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150章

作者:更俗

身穿便袍的刘世中即便每时每刻都刻意挺直腰板,但须发霜白的他,枯瘦的老脸在烛火照耀下,也难掩老态龙钟了。

刚刚年过四旬的蔡元攸却正值壮年。

北地天寒,入了深秋时节,见天就一日冷过一日,瘦弱的蔡元攸在御赐的朱紫官袍里添了一件厚裘,整个人看上去有些臃肿,与刘世中坐于客堂之中,压制不住诧然与疑惑的盯住朱孝通:

“卢雄与徐怀在一起,还有朱沆之子朱芝一同到西署院的灵堂里吊唁刘俊?你确定没有看走眼?”

蔡府目前私底下所掌握的私兵,主要来自于蔡铤担任泾原、麟延诸路兵马都总管时招揽战亡将卒遗孤所组建的亲兵胜捷军。

而长期以来,胜捷军统制一职,都是由岳海楼担任。

蔡铤调入汴京出任枢密使,岳海楼因罪被贬夺将职,重新成为蔡府私吏以谋复起。

因此,蔡府名下的私人武装扈卫,从人手的招揽、训练、安置以及统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由岳海楼直接负责。

岳海楼刺杀葛伯奕栽赃桐柏山众人的计划失败,大量的人证、物证都落到葛伯奕手里,而葛伯奕当时对蔡系恨之入骨,也远远超过夺其兵权的王禀、王番父子。

见当时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了,为避免引火烧身,蔡元攸不得不放弃岳海楼,与之进行切割,随后蔡府内部又不得不将武装扈卫进行大调整。

虽说这些人员未必就有异心,不忠于蔡府,但他们与岳海楼牵涉太深,只要有三五人为岳海楼蛊惑,就有可能对蔡家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蔡家怎么还可能放心将最机密的事委任他们去做?

人员大调整、大撤换的直接后果,就是蔡府内部也混乱一片,对政敌的监控力量自然也是大幅削弱。

要是在岳海楼背叛蔡府之前,怎么可能连王禀身边这么重要的人物抵达应州,需要与徐怀、朱芝并肩走入刘俊灵堂里才得知?

卢雄虽然还没有一官半职,在王禀身边也仿佛闲云野鹤,不怎么管事,但就凭着他这些年舍命陪着王禀出生入死,谁也不能否认他在王府的地位,非郑寿、王孔等人能及。

王禀复出后,在朝中也如拗相公般,坚决反对联兵伐燕,而王禀、王番父子年初离开岚州时,还公然与桐柏山众人分道扬镳,但时隔大半年,卢雄再次潜来应州,还与徐怀走到一起,这代表着什么?

朱芝作为王系一员,却是个缺心眼的世家子,他跟谁走得近走得远,他们都不需要太在意,很有可能是朱芝他压根就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但卢雄出现在应州,还与徐怀在一起,蔡元攸要是都不敏感,那他这二十年仕途生涯也是白白修炼了。

田志甄身穿便袍,坐在郭仲熊的下首,见坐对面的刘衍等将,似乎对朱孝通所禀的这一状况并不以为意,暗道这些武夫真是缺乏警惕性,他稍稍沉吟,说道:

“孝通曾任岚州石场牢营管营,与王禀、卢雄、徐怀等人打过交道,断然不可能看错——这事只能证明年初王禀、王番父子离开岚州时,公然与桐柏山众人分道扬镳,纯粹是演戏给别人看,但刘令公以剿匪等功举荐徐怀担任天雄军第十厢都虞候,也就叫他们的这出戏徒劳无功了。至于他们此时一同进入刘俊的灵堂,我觉得应该是向刘令公与少相施压,迫使我们不得不出兵渡恢河进攻大同……”

刘世中、蔡元攸、郭仲熊、刘衍等人皆神色迟疑,思虑田志甄的话。

却是坐于刘衍下首一名中年人,蹙着眉头问田志甄:

“王禀在朝中声嘶力竭反对伐燕,刘俊为大同守军射杀,我们已经不可能不战而取大同,王禀身边的人应该幸灾乐祸,进一步劝阻我们北进才是,田先生怎么会觉得卢雄与徐怀走入刘俊灵堂,是要迫使我们出兵进攻大同?”

