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568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王大力斟酌着语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着平静,问道。

不过他那急促的呼吸,情不自禁挥动的双手,还是表露了内心的激动。

卫康将目光从手中的临床实验报告上收回,略一沉思,便给出了答案。

“确实该到定价的时候了。”

“我记得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是3000万一台吧,那我们就把价格定在十分之一好了。”

“哈?”王大力听到这句话,不由愣住了。

虽然他早有准备,自家机器人肯定会卖得比达芬奇便宜,大概会在百万价位,但没想到会这么低。

毕竟都是百万价位,800万和300万,差距还是很大的。

这时候,他忍不住想起了陆庭锋的一些抱怨,才对老领导的痛苦,有了切身的感受。

就在他犹豫着要怎么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又不让老板反感的时候。

卫康又补充了几句话,这才抑制住他内心深处的暴走冲动。

“噢,对了,这个只是基础款的价格,标配应该是一只机械臂吧。”

卫康随口说道:“我记得机器人应该是可以加装各种功能的机械臂,甚至还可以多配控制台的吧。”

“那这些额外的功能可都要加钱。”

“我们的机械臂那么精细,一根卖个80万不过分吧。”

“还有控制台,操作起来那么方便,卖个50万一台很合理吧。”

“至于配套的零件和软件,这些也是要收费的,比如手术刀头,高级AI辅助系统之类。”

“当然维修保养这些,还有软件和数据库升级,保质期内都可以免费,超过年限那肯定也是要收费。”

王大力闻言顿时大为赞赏:“卫总您说得对极了。咱们设备行业,本来就不是靠设备本身赚大钱,而是靠后续的配件来赚取利润。”

“设备本身价格都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基础款,主要用来抢占市场,吸引客户。”

“通常这种设备,每个医院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医院就只有腔镜手术的需求,有的医院甚至连神外手术都做不起来,他们自然需要不同的配置方案。”

“我们得尽量根据客户的需求,给他们定制额外的功能,才能赚取足够的利润。”

“这样的定价策略,才适合高端器械设备啊。”

卫康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柔软的椅背上,嘴角上扬,露出一个志得意满的笑容,说道。

“那当然,几百万,上千万一台的机器,不同用户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我们要尽可能覆盖到更多的客户群体,才能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便宜的基础款,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功能上却不比竞争对手差,能够极大地刺激客户需求,给他们一种占了大便宜的感觉。”

“有些时候,客户面对这种刺激,哪怕没有需求,也会创造需求硬上。”

“而下单以后,他们看到一长串功能丰富的机械臂,都能安装在一台机器上,适配各种手术类型,这时候更会有一种‘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感觉。”

“毕竟,那些竞品机器人可都是一台台机器按照功能分开卖的,要做骨科手术,就必须买骨科手术机器人,要做腔镜手术,就必须买达芬奇,他们可不会只给你一根单独的机械臂。”

“我们的产品,比竞品强大的地方,不是在机械臂,控制台,成像系统这些地方。”

“这些功能,友商也能提供,跟我们相比,有差距,但不是那么大。”

“但是,我们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分布式机械臂和操作台的极端兼容性,以及并行AI辅助系统的强大。”

“只需要安装上不同的机械臂,就能用一台机器人做多科室联合手术,甚至还可以多装一个控制台,多个手术并行操作。”

“这样一来,客户只要多方比较一下,就知道我们产品的优势所在了。”

“以前大家都是这样,不同功能分开卖。客户没得选择。”

“现在,客户有了选择。呵呵。”

“这种时候,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还用说吗?”

