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214章

作者:瑞根

  二是冯紫英的确成长很迅速,有相当实力,比如齐永泰和乔应甲的支持,想干一番事业,那么自己包括汪文言在内的政治和人脉资源,大部分都可以交给他,但这需要相当高明的手段手腕来接手。

  三是冯紫英的确是天纵奇才,无论哪一方面都非常成熟了,而且得到各方特别是内阁和皇帝支持,那么自己这一切都可以交给他,那等情况下家资都是其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也都可以交给他,至于说能不能用,如何用,什么时候用,那就要看冯紫英去斟酌掂量了。

  冯紫英究竟如何,林如海也知道不是简单几次谈话就能确定的,尚需时日,但他必须抓紧时间来进行,否则万一太上皇或者永隆帝有了其他想法,抢先出手,那时候就被动了。

  “叔父,小侄的确对银庄很看重,在小侄看来,开海是一项庞大复杂的营生,涉及到诸多行业,并非单单的海贸那么简单,涉及到一系列的产业营生,也和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举个简单例子,如果宁波开海,那么宁波的造船厂势必要扩建增建,甚至要扩充几倍,新建一家船厂,可能需要技术工匠、杂工,更需要巨大的投入,动辄就是二三十万两银子的投入,问题是谁能轻易拿出这笔钱?凑不齐的话若是借印子钱,也许船厂还没有开工,就被印子钱利息逼垮了,……”

  “同样,开海需要大量的茶叶,茶山茶厂都可能要新增和扩建,会面临一样的情况,寻常人家哪里来那么多银子?多半都只能去借,而叔父应该知道当下这种私人高利贷的利息有多高,这对于想要扩大茶园茶厂和丝绸工坊、药材坊等等类似营生都是无法接受的,或许叔父会说可以慢慢来积累,但是我们现在希望能够更快的推进这一步伐,……”

  “所以你希望用成立一家银庄来放贷给这些行业,支持他们新建和扩建?你成立银庄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通存通兑和收取保管费用,而是专门用来放贷?”

  林如海有些不敢置信。

  现在的银庄钱铺存钱都是为了方便营生需要,所以存银都需要缴纳保管费,借贷也不能说没有,但是一来为了规避风险卡的极严,二来也不是常态,所以这种专门用于存贷的业务并没有在各地的钱铺银庄中普及开来,而像冯紫英这中直接冲着这个来的,就更是绝无仅有了。

  “那你这银庄本钱从何而来?”林如海忍不住问道。

  “这正是困扰小侄的难题,崔大人和我商议过,也就是希望能够募集一部分银子来支持这些相关产业营生的发展,……”冯紫英也听出了林如海的意思,有些惊喜和意外,“扬州商贾众多,商贸发达,钱银流通量极大,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可以在扬州设立一家银庄,那么便可以支持这些产业营生的发展。”

  “扬州应该有不少银庄钱铺了,……”林如海沉声道。

  “他们那些银庄钱铺和我们的构想完全不一样,我们的目的是扶持营生产业的发展,这是主旨,其次才是汇通天下,第三才是盈利,当然,这也需要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否则这个银庄也做不长久,……”

  林如海微微点头,抱着不盈利的目的去做一件事情,其结果都不太好,在商言商,如果连本钱都难以保证,你怎么能让这项营生持续下去,这一点上冯紫英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

  “紫英,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这家银庄听你的意思是要打算联合户部来做?”林如海问道:“你考虑过没有,户部现在穷困潦倒,若是这家银庄成立,只怕内阁和户部就会首先忍不住伸手,若是户部自家要借贷,你如何应对?”

