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649章

作者:瑞根

  若是否认,日后知晓就要伤鸳鸯心了,而且他也知道鸳鸯和平儿之间的关系是极好的,甚至还超过了晴雯、司棋她们,应该是和紫鹃差不多。

  见冯紫英不做声,鸳鸯知道自己猜对了,心中一松。

  自己这个闺蜜终于能有一个好归宿她也高兴,日后若是能继续在一起当姐妹,一辈子在一起,那当然再好不过了,但是有二奶奶这个障碍在,以平儿的性子怎么能舍弃二奶奶到冯家?

  这却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鸳鸯也很想知道冯紫英怎么来解决这个难题。

  “鸳鸯,我也不瞒你,平儿呢,我是有过想法,但是凤姐儿那里,……”

  冯紫英信口说出王熙凤的小名儿,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叫二奶奶或者二嫂子,他自己不觉得,但是却听得心细的鸳鸯心中一动。

  二奶奶和琏二爷已经和离许久了,何去何从原来也一直是荣国府里人琢磨的事儿。

  之前琏二爷没说要回来,大家也都以为二奶奶也就这么住在府里边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来便说琏二爷年底就要回来,那二奶奶再住在那个院子里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那让二奶奶去哪儿?没人想过要撵二奶奶走,但没想到二奶奶却主动提出来要离开,而且十分决绝,并迅速行动起来。

  几乎是一二十天里就迅速完成了一切,搬到了东城保大坊那边去了。

  府里边那些不怎么出门的丫鬟婆子们自然不知道保大坊在哪里,但是经常要在外边走动的鸳鸯却是知晓的,那一片的地理位置要比荣宁街所在的金城坊要更好,因为紧邻着皇城,价格自然也就更昂贵。

  而且听小红回来说,那宅子面积不小,虽然无法和荣国府相比,但是也是三进院子还有几个跨院,容纳百十人都不成问题,这让鸳鸯也是大为惊讶。

  按照小红所描述的那样,那宅子起码也是上万两银子的价位了,可二奶奶就算是以前攒得有私房钱,肯定也不少,可花费这么大买一座宅子,划算么?就没有考虑过日后怎么过?

  这么大一座宅子,不但是花费巨大,而且日后花销肯定也大。

  鸳鸯虽然没掌过家,但是也清楚这种宅院,日常维护费用很是不小,门窗墙瓦,廊柱地板,花园沟渠,哪一样都要人来照顾,这还没有算跟着二奶奶去的十来号人,那都是一样要开销的,以二奶奶养尊处优惯了的,像马车小轿这些也都是免不了的,估摸着还得要另外雇佣一二十号人才能把这座大宅给抖落圆转。

  可这么多人每天都是要人吃马嚼的,每月还得要给月钱,换季还得要作几身衣衫,这一算下来,比照着荣国府的规格,估计每个月都得要数百两银子才能支应得过来,这还没算逢年过节给下人们的打发。

  二奶奶纵然再有积蓄,可这样下去又经得起多久的折腾?

  鸳鸯不相信以二奶奶的精明,会不清楚日后过日子的难处,现在荣国府的艰难二奶奶很明白,去年便早早闹着要不管府里的事儿固然有和琏二爷和离的缘故,但未尝没有觉得这府里拮据,日子不好过了,再管下去只会招人怨。

  看看现在珠大奶奶和三姑娘的情形,就知道王熙凤的明智。

  这般情形下,二奶奶还是一掷千金买了豪宅,还雇请了那么多人做事儿,问题是二奶奶不比荣国府那还有田庄和一些铺子勉强维持着,大老爷和二老爷也还有官衔职位,好歹一年也还有点儿俸禄,即便如此荣国府都撑不下去了,那二奶奶何德何能敢这般恣意妄为?