王大力露出深以为然的笑容,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其实这样对基层医院也有好处,我接到一些县级医院的问询,他们早就想买手术机器人,但是面对达芬奇过于高昂的价格,总是望而却步。”

“我们基础款标配一根机械臂,只要300万就能带走,基层医院可以买来做一些普通的微创镜腔手术。”

“他们的医生能力有限,一些有点难度的手术做不来,都是要转院的,要是有了机器人的辅助,很多手术的门槛都能大大降低,就能直接在县城做了,免去病人奔波之苦。”

“谈到这一点,他们也非常心动,都说只要价格合适,肯定会下单。”

“更进一步地说,很多县城医院科室配备不全,找不到合适的高年资医生,像神外,介入科,心外这种科室的大手术都是不敢做的。”

“等他们口碑慢慢做起来了,患者对医院有了信心,就可以建设特色科室了,这时候也不用多买机器人,只需要加装机械臂或者控制台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就非常划算,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至于一二线的三甲医院,他们财大气粗,知道价格的话,肯定会一口气下单好几台,而且每台估计都是满配。”

卫康微微一笑,提醒道:“还有一点,你别忘了。”

“那就是远程手术功能。”

“这也是我们针对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一大卖点。”

王大力忙不迭点头:“卫总,您放心,绝对忘不了。”

“这不我们的机器人还没开卖,也没卖到基层医院去嘛,所以还没办法给他们展示。”

“等到以后开卖的时候,我肯定会大力宣传这点的。”

卫康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我们给偏远地区捐献几台手术机器人。”

“就当是做慈善了,然后让他们体验一下手术下乡的感觉。”

“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都能够看到这一幕。”

“以前他们接受的只有远程医疗,还没有到远程手术这一步。”

“事实上远程手术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等他们眼见为实,能够接受了,才是远程手术走入现实,真正普及的时候。”

第六百四十五章 价格大跳水,机器人下乡

昆市,第一人民医院。

方院长急匆匆走进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喝上秘书端来的一杯热茶,这才觉得舒缓了些。

“方院,上午您不是去卫建委开会嘛,怎么看起来这么累啊?”院办秘书笑着问道。

“别提了,是个什么推进手术机器人在基层医院落地的会,整个会上就我一个人在说话,不但要做报告,还得回答每个人的提问,能不累吗?”

方院长一边碎碎抱怨着,一边将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

“我都50多岁的人了,讲了一上午话,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嘴巴都起皮了,你再给我倒一杯茶。”

“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多问题,真是奇了怪了。”

秘书重新端来一杯茶水,笑着说道:“还不是因为三清的手术机器人好用嘛,我都有不少朋友在打听使用效果呢。”

方院长一听顿时乐了:“那你赶紧告诉他们,提前把钱留着,等着买手术机器人吧。”

“这个手术机器人啊,以后就是外科的发展趋势,医生根本没法阻挡,只能尽快搭个便车,免得被时代的车轮远远甩在后面。”

“而且我听上面的意思,手术机器人都国产化了,以后肯定是要大肆推广的。”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用得最普遍的,但是价格太贵,在国内只有不到400台,大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这些买了达芬奇的医院,肯定还会继续用下去,但是其他三四线城市的医院,肯定要买新的,第一选择绝对是三清。”

“你且看吧,我估计手术机器人的各省集采也快了,不会等太久。”

秘书有些吃惊:“这也太快了吧,不是还在临床吗?都没上市就要集采了?”

方院长摆了摆手道:“哎,你不懂,手术机器人最晚临床一年也该上市了,到时候大家肯定抢着买,没准还有海外客户呢。”

“再说大型设备生产时间都很长,订单多了排个两三年也是有的,所以国内集采先安排上,把订单签了,好等着排期呢。”

“院长高见。”秘书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正要继续说点什么。

这时,方院长手机响了。

他接通一听,脸上瞬间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语调也变得高亢起来。

“你说的是真的?这个价格没骗我吧?”

几分钟后,方院长挂断电话,坐在沙发上发了会愣,突然一阵狂笑。

“三百万一台啊,三清真的是好魄力,这么低的价格,只怕是个医院都要买一台回去了。”

秘书好奇问道:“三百万?是手术机器人的价格吗?”

方院长点点头,感慨万分道:“没错,最基础款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就是三百万一台,这个价格就是冲着达芬奇去的啊,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功能却一点不差,这市场要彻底变天了。”

他不由苦笑起来:“我现在想起院里那两台达芬奇,心里就在滴血啊!”