“郭先生这么问,说明郭先生已被王禀貌似忠良的假相所蒙蔽了。”

田志甄对平时只会给刘世中出些馊主意就得信任的郭厘满心不屑,但脸皮子却微微笑道,

“王禀反对伐燕,但他儿子王番出路伐燕西路军监军使时,他有反对过吗?他王家父子还不是趁天雄军大溃,从葛伯奕手里夺走兵权,将亡卒逃归之功窃为己有?而拿这次来说,倘若吾辈伐燕再次失利,王禀必然百般奚落,嘴脸也必然可憎之极,但倘若我们能顺利拿下大同,王禀他要如何面对朝野对他在伐燕前胡说八道的弹劾?郭先生,你想想看,在我们不得不出兵强攻大同之际,王禀身边的人站出来要求我们出兵进攻大同,看似并没有什么作用,但王禀他是不是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们拿下大同,王禀辩解他战前反对伐燕,是为朝廷大计谨慎用事,但他还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伐燕的?”郭厘咂着嘴问道。

“何为奸诈?这就是奸诈,”田志甄说道,“蔡相这些年都不能将王禀斗倒,我们绝不能以等常视之!我怀疑这个徐怀都有可能向刘令公请调朔州兵马参战……”

“不管王禀谋算什么,但我们不可能不打大同吧?”刘衍瓮声问道,“刘俊郎君死于大同城下,我们还按兵不动,这事传回汴京去,那些像吸血蚊蝇似的言官,长着一张张厉嘴,还不要将我父亲生生活吃了?”

“打当然要打,关键是要怎么打?”田志甄说道,“此时契丹残族在大同城有两万守军,在怀仁、金城还有两多万兵马,孙子曰用兵之法,曾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有第一次伐燕失利在前,我们就不能再有一丁点的差池,刘衍将军,你说说看,我们用集结于应州的兵马,要如何不出一点差池的强攻下大同?”

“用兵能有六七成胜算,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一点差池的战事,我随父兄从征也快有二十年了,还从没有遇到过,但之前这些战事就白打了?”刘衍不悦的质问道。

“无关紧要的战事,失利一二都无碍大局,大可放手去打,但强攻大同失利,被迫撤回到恢河南岸,刘衍将军有没有想过,这对刘令公、对蔡相,会是何等的不利?”田志甄问道。

“田先生,”刘世中伸手阻止刘衍与田志甄争执,看向田志甄问道,“这个大同,我们不取看来还是不行,而守军又太顽劣可恨,劝降也希望渺茫了,依田先生之计,我们要如何取之才算稳妥?”

“借兵。”田志甄说道。

“借兵,怎么借,从哪里借?”刘世中朝蔡元攸看过去,惊疑问道。

田志甄乃蔡元攸身边的谋臣,刘世中心想他既然在众人都在的场合提出借兵方略,必然是先跟蔡元攸商议过并得到蔡元攸赞同的;而这时候之所以由田志甄先说出来,即便他这边反对此策,也不至于叫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刘世中虽然武臣,但对这些伎俩也早就了然于心了。

现在骁胜、宣武诸将,以及他自己的儿子都为刘俊之死义愤不已,刘世中他都有点掌控不住局面,也顾不上原有的伎俩套路,直接问蔡元攸这个兵要怎么一个借法。

蔡元攸见诸将吏都朝他看过来,慢悠悠的说道:“王禀囿于私怨而害国事,他屡屡说要警惕赤扈人野心太甚,但我们再一次联兵伐燕,赤扈亦出兵夺阴山东麓之地,诸多情形,众人是不是都已经看在眼里了?赤扈人未但没有越界,甚至将武周山、晋公山以北的蕃民、畜产掠夺后往北迁移,这些无一不是证明他们对土地没有什么兴趣,更在意的是财物。”

“少相欲以财物相诱,借赤扈兵马夹攻大同城?”郭仲熊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这怕是不妥吧?”

“有所不妥?”蔡元攸不满郭仲熊这时候站出来质疑他,蹙眉说道,“赤扈,蛮部也,夺契丹北地就已经管顾不过来了。他们对土地既无野心,而意在财货,我们以财货相诱,使之出力协夺大同,使我大越将卒少些伤亡,不是两全齐美之事吗?要不然的话,我们凭什么不出一点差池的拿下大同城?倘若再有一点差池,我们这些人还有机会再坐在温熙如春的客堂里商议国事吗?”

