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7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其他几家要么自身有足够多的抗癌药,要么最近刚收购了新药企,或者进行了资产置换和业务调整,暂时无法给出更有利的条件了。

在拜耳100亿欧元的买断价传出去以后,辉瑞和强生两家也都更新了合作方案,把买断价格加了上去,虽然比不上拜耳,但是其他方面的条件也更优惠了。

他分析了一下这三家的相关资料,大致有了一些了解。

拜耳确实是非常想要买断这款药方,所以他们提出的合作方案更多的是用钱来砸。

但是辉瑞的安德烈偷偷给卫康透露了一些只有巨头内部才知道的信息。

拜耳自家也在研发广谱抗癌新药,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只是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他们如此迫切想要买断药方,可能是想买回去好好分析,双管齐下,尽可能地自行开发这款产品,而非与三清进行深入合作。

而强生的抗癌药产品线规模并不大,但产品竞争力十足。由于之前耗费巨资研发的一款治疗软组织瘤的抗癌药被鹰国FDA拒绝上市达6年之久,他们现在急需一款强效明星产品来抢占市场,因此对三清广谱抗癌药的渴求也十分强烈。

至于辉瑞的抗肿瘤产品线非常丰富,也不乏新药,但在一些治疗领域,他们的产品排名靠后,竞争力不足。现在仅靠着一两款拳头产品与其他药企竞争,长期来看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对广谱抗癌药这种重磅产品也是势在必得,绝不放弃。

总结就是,强生和辉瑞虽然都很有实力,但是各有缺点,总体来看辉瑞更弱一点,更有诚意进行长期合作。

想想也是,辉瑞的产品线广,但是不经打,那么在卖药的时候,为了销量,肯定更愿意推销三清的药。

强生只是目前受挫,自家药也很强,如果他们自家的抗癌药能够上市,可能就顾不上给三清开发市场了。

至于拜耳,在卫康心里已经默默出局了。

卫康揉着眉头,继续分析两家的授权合作方案。

强生的方案是:5亿美元预付款,累计不超过30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全球销售净额的梯度特许权使用费,总交易金额预计为35亿美元。

辉瑞的方案是:5亿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在达到注册里程碑时间后获得至多20亿美元的付款,在达到累计销售里程碑事件后获得5亿美元付款,以及在授权地区的未来销售分成。

这两个方案初看似乎金额相差不大,甚至强生给的钱还更多一点。

但是强生后续给的是全球销售净额的梯度特许权费用,而辉瑞提供的是授权地区的销售分成。

卫康其实主要想在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卖药,因为这些地方他插不进手,华夏的公司也很容易被针对。

但是这个星球还有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华夏的公司在这些地方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他并不想轻易让出大部分市场。

而辉瑞相比较来说就没有那么贪心,只答应在授权涉及的发达国家售卖,双方将在这些国家共同开发市场,并且辉瑞将负责注册申请,并在获得批准后开展商业活动。

此外,三清药业可在鹰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共同进行产品销售,共享销售分成,其中部分运营资金将由辉瑞提供。

所以,哪家的方案更好,结果已经呼之欲出。

当然这也是基于三清对全球市场有野心的情况来看的,如果三清只想收钱,并无意与合作方一起开发市场,那么强生的方案也是上佳选择,只需要躺着收钱即可。

卫康随即又看向各家药企的合作方案后附带的废弃药方名录。

这才是辉瑞彻底打动卫康的原因。

强生和其他药企都差不多,附带的废弃药方林林总总有十几个,从抗肿瘤药,治疗艾滋病,到抗血栓,甚至伤口护理的药方都有。

而且也都按照卫康的要求,标注出了已经发现的副作用,以及详细数据。

但是卫康猜测他们应该在副作用上有所隐瞒,因为有些药品的副作用并不严重,还是被废止了。

当然这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药品治疗效果太差,甚至毫无效果,所以就被抛弃了。

这种药方别人拿来没用,在卫康手里却能变废为宝。

只要毒理测试以及人体耐受性通过,就算原本研发方向没有效果,卫康也能从副作用里提取出新的特效药。

不过也有很多药品的副作用比较鸡肋,比如对内脏的刺激性这种,虽然也可以提取出一些什么催吐药,腹泻药,但是这些药市场不大,作用不重要,现有的药品也种类繁多,赚不了多少钱。

