权宜之计。

可辽东战事拖延如此之久,朝廷真的拖不起了。

而且靖辽侯外调,贺今朝万一撕毁合约,大明京师岂不是陷入危险当中?

这种事,贺今朝又不是没有干过!

张福臻倒是笑了笑:“主公,陈新甲虽然也贪钱,但屁股终究是坐在大明那边的,他断然不甘心被大帅给牵着鼻子走。”

“完喽。”贺今朝扔掉手中的书信:“崇祯若是顶不住压力,洪承畴必败无疑。”

“主公,是否让唐通趁乱做掉他?”张福臻摸着胡须道:

“此人若是无法逃回来,必然会降清,如此一来,对主公今后的统治恐怕会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