  林如海一语击中要害。

  “这也是小侄一直很纠结的问题,若是排除户部,便是能募集到银子作为股本,那么缺乏了户部支持,很多事情便难以依靠官府资源,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可纳入户部,就入叔父所说,那户部伸手,银庄本身就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它本身就是股东,……”

  冯紫英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并没有和崔景荣深入的探讨,他只说了如果可以成立一家专门用于存贷的银庄,用来支持产业营生的发展,这个建议就得到了崔景荣的极大支持。

  崔景荣很看好冯紫英在临清的贡砖产业发展路径,觉得这其实可以复制在很多产业上,当然这些产业都应该是具备前景,比如向有着广阔海外市场能迅速转化为海贸中去的产业,比如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三大强势产业。

  “那你可要考虑清楚,有得有失,得到户部支持,的确在各地发展都能得到官府支持,但同样也有弊病,除非能和户部达成一定协议,不能随意伸手,另外如果户部不行,那么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林如海轻声道,“一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嗯?”冯紫英还没有反应过来,疑惑地望着自己这个准岳父。

  林如海笑了笑了,却不言语,负手前行。

  冯紫英潜心思索,陡然间豁然开朗,疾行几步,跟在林如海身后:“叔父,您是说皇上?”

  “嗯,我估计你这个想法推出来时,估计很多人都未必会看好,更多地会觉得是银子丢水里泡都不会冒一个,如果有户部掺和,就会觉得这是朝廷变相借钱甚至捐输捞银子的手段,没有人会主动愿意,但是开海之略是皇上一力倡导的,那么若是皇帝主动示范,起码这个噱头效果不会差,起码也能给其他人一些聊做安慰的想法,最不济也能表明皇上对开海之略的支持,至于其他作用影响,那就更深远了,……”

  冯紫英忍不住想给自己这个准岳父竖一个大拇指,果然厉害!

  皇帝投入,意义非比寻常,同时也能起到户部入股一样的效果,而要说服皇帝显然比要说服穷得只想到处捞银子的户部简单轻松许多。

  而且从目前对永隆帝的观察来看,这位皇帝也的确是有心想要振作国势,让大周摆脱当下的困境,倒是可以利用他的这份雄心壮志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当然这还需要下大功夫。

  “谢谢叔父提点,紫英明白了。”冯紫英轻轻吁了一口气,这位准岳父看来肚子里藏了不少货色啊,自己之前还以为对方可能就是有些人脉资源和资本,没想到人家先就来给自己上了一课。

  “嗯,你明白就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选也可以拉进来,但是利弊得失连我也不好确定,但你可以斟酌着,我知道你心思活泛灵动,但这个人选事关重大,你也要斟酌好,嗯,当然如果你真的和皇上关系到了一定程度,亦可看皇上的想法,……”

  冯紫英何等聪慧,立即反应过来,“叔父,您是说太上皇?”

  林如海并不意外冯紫英能想到,一边负手前行,一边探手梅枝。

  “嗯,你也猜到了?唔,太上皇也是一个好人选,不过他和皇上的关系,呵呵,很复杂,照理说是父子,而且太上皇也把皇位传给了皇上,但是传位时那种情形和传位后太上皇身体状况恢复,加上还有一个一直以太子自居的义忠亲王乃至于身份复杂的太妃,所以,个中冷暖,唯有他们父子才说得清楚了。”

  林如海这番话已经有些大逆不道了,不过这是当作自己准女婿,而且自己时日无多,他也不在乎这一点了。

  他对此子的前途越发看好,也就越发替自己女儿的未来担心。

  此子未来前途绝对不可限量,自己女儿那倔强傲娇的小脾气加上娇弱身子,心胸也不算宽广,这要嫁了对方,若是被沈珫的女儿比了下去,未来怕是有的受。

  不过唯一让林如海比较欣慰的是他也感觉得出冯紫英对自己女儿是真心关爱,这几日几乎每日都要来看望自己的同时也要和女儿见面,这份感情是装不出来的,起码是瞒不过他这双眼睛的。

  这本来是不合礼节的,但是都这等情形了,林如海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二人有同生死共患难的这份缘分,也让二人感情比其他那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根基上就要强许多,这一点老于世故的林如海自然是明白的,所以这一方面又让他心里安稳许多。

第二十八章 布置,交底

  太上皇也加入进来如何?这个建议可真的是天外飞仙,神来之笔。

  是啊,如果这家银庄能让永隆帝和太上皇都成为股东,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或许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噱头,或许会成为利益联合体,又或者在内部可以实现利益的交换和妥协的一个渠道?

