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914章

作者:秋来2

皇太极不断放血的战略,最终被锤匪给搅和的没放完,战略目的达成了大部分。

大明竭尽全力支援辽东,九边的精锐逃回了大部,粮草也用的差不多,没有全都丢给清军。

相比于从战场上返回士卒的落寞感,崇祯则是显得极为亢奋。

只要手里有了兵,他就相信自己能翻盘。

因为南京、山东的接连失陷,已经让崇祯的威信下降的极快。

他想要杀两个小言官都做不到,都拖延了一个月还没有解决。

这距离他上一次杀了三十六名高官才过去没多久,官员被皇帝斩首,照例在临刑前都应该向着皇宫方面望阙谢恩。

但那一次,有数个被杀的人在刑前竟然破口大骂起来,而且骂的是当今的天子。

什么他娘的你要杀我,我还要谢恩,去你妈的狗皇帝。

朱由检本人的威信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低谷时期。

但就连崇祯自己都没想到,经过此事后,他的威信还有极大的下降空间,并没有轻易探底。

通过这个事,朝中的大小臣工们却对皇帝和政局更加失望了。

如果说以前他们对于朱由检的批评还只限于严极切峻、太过聪明,到这时候则分明感到了他的褊狭残酷和不负责任。

崇祯威信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一心想杀掉两个小臣却最终不能如愿以偿,这在数年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只是朝臣表现出的对皇帝的抵制,绝非积极意义上的对于专制皇权的某种制衡,而一种消极的人心瓦解。

最关键的是,不仅下级在糊弄上级,上级也知道下级在糊弄,而且下级也知道上级知道他们在糊弄,但并不相互揭穿,就这么一直相互糊弄。

真是类人群星闪耀之地,一群屑人。

现在朱由检认为“十万战神”归来,为他冲锋陷阵。

一切都可以改变了!

崇祯急匆匆的在城门楼上走下来,看着身上散发着臭味以及衣衫褴褛的督师洪承畴,忍不住眼里流出泪来,亲切拍着他的手道:

“爱卿,辛苦了。”

“陛下,是将士们辛苦了。”

洪承畴急忙给崇祯提了个醒。

大明已经到了如今的困境,再不重视士卒,那就等着“勤王兵”如同第一次勤王那样暴乱吧。

而且陛下没发现,如今的现场的气氛不太对吗?

崇祯连连点头,在口头上对着吴三桂、祖大寿等人说着将士们辛苦了。

但他给这群士卒每人发五钱银子,当真是最后的努力了。

国库穷的都跑耗子了,但身为一个皇帝,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大明有钱嘛?

有啊!

不信问一问前来劫掠的清军士卒,问一问锤匪与闯贼。

大明相比于这些势力相当有钱,只不过没在国库与崇祯的手中罢了。

然后崇祯就拉着洪承畴的手前去赴宴,准备好好慰劳一下为国征战的主将们。

皇帝的操作把老洪都给整无语了。

这个时候,皇帝光笼络他这个大臣有什么屁用?

他急忙小声提醒道:“陛下,将士们还饿着肚子呢。”

“爱卿。”崇祯止住脚步,低声道:

“非朕不愿意款待将士,而是如今漕运断绝,户部也拿不出钱粮来了。”

对于如此真诚不做作的皇帝,洪承畴一时间没回过味来。

这不对啊!

“陛下也拿不出银子来了吗?”洪承畴又小声的问了一嘴:“今天要是没有赏赐下发,我怕将士们回连我一块砍了!”

毕竟为了哄骗这些士卒回来,洪承畴是又吓唬,又欺骗,还得画大饼。

尤其是回了京师没有银子的话,可带刀找他讨要军饷的话都说出去了。

今天这事,要没有个交代,北京城都别想保住。

吃饭不着急,着急的是吃饭的家伙要没了。

崇祯当即愣在原地,盯着洪承畴道:“你控制不住他们?”

“陛下,这两年松山大营太苦了。”

崇祯这才认真审视洪承畴,却是见他较以前清瘦了许多。

“可朕真的把所有钱财都拿出来了。”

崇祯攥着洪承畴的手,丝毫不嫌弃他身上各种混合的味道。

洪承畴也不单单是为了表演给皇帝看的,同时也是为了给下面士卒看的。

同甘共苦这个词,他这一次可是坚决实行到底了。

洪承畴眉头紧皱,随即轻声道:“无论如何都得找出银子与酒肉赏赐给麾下士卒,就算是借也得先把这群人稳住,否则这大明真就要变天了。”

现在这个场景,洪承畴当真害怕这群士卒鼓噪哗变,大明就无了。

崇祯经过提醒,脑门子出了许多汗,他都想好了用爵位赏赐给这些总兵,如同吴国俊一样,让他们为大明忠心效力。

毕竟从皇帝到下面的文臣武将都没有把士卒当个人看,吃不吃饱饭也不管他们的事。

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富贵生活,更多的借口可以把朝廷的银子搂回自己的家中。

相比于之前,崇祯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至少知道赏钱管饭之类的。

“爱卿,你有什么法子?”

崇祯也是六神无主,变得慌乱起来,就算身边有吴国俊等精锐的蓟镇士卒,他也不想这些士卒回来指挥立刻哗变,那大明就完了。

不但无力对付境外的敌人和境内的叛乱者,而且无力对付自己营垒内部的军阀势力,这是一个政权行将崩溃的重要标志之一,崇祯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认为工具人都该忠于大明!

