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423章

作者:瑞根

  摇了摇头,冯紫英自我解嘲,以后这等事情还是得稳妥一些好,莫要再行这等刀口舔蜜之举,稍不留意就是割伤自家。

  刚走到角门上,准备出门回府,便遇见贾政从马车上下来,看见冯紫英,大为惊喜。

  “铿哥儿,这是去哪里?”

  “政世叔,小侄在宝玉院里和宝玉、环哥儿两兄弟以及兰哥儿一起用了饭,正说回府里去。”冯紫英不想和贾政打招呼,但是遇上了,却又不能见礼。

  “嗨,什么时候回来的?”贾政亲热地和冯紫英说着话,“走,到叔父书房里坐一坐。”

  冯紫英很想拒绝,但是却又说不出口,只能随着贾政进屋。

  在贾政书房里,贾政也问了冯紫英在永平府的情形,冯紫英也耐着性子做了一番介绍,贾政听得兴致高昂,唏嘘不已,这让冯紫英也很惊讶。

  他印象中,贾政对这些具体事务是不太感兴趣的,他更喜好的就是那种按部就班,点卯应到,没太多具体事务的清闲职位,像工部员外郎就很适合他,其他几个员外郎都要承担具体工作,唯独他,大家都知道他的性子,也就让他在工部混个生活。

  但今日好像贾政却有些不一样。

  “政世叔,地方上的事务繁琐,须得要有耐心,小侄初去,也主要是慢慢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熟悉适应,不过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小侄看世叔也有些兴趣,莫非世叔也有意出京?”冯紫英不知道贾元春是怎么和贾政说的,但贾政这么就都没动静,也让他十分疑惑。

  “呃,不瞒贤侄,娘娘从宫中也带信来,说愚叔如果有机会,不妨出京去试一试,一辈子都呆在京中,委实也有些厌倦了,若是能有机会,愚叔也是愿意去试一试的。”

  贾政还有些碍口识羞的样子,似乎是对出京任官有些没有信心,担心自己哎外边儿适应不了。

  不过《红楼梦》书中贾政好像是出京去江西当提学,也算是一个闲职,不知道今世贾政能去哪里。

  正琢磨间,却见宝祥在贾政书房门外探头探脑,冯紫英总算是找到了机会,立即问道:“这么不懂规矩?我正和政世叔说话呢,什么事儿?”

  “宫里来了公公到府里,听说是皇上要召见爷,请爷即刻进宫。”宝祥垂着眼睑道。

  “哦?”冯紫英吃了一惊。

  自己回来,是内阁召见,他也大略知晓缘故,榆关开港,永平开矿和冶炼工坊,加上清军涉及到兵部,又得罪了那么多士绅,召集自己回来问个究竟也属正常,但这应该还不至于让皇上召见才对。

  据他所知皇上身体欠佳,早朝已经不断延期和压缩,现在十日未必能开一次早朝了,而午朝时间也很短,而在东书房见外臣更是罕见了。

  贾政更是震惊。

  冯紫英才回来,也说了是内阁召见了解情况,他还在自我安慰,可能是永平府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沟通辽东和关内的枢纽,加上又是齐永泰的得意门生,所以喊回来问一问,其他几位阁老不过是顺水推舟给齐永泰一个面子罢了。

  可皇上召见就不一样了,齐永泰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能指挥动皇上,看来这是皇上自己有意要见冯紫英。

  这冯紫英何德何能能让皇上三番五次召见?