  那么未来皇上和太上皇之间的关系最终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这还真的有点儿令人期待呢。

  种种都有可能,关键还要看这家银庄未来的发展前途。

  想一想西方国家君主比如英王对大航海,准确的是对各种探险和拓殖公司的支持,进而获得巨大利益,就可以看得出这种回报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银庄成为这类拓殖和探险的资助者,进而获得超额回报,或许就能将很多利益捆绑在一起,进而推动从海贸向探险拓殖进发。

  而有了朝廷乃至皇室的支持,国人那种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心态就会很大程度得到缓解,毕竟朝廷法令所在,便应当算是大周土地。

  像安南、东番、吕宋这些本身就相距甚近,加之地理环境和气候,与南方的两广闽地等实际上相差不算太大,只需要在航海和船舶运输能力提升到现有西夷人的水准,加强往来而定居者众的话,那么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那就都根本不是问题了。

  相较于欧洲人横跨大半个地球而来,这周邻的东番、琉球、安南、吕宋、耽罗乃至满剌加等地,其实算一算和广州到津门海上航线距离,甚至还要近上许多。

  见冯紫英呆呆出神,显然是被自己的提醒所吸引了过去,林如海也不禁摇头。

  还是太年轻了一些,这些都有利有弊,而且利弊得失随着时间推移也都会进行变化转化,当然对于冯紫英这样的年轻官员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机会。

  好一阵后冯紫英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赶紧道歉。

  林如海自然不会在意这个,相反他也看出冯紫英是一个极其善于思考和接受不同看法的人,这意味着对方的可成长性极大。

  “紫英,我看得出你是一个有想法有抱负的人,齐永泰和乔应甲应该是把你当做未来北地士人的领袖来培养,嗯,这是好事,但是我也要提醒你,若是想要真正做大事,便不能局限于一城一隅的利益,我感觉你现在就做得很好,并没有单纯只看着北方,但你未来还需要考虑,嗯,皇上和咱们士人之间的关系,我知道你现在颇得皇上欣赏,但是以后呢?你自身的定位呢?”

  林如海瞟了一眼冯紫英,“愚叔就是一个范例,无法回头,一直到现在愚叔寿命无几,才能来考虑这个问题。”

  “叔父您莫要这般悲观,……”

  “好了,你这话哄一哄玉儿就行,无须在愚叔面前说这个,愚叔难道连这点儿认知和勇气都没有?”林如海摆摆手,“愚叔现在就是在考虑下一步,甚至想过是不是推荐你来继任,但是一来你入仕时间太短,品轶不够,二来恐怕齐永泰和乔应甲是绝不能同意的,从我个人来说,也不主张你走愚叔这条路,出将入相才是你未来的路,不过只可惜我手里这些……”

  冯紫英一阵脸热心跳。

  又瞅了一眼冯紫英,似乎是感受到了有些什么,林如海笑了起来,“让愚叔好好考虑考虑,另外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金陵和苏州?”

  “后日恐怕就要去金陵了,龙江船厂那边是重头,必须要认真看一看,另外南直诸府中,我们可能还会选择性的看一看,比如松江府,至于苏州那边,恐怕要等到下个月去了。”冯紫英没有隐瞒什么。

  “嗯,金陵、松江乃至苏州这边我身边有一个幕僚对那边情况十分熟悉,不如我让他先去金陵等你,这样有什么情况你可以直接向他了解,他在我身边多年,整个南直隶可以说没有他不熟悉的情况,嗯,我和他也相交甚深,……”

  林如海这番话让冯紫英心中一震,这是要真的准备交接了么?

  “不知道叔父这位幕僚……,怎么从未听妹妹说起过?”冯紫英听得出来林如海对此人的看重,这种看重应该是从能力、品行到忠诚上都绝无问题的。

  “玉儿不知道,她走的时候,此人才进入我府里。”林如海淡淡地道:“他叫汪守泰,字文言,又字士克,歙县人。”

  汪文言?!冯紫英真的是被震住了,居然是此人?

