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根
冯佐对左良玉的这番言语也是哑然失笑。
“铿哥儿说这是他从扬州一个商贾那里得来的一本西夷人的书中看来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照说这等战术兵书,便是西夷人也不可能外流才对,而且介绍得如此细致,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一手一脚训练,前后左右,半点都不能差池,先前大家还不以为然,但现在看来还真的得按照他说的来。”
跟随着老爷来了辽东,这边的气候还真的有些够呛,好在原来在大同那边也呆惯了,这边更冷,但是粮草保障却还要强一些,加上老爷此番前来辽东各方面都准备相对充裕,到也让从榆林、大同过来的老兄弟们都觉得没走错路。
不过冯佐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变化,像老爷对铿哥儿的许多意见明显更重视了,这种情形从西疆平叛之后便开始了,甚至许多时候老爷都要去信京中,征求铿哥儿的意见了。
“要看大人如何看待了,这批兵都是老油子,虽说对火器的使用熟练了一些,但是胆气却差了许多,以我之见,倒不如重新招募一批新兵来习练,兴许日后还能担当重任。”
左良玉对裁撤了原来的那帮火铳兵之后剩下的所谓“精锐”很是看不上,认为这些人在辽东军中厮混多年,根本没能发挥作用派上用场,现在既然新建,就应当彻底推倒重来。
“怎么,你想去?”
冯佐讶异地扬了扬眉毛。
“冯大哥和我来了信,也说了,他说日后火铳兵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等到自生火铳开始大量装备之后,他希望我可以去带一只这样的人马。”左良玉沉吟了一阵,才道。
“哦?”冯佐也知道这小子和铿哥儿关系莫逆,一直有联系,没想到铿哥儿居然建议左良玉去训练一支火铳兵,甚至连亲兵队都可以放弃。
“冯大哥的话从来没有错过,佐叔你也看到了,才半年时间,这样一支火铳兵都能有些气象了,若是大人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觉得也许真的能如铿哥儿所言,练出一支不一样的火器营出来。”左良玉看着冯佐,脸上多了几分坚毅和果决,“所以我打算找个时间向大人说一说,也请佐叔帮我在大人面前美言几句。”
“那你为何不请铿哥儿替你在大人那里说一说?”冯佐微微意动。
“冯大哥给我指了路就行了,我不想事事都让冯大哥操心。”左良玉断然摇头,“我想我自己来。”
冯佐和左良玉一行人回到开原城时,冯唐已经视察完整个开元路的情况。
这也是他作为新任蓟辽总督兼辽东镇总兵所首要事情,就是要把自己麾下辽东镇的六路一一走到。
“希龙,这一路至关重要,也是直接卡住建州女真的关键,只要你这里不出问题,努尔哈赤便永远别想轻易和蒙古人搭上线,科尔沁人也好,喀尔喀蒙古诸部也好,都得要看我们的脸色行事。”
冯唐眉目间多了几分冷峻,背负双手缓步前行,赵率教紧跟在他身旁,略微落后半步。
其麾下的一干参将和游击们都是又落后一步两步,既能听到总督大人与主将的谈话,但是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大人,舒尔哈齐这边还是太单薄了,而且他始终在边墙外,我们这边骑兵虽然数量不算少,但是战马质量远不及建州女真那边,训练程度也不如建州女真,末将担心一旦努尔哈赤起了杀心,我们这边接应来不及啊。”
赵率教是最早向冯唐靠近的,有冯紫英去信牵线搭桥,赵率教很快就获得了走马上任急需辽东镇本土将领支持的冯唐的看重。