  贾政虽然在工部不问事务,但是对流传在六部里边的各种八卦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每天支棱着一双耳朵,就能听到无数消息。

  冯紫英在当翰林院修撰时就两度被皇上召见,这不是秘密,也一度引起了朝廷内许多中下级官员的热议,即便是一些尚书侍郎们,估计内心都有些嫉妒,贾政也以为应该是冯紫英的开海之略实在太符合皇上的胃口了,所以才会两度召见,细问详略。

  现在开海之略早已经成为定局,而冯紫英也一度受“打压”出京任职,大家都以为冯紫英的仕途生涯应该回归一个正常的轨道,比如在永平府同知任上干满三年,如果表现一般可能会平掉到某个大府担任同知继续历练,如果表现优异就有了能晋升从四品,比如到某个省布政使司担任参议。

  若是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要第二任才可能提拔,但是换了冯紫英,大概率会在三年一任任满就获得提拔,进入从四品官员序列。

  不过贾政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冯紫英的影响力,昨天冯紫英才回京,今日内阁诸公问询完,还没等到第二日呢,皇上又要召见,这未免也太夸张了一些。

  想一想那些外埠的四品知府们经年难得回一趟京,要想获得皇上单独接见而不能,大都只能集体觐见,足以证明冯紫英的得宠了。

  “世伯,……”

  “贤侄,你赶紧去,皇上召见,乃是天大的喜事,如何能耽搁,愚叔这边,你随时都能来,愚叔也特别高兴你能多过来坐一坐,宝玉,兰哥儿那边,多去看一看,指点他们一番,哎,环哥儿现在去了书院,愚叔也算是放下了一块石头,你赵姨娘现在也都安分了许多,……”

  贾政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家的事儿,让冯紫英感觉似乎贾政一下子就老了不少。

  “总之,你能多来,几个姐妹那里,宝玉和兰哥儿那里,对了,前几日你赦世伯也说起了琮哥儿现在也已经读书了,若是你能去勉励几句,也是好的,……”

  贾琮?冯紫英还有点儿印象,是贾赦的庶子,比贾兰都还要小两岁,现在恐怕还不到十岁吧?

  看来这贾家还很的是把自己当成了大树,他们成了藤萝,可这贾家几位姑娘似乎都和自己有缘无分的感觉一样,纠缠不清,但是却始终隔着一道鸿沟,难以逾越,或许可以在迎春或者探春这里得一个突破?

  在东华门外等候的内侍等到冯紫英,冯紫英自然免不了是一番道歉,一封金锞子免不了,小内侍也是眉花眼笑,喜滋滋地引着冯紫英入内。

  “冯大人,皇上已经不经常在东书房召见外臣了,这半个月来您还是第一个呢。”

  “哦,或许是天气烦热吧,这日头,可真是让人够呛。”从荣国府赶到东华门,虽然是乘车,这未时日头真毒,冯紫英还是一身大汗淋漓。

  小内侍见冯紫英无意多打探什么,也有些诧异。

  以往轮到自己带外臣觐见时,这些臣子或多或少都要问一些事儿,周公公也交代只要他们问,都可以按照要求回答,如果他们不问,也可以抛出一些话题来引他们发问。

  今日这位小冯修撰他是第一回带进宫,见他出手大方,以为对方会问什么问题,但是没想到对方口风如此之稳。

  心里有些诧异,也还有点儿不甘,小内侍又道:“是啊,天时太大,上回户部郑大人觐见,皇上也专门赏了饮子,赐座答话,……”

  “伯孝公年长,皇上体恤,臣子们自然是感激不尽的。”冯紫英淡淡地道。

  见冯紫英又是一句话就关了门,小内侍越发郁闷,却也不敢再深说,这一位位卑,但是却在京中风头很盛,皇上看样子是极看重的。

  冯紫英不知道这位小内侍是受何人指使而来,这等话语如果是无意间偶尔漏一句,他还能不在意,但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漏风,显然不是皇宫里的规矩。

  冯紫英不相信一封金锞子就能有这么大效果,虽说皇宫里没有秘密,但是秘密却不是这种方式就能探听到的。

  东书房。

  永隆帝揉着太阳穴,越发感受到年龄不饶人,从前年开始,他就感觉到精力不济,就几乎戒绝了所有活动,除了清修和朝务外,其他事务他都不怎么过问了,甚至连宫内事务也一并交给了许氏。

  几个儿子都已经成年,许氏便是想要做什么也无能为力,自己只要不给她染指朝纲的机会,她便永远别想像太妃那样发挥影响力。

  局面很不好,这一点永隆帝很清楚,但他一直以为自己能驾驭,但算来算去却没有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下滑如此之快,以至于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儿措手不及的感觉。