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

武周山、晋公山往北,与大青山(阴山)东段之间,有一片绵延的丘陵,浑河上游的一支源流途经于此,又名浑河谷。

从浑河谷,贴着武周山东麓的谷地南下,便是大同城。

而从浑水谷沿着大青山与晋公山之间的谷地西进,在另一条支流苍头河汇入浑河的河冲地往南,则是朔州的北部门户名为参合口的苍头河谷。

历朝以来,中原王朝强盛,从朔州出兵北征驱逐胡虏,多从苍头河谷北上或西进,因此这里又名杀胡口。

赤扈骑兵并没有大规模从浑河谷西进,暂时并没有觊觎朔州北部门户苍头河谷的迹象,但苍头河谷以北,赤扈人的斥候骑兵还是一茬茬的出没,不时将散于北面丘山之间的蕃户及牛羊,当作战利品往阴山东北方向驱赶。

苍头河谷夹于塘子山、大堡山之间,萧林石身穿裘裳卓立于塘子山之巅,能眺望到北面丘山间一簇簇游骑,对此他只是下令将卒谨守河谷,不得出苍头河谷与赤扈人接战。

“南朝兵部郎中刘俊被射杀于大同城下,已经过去四天了,应州方向还没有什么动静吗?”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萧林石转身见是石海、撒鲁合、陈子箫、萧燕菡他们走过来,问道。

“我们在应州留了几个眼线,但刘世中年纪老迈,刘衍又不好女色,蔡元攸北上有姬妾随行,还胆小怕死,畏惧谏言对他父子不利,因此这几个眼线都为刘世中手下几名粗莽武将收入房中,所能搜集的消息有限,”陈子箫说道,“目前仅知徐怀确实是去了应州,与以私人名义北上的卢雄会合后同进同出,俨然怕人不知道他再回王禀旗下!”

“我说徐怀也是贱骨头,王禀、王番父子怕受他身世牵累,如此薄情将他们弃在朔州,他还偏偏硬凑过去!”萧燕菡撇着嘴,不悦的评价道,“要是换我,这辈子都不要再跟王家人有丝毫的牵扯。”

“你也不要替徐怀打抱不平了,”萧林石微微一笑,看向石海、陈子箫等人,问道,“你们如何看这事?”

“赤扈兵锋已无人能挡,还积极暗中筹备着一切,我觉得南朝除非果断将骁胜军、宣武军撤回雁门,要不然难逃惨败;而撤兵这事已非徐怀或王禀所能促成了,”陈子箫说道,“徐怀对形势之恶劣,看得比我们还要透彻,他去应州不可能会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妄想。他此时去应州,应该是希望骁胜军、宣武军在溃败之后,西山能多收拢一些溃兵吧?而他此时地位不显,借助到王禀的声名,要更方便他行事——年前他们在大同也是这么干的,这次应该是故计重施!”

“你说的有些道理,但徐怀应该还有一点算计……”萧林石沉吟道。

“请大人明示。”陈子箫说道。

“一旦赤扈骑兵悍然南下,南朝必然会传诏天下兵马赴汴京勤王,但桐柏山卒倘若不重归王禀旗下,朝中都没有人能想起他们来,怎么能入得了勤王兵马之列,又怎么有正当的名份弃朔州南撤?!”萧林石说道。

“这贱骨头,打的是这个主意?”萧燕菡迟疑问道。

“人家好歹尽心提点你武技,你这张嘴偏就不会饶人!”萧林石摇头苦笑道。

“他提点我武技,也没有怀什么好心思,我需要念他的好?”萧燕菡当然不会说在乌敕寨得徐怀指点武技的具体细节,这时候抬起下巴,有意装出一副利益交换的模样,说道。

萧林石、陈子箫皆是一笑了之,还以为萧燕菡记恨徐怀囚禁她的事,才时时处处认定桐柏山卒一无是处。

“桐柏山众人都打定心思弃朔州南撤,我们据西山怕是会更艰难啊!”石海蹙着眉头,担忧的说道,“现在党项人也畏赤扈势强,不敢有什么轻举妄动,我们的厚礼也都送不出去——即便能送出去,恐怕也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赤扈骑兵在窥尽南朝虚实之后,一旦决然出兵,必然会以破竹之势南下,不会花多大的气力在侧翼与我们纠缠,我们要承受的压力还不会一下子大到难以忍受——最终还是要看南朝与赤扈骑兵在河淮之间相争,才能判断天下大势到底会走向何方……”萧林石感慨说道。