只有那种能够治疗致命疾病的药,才是真正能让药企发大财的金矿。

从这些废弃的药方中,也能看出各大药企主攻的研发方向。

每家药企都对抗癌药有重大投入,当然也有针对的不同领域。

比如血液癌,肺癌,淋巴癌,黑色素癌,等等。

还有很多其他研发方向的废弃药方,也在其中,基本囊括了所有人体器官相关方面。

这些药方简直让卫康都看花了眼,里面颇有一些让他心动的副作用。

他决定好好跟这些药企谈谈,反正来都来了,不如一起都顺手打包卖给他得了。

反正这些废弃药方也都是各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毫无用途的废物。

而辉瑞的废弃药方名录,格外亮眼,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似乎这家公司在得知他喜欢收集废弃药方之后,就投其所好,把总部实验室,甚至还把所有收购和兼并的药企实验室里的废弃新药配方都给打包送来了。

这里面肯定有安德烈的一番努力贡献。

不愧是宇宙第一药企啊。

什么叫跨国医药巨头!

这就是!

足足上百个废弃药方!

就这么全都打包送来了。

虽然种类特别细,连皮肤瘙痒,止咳药水,眼药水之类的非处方药方都有。

但是卫康毫不在意,只想抱住安德烈博士好好感谢他的助攻。

实在是太贴心了!

第二十六章 身价百亿,史上最大海外授权合同

既然已经做出选择,接下来的招标流程就走得很快。

三天后,招标大会顺利举行。

各大药企已经提前从己方渠道打听到了消息。

他们都很有默契地递交了标书,然后安静等待最终结果。

但他们也没有空手而返,而是跟三清签订了另一份合同,纷纷把自己带来的废弃药方都打包优惠价出售了。

每家企业的废弃药方并不多,国内药企普遍在五六个左右,跨国巨头也就十几个,大多数都是他们仔细挑选过的,再也压榨不出什么潜力的药方。

国内企业的研发水平普遍比较低,落后海外近二十年,废弃药方里面新药非常少,大多都是一些改良药方。

他们都很有自知之明,收了个百万友情价,主要是想跟三清打好交道,以后好在国内市场合作。

毕竟此次招标,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角肯定是国外药企,三清首要目标还是卖出海外授权早日挣钱收回成本。

等三清开始开发国内市场,未尝不能再好好谈谈互相授权合作的事情。

毕竟三清也只有抗癌药崭露头角,在其他领域还是比不过一些有实力的国内大药企。

药企之间互相授权合作非常普遍,尤其是国内药企,各有专攻的方向,彼此抱团互补,就能不断扩展市场,增强自身实力。

跨国巨头们也都把废弃药方打包卖给三清了,他们研发实力都是世界顶尖的,对自己的废弃药方更有信心,都坚信以三清的研发水平,绝无可能再从中找到其他应用方向。

总之,卫康的废弃药方仓库已经装得满满的,充实无比。

数日后,三清药业的会议大厅,再次布置了一番。

红色横幅高挂,写着“三清药业与辉瑞公司海外授权合作签约仪式”。

卫康与专程赶到的辉瑞公司CEO签署了合同,双方交换签字,拍照留念。

媒体记者们的闪光灯不停闪烁着,将这一历史性的盛况拍摄下来。

在场还有市级主要领导高拓宇出席,这次市药监局的谢局只能乖乖呆在一旁,跟安德烈站在一起。

本来这么大的合作项目,是惊动了省级领导的,但是时间仓促,所以就只来了市级领导,但是带来了省领导的亲切关怀,以显示重视程度。

高拓宇跟卫康亲切握手,笑容也格外和蔼可亲:“卫总,三清药业不但给市里争光,也引起了省里的重视,最近市里正在响应国家号召,要积极扶持高新科技企业发展,你们真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而且这次项目也非常重要,30亿美元啊,两百多亿就这么到手了。”