  这个问题不仅是鸳鸯很疑惑,便是老祖宗和太太也都很是不解,私下里也都谈起过,太太甚至还没少说了一些气话,但也是担心二奶奶这个侄女儿日后过不下去沦为笑柄。

  鸳鸯也曾经想过二奶奶是不是有什么倚仗,可要说倚仗那就只有娘家王家了。

  但二奶奶父亲前两年就过世了,王家除了王子腾和王子胜,也就是太太和薛姨妈了。

  现在王子腾在湖广出征,王子胜今年也回了金陵,京城中王家虽然还有人,但都是一些无用的闲人了。

  以王熙凤这种出嫁了女儿,现在又和离了的情形,是很难得到娘家的喜欢的,而且以二奶奶的性子,也绝不可能回王家去受那窝囊气的,正因为如此鸳鸯就一直在琢磨二奶奶背后究竟有什么仗恃。

  今天冯大爷无意间的那一句“凤姐儿”称谓让她心中没来由的一动。

  “凤姐儿”这个词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称呼的,印象中好像没几个人这样称呼,老祖宗一般称呼为“凤丫头”,偶尔也称呼“凤辣子”,太太也一般称呼为“凤丫头”,像小一辈的,都是“二嫂子”或者“二姐姐”这个称呼,真正以“凤姐儿”来称呼的,大概就只有琏二爷了。

  冯大爷比二奶奶要小好几岁吧,虽然是同辈,但印象中冯大爷都是喊“二嫂子”的时候居多,怎么今日却喊起“凤姐儿”这个有些怪异的称呼了,就算是琏二爷和二奶奶和离了,喊一声“二嫂子”或者“二奶奶”也很正常,府里边儿人都这样称呼,唯独用“凤姐儿”这个称呼听起来就太刺耳了。

  鸳鸯也注意到了对方喊那一句“凤姐儿”时有些漫不经心,但是正是这种不经意的随意称谓才更容易暴露某些不为人觉察的东西,二奶奶怎么和冯大爷之间变得这么熟悉这么随便起来了?

  以前琏二爷和冯大爷关系的确很密切,二奶奶连带着也熟悉好像也说得过去,但是也没熟悉到要用“凤姐儿”这种带着某种说不出的亲密甚至是亲昵的称呼才对,琏二爷和二奶奶关系冷淡甚至分开之后,难道二奶奶和冯大爷关系变得更亲近更密切了?

  难怪二奶奶也在作那京营官兵从蒙古人那里赎回来的生意,据说也是仰仗冯大爷的关系,之前鸳鸯也还不觉得什么,毕竟东府小蓉大爷和贾瑞以及大老爷也都掺和其中捞了一笔,但怎么看二奶奶似乎都在其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连大老爷都在那里骂骂咧咧说二奶奶抢了他生意。

  现在看来好像冯大爷和二奶奶的关系还真不一般呢。

  一个和离了的女人,一个正值血气方刚的男儿,鸳鸯想起二奶奶那媚态十足的脸盘子和丰乳肥臀的身段,心里也打了一个突,可千万别……

  那要被荣国府的人知晓了,还不得翻天?

  鸳鸯也很清楚这种事儿高门大户里边不少见,但是冯大爷不一样啊,人家那些人都是些闲来无事才会搞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儿,冯大爷那是万众瞩目誉满京都的大红人,前程似锦,日后都要入阁拜相的俊杰,怎么可能去犯这种错误?

  鸳鸯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她一直想要否定自己的怀疑,但是越是想却越是觉得可疑,而且她很清楚像二奶奶这种妖娆女人对冯大爷这种没见过太多阵仗的少年郎君有多么的杀伤力,只怕随便几个眼神就能让人神魂颠倒,拜倒在石榴裙下。

  在府里边那贾蓉、贾瑞都是有些这方面心思的,被二奶奶的风姿给迷得三魂五道的,甚至连大老爷也还有些不轨意图,这都瞒不过在府里边消息最灵通的鸳鸯。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秋意浓

  虽然内心无比震惊,但是鸳鸯还是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在她心目中,若是冯大爷真的和二奶奶有什么,那肯定也是二奶奶的手段,以冯大爷的心气断无可能会主动去想什么才是。

  “二奶奶那里的确是个麻烦,平儿这丫头是个忠心护主的,二奶奶若是还像以往那般在荣国府里继续当奶奶,兴许她还能跟了爷,但现在,她怎么可能舍弃二奶奶?”鸳鸯不动声色地道。

  “是啊。”冯紫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就露出了马脚,还在琢磨怎么和鸳鸯说平儿的事儿呢,“平儿是个好姑娘,爷一直看得起她,可现在这般情形下,还真是一道难题,哎,且行且看吧。”

  冯紫英一脸纠结的表情也让鸳鸯有些异样,难道自己判断错了?冯大爷和二奶奶真的只是某种特殊的亲近感情,而非自己想象的那样?

  可“凤姐儿”这个称谓真的是一般人能用的么?

