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070章

作者:瑞根

  当然张氏一族也没有太糟糕的名声,说大家反感厌恶也说不上,只是大家觉得好像皇帝存在感越来越弱,反倒是内阁越来越强势,大家很有点儿只知首辅而不知皇帝的感觉。

  倪二絮絮叨叨地说了京师城里百姓对万统帝以及寿王福王礼王几位皇子的态度。

  冯紫英听得很认真,也专门问了其中一些寻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士卒家眷们的态度,西北军进城后大家的看法,土著居民的期盼,等等。

  倪二也捡着自己能回答得出来的一些问题都回答了,吃不准的,也都做了解释。

  结合着曹煜和汪文言所做的一些调查,冯紫英自认为对京师城中百姓的想法态度还是比较了解的。

  随着一代一代皇帝更替,百姓,这里是指京师城百姓,对张氏一族的敬畏尊崇感正在日益下滑,从永隆帝到万统帝是一个大滑坡。

  万统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大周六任皇帝中最糟糕的,甚至比永隆帝都要差不少。

  要知道永隆帝比元熙帝在百姓心目中也要差一大截,哪怕元熙帝在士人心目中形象并不好,但他在普通百姓中印象不差,尤其是前期。

  而朝廷,或者说内阁在和皇权的对抗过程中似乎权威和地位都得到了加强,老百姓越发认可内阁的权威,但是却又因为内阁和皇帝的龃龉而感到矛盾。

  毕竟皇权至上这个信念也是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了,要骤然让他们接受相权可以压倒皇权,甚至可以取代皇权,一时半刻还很难实现。

  打发走了倪二,在临走之前也专门叮嘱倪二这段时间多把人手撒出去一些,主要了解掌握京师城中可能有白莲教活动的那些区域和行业,一旦有异常就要主动报告。

  京师城外的事情,冯紫英暂时奈何不得,但是城中却不能出事儿。

  自己一大家子都在京师城里,就算是自己到江南当巡抚。也不可能把所有一家老小都带上,能带三五个侍妾去就算是不错了,只要京师城不出事,他就懒得多过问。

  山东的所见所闻和倪二的提醒都让冯紫英感受到北地白莲教之乱只怕是无法回避的了,现在唯一无法确定的就是这白莲教之乱规模究竟有多大,是各自为政还是一呼百应,是勾连纵横,还是星火燎原?

  他能说的都说了,齐师也说了,乔师也说过,刘一燝和韩爌那里都说了,贾雨村那里也打了招呼,兵部内部也都讨论过,但哪怕是孙承宗也没有太把白莲教当回事。

  在他们心目中,只有那些为了果腹为了生存而战的乱民暴民才是最危险的,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才是最值得重视的,而那些打着什么骗人旗号的会党,都是些不堪一击的愚夫愚妇们的把戏,不值一提,真要有问题,边军一到,那也是滚汤沃雪,一扫而空。

  冯紫英也不知道这场变乱会是在自己赴任江南之前,还是会在自己去了江南之后才会爆发,但是无论哪一头,自己都脱不了干系。

  徐州的不妙迹象早就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一去江南,他就要首先对徐州这边动手,就怕来不及。