  前世中明代东林党的一代巨擘,虽然连秀才都未中过,以小吏出身却是玩转大明官场,深谙世情智计百出却又忠义无双,东林党若是没有此人,别说和魏忠贤斗,只怕齐、楚、浙党就早已经把其碾压成渣了。

  见冯紫英面带惊异,林如海也讶然,难道冯紫英还认识汪文言?

  “怎么,紫英认识文言?”

  “不,但是紫英却听闻过汪先生的大名。”冯紫英定了定神。

  “哦?”林如海大感好奇。

  “我有一挚友,也是我青檀书院同年,现在在刑部观政,他就是歙县人,提及过汪先生在歙县时义气过人,颇有侠名,……”

  冯紫英的话让林如海也很高兴,“那敢情好,有这样一个印象,我相信你们能迅速熟悉起来。对了,那尤氏女你可也要带着?”

  冯紫英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意让她陪着林妹妹,……”

  “不,最好带着。”林如海虽然不太待见冯紫英带着侍妾公干,但是若是为了自身安全,那又另当别论了,何况这也和自己女儿未来幸福息息相关。

  “我听闻,松江和苏州这一年来都不太平,而且若是你们此番牵扯到闽浙海商利益,恐怕还真的有些危险,单单靠那你这一个侍妾未必能行,你最好提醒一下崔自强,让他切莫大意,必要时可以请龙禁尉和地方官府招募一些人手。”

  听得林如海说得慎重,冯紫英也不敢大意了。

  先前带着尤三姐固然是以防万一,未尝没有存着带着一个女人南下,必要时候顺口吃了的心思。

  这才尝了香菱的新鲜,就丢下走人,心里既是牵挂也是心痒痒的,有些熬不住的感觉,都说扬州瘦马闻名天下,但是冯紫英还真看不上,哪有这自家女人暖脚暖被窝来得舒坦方便?

  没想到还真的不幸而言中,似乎这南直隶和闽浙这边还真有些妖风渐起的感觉。

  “叔父,真的这么厉害?”冯紫英迟疑了一下。

  “哼,这等事情我还用得着夸大其词么?文言和我提起过,这两日他也花了一些心思了解了一下,还真有些不开眼的觉得可以兵行险着,哪怕拖上一年两年,那利益也是数以万计的。”林如海轻哼了一声,“具体去金陵之后,文言和你接洽,若是崔自强他们托大,你最好小心一些,哪怕是自个儿花些银子人脉,也要确保自家安全。”

  冯紫英见林如海说得这般郑重其事,那基本上就是肯定有具体事情不是空穴来风了,苦着脸道:“早知道我就在京师城物色一二了,江南这边小侄就没啥人脉了,……”

  “先去了金陵再说,文言可以帮你,还有贾家那边也有些人脉,也能找些帮手,江南这边镖局和江湖门派也不少,大多与官府都有瓜葛,……”林如海对此倒不太在意。

  倭寇也好,江湖人士也好,明面上是不可能的,更多地还是那么一两个或者三五个一拨的独行角色。

  毕竟牵扯面宽了,那也就意味着自身暴露的风险加大,关系身家性命,真的敢于挑战官府这个庞大的体系的亡命徒,还是少数。

  而刺杀朝廷命官就是朝廷最不能容忍的行径,那是无论如何都要查个水落石出的,否则真要成了这种行为都能随意为之,那朝廷也就真的不成其为朝廷了。

  真当龙禁尉与南京刑部和刑部浙江清吏司、福建清吏司和各地官府是吃素的不成?每年花那么多钱养的公人线人,遍布于三教九流中,朝廷对江南的控制甚至强于北地,毕竟这才是朝廷的财赋重地,容不得半点闪失。

  林如海的底气冯紫英也有些讶然,但立即反应过来,便是这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里也一样有不少这等江湖人士。