  强压住内心疑惑,鸳鸯又瞟了一眼冯紫英,委实看不出什么来,想想冯大爷若是和二奶奶真的有什么,这冯贾两家就真的要乱套了,老祖宗和太太她们知晓了该如何着想?

  鸳鸯不敢再深想下去,她也不愿意在深想下去。

  只是对冯紫英难免也还是有些怨气,周围都这么多女人了,沈大奶奶不用说了,这不才娶了宝姑娘和琴姑娘姐妹么,马上又要纳二姑娘为妾,岫烟那边也不清不楚,还有三姑娘也一样,明年还有林姑娘和妙玉姑娘要嫁入冯家,怎么冯大爷就还经不住二奶奶的勾引?

  二奶奶一个已经生养过的女子,难道就这么勾人?或者说男人都有某种特殊的心思情结,喜欢那个味道?

  想到这里鸳鸯一时间为之耳热脸红,忍不住摇头。

  冯紫英见鸳鸯突然脸红摇头,讶然问道:“怎么了,鸳鸯?爷记得你和平儿关系挺好是吧?莫不是你二人有什么龃龉了?”

  “哪有?奴婢和平儿好得很,她若真是有一个好归宿,奴婢做梦都要笑醒,……”鸳鸯吓了一跳,赶紧道。

  “那就好,日后你二人若真的能在一起,那爷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冯紫英忍不住叹息,但他知道平儿怕是很难真正出现在后宅中替自己管理后宅的事儿了,她不可能离开王熙凤。

  一番亲热之后,冯紫英又问起元春中秋省亲之事。

  这事儿鸳鸯倒是不太清楚,只知道是抱琴回来带的话,其他没多说,不过也应该是希望冯紫英能过府见面一叙。

  冯紫英是不太喜欢这样的见面方式,一个年轻贵妃回家省亲,自己顶多算是其表妹夫,若是公然见面,那肯定是要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的,可若是悄悄入府,被人觉察,只怕更要引起怀疑。

  当然,如果是表面上公开召见宝钗,然后自己陪着见面,那倒也无妨,给外界不过是一种公开示恩昭显的印象,其他贵妃想必也会有类似的动作。

  至于说借银子的事儿,鸳鸯只是来传达一个意思,具体来商谈,还是要李纨和探春来,不过冯紫英让鸳鸯带话回去,不必让李纨和探春登门了,自己抽时间过去一趟说一说就行,人家都遣老太君的贴身丫鬟来了,自己如果还要摆谱等着李纨或者探春上门,就显得有点儿盛气凌人了,没这个必要。

  另外冯紫英也打算要和贾赦正式谈一谈迎春的事情了,既然孙绍祖和史家已经在就史湘云的婚事具体商谈了,那意味着迎春已经不再是孙绍祖的选项,那么自己纳迎春过门也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不过迎春究竟进哪一房还要斟酌一下,也还要看迎春自个儿的心思。

  许久没见着迎春了,冯紫英其实还是怪想念的,想到迎春温柔可亲那副娇怯怯含情脉脉的模样,冯紫英内心就是一阵火热。

  史湘云的事儿冯紫英感觉自己好像还真有点儿爱莫能助,除非有什么特别的契机,哪怕内心也很遗憾可惜,但自己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去干预,那也太不现实了,但如果真的有机会,他还是愿意为对方尽一番力。

  “又有变化?”冯紫英吃了一惊,下意识停住脚步:“不办淮扬镇了?”

  “听说内阁对新建淮扬镇颇多疑虑,认为新建起来未必能如大家想象那般很快形成战斗力,甚至沦为和江南卫所诸军一样,那就失去意义了,徒耗粮帑,……”

  郑崇俭难得来顺天府衙一回,让冯紫英很高兴,专门抽出时间来和这位老同学说说话。

  “那你们兵部如何想?”冯紫英不以为然,连皇帝都承受不住江南士绅的压力,内阁这种阻碍能起到多大作用?

  江南士绅是要看淮扬镇战斗力有多强么?他们是想要一支属于江南的,或者说江南人掌握的军镇,至于战斗力,那都在其次了。

  “怀昌大人肯定希望不办,但这不是兵部能做出决定的,早先早就定下来了,户部也拨了银子,就等兵部和内阁选好人组建了,谁知道现在又出这样的风声来?”