第五百九十章 一步一局,日积月累

  冯紫英去江南之前,贾环的春闱大比成绩就已经出来了。

  不得不说贾环是下了苦功的。

  二甲进士,但排名比较靠后,要进庶吉士不太可能,但也足以光宗耀祖了。

  有官应震担任礼部尚书,冯紫英心里并没有多少担心,不需要多么照顾,贾环既然春闱中了,殿试时候自然会有一个好成绩。

  这种时候冯紫英反而要疏淡一些了,免得授人以柄,在殿试成绩出来之前,贾环来这边都少了。

  当然殿试成绩出来的时候,贾环也是兴奋莫名,直入贾府找到姐姐报喜,二甲进士,他满足了。

  那个时候冯紫英已经去了江南。

  “感觉怎么样?”冯紫英上下打量着一身青色儒衫的贾环。

  许久不见,这小子人似乎又长开了一些,眉目间的阴沉都淡了许多,原本有些偏瘦的脸颊也更顺眼一些了。

  精气神的状态极佳,显然是很满意现在的情形,很有点儿踌躇满志的架势,让冯紫英也不禁哑然失笑。

  “嗯,冯大哥,不瞒您说,这种感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贾环很有些昂扬四顾的气势,虽然知道在冯大哥面前这样很不合适,但他就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六月馆选庶吉士,我知道没多少机会,所以也就不奢望,所以这段时间我也就安安心心准备观政。”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庶吉士意义不是很大,在翰林院里学不到多少东西,始终还是要出去历练才行,所以当初我也和诸公提过,观政未必就要在七部和都察院,更合适下地方上,能见识经历更多,不过诸公不太认同,总觉得还是要放在朝中,看你们这一科吧。”

  这是大实话,但是冯紫英也知道自己无法跳出时代的束缚,翰林院和庶吉士的经历身份对任何一个进士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自己也清楚这个情况,但还不是趋之若鹜地扑了上去,身体很诚实。

  “那冯大哥您说我该不该去搏一搏呢?”贾环的话还是暴露了他的心思。

  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去试一试?

  冯紫英笑了起来,“为什么不搏一把?庶吉士而已,几十号呢,未必就不能行,就算是不成,也没有影响,一样出去观政,万一成了呢?”

  “那好,我就好好再准备一下,争取以最好的状态去搏一回。”

  贾环是个能下决心也能坚持的人,在冯紫英看来,贾环读书或许不一定是最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也不一定强,但做事的执行力却是值得看好的。

  “努力一回日后也不后悔。”冯紫英鼓励道,“没准儿你们两兄弟都在翰林院里,还能成为一段佳话呢。”

  这句话一出来,贾环脸色顿时古怪尴尬起来。

  贾宝玉已经进了翰林院了,不过是一个待诏身份,从九品,冯紫英走了门路,给他弄了一个恩荫。

  好歹是自己舅子,从迎春、元春一直睡到探春、惜春,还把人家黛钗也都夺了,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气运都转到自己身上来了,冯紫英心中多少还是有点儿负疚感的,使点劲儿帮一把也正常,大不了在他姐妹们身上努力折腾回来。

  弄个恩荫的情况在朝里也不少见,不少父辈是士林大儒并出仕过三品以上重臣官员都有这样的机会。

  不过人家基本上求个恩荫都在国子监居多。

  翰林院也有,但基本上都是挂名不去,就和五军都督府里挂职一样,但贾宝玉却是实打实去干了个待诏,这就很少见了。

  待诏是从九品,一般都是一些久考不中又没啥门路的举人,或者是家里有些门路的秀才,才会来这里。

  像贾宝玉这种纯粹是为了博名而来的,还真是头一遭。

  你这种非科举出身的角色,当个从九品,就算是日后出去,也不可能让你进七部和都察院。

  下地方,你一样也不能任主官,也就是说你连当知县的资格都没有。

  当个县丞、主簿这一类的佐贰官,用得着跑来这翰林院里来混么?恩荫本身就可以直接去出任这类官员。

  所以贾环才会感到丢脸,可这还是贾家嫡出的兄长,自己还是庶出的,这更让他感到耻辱。

  但贾家的事情贾环又做不了主,如贾府里人所说,不能你贾环考中了进士日后要飞黄腾达了,却不允许嫡出的兄长去翰林院混个身份吧?

  进了翰林院的贾宝玉的精神气势也一样大不一般了,虽然这期间冯紫英还没见着人,但听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几女说宝玉在自己去江南期间来过府里,黛玉、迎春、探春和惜春都见了他,宝钗因为身子不方便没见。

  几女都说起宝玉像换了一个人,听贾府那边人说每日里早早就去翰林院,读书修史,诗经集注,样样都不落下,格外勤勉,连贾府那边的老太君和贾政夫妇都是喜笑颜开,慨叹不易。

  注意到贾环脸色的怪异,冯紫英大笑:“环哥儿,格局大一些,好歹一笔也写不出两个贾字,你们是亲兄弟,血脉相通,日后纵然你要独自成家立业,但是也不必如此见外。”