作为被李成梁一直打压的辽东镇将领,赵率教虽然一直不喜欢李成梁的风格,但是也要承认李成梁前期在辽东镇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只不过随着局势变化发展,在明知道努尔哈赤野心勃勃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及时打压努尔哈赤和扶持海西女真,反而是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直接导致了建州女真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实现了统一,并向海西女真伸出了魔爪。
李成梁甚至还主动放弃了宽甸六堡,也导致了女真对朝鲜方面的影响力骤然加大,这也是赵率教最不满意的一点。
当然这其中也不能说是李成梁一个人的原因,实在是大周前几年对辽东的粮饷军资投入不足,严重的削弱了辽东镇的军事实力,才迫使李成梁采取了收缩和放弃的下策。
“嗯,希龙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冯唐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虽然舒尔哈齐人马不多,但是他却不敢轻易放舒尔哈齐人马入边墙,而且舒尔哈齐父子一旦入了边墙,其在建州女真那边的影响力就会日渐消失殆尽,这也是冯唐不愿意见到的。
现在只要舒尔哈齐在边墙外,哪怕力量薄弱,但是大周朝廷赐封他建州右卫指挥使却是实打实的,就凭着这个金字招牌,他便可以竖起招兵旗,招兵买马,吸引那些建州女真杂部中对努尔哈赤不满意的人来投效,这是冯唐最希望见到的。
“那希龙你觉得我们现在怎么做最合适?舒尔哈齐的重要性无需我多说,所以这支力量我们必须要保存下来。”冯唐看着赵率教。
赵率教也没有犹豫多久,“末将的意思是一方面要扶持舒尔哈齐,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人来归附他,这需要各类物资和粮食,壮大其自身力量,使之尽快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不能完全依靠我们,最起码在遭遇进攻时能争取一些时间以供我们赶到,这是其一。”
“嗯,这一点我也有考虑,辽东镇虽穷,但是这些物资粮草本督还是能想办法挤出来的。”冯唐点头。
“不妨让其和乌拉部形成合力,现在乌拉部这边刚来得及喘口气,如果舒尔哈齐能与乌拉部达成妥协,使其两家暂时性结盟来对抗努尔哈赤,互为犄角,避免被一口气吃下,叶赫部如果能说动的话,也可以让其一部来北上,作为应援,这是其二,……”
赵率教的建议让冯唐皱起了眉头。
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上却很难。
首先叶赫部不会轻易出兵北上来当应援,一旦了离开了自己的老巢,这些兵的战斗力都会急剧下降,叶赫部不会冒险。
另外乌拉部这边损失太大,现在也相当虚弱,说是互为犄角,但是一旦舒尔哈齐遭遇进攻,布占泰恐怕很难给予实际性的支援。
“希龙,这一点本督只能尽量,但是我估计难度比较大。”冯唐迟疑了一下,“舒尔哈齐父子这一支力量必须要保存下来,这是死命令,你这边如果力量不够,我把贺人龙部给你调过来,归你指挥,另外我会在明年一年内为你增加五千匹战马和八千步卒,用以增强你的机动能力,保住舒尔哈齐一年,科尔沁人那边我便有把握让其和努尔哈赤那边彻底断开……”
赵率教心中一凛,对方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就是没得商量了,而且也承诺给予这边如此大的支持,若是自己再要推诿,只怕就不合适了。
“既如此,末将冒昧再向总督大人请求予以部分火铳和大炮,……”
“哦?”冯唐略感吃惊,这还是第一个要求自己增强其火器部队的辽东镇将,这让他也很高兴,“好,明年上半年我给你三千支火铳,下半年我再与你二千支火铳,火炮数量我无法保证,只有明年再说了。”
第八十六章 家长里短