  郑崇俭也有些搞不明白朝廷高层究竟在想什么了,一会儿一个主意,一会儿一个风声,弄得下边无所适从。

  冯紫英却慢慢琢磨出味道来了,这不是办不办的问题,而是朝廷和江南在争夺这个淮扬镇的主导权了,或者说这个淮扬镇总兵人选,以及下一步征兵区域的问题了。

  “淮扬镇总兵人选,兵部武选司还没敲定人选?”这是关键,这个人选不定,淮扬镇就是空壳。

  “传言很多,但怕是怀昌大人都定不了,还得要内阁诸公和皇上来定。”淮扬镇太特殊,郑崇俭也很清楚,摇摇头。

  “哪些传言?”冯紫英进门,招呼郑崇俭入座。

  “有说让仇士本出任的,也有说让陈敬轩去的,还有说让陈继先去的,还有就是说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天佑,……”

  仇士本是神枢营主帅,皇上心腹;陈敬轩才辞任三边总督,陈继先是五军营大将,吴天佑是谁,冯紫英却没有印象了。

  “吴天佑是何许人?”冯紫英问道。

  “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天德的兄长,……”郑崇俭眨了眨眼。

  冯紫英猛然想起,讶然问道:“吴贵妃的伯父?”

  郑崇俭点头,冯紫英大惑不解,这个人怎么会突然冒出来,必然有原因。

  五军都督府一大堆都指挥使、都督同知,都指挥同知,都是些闲人,当然也都是有官身的,而且大多都是武勋出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当然也并非都没有出头之日,若是能寻到门道,或者猛然间被谁看中,那也可以一飞冲天。

  比如史湘云的大伯史鼐,走了门道,然后就能跳出五军都督府去大同镇当参将了,这个吴天佑就更不简单了,居然能竞争淮扬镇总兵,绝非无名之辈,单单一个吴贵妃的伯父恐怕都不够分量。

  “就这么简单?”冯紫英当然不信,吴贵妃也不过既是因为其父是龙禁尉指挥同知,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吴天佑更不值一提,如何能去淮扬镇当总兵?

  “具体内情我却不知了,但其他几位肯定都有些问题,像仇士本,南京兵部肯定不会同意,陈敬轩,估计朝廷和南京都看不上,陈继先倒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人选,现在据说江南和朝廷都还没有对这个人选有态度,吴天佑据说是仁寿宫那边传出来的消息,……”

  郑崇俭的消息相当灵通,冯紫英皱起眉头,“仁寿宫?太上皇?”

  “这却不知道了,到底是太上皇,还是太妃,亦或是有人假借太上皇的招牌,都不好说。”郑崇俭摇头。

  冯紫英陷入了沉思。

  吴天佑这个人选太蹊跷了,其他几个或多或少都能有些理由缘故,但这个吴天佑却如同凭空冒出来的一般,仁寿宫那边都沉寂了好几年了,这两三年几乎连任何声音都没有传出来,怎么会在这个骨节眼儿上突然发声?皇上会怎么想?

  毫无疑问,这个吴天佑恐怕是一个关键人物,而且牵扯到太上皇、皇上和义忠亲王的几方博弈,问题是冯紫英居然完全看不透这里边的猫腻,这才是让他有些心焦的。

  局势一下子变得有些扑朔迷离了,冯紫英越发有一些不太好的预感,今年怕会迎来一个多事之秋,一些原来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现在都开始慢慢出现,比如这个陈继先,比如这个吴天佑。

  陈继先作为五军营大将,照理说应该是皇上的人,但皇上似乎又不完全信任他,但如果要调整他,又有些担心会引来一些更不可控的变数,所以皇上一直在确保神枢营的控制权之后强力推动神机营的清洗,现在逐渐已经控制神枢营和神机营,那么五军营虽然是实力最强的京营三大营之一,但是在神枢营和神机营都在掌控之下的情况下,其分量就削弱了。

  或许皇上是要借机把陈继先也调出京营?那吴天佑冒出来,又是什么状况?而且还是仁寿宫的声音,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引祸之因

  冯紫英想得头昏脑涨,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解释来。

  他越发觉得自己的底蕴还是太浅薄了一些。

  京中势力纷繁庞杂,而自己老爹以前因为怕被卷入漩涡中所以都避而远之,只想躲到边镇上去远离这些是非,对京中这些都不太关注过问,现在骤然要想掌握了解这些底细,一时间哪里能行?