  贾环自我解嘲地摇头:“冯大哥,或许我和宝二哥就是您说的那种天生三观不同吧,我和他真的没什么共同语言,完全想不到一条路上去,好在您帮了他,他也勉强上道了,我真没那么多耐心,敬而远之就好,这一点您就别劝我了。”

  冯紫英也只能作罢,看来这两兄弟之间的不对路从《红楼梦》书中到这个时空都没有变过,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那就说说别的,若是馆选庶吉士成功也就罢了,若是未成,你打算去哪里观政?”冯紫英问道。

  “没想过,冯大哥可有好的建议?”贾环迟疑着道:“我个人是想去都察院或者刑部,七科也可以,不过……”

  冯紫英心中也承认贾环这性子,恐怕日后最适合也就是都察院和刑部,或者去七科给事中比较合适,看来他自己也对他自己性子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是好事。

  “此次恩科,朝廷可能也有些改变,我六月可能要外放,到时候有没有兴趣跟着我去?”

  冯紫英的话一下子就让贾环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冯大哥,您又要外放,那太好了,我一点儿都不想在京中呆着,你若是要外放,我当然愿意出去观政,去哪儿?”

  “现在还不确定,只是有可能,你现在还得要全力以赴去馆选庶吉士,当不了庶吉士再说跟我去的事儿。”冯紫英鼓励道:“庶吉士的身份不可小觑,若是能选上,对你日后更为有利,……”

  贾环却听不进去了。

  他早就腻烦了在京中的生活,尤其是厌恶回到家中看到贾母、父亲和嫡母的那几张面孔。

  哪怕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好了许多,但是贾环清楚,这些人内心深处仍然是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疏淡和冷漠。

  一提起宝二哥就是眉飞色舞,一谈到自己就是强作欢颜,看得贾环自己都觉得膈应得慌,所以他一直想要搬出去。

  可是没有那个尚未成亲的子女是搬出去独居的,若是跳出这个令人压抑的囚笼,贾环觉得这个庶吉士不做也罢。

  ……

  忍不住叹息一声,冯紫英发现自己在女色方面的抵抗力的确太差了一些。

  秦可卿的几次相邀,他都回绝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在秦可卿的诱惑下坚持下去。

  不是秦可卿自己,甄宝旒和水中棠,原本只想去说几句啊,但是最终还是倒在了床上。

  怎么上床的?冯紫英看着糊着窗纸的窗户透过来的阳光,一时间有些恍惚。

  水中棠的盈盈可握,水甄氏的婉转娇啼,穆檀的呢喃轻语,还有那穆柳氏的卖力摇臀,还有躲在窗外的秦可卿的那一抹魅影,似乎都幻化成为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让自己不能自拔了。

  秦可卿想做什么,冯紫英都懒得去想。

  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监视之下,包括万统帝遣人和她的接触。

  这个女人似乎头脑有些不太正常,或者她就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和自己接触交往,宛如蜻蜓点水,倏来倏去,让人捉摸不透。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秦可卿坐在冯紫英面子,让水中棠和穆檀侍候冯紫英穿衣,“一群可怜人无处可去,这种毫无希望的生活要把人逼疯了,你让她们怎么办?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来提醒你罢了。”

  “哦,看来是我想多了?”冯紫英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

  秦可卿面色沉静,“也不算,但求人不如求己,所以这也是求己的一种方式吧,反正你在床上答应的事情不会反悔。”

  水溶和穆峥都在南京等候着处置。

  南京大理寺和七部、都察院一并废置,加之水家和穆家在江南那边又没有多少资产,所以顾秉谦兴趣不大,对水家和穆家的处置都丢到了一边。

  不处置,就意味着只能一直等下去,这无疑是一种煎熬。

第五百九十一章 暗流涌动,心中暗凛

  南京那边没有积极性,京中就更是能拖就拖了。

  反正都是几条死鱼,价值不大,江南能捞出来的大鱼都已经被捞取一空了。

  冯紫英不确定顾秉谦会不会拖到自己去南京之后趁势交给自己来处理这些死鱼烂虾,对他来说,就是何必脏手呢?