记不清这已经是今冬的第几场雪了,整个京师城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街头巷尾玩雪的孩子们早早就蹚出一团一路的黑色出来,让整个城区慢慢暴露出污浊肮脏的一面。
粪车晃悠晃悠的沿着大街小巷,特有的铃铛声让人们次第而出,把各家的马桶送了出来,好不热闹。
这是倪二的生意,似乎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半垄断模式。
躺在床上的冯紫英听到这铃声,很快便有小丫鬟进来把墙角的马桶拎了出去,带进来的一抹凉意让整个温暖的室内多了几分清新。
“小心点儿,别弄出声儿,爷和奶奶还没有起床呢。”
这是晴雯的声音,这丫头也是个歇不住脚的,昨晚她值夜,一大早就起床来开始收拾。
“晴雯姐姐,明儿个我娘过生,我想请假回去一趟,……”
“小蹄子,你才来几日,就开始变着法子偷懒了?……”晴雯也是个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不过这帮小丫鬟进来这么久,它略一打量便知道哪些是勤快的,哪些是偷奸耍滑的,对勤快的她也素来宽大,“去吧,莫要耽搁了时间。”
这成了亲了,长房这边立了起来,有些生活习惯就要改变了。
就像是原来一直在那边睡觉,现在就换到了在东府这边儿,除了晴雯外,云裳也跟了过来,那边只留下了金钏儿、玉钏儿两姊妹和香菱。
冯紫英知道香菱的心思,日后是想要跟着宝钗的,至于金钏儿和玉钏儿两姊妹,玉钏儿到还小,但是金钏儿身份就有些特殊了。
好歹她在贾府那边是头等大丫鬟,到了冯府这边儿也深得像大小段氏的信任,但现在冯紫英成亲了,晴雯是跟着沈宜修过来的,加之本身冯紫英也很看重,自然也就成了沈宜修这边的一等大丫鬟了,若是再让金钏儿过来,倒是会让这二人关系不好相处了,所以冯紫英也就索性让金钏儿留在那边儿了,只是金钏儿难免就会有些失落感了。
这婚后生活是如此闲适,以至于冯紫英觉得自己都有点儿惰性了,像这种赖床,冯紫英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哪怕是在二尤那边睡,也基本上就是缠绵一阵就要起床吗,哪像现在就这么躺在床上,一躺就是小半个时辰。
身旁的丽人略微有了一些动静,冯紫英就知道沈宜修醒了。
一只胳膊放在女人颈后,女人立即安逸的蜷缩入冯紫英怀中。
“相公早醒了?”
“嗯,习惯了。”冯紫英生物钟很准时,“你睡你的,昨晚你又……”
“还说!”饶是二人床畔枕边私语,沈宜修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脸颊发烧。
婆婆成日里在耳边念叨,希望能早点儿有个子嗣,她作为长房大妇,如何不知道这种事情的重要性?夫君便借机夜夜缠绵,弄得沈宜修现在每日起床都要比往常晚半个时辰,还好晴雯、云裳都是懂事儿的。
纤手在冯紫英赤裸的胸膛上摩挲着,沈宜修内心是无比甜蜜幸福的,虽然才短短十来日,但是这种迅速拉近然后变成的浓情蜜意,让沈宜修深感父亲替自己选择了一个好夫君。
其他沈宜修都不说了,单单是丈夫对自己的尊重和体贴便是她从未听闻过的,自己闺中朋友虽然不多,但是京师城中也还是有那么两三个,听闻她们嫁了丈夫之后,生活都显得那般平静无波,她们的丈夫亦有官员、士人,但是都要么忙于公务,要么就是苦读,间或有闲暇,也是呼朋引伴,不是看戏听曲儿,就是饮宴高乐,一到家中便成了无趣之人,和自己这位夫君的表现截然不同,这让沈宜修都不明白究竟是自己那些闺蜜们假作埋怨,还是自己夫君真的太体贴人了。
不过沈宜修还是觉得后者居多,因为她感觉即便是自己父亲也从未有如此好的态度对待母亲,更多的还是保持着一种相敬如宾的态度,或许是他们年龄大了的缘故?而父亲对待他的妾室们那就更不用说了。
唯一让沈宜修有些担心的就是自己丈夫似乎也有些沉湎于这等画眉之乐,那自己可就成了罪人了。
“夫妻人伦大道,闺中密语,有什么不好意思?”冯紫英笑着打趣,“古人还能为此吟诗作赋,若无这等事情,如何延续香火礼法?”