“贵,太特么贵了,两台前前后后花了6000万,这够买多少台三清的手术机器人了?”

“而且达芬奇只能做腔镜手术,心外,妇科,泌尿,肠胃,肝胆,差不多就这些,三清的机器人可是全能啊,什么手术都能做。”

“不过正因为进口机器人贵,买得起的医院不多,哪怕买得起的医院,也只舍得买用处最大的达芬奇,其他类型的机器人都舍不得买。”

“幸好我没买别的机器人,否则现在更加欲哭无泪了。”说到这里,他一脸后怕地拍了拍胸脯。

“原本我看达芬奇挺好用的,还打算明年买一台骨科机器人和一台神外机器人,这下统统都不用买了。”

“以后只要买三清的手术机器人就行了,反正便宜,每个科室都能配一台,不,直接配两台!”

“哈哈哈~”方院长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大笑了起来。

“叮铃铃~”电话又响了起来。

“今天怎么电话这么多?”方院长一边嘀咕着,一边拿起了电话。

“哟,老冯,是你啊,好久不见!最近咋样啊?”听到熟悉的声音,他不由有些惊讶。

来电的老冯是他当年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就回老家发展了,后来也成为了市人民医院的院长。

这次不知道打电话过来有什么事。

“老方啊,不错,你还记得老哥我,听说你那有三清最新出的手术机器人?”

“我打算带几个院里的医生过来考察学习一下,看看机器人在临床上的应用到底怎么样,有没有说得那么玄乎。”

“要是真的好用,今年做预算的时候,就跟上面打报告,给院里也买几台。”

老冯大大咧咧地说着,语气中丝毫没有把方院长当作外人。

方院长也习惯了,笑道:“哟,你们甘省现在有钱了?买得起手术机器人了?”

“我记得以前也就省人民医院有一台达芬奇吧,怎么你们地级市也准备买了?”

老冯扯着嗓子喊道:“老方啊,你在最富的省,我在最穷的省,俺不跟你比,以前只能买达芬奇,这个大家都知道好,但是没办法,太贵了,一台顶我半年预算了,那是真的买不起,只能光看着流口水。”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妈的进口机器人买不起,国产机器人老子还买不起吗?三百万一台的三清,我不但买得起,我还能一次买两台,你就说牛逼不牛逼吧。”

“哈哈哈~那当然牛逼!老冯啊,你也算熬出头了,苦尽甘来,现在医疗设备都国产化了,你什么都买得起了。”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毕业大家全去了一二线城市的大医院,就你一个人不忘初心,坚守老家,这点我是最佩服你的。”方院长想起老兄弟的情况,忍不住眼眶一阵湿润。

“多亏了三清,机器人才能国产化,都能普及到你们基层医院了,真是,太好了!”

“你要带队来考察,我绝对欢迎,咱哥们少说也有十年没见面了吧,你们过来招呼一声,我绝对给你安排妥了。”

方院长拍着胸脯,大包大揽,这番兄弟情说得老冯也不禁热泪盈眶。

“不愧是兄弟,老方你还是这么够意思。”

“就这么说定了,我估计过两天就要来,回头我把航班号发你。”

“好!”两人一言为定,又聊了一会家常,便依依不舍地挂断了电话。

想到不日就要见到多年老兄弟,方院长不由激动不已,对两人的见面充满了期待。

三日后,方院长接到了远道而来的冯院长一行人。

两人一见面就兄弟情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等到双方冷静下来,寒暄过后,方院长领着满脸兴奋的一行人前去手术室,参观机器人手术。

冯院长来自甘省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城市,所在的市人民医院前几年才升级三甲。

外科只有神外,泌尿外科,颌面外科,骨科,产科和普外六个科室,配置相当简陋。

同样是人民医院,不但不能跟一线城市的三甲,比如瑞基医院相比,就算跟昆市人民医院比起来,那也是云泥之别。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