卫康微笑道:“还是要多谢各位领导支持。再说税后也没有那么多。”

高拓宇哈哈一笑,看向左右道:“卫总果然是人民企业家,签了大合同第一个想着纳税。”

左右各位领导也都赞赏地笑了起来。

高拓宇拍了拍卫康的肩膀,笑眯眯地道:“好了,那我就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周药监局的谢局已经帮你们申请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年度课题,现在估计已经到了总局那里,我觉得问题不大。”

“只要通过了,今年你们就可以获得一系列的免税优惠政策,还可以获得省级项目资金的资助。对完成新药临床I、II、III期研究的,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资助。”

“虽然现在卫总财大气粗,可能不怎么需要这笔资助,但是这个免税优惠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想必还是能让卫总满意的。”

他随后又非常关切地说道:“卫总,省里对你们三清药业可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公司的总部可不要搬迁啊。”

“你们现在资金雄厚了,肯定需要改建扩产吧,我们昆市土地资源还是充沛的,价格也非常优惠,我看工业园离你们不远就有好几块合适的地,卫总如果需要工业用地,可以大胆提嘛。”

等三清药业的新药投产,就能源源不断获得税收,并且带动本地就业,以后发展壮大了,更能带动昆市医药行业发展,这些都是高拓宇异常看重的。

毕竟昆市只是个三四线小城市,各方面都比不上附近一二线城市,他也怕卫康把总部搬迁到海市或者苏市去,自然要大力笼络,把三清这只下蛋的母鸡牢牢捆绑在昆市的发展列车上。

卫康笑着点头,周旋在现场人群之中。

30亿美金确实是很大一笔数目,不过按照协议,会分成三期支付,5亿的预付款,通过注册并开始销售后的25亿里程碑付款。

所以其实一开始他到手的只有5亿美元,至少要等鹰国FDA注册成功后,才会获得后续款项。

如果后续临床试验有什么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无法通过FDA的严苛要求,那么不但后面的钱没有了,前面支付的钱也要全部还回去。

这是辉瑞给自己加的一道保险,毕竟新药上临床的时间还不久,他们也没有彻底放心。

卫康同意了辉瑞公司的这个要求,因为他可以保证,这款药绝对不会有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现场其他的药企代表们也都非常羡慕地看着卫康和辉瑞的CEO。

30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合作协议啊,这还只是刚开始。

应该是国内目前为止最大金额的一笔授权合作了。

这样的天价授权合作,他们也都想要啊。

不论是授权出去,还是买进授权,都让人羡慕嫉妒恨。

辉瑞公司倒也罢了,毕竟本身就是跨国巨头。

但是卫康,不过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这眨眼之间,就身价百亿了。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药企小老板,瞬间逆袭成为巨富。

只凭一张从废弃药方中获得启发而成的抗癌药方。

简直就是传奇人物。

跟辉瑞的艾万可一样传奇。

而且卫康是三清药业的唯一大股东。

虽然这个身价距离药企首富的位置还比较远。

但是这可是纯现金流,比很多资不抵债,利润只有千万的上市公司都要强太多。

更不用说,等抗癌药投产以后的滚滚财源了。

相信用不了几年,国内的财富榜上,就将见到卫康的身影了。

媒体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般激动,纷纷围追堵截,抓着卫康不断提问。

卫总,你小时候读书成绩好不好?

卫总,你中学有没有获奖?

卫总,谈谈你的大学时代,是否成日埋头苦读?

卫总,现在单身吗?交过几个女朋友?

卫总,父母过世给你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卫康在听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脸都黑了,心里暗暗把这个记者记在小本本上。

这么不识趣的媒体,一定要拉黑,再也不要见到他。

第二十七章 业务调整,化妆品集团的橄榄枝

接下来几天,不断地有中外媒体前来三清药业进行采访,有一些是辉瑞公司找来进行提前宣传的媒体,卫康非常配合。

其他的他都躲了起来,毕竟天天被采访太烦人了,一次两次还好,天天都有人来采访,还要不要工作了。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