沈宜修却不和夫君争执,只是死死的靠在夫君怀中不做声。
许久之后,沈宜修才想起什么似的,“姨太太也来问过妾身了,长房这边的事儿看是怎么来做,嗯,营生这一块,妾身暂时还没法接过来,妾身只是问了问,大同、京师和临清那边都有不少,只怕还要劳烦姨太太管着,不过姨太太也说苏、谢二位姨太太都跟着公公去了辽东,怕是短时间里不会回来,她们原来管着的许多事情也就交了出来,所以姨太太还是希望妾身能尽早接过长房这边的事儿,……”
冯紫英没做声。
苏谢二位姨娘去了辽东,原来管着的许多营生也就交了出来,其实这些事儿也不算多繁杂,忙碌也就是年前这一阵罢了,平素里除了一些府里自家经管的营生外,其他像收租这类的事情,倒也简单。
只不过像父亲去了辽东,在府里的一些得力老人也都跟着去了不少,原来还能帮衬一些,现在却得要靠府里人自家来了。
“还有这府里的日常事儿,妾身初来乍到,原来在自家那边也没怎么多操心过问,也不知道咱们这边的规矩,像丫鬟仆僮们的月例和逢年过节的赏赐,像这屋里屋外活计,上下夜的规制,像婚丧嫁娶的礼数,府里添置修补的常数,妾身都不太熟悉,……”
“嗯,宛君,咱们这边儿也是初立,你自己掂量着办就是,倒也不必完全像我娘那边,毕竟咱们现在隔着一堵墙了呢。”冯紫英一听也是头大如斗。
自己这边现在还不成气候,都还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像小丫鬟买来了七八个,又从那边拨过来三五个,加上冯府那边也早早从大同段家和临清冯家那边选了一些愿意出来的老家之人,算是给府里充实人口了,做些杂役仆从的活儿,这林林总总下来,自己这边也有二三十人了。
“实在不济,你多问一问晴雯,这丫头原来在荣国府那边也算是熟知这些规矩。”
“还有,妾身也要问一问相公对马巷胡同那边尤家姐妹是怎么考虑的?”沈宜修本来是不愿意问这些的,毕竟是自己嫁过来之前丈夫的事儿,但是她又怕婆婆说自己已经是冯家长房嫡妻了,如何不管这府里的事儿,这些事儿也正该她这个大妇来过问。
冯紫英有些尴尬和头疼,实际上从婚前一个月他就没怎么去马巷胡同那边儿了,这成亲后又是这么久也没有消息,只怕二尤那边是早就心慌了。
这等事情始终是回避不过去的,沈宜修从来没问,并不代表她不知道,也并不代表这种事情会一直这样搁着,他也在考虑寻个时机来和妻子解释一下,但是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开口。
见丈夫有些难堪,沈宜修却有些好笑,“怎么,夫君何事都不曾皱眉,却为这等事情犯愁了不成?妾身不是河东狮吼的妒妇,更何况婆婆也希望冯家能子嗣繁多,香火日盛,妾身一人如何能行?日后这晴雯、云裳若是能替夫君诞下一男半女的,妾身也一样会替冯家高兴,只是这尤氏姊妹这样一直在外,难免会有人在外边儿说三道四,万一哪天她们俩有了身孕,只怕就会有更多风波,……”
沈宜修倒是不太在意尤氏姊妹,而且从尤氏姊妹跟了自家夫君这么久却没见有什么动静,说明这姐妹俩也是知晓分寸懂规矩的,若是那等恃宠而骄张狂无忌的,没准儿儿子都能生下来了,让自己这个大妇一来就得要当嫡母。
这等情形在高门大户不是没有,许多心胸狭窄的大妇遇上这等事情,要么就虐待这些外室生子,有些更是直接赶出门去,不予承认,闹得沸沸扬扬。
沈宜修自然不至于如此,但是若是遇上这等事情,肯定也还是心中不舒服的。
“嗯,宛君这么一说倒是让为夫有些惭愧了。”冯紫英把怀中女人搂得更紧了一些,“这尤氏姊妹倒是干净人,……”