……

……

塘子山北面的丘山间,有数队赤扈斥候骑兵停留,盯住苍头河谷以及南部契丹残军的动向。

一名相貌粗犷的中年人,勒马停在一座山岗上,眺望塘子山方向,手执马鞭指向塘子山巅的人影,问身边人:“你们说萧林石会不会就站在那里眺望我们?”

“却有这个可能。”

木赤年纪大了,一生征战,伤病也多,筋骨早不比壮年,深秋时节都要穿裘衣御寒,眯起眼睛,努力看去,才能看到远处山巅有模糊的人景,说道,

“我三次遣人去金城,奉上珠宝美玉,又一直申明宗王爱惜之意,但萧林石都不为所动,所奉珠玉都原封还回!”

“此等人物也非是蝇头小利所能诱惑,毕竟与萧辛瀚之流非是一类人也,”中年人略带沮丧的说道,“但不能招揽过来,也实在可惜,契丹残暮,堪称名将,仅萧林石一人,部署也都信服于他,终非萧辛瀚、李处林等人能及。”

摩黎忽等人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却也不会随意出言反驳中年人。

中年人能猜到身边诸人心里在想什么,哂然一笑,说道:

“我赤扈铁骑驰骋戈壁大漠,四十载是未逢敌手,但我们所遇之敌多衰败孱弱,我就担心有朝一日,我赤骑扈骑不熟悉中原的地貌风情,一旦在河淮遭受到坚韧不拔的铁血精锐,没有像萧林石这样的人相助,要如何摧锋折锐,斩获最终的胜利果实!”

摩黎忽反驳道:“宗王常说,‘赤扈强盛,乃数十万健儿英勇敢战,于战场之上舍弃生死,即便有谁运筹帷幄有功,也甚是微薄’,宗王为什么对这个萧林石赞誊有加?”

摩黎忽乃是中年人的侄子,但是父母早亡,自幼在中年人膝前长大成人,也得中年人传授兵法弓刀。

在他看来三十万赤扈骑兵才是横扫天下的根本,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去费用心机招揽一个契丹皇族的残党。

“……”中年人微微一笑,拿马鞭指向摩黎忽,笑道,“你啊你,就知道跟我唱反调,却不知天下之大,非大漠草原所能囊括,能人异士,非赤扈王帐所能尽揽,你要多吃些亏,才知道天高地厚,”见身边诸人对这个话题都没有兴趣,中年岔开问道,“南朝又遣使到武周山军帐,这次是为何事而来?”

“刘俊为守军射杀大同城,南朝将卒都义愤难当,理应集结重兵强攻大同城,但刘世中、蔡元攸之流,显然担心他们独力攻陷不下大同城,遣使过来愿以大同城军民及财货为赏,请求我们出兵夹攻大同北城……”一人禀道。

“这些货色竟然没用到这地步!”摩黎忽难以置信的震惊问道,“南朝十万兵马集结应州,难不成都是纸糊的?以大同此时的状况,宗王给摩黎忽五千精锐,足以拿下大同城!”

“宗王以为如何,我们要派兵去协攻大同吗?”木赤问道。

“南朝使者,果真如此请求?”中年人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盯着木赤的脸,从他神色间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忍不住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中原有句古话,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烈旭台、辛哥这几个家伙最是瞻前顾后,那便叫他们率部协攻大同,除此之外,其他事也不需要跟他们啰嗦什么,待他们认清南朝的虚实后,便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了,也省去我诸多口舌……”

“南朝将吏如此不堪,可以飞骑驰禀王帐,相信汗王也能尽早做出决断。”木赤建议道。

“行,立即飞骑驰禀王帐,叫汗父知晓南朝是多肥美、柔弱的一只羔羊,怎能忍心不取之!”中年兴奋挥舞马鞭,朗声笑道,“我是真真没有想到南朝竟是如此的不堪,希望明年这时,我能与诸辈饮马黄河……”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议