  甚至像林如海的一个侍妾明显就有着不俗的武技底蕴,冯紫英见过一面,很漂亮,不过二十多岁,举手投足间明显就是练家子,没准儿就是某个江湖门派中人。

  这一点甚至连黛玉都知道,隐约和冯紫英提起过,说她父亲担任巡盐御史之后就纳过一个侍妾,而侍妾也带来了一个通房丫头,都是江湖中人,当时冯紫英还有些好奇,但也没太在意。

  毕竟这巡盐御史也一样是显赫人物,涉及的利益面也很宽泛,难免不会引来一些利益仇杀,有个这方面能兼顾的枕边人自然要方便安全得多。

第二十九章 朝堂江湖

  寿芝园。

  叠石如瀑,回廊如画。

  背负双手的男子站在栏杆前,手持一并朱紫混搭的叠画折扇,注视着窗外的湖景,这里是他暂时借来的别宅,作为扬州最大总盐商之一——叶泓叶启泰的别苑,寿芝园便是在扬州也是大名鼎鼎。

  如果冯紫英来过这里,便应该知道这里便是日后扬州经典园林之首——个园的前身。

  一个灰衫男子一溜烟儿的沿着回廊溜了进来,在进门时被挡住了一下,简单说了两句便获准通过,蹩了进来。

  “二爷。”

  “来了?”男子没有回头,“情形如何?”

  “朝廷这几位爷还在扬州,今日是分巡道几位爷做东,在东关大街的顺风楼宴请他们几位。”灰衫男子低垂着头小声回答道。

  “我是问你这个么?”持扇男子淡淡地问道。

  “爷,他们这几日活动很乱,两位据说是观政进士带着一帮吏员和府衙、县衙的小吏一直在搞调查摸底,嗯,填写一份调查单据,小的已经誊录了两份回来,……”

  “拿来。”持扇男子转过身来,脸如刀削,棱角分明,一双眼瞳更似鹰鹫,厉厉灼人。

  灰衫男子赶紧递上,持扇男子接过一目了然,随即皱起眉头。

  他有些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规模,经营品种,进货渠道和运输方式,经营年成,永隆四年、五年、六年的收支盈利状况,借贷状况,借贷来源,利息,有无使用过钱铺银庄等等,林林总总怕不是有一二十个问题。

  这其实有些类似于一个经济调查表,当然有特定针对性,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自然就难以明白其意图了。

  不过对于持扇男子来说,却不一样。

  凝神苦思许久,持扇男子方才捏住这纸单,点点头,“干得不错。”

  舒了一口气,灰衫男子赶紧道:“谢爷的夸奖,些许小事,不值一提。”

  “还有呢?”

  “另外就是几位对对银庄钱铺、丝绸工坊和船行比较感兴趣,这两日里看了好几家,另外府衙和县衙那边传来的消息,他们似乎觉得扬州码头的规模也太小了,……”

  这让持扇男子有些越发搞不明白这帮人是想要干啥了,开海港口之争是在宁波、泉州和漳州之间,什么时候和扬州扯上关系了?但要说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也不尽然,他还是能揣摩出一些东西来,那就是扬州似乎要作为日后这几座城市开海之后在内河上的一个中转枢纽?

  有点儿这方面的意思,否则他们搞这个对各行各业的调查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能推动这些货物的外销?西夷人和日本人、朝鲜人可不会要这些,而且这要算上运输成本,肯定是折本买卖。

  不过这都不重要,这些人南下的意图在他们刚出京师时,这边就已经了解到一些了,的确是想法很宏大,但和自己没太大关系,自己更关心的还是这帮人行程,以及未来自己这一方的决定。

  轻轻叹了一口气,持扇男子心中也是纠结,到现在自己这一方一帮人都还在争吵不休,没有拿出一个决断来。

  可这朝廷开海之势越来越猛,各方呼应也越来越响,已经成了不可逆转,这帮人的摸底调查并不单纯是为开海之事而来,而更像是为如何让开海之后让开海的规模和涉及面如何更深更广而来。

  “嗯,那这几人可有一些其他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