冯紫英简单地介绍了这二尤和自己的渊源,倒是让沈宜修颇为惊讶,尤其是尤三姐曾经救过冯紫英一命,更是让沈宜修顿时觉得不一般了,她就说自己丈夫怎么会无缘无故纳了两个胡女为外室,以冯紫英的名头,这京师城中要纳妾养外室的话,这等寒门小户女儿能从西直门排到东直门。
“既是如此,那相公就更该早些把两位妹妹抬进府里来了,也让咱们府里多几分人气。”沈宜修挑了挑眉道,“这事儿相公就不必操心了,妾身去替相公办了就好。”
第八十七章 啥都和冯家大郎脱不了干系
看见兄长居然戴着西夷人那里买来的老花镜在看手中的小报,一副眉飞色舞捋须不已的模样,贾政也不由得暗叹这冯家大郎果然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随随便便想出来的一桩事儿,就能迅速在整个京师城中风靡起来,连自己兄长居然都迷上了这等小报。
到现在为止府里边除了贾政之外,还没有人知道现在在《今日新闻》上热门连载的传奇话本《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宝玉所写,那“顽石点头”就是宝玉的所谓笔名。
这也是冯紫英和贾政的约定,现在上下对传奇话本的定位还没有那么高,更像是为下里巴人所喜,兴许再等上一年半载,这《十三棍僧救唐王》连载完毕,宝玉煞费苦心准备撰写的《新西厢记》出炉,若是能成为京师城中几大戏楼的底本,那么这“顽石点头”的名声便能再上一层楼了,闻名与士林中人了。
“兄长也在看这《今日新闻》?”
见贾政到来,贾赦也放下手中报纸,脸上还残存着意犹未尽的味道,“嗯,二弟来了?这《今日新闻》果真是冯家大郎所办?我听说这是徽州一汪姓富商和扬州一曹姓秀才联手所办啊。”
《今日新闻》报馆编辑部和华文印书馆都设在徽州会馆不远处的大时雍坊新帘子胡同,那也是一处繁华所在,现在更是繁盛更胜往昔。
最初冯紫英和汪文言的想法是放在偏僻一些的地方,但是后来转念一想,这《今日新闻》本身就要打响名头,扩大影响力,为何不放在这繁华市区却要去偏僻街区?所以后来就调整了方案,将印书馆和编辑部都放在了新帘子胡同这边。
在冯紫英大婚那一日,《今日新闻》正式创刊,当日便印刷了五百份,免费赠送于各大会馆、书院、戏院、青楼,自然京中各衙门里也少不了要面面俱到,也包括京中所有官员士绅和高门大户,也都一一送到。
按照汪文言他们的设想,是每月一四七出版,每月九期,这样连续三期按照这个规模免费赠送到各地,然后从第四期开始,印刷术减至三百份,以节省成本,顺便观察形势。
谁曾想第四期除了各大书院免费赠送了数十份外,其余像各衙门、会馆、士绅商贾、高门大户便有许多便坐不住了。
这份报纸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奇世界,既有传奇话本这等惹眼新奇的故事,更有包罗万象的市井八卦闲话,这一板块也是衙门官员小吏和高门大户中的闲人们最为喜欢的,而生意物价信息则刊载在一个专门板块中,尤其受到会馆、商帮和沿街的店铺们的欢迎,另外为了提高《今日新闻》的品味,还专门用了一个小版块定名为流芳千古,用以来刊载近期大周士子们所写的诗词歌赋。
从第四期开始,便由报馆专门招募了十余人报童,将这些报纸待到京师各坊市沿街售卖。
第四期三百份并没有花多少时间便售卖一空,这等报刊本身也就不是为普罗大众所准备的,当有针对性的定位与那些士绅商贾们和官吏闲人时,这些报童们都早已经按照报馆安排好的目标一一上门,几个铜钱的花销对于这些士绅官吏们来说并不难以接受,而冯紫英需要的是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付费意识,以便于让他们感觉到接受这种消费使得他们会高于那些没有这种消费的人群。