刘俊在大同城下为守军射杀六日之后,刘世中、蔡元攸才正式召开军议宣布借兵之事。

军议仅限都虞候以上的将官以及都统制、宣抚使、转运使的重要幕职官员才有资格参与,朱芝、史轸虽然阶衔低微,但作为兵部此时在应州唯二有官身的代表,也得以参加军议。

“什么,要找赤扈人借兵?这也未免太荒谬了吧!”

朱芝即便经历大同之事有所磨砺,世家子弟优越且浮躁的性情,却不可能轻易就彻底收敛起来,他坐堂上,刚听刘世中说出找赤扈人借兵之事,目瞪口呆之余就冲动的站起来质问,

“朝中有人议论刘令公畏敌怯战,官家还不以为然,勒令谏台谨言,但大越此时在应州集结十万精兵强将,而契丹在大同城都剩不到三万残兵,还一个个如丧家之犬,刘令公何至胆怯到要找赤扈人借兵?”

刘世中料得会有非议借兵之事,却没想到朱芝跳出来就数落他胆怯畏敌,这是他的心病,也是他逆鳞,勃然大怒,拍着桌案便厉声喝斥:“老夫征战半生,身上刀箭创口百余,岂容你信口雌黄污蔑?你这乳口小儿,用兵之险岂是你妄议的?”

“……”

刘世中半生征战,还是很有些积威,朱芝叫他眼睛一瞪,气势就泄了许多,但他也是倔强性子,当着这么多人不想轻易退让,梗着脖子质问道,

“怯不怯战,暂且不提,但刘令公、蔡小相公,可曾想过没有,赤扈人的兵马又岂是好相借的,他们倘若不怀好意,又要怎办?徐怀,你来说说看,我们是不是要防备赤扈人不怀好意思?”

朱芝在刘世中、蔡元攸等人面前,到底是没有什么底气,叫刘世中虎视眈眈的盯着,心虚的朝徐怀看过去,希望他能站起来说几句话。

徐怀早就料定骁胜军、宣武军难逃一败,但还是没有想到刘世中、蔡元攸会有这样的骚操作。

失望透顶之余,他自然也是彻底的心灰意冷,不想与刘世中、蔡元攸争论什么。

再说他能凭借口舌争赢什么吗?

为确保这次北征伐燕,骁胜、宣武两军尽调入河东,骁胜、宣武两军都虞候、都指挥级以上的高级将领就有近三十人;天雄军作为河东路正军,这次没有直接参战,曹师雄、曹师利及孟平等将也请托未到应州来,但除了徐怀之外,文横岳、阴超二人想着改换门庭,有意攀附蔡系,这次也带人到应州来拜见刘世中、蔡元攸。

除此之外,还从河东诸州征调数万厢军、乡兵从征,负责粮秣军械转输及铺路挖壕等事,也有十数负责的将吏得以参加军议。

偌大的厅堂之中,刘世中、蔡元攸靠北墙居中而坐,两侧则各是三列座椅,徐怀与朱芝、史轸三人则被安排在靠着大门口的座席上。

徐怀拉了拉朱芝的衣袖,说道:

“朱芝,你先坐下来,你说话这么冲,将刘令公活活给气死了,你担了这个天大的责任?再者,不要说你我皆乳口小儿了,刘衍、陈渊、曲景诸军侯都在,又哪个有资格妄议军国大事了?”

朱芝叫徐怀拉住坐回座席,气势是弱了,但仍然低声喋喋不休的抱怨道:“跟赤扈人借兵,不是与虎谋皮吗?”