  而汪文言、吴耀青他们的根基都在南边儿,进京时间尚短,很多只能了解表面表象上的东西,深层次内幕性的东西还是挖掘不够。

  像吴贵妃一家,比如吴天佑和吴天德兄弟,究竟是什么来头,背后有无其他势力,就是简单的寻常武勋?

  吴贵妃真的和贾元春一样都是被永隆帝为了笼络武勋而纳入后宫敕封贵妃?

  那仁寿宫太上皇这边怎么又会突然发声,究竟是太上皇的意思,还是太妃的私人用意?

  太妃虽然不是永隆帝和忠顺王的生身母亲,但是二人却是太妃抚养长大的,这份养育之恩永隆帝还是顾念的,但如果涉及到皇权争夺,那又另当别论了,所以这一时间还真不好判断其中真实原由。

  冯紫英觉得贾元春他们那一批入宫后来又被敕封的贵妃中,贾元春固然是永隆帝用来拉拢王子腾的,但看来没啥效用,但其他几个人也是这样?只怕就未必了,起码这个吴贵妃的身份就很可疑,很不简单。

  和郑崇俭又闲聊了一阵西南战事,仍然是不太乐观。

  杨鹤的荆襄镇整合很不顺,固原镇那一部虽然溃败了,被要求整合入荆襄镇,但是这帮人却一直与荆襄镇这帮湖广兵格格不入,弄得杨鹤十分难受。

  孙承宗对四川地方卫军的整顿倒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和杨应龙的播州土军连番战事都取得了胜利,不过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战事,战事规模较小,而且杨应龙十分狡猾,战事一旦不顺,便主动退避,依托天时地利优势,与孙承宗周旋,而孙承宗兵力有限,又得不到杨鹤荆襄军和王子腾的登莱军配合,也是先胜后败,不得不退回去。

  这样战事又处于这样一种令人难堪的僵持状态下。

  朝廷内这些纷纷扰扰的事务弄得冯紫英都有些心惊肉跳,他总觉得这里边似乎是在预示着什么,但却又看不透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郑崇俭走了,丢下一堆问题,弄得冯紫英心情不太好。

  但冯紫英也很清楚,自己不是神,纵然以前知晓一些历史大势,但这大周朝的东西在前世历史中根本就不存在,在《红楼梦》书中也只隐约提及了义忠亲王和当今皇上还有太上皇的一些隐秘关系,但是具体究竟是什么状况,根本就没有提及,全靠读者脑补。

  自己还不是来到这个时空中才慢慢捋明白这里边的大致关节,但是更为具体的细节内幕却无法知晓了。

  他能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小心行事,同时尽可能的壮大自身力量,避免到了最后关头,却没有应对之力。

  老爹去西北抓军权就是一个防患于未然之举,谁也不知道哪一天这大周朝就会爆发夺嫡或者皇位之争,到那时候,文官权力的软肋也许一下子就要暴露出来,手中没有一点儿军队作为倚仗,真的没底气。

  怏怏地从府衙回家,见到老同学的好心情也被郑崇俭带来的糟糕消息给破坏无遗。

  回到府里,见了老爹,得到的消息是兵部和户部最终只同意拨付七十万两银子,这个数目虽然比最早预计的五十万要高出一截来,但是距离冯唐和冯紫英设定的八十万两银子却少了一截,但这也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那爹准备什么时候走?”父子两人单独用午膳,顺带说话。

  “兵部催得紧,估计就是明后日要去见皇上,见了皇上也就差不多该离开了。”冯唐叹了一口气,“你两个姨娘和妹妹都回来了,这一次她们就不跟我去西北了,那边太苦寒,但这京中也不让人放心啊。”

  苏谢两个姨娘和妹妹都回来了,但冯紫英和两个姨娘的关系很淡,倒是那个妹妹已经都快十三岁了,很是亲近自己,让冯紫英很难生得出冷淡之意。

  “父亲,只要你在西北站稳,京中无论如何变化,我们冯家一家人都还是安全无虞的,再说了,不是还有儿子在么?难道父亲还不相信儿子?”冯紫英笑着道。

  “唔,我走后你自己小心,山陕商人在湖广那边收购的粮食第一拨已经上路了,估计我到宁夏的时候,这批粮食也该差不多到了。”冯唐叮嘱道:“后续还有两三批粮食,紫英你帮着催着点儿,我准备户部款项拨过来,就把第一批银两拨付给他们,免得这帮山陕商人还真以为我们父子二人要占他们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