  那边儿也似乎觉察到了一些什么,活动越发频繁起来,可恨父皇还视若无睹,让永隆帝内心也是又恨又忧。

  几个儿子都太稚嫩了,也许自己还是该把他们早点儿放出去历练,但是现在局势越发微妙,永隆帝反而不敢轻易放手,一旦出了差错,内忧外患爆发出来,那就是不可收拾之局。

  想到这里,永隆帝内心也是越发烦郁。

第一百三十九章 带话

  “皇上,冯大人到了。”内侍的声音将永隆帝从沉思中惊醒。

  “哦,让他进来。”永隆帝振作了一下精神。

  一个永平府的同知,却被内阁诸公专门召回京中问询,倒是让永隆帝有些好奇。

  不过冯紫英在永平府诸般举措他早已经知晓,龙禁尉把所有情况都一一汇报了,的确当得酷烈之举,尤其是整治卢龙廖氏,连根拔起,这等苛厉暴烈手段连卢嵩都为之心惊,在汇报的时候都不无批评之意。

  龙禁尉也不清楚廖氏府中所藏各式皮毛和药材从何而来,有可能廖氏的确和蒙古马贼有瓜葛,也有可能纯粹就是冯紫英栽赃之举,甚至是不是蒙古马贼也不一定,但冯紫英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借此机会打击敢于抵制他清理军户隐户的卢龙士绅大户。

  这些货物的确是老大和水溶派往辽东被劫的商队之物,这一点据说和卢龙县衙那边的报案一致。

  这些都无关紧要,老大和水溶现在裹得越发紧了,不过好像在永平府这边吃了一回大亏之后,就不怎么敢再往辽东去了,据说老大还有些怀疑是自己再从中做手脚,还专门派人去蓟镇那边儿安排他在军中的一些人调查了一番,结果无果而终。

  想到这里永隆帝也觉得有点儿意思,这小小永平府居然还能搅起这么大风浪,冯紫英这个家伙一去就把原本死水一潭的永平府给搅得风起云涌,连带着蓟镇也受到了影响。

  永隆帝并不太关心永平府那些事儿,无关大局,但是蓟镇却是他不得不重视的所在。

  尤其是在察哈尔人南侵意图越来越明显,而且兵部职方司和龙禁尉这边得到的消息,内喀尔喀五部已经铁定要加入林丹巴图尔的南下大军,而外喀尔喀也在蠢蠢欲动,据说林丹巴图尔也开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唆使外喀尔喀诸部出兵。

  如果连外喀尔喀诸部都要加入进来,形势就极其严峻了,也就必须要有所取舍,这一战后,永平府还能变成什么模样,永隆帝内心一点儿都不看好。

  “臣冯铿见过皇上。”

  “免礼,赐座。”永隆帝对冯铿的观感很复杂。

  开海之略的确是绝才惊艳之举,解决了朝廷财政上的拮据,若非特许金、关税抵押等,去年难关很难熬过去。

  但是开海对江南的利好让永隆帝也有些心绪不宁。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老大似乎正在积极游说拉拢这些江南士绅,这种姿态看起来很正常,本来老大就和江南士绅关系密切,但是这种全方位的拉拢还是让人有些疑惑,他意图何在?

  难道是想要借江南士绅向朝中江南籍的官员施加影响,问题是这样做的目的呢?最大的可能性老大现在囊中羞涩,意图要从江南士绅嘴里通过开海分一勺羹,而他也意欲通过他自己的影响来成为江南士绅的代言人。

  对于这一点,永隆帝倒不太在意,终归还是要到自己这里来定板,等到父皇大行,自然有的是办法来收拾他。

  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永隆帝现在也是越发爱惜自己身体,他一定要挺到父皇先走。

  皇帝召见地方官员,一般会见各省三司主官,或者各府知府,哪怕是直隶州的知州都很少见,至于说一府同知,那就是绝无仅有了,单单凭这一点,冯紫英都觉得自己足以自傲了。

  “……,永平府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军地混杂,情况复杂,加之临边靠海,兼有盐铁之利,乃是沟通辽东中原之枢纽,乃是北地不可多得的宝地,臣到辽东,不敢懈怠,……”