左良玉只是明末军阀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罢了。

其他各处握有实力的总兵们,祖大寿、吴三桂、刘泽清等人实际上都已经成为一方的军阀。

朝廷对他们只能小心笼络,而他们对朝廷则要根据自己的利益情况,决定对朝廷的态度。

现在他们什么利益都没有,对待朝廷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洪承畴不晓得。

他都不用回头,就晓得那群士卒恨不得要拔刀杀人了!

崇祯自己也弄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堂堂的天子朝廷竟堕落到要看几个粗鄙武夫的眼色行事了。

但为了大局,眼色仍然要看。

洪承畴想了想,抓着崇祯的手道:

“陛下勿忧,我知道京师当中谁有银子,交代靖辽侯进京拿来,分给士卒,稳住他们,并且搞到酒肉。”

“好好好。”

洪承畴这边稳住崇祯之后,随即把祖大寿、吴国俊等人都叫来了,让他们带兵进入京师去宦官、勋贵、文臣家里把银子全都搞出来一部分呢。

谁胆敢反抗就搞谁。

要不然这群士卒全都的反了!

洪承畴先前认为皇帝在怎么穷苦,也不会每人赏赐五钱银子,这个消息一出,这不是逼着这群人去投了闯贼或者锤匪吗?

吴国俊则是开口道:“督师,这恐怕不行。”

“不妥不妥。”祖大寿也连连摇头。

洪承畴这是要拿他们去当刀子,然后想要笼络他们手底下的士卒。

毕竟洪承畴为了给大家讨要赏赐,都派人与朝廷各种势力决裂等等。

天下大乱的趋势不可挽回,手里有兵才是爷!

“你们就算是纵兵劫掠,能抢到几个钱?”洪承畴对着几个人道:

“莫不如进入内城把那些个贪官污吏以及死太监手里的钱拿出来,分给士卒,要不然你们都不一定能控制得住麾下士卒。”

“皇帝不怪罪?”较为年轻的吴三桂开口询问了一声。

就等着人接茬的洪承畴立马说道:

“这事是陛下允许的,总比你们出去劫掠百姓要强上许多,而且他们还都犯了大明律,朝廷擒拿他们,没收贼赃合情合理!

你们也不想让手底下的兄弟们失望吧?”

“好。”吴三桂应了一声。

吴国俊则是想着有人乱起来了,今天就是搞个大事情的好机会。

奈何洪承畴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好。”

关宁军便入了京师内城。

许多未曾战死的关宁军还记得当年随着圆嘟嘟勤王,结果被京师里的人痛骂,甚至深夜从城墙上往下扔砖走,砸死了三四个。

现在京师的百姓们,感受到了自家军队的威胁。

于是,再一次大明皇帝默认的抢掠下,京师里的勋贵、太监、文臣家里大都遭了殃。

陛下的岳父周奎破口大骂,眼瞅着藏在家里的银子被人一箱一箱的往外搬,大叫着要去找皇帝告状。

洪承畴深知,手里要是没钱,自己就更没有什么资本了。

既然皇帝不敢做这些事,他也可以学一学闯贼、锤匪的作风,免得钱财都落入他们的手中,自己还没有做成任何事。

当一箱箱银子摆在城门口的时候,翻山越岭回来的大明士卒的眼中,终于冒出了光!

洪承畴则是来到一些士卒身旁说着陛下太激动,没有提前把银子摆出来,大家都不要着急,每个人都有份!

如此言语,更是让许多士卒对洪承畴感恩戴德。

毕竟洪督师是真的没有欺骗大家,不仅把朝廷的欠饷给补回来,还有许多赏赐下发。

其实面对吴三桂派人把银子堆积在城门口的时候,更加破防的是崇祯自己。

因为他屡次向勋贵、文臣武将借钱都借不到,一个个穷的都要饭了,更用甚者去街上变卖家具,证明他们家里揭不开锅了。

崇祯瞪着眼睛,伸手指着一旁的堆积的银子,听关宁军说还有他身边几个大宦官的部分家财!

辽东十万战神归来,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1092章 税收

崇祯为什么惊诧?

因为他也清楚的知道要靠着这群士卒才能翻盘,所以下令叫皇亲国戚以及满朝文武捐赠白银充作军费。

崇祯希望自己的岳丈能起一个带头作用,可惜老丈人守财如命。

被他闺女训斥一番,一旦城破,就算你有万贯家财能保住吗?

然后周皇后又心疼老爹,拿出变卖金银首饰,凑的五千两银子给她爹撑场面。

最后周奎的骚操作就来了,扣下两千两,上交三千两,于是城内百官纷纷效仿。

大家都出门都穿着破旧衣服上朝,轿子也不坐了。

故而崇祯迫于现实,才归来的士卒每人给发五钱银子作为赏赐。

如此,至少给了崇祯一点虚幻的安全感,他才能集中精神全力抢修大明帝国这只千疮百孔的破船。

但现在崇祯看着这帮“乞丐”家中翻出如此多的银两来,着实是气得都站不住了。

待到他看见自己亲亲的老岳仗哭嚎着来,他更是脸色铁青,恨不得踹死抱着自己大腿的周奎。

朕最恨有人骗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