“徐军使这话似是指责刘令公、少相乃是刚愎自用之人?”田志甄听徐怀将朱芝拉回座上,话里却夹枪带棒,阴恻恻的从对面盯过来问道。

“你算什么狗东西?我乃天雄军第十将都虞侯、朔州巡检使,曾助王禀相公在桐柏山杀万余匪军,又助朱沆郎君从大同城救回万余兵卒,在刘令公、少相面前,尚觉得位卑身微,不敢大声说话,你可有品秩在身?你这狗东西有什么资格坐我与诸将对面说三道四?”徐怀失望之余,心里也窝着熊熊怒火,盯住田志甄,拍着案席厉色质问道。

田志甄没想到徐怀翻脸比翻书还快,被他厉声辱骂,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却不知如何反驳。

“田先生乃蔡相所看重之人,是老夫与少相请入公堂参与议事,徐军使,你有什么意见?”刘世中怒问道。

“啊,原来这狗,啊,不,这田东西,不,田先生乃是刘令公与少相请来,徐怀失礼了,”徐怀强压胸臆间的怒气,双手撑住案席,站起来后闭目停了片晌,才给田志甄作揖施礼,说道,“还请狗,啊不,田先生大人不计小人过,待军议过后,还请田先生给徐怀一个赔礼道歉的机会!”

“常言道不知者不为罪,徐怀言语孟浪,实在不知道这位田先生乃是蔡相府上谋臣,以致能以私吏能公然进出厅堂议论军国大政,而我等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之辈,反倒成了乳口小儿,是徐怀孟浪了,”徐怀又走到堂前,按住腰间佩刀,踞然朝居中而坐的刘世中、蔡元攸看去,问道,“徐怀最后抖胆问刘令公、少相一句:你们是不是已经遣使与赤扈人谈妥借兵之事,此时仅仅告之诸将而已?你们又许以赤扈人什么好处,叫他们愿意借兵攻打大同?”

田志甄都差点气闭过气去,刘世中、蔡元攸也是气得须发皆立,但徐怀棉花团里塞满钢针,令他们想拿咆哮公堂之事问罪徐怀也难。

再一个,他们宣布借兵之事,公堂之中诸将吏虽然多为蔡系嫡信,但众人脸上都是惊诧莫名,刘世中、蔡元攸二人也看在眼里。

而郭仲熊、刘衍二人最初都强烈反对借兵,是叫他们强行说服,才得以遣使去找赤扈人谈妥借兵之事。

刘世中、蔡元攸这时候多少担心与徐怀、朱芝在这件事上纠缠太多,最后搞得群情义愤起什么波折。

“你坐回去,有什么事且听着便是,老夫不会欠你一个解释!”刘世中黑着脸,勒令徐怀坐回座席。

蔡元攸沉吟片晌,跟诸将吏解释道:

“兵书常言,用兵乃凶险事,遇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大越在应州是集结十万兵马,但悍然善战者仅西军六万余众,比大同残敌略高一些,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在大同之侧,契丹还有萧林石诸部守怀仁、金城。天雄军溃灭于大同,除了岳海楼暗通敌国外,不可不说大意轻敌也是重要原因。这次之所以找赤扈人借兵,并非轻视西军悍勇,实是为确保万无一失攻陷大同。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坐守应州,不参与攻城了。我们是已经遣使找赤扈人谈妥借兵条件了,双方约定十日后出兵从南北同时夹攻大同城。倘若最终是我部攻入大同,并夺取大同全部的城区,我们最后会给赤扈人奉上二十万贯犒赏钱;倘若双方都攻入大同城,除了二十万贯犒赏钱外,赤扈兵马可以掠夺其占领区域的人口、财货。所以,到底是不是怯战畏敌,还要全赖诸将吏英勇作战。只要诸将吏能身先士卒,率先攻陷大同城、占领大同全城,赤扈人远道相援,诸将大概不会舍不得送出二十万贯犒赏钱吧?”

徐怀走回座席后坐下,朝堂上骁胜、宣武两军及河东诸州的将吏看去,看到大多数将吏虽然对借兵一事感到诧异,但情绪并不是十分的激烈。

他原以为会强烈反对这事的刘衍、郭仲熊,应该事前也已经为刘世中、蔡元攸压制或说服。

蔡系大多数将吏,即便心里多少有些不耻如此示弱,但从根本上对赤扈人的警惕性严重不够,这也是蔡系及其他主战派的一贯立场,他们此时心里不满,更多不满借兵,会令他们夺取大同的功勋,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耀眼罢了。

因此他们心里即便不满,也不会不满到朱芝直接炸毛的地步,也不会真有多强烈的反对刘世中、蔡元攸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