  前面都是大话套话,但不能不说,在冯紫英看来,恐怕永隆帝对永平府的了解也只是停留于舆图上,你要真让永隆帝说这永平府具体一二三,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再重要,也不过是北直隶一府而已,而北直隶也不过是内地十多省直中的一个行政区而已,对永隆帝来说,若非京东锁钥这个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你永平府有多少人多少地,蒙古人南侵会带来多大影响,恐怕他都不会在意。

  “冯卿,永平地理位置重要,朕也知晓,听闻你去永平之后,和山陕商会一道意欲开港榆关,以卿之见,榆关若是开港,那蓟镇和辽东在后勤补给上的困难是否能够得到彻底解决?”永隆帝也没有绕圈子,径直问道。

  “回禀陛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要说彻底解决,恐怕还需要在三岔河口和镇江堡开埠立港,方能彻底解决整个辽东蓟镇的后勤补给问题,同时这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大周必须要建立起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舰队,虽然从现在来看,建州女真还不具备在水上作战和运输的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建州女真对朝鲜的威逼之势越发明显,臣担心朝鲜现在的光海君未必能抵挡得住东虏的凌压,可能会和东虏合作,而且日本德川幕府动向不明,亦是令人担心之处。”

  冯紫英的话让永隆帝也是既感到欣慰,也有些心忧。

  不愧是冯唐的儿子,对辽东局面了解如此透彻,而且也并不避讳自己。

  难怪此子要选永平府,看来也是有些担心其父未来在面对蒙古和建州女真夹击的情况下难以支撑,在榆关开港恐怕也不仅仅是从永平经济发展角度来考虑,更多的还是要保证辽西走廊这条重要通道的安全。

  此子还谈到了朝鲜和倭人的威胁,虽然感觉有点儿夸张了,但是这种警惕性还是值得嘉奖的。

  “唔,的确需要警惕。”永隆帝话锋一转,“兵部的消息是察哈尔人和内外喀尔喀诸部今秋都有可能南侵,你们永平府恐怕就要面对蒙古人的大军南侵,蓟镇这边恐怕会承受压力很大,而且蓟镇主要守卫京畿,永平府恐怕要有一些准备才是。”

  冯紫英有些惊讶,永隆帝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仁慈了,居然会主动来提醒自己永平府可能面临的洗劫和荼毒?他会在乎这个?

  或许会在乎,但是在面对蒙古人对整个京畿地区的进攻时,他不该更在乎顺天府么?

  或者说这是永隆帝一种变相示好的方式?对自己,还是对自己老爹?

  不过既然皇上都这么关心了,冯紫英自然要顺着对方的话题说:“皇上所言极是,臣回去之后便会向府尊大人汇报,永平北部解释蓟镇防御地,蒙古人南侵势大,蓟镇恐怕也不该放任不管才是。”

  “冯卿,蓟镇防御战线太长,你应该清楚才对,朕也想要面面俱到,但实际上说这做不到,难道从辽东或者宣府调兵?辽东令尊那里恐怕也一样捉襟见肘吧,东虏难道会在这种情况下安分?宣府一样如此。”永隆帝喟然叹道:“令尊也是武勋出身的宿将,应该明白才对。”

  冯紫英一直在猜测永隆帝的意图,他相信永隆帝绝不会如此毫无缘由地说些这样似乎有些不着调的话,肯定是有所暗示或者隐射。

  他苦苦思索。

  “皇上,难道就不能从其他地方抽调一些兵力来援助么?”冯紫英心中猛然醒悟,皇上在谈及自己父亲时专门强调了“武勋出身的宿将”,语气格外重。

  “各地都不安分啊,要看兵部和内阁的意见了。”永隆帝意味深长地道。

  冯紫英懵懵懂懂地结束了这一次有些诡异的觐见,后边儿永隆帝的问话都有些心不在焉了,也不知道究竟是心思不宁还是精力不济。

  一直到走出宫门,冯紫英才确定,永隆帝此番召见的意图应该就集中在蓟镇对永平府的防御上,蒙古大军南侵在即,蓟镇这一线如何防御?该向哪里求援军?