其实区区几百份的报刊在偌大一个京师城上百万人口中真的是不值一提,尤其是在这个本身信息和娱乐都极度封闭和停滞的时空中。
所以从第五期开始,《今日新闻》印刷数量便涨回到了五百份,依然销售一空,到第六期便涨到了六百份,第七期更是直接跃升到了八百份,预计到永隆八年第一期将会按照一千份来印刷发行。
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自然会引起京师城中各方的关注,但冯紫英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不但向齐永泰禀报过,而齐永泰也有意无意地在内阁中提到过此事,乔应甲那里冯紫英也一样专门解释过,毕竟这种报刊其实是很隐晦的在和都察院、顺天府等官府争夺一些影响力和话语权,只不过现在看起来估计都察院和顺天府这些人还意识不到而已。
传奇话本连载和流芳千古这个版块的诗词歌赋发表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幌子让人更多的是这应该是专门为读书人,包括那些读出书来的人——秀才、举人、进士乃至士林官员们提供的一种消遣物品,不涉及时政这是底线,冯紫英很清楚,如果要想《内参》那样,只怕自己有天大的本事都不可能。
同时生意信息版块则是直指来自天南地北商贾们这个群体,所以掩盖在其背后的市井闲话版块其深刻意义和影响力反而被淡化了。
当然在当下这一板块也并不具备多大的影响力,这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渗透影响,才能真正具备冯紫英日后所希望的那种左右力量。
“兄长,这份报刊倒真的是冯紫英所办,只不过他自己没有出面,而出面的都是原来如海的两个门客,现在算是转换门庭投到了紫英门下了。”
贾政说起此事也有些羡慕,自己那个病殁的妹婿还真的看得起冯紫英,不但把一部分家资交给了冯紫英,甚至连他自己的人脉资源也都交给了冯紫英。
当然冯紫英也当得起这份信任,这二人投入冯紫英名下居然就在冯紫英指点下办起了这样一份报刊来了。
“二弟,只是这报刊能盈利么?光是这印刷油墨和纸张的花销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吧?另外请这些工匠的工钱怕也不低,听说他们又是在大时雍坊那边租的铺面,那里的租金可不低。”
贾赦在经手了这一年建园子的活儿之后,似乎也比以往要老练了许多了,对这些生意上的东西,也不像以往那么一窍不通了。
“兄长,琏儿不是回来说过么?估计这报馆办报好像暂时不靠这个盈利,他们海通银庄不是在这报纸上也留了名号么?还自我吹嘘了一番,这不就得给报馆付银子?”
这桩事儿贾琏就回来提起过,但是当初贾赦和贾政都没有理解到,一直到后来看到这《今日新闻》似乎每一期都能在刊头上看到海通银庄的名号,而且还十分显眼,想一想这般帮忙打响名气,岂有不付银子的?
“这倒也是海通银庄这么大营生,若是能借这个报刊打响名气,这笔生意倒是做得。”贾赦不无艳羡。
海通银庄已经不再接受股本,这让他也很是失望,他这半年里从建园子里边捞到不少,三五万两银子已经能凑得出来,原本指望可以入股海通银庄,但是没想到得到的消息却是海通银庄现在不接受入股了,只接受存款,但利息不但不高,而且条件还有些苛刻。
二人正说间,却见贾琏也回来了。
难得看到贾琏如此早就回来,以往贾琏多半都是夜里在外用过晚饭之后才回来,今日却是少见。
“见过二位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