  处理得好,朝廷这边也不会有什么嘉誉,因为没利益,处理不好,凭空得罪一些人。

  真要撂给自己来处理的话,也凭空给自己添了几许麻烦,据他所知,水穆两家在南京那边虽然是空壳子,但是在京中却还有些薄产,自然也就有人盯着。

  大赦虽然赦免了他们的附逆之罪,但是却也褫夺了他们的王爵之位,沦为平民,而自然就有人会想着办法寻找他们原来其他罪责,好来趁火打劫了,这也是水溶和穆峥不敢轻易回京中的缘故。

  估摸着京中还有很多人,也包括还在南京苦苦煎熬的水穆两家,都还指望着万统帝能择机重夺大权,以求东山再起,但经此一役,都如空花阳焰,沤珠槿艳,成了泡影。

  秦可卿有些刻薄的话让水中棠和穆檀都微微色变,但是想到现在自己的处境,二女又觉得这好像就是事实,没什么好说的。

  羞惭之心原来还有一些,但是在不敢一死了之之后,就越来越没有胆气去一死了,渐渐地似乎也就适应了现在这种生活。

  冯紫英观察到了水中棠和穆檀脸色的细微变化,心中也是感叹,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可这个为贼却非她们所愿,而是家族的覆灭带来的悲剧。

  这一幕幕几年间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有多少名门望族世家豪门跌落尘埃,化为尘土。

  “你说的事我暂时也没法回答你们。”冯紫英任由水中棠和穆檀替自己把衣衫穿好,这才起身,“我只能说还得等一等。”

  看得出来虽然动作笨拙,但是估计也是习练过了,似乎已经接受了现在这种生活,算是外室么?

  都不算,或许只是比在教坊司青楼里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好一些吧?

  “等多久?”水中棠和穆檀都是想要启口问道,但又没敢开口,还是秦可卿帮她们问了。

  “六七月间或许可以有一个结果吧。”冯紫英想了一想,“无论情况如何,都该有一个结果了。”

  “可这边怕是等不及了。”秦可卿摇摇头。

  “什么意思?”冯紫英讶然问道。

  “寿王看上了她们俩,想要把她们俩纳为外室。”秦可卿似笑非笑,“一回京其实寿王就盯上她们了,只不过当时皇上即将登基,他不敢放肆,所以强忍着,这不一直熬到你去江南之前,西华门的事儿后他又开始蹦跶起来了,……”

  冯紫英啼笑皆非,这个张驰是怎么回事儿,专门和自己过意不去?

  当然这几个女人和自己的关系可能没几个人知悉,但如果要深查的话,一样可以从龙禁尉那里获知,也许张驰根本就没想过吧。

  “他就不怕御史们弹劾?”冯紫英歪着头问道。

  “无欲则刚,或许他觉得自己大位无望,才会这般张狂起来了呢?”秦可卿也想不明白这个还有几分血缘关系的表兄为何这般表现。

  “不太可能。”冯紫英断然摇头:“这几位没有彻底丧失机会之前,岂肯自认大位无望?这人性子我略微知晓,多半是觉得有人又给他上了兴致,所以才会觉得自己支棱起来了,有点儿忘乎所以了。”

  如果站在内阁的角度,有意要废万统帝的话,寿王表面看起来还真的是最有希望的,毕竟他是永隆帝的长子,至于其他因素,似乎内阁也不在乎。

  “那怎么办”秦可卿皱眉,这种事情总不能让冯紫英当面出头吧?

  “简单,我去见一见珑太妃和禄王,夸赞几句,让《今日新闻》再写一写禄王英明贤能,持身守正就行了。”冯紫英轻描淡写地道。

  “啊?这就行?”水中棠和穆檀都没反应过来,倒是秦可卿立即回过神来,笑了起来“你这一招隔山打牛倒是厉害,只怕我那位表兄立即就得要夹着尾巴做人了,不过禄王真的有希望?”

  冯紫英摇头不语。

  禄王只怕是最没希望的,但这话没法向人说。

  以内阁真要易人的话,如果自己是首辅,也肯定不会选什么英明贤能之辈,当然也不会选寿王这种暴躁冲动却又愚蠢的货色,像福王和礼王这种平庸懦弱之辈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一句话,最容易最简单被内阁诸公所操纵,这才最合适。

  冯紫英不确定内阁现在是如何考虑的,但他估计内阁迟早要相这个方向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