  “大人,这还不明显么?皇上这是在暗示您该给总督大人以及尤大人去信,提醒他们可以向兵部和内阁请援兵了。”汪文言在仔细询问了冯紫英觐见永隆帝的所有细节之后,立即很笃定地道:“虽然文言不知道皇帝的目的,但是这也许是对您或者总督大人的一个示好?”

  “没那么简单。”冯紫英摇头,自己和老爹固然重要,但也还不至于让永隆帝如此折节,这一位如此做,绝对是有什么特定目的,:“请援?援军从何而来?宣府镇皇上主动就否定了,哪还有哪里?登莱军?!对,登莱军!”

  冯紫英犹如被捅破了那层砂纸,豁然开朗,永隆帝对王子腾不放心,要动他的登莱军了?!

  可是如果王子腾率领登莱军北上,和蒙古人一战,以蒙古游骑的德性,王子腾也是宿将了,要想保存实力很简单,甚至还可以借此练兵,弄不好对皇上来说会得不偿失啊,除非解除王子腾对登莱军的控制,难道临时指派一个文官督战?王子腾会听命么?

  冯紫英想得有些头疼,皇上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吧?

  至于说为何要通过自己带话那倒简单了,辽东总督请援,内阁和兵部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调兵,王子腾也无话可说。

  若是没有充分理由调兵,难免就要让王子腾起疑了。

第一百四十章 乱纷纷你未唱罢我登场

  汪文言有些惊疑不定,缓缓摇头。

  “大人,登莱军北上,若是驻扎在蓟镇附近,如果真像皇上所期望那样,和蒙古人两败俱伤倒也罢了,若是王子腾能保住这支军队,那可就危险了。如你所说,蓟镇内部尤大人尚未完全控制住,若是李成梁余部、麻贵余部都被王子腾统合,那才真正成了抱薪救火了。”

  冯紫英点点头。

  汪文言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永隆帝哪怕真有意要削弱京畿附近他控制不住的军队,那么也不该如此才对。

  登莱军几万人,哪怕是初练成军,但王子腾是宿将,再加上在军中素有威望,将为兵之魂,这支军队已经不容小觑,就足够让人忌惮了。

  如果再让他到了蓟镇,只怕素来不服自己老爹和尤世功的李成梁、麻贵余部,弄不好就要附聚在王子腾麾下了,尤世功再能打,但在昔日京营节度使和宣大总督面前,他的威信根本无足挂齿,加上王子腾也是武勋出身,军中多有人脉,谁能压得住他?

  便是自己老爹比起王子腾来,威望亦有不如,别说尤世功了。

  到那个时候,王子腾要找各种理由赖在蓟镇附近不走,今日军中哗变,明日兵士闹饷,后日察哈尔人再寇边,朝廷怎么办?

  一旦真的京中出事,这支军队猛然扑过来,还有西北掌握在牛继宗手中的宣府军,难道皇上真的打算拱手将皇位让给义忠亲王不成?

  “我说尤大哥似乎对蒙古人南侵并不是很着急,我琢磨着他怕是要借蒙古人的手来清洗蓟镇内部吧?”冯紫英叹了一口气。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却是最有效最稳妥之法。

  现在李成梁和麻贵的党羽在蓟镇内势力很大,之前老爹为了牢牢控制住辽东镇,利用作为蓟辽总督的权力,不断对辽东和蓟镇两镇军队进行轮换调整,将辽东镇中李成梁的死硬嫡系慢慢都换防到蓟镇这边来了。

  这下子辽东镇那边倒是实力增强,上下一心了,但蓟镇这边,本身就有麻贵诸部不太服尤世功,现在李成梁的党羽再一来,就更如同乱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