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712章

作者:瑞根

  这个观点哪怕是在小范围内的探讨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无论是齐永泰还是官应震对农业立国毫无疑义,所有人都赞同,但是要说到工商强国他们似乎就显得有些走偏了。

  工业这个词语冯紫英也专门在《内参》中著文进行了解释,除了涵盖寻常的手工制造业外,冯紫英也专门介绍了采矿业、冶铁业、制铁业(含军工产业)、造船业、制盐业、建材业、棉布丝绸业等目前对于大周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产业。

  对于冯紫英在《内参》上的著文介绍,也引起了朝中不少士林文臣的争论,但是工商强国这一点,仍然是持反对态度居多,在他们看来只有棉布行业可能才称得上的国计民生,但是与农业相比都远不能及。

  但在江南这个观点还是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工商强国无疑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尤其是在江南的粮食种植逐渐退化,并转移到了湖广、江右、四川之后,以棉布、丝绸、制瓷、造船等产业日益成为江南最重要的核心产业,如果说能够进一步确定工业的重要性,那无疑对与江南士绅地位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但这却又是冯紫英提出来的,这让他们很矛盾。

  冯紫英很想看看这位禄王的观点如何。

  不出所料,张骕也有些迟疑,想了一想之后才道:“冯大人,小王以往,农业仍然是根本,粮食关乎百姓生死,断不能轻忽,此乃皮,而工商业乃是毛,好一些差一些肯定会有影响,但不至于动摇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此泛泛而谈,让冯紫英大为失望,但转念一想连自己都还没有拿出一套合理的系统性的方略,遑论一个毛头小子,那可真的就成了生而知之了,能有这般见识也算差强人意了。

  “殿下见解不俗,倒也符合当下朝中诸公的心意。”冯紫英不咸不淡地表扬了一句,实际上也就是说他拾人牙慧,无甚新意。

  不过听在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耳中哪里明白其中奥妙,倒是颇为高兴,觉得自己都能和朝中诸公的意见一致,那也说明自己治国理念也许就和重臣们合拍了。

  和禄王的这一番谈话让冯紫英颇为不耐,此时的他哪里有心思来应付这种走过场的事情,但是礼节上却又不得不应酬着,好不容易才算是把对方送走,冯紫英这才吁了一口气。

  能做的都做了,冯紫英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了。

  索性裹着被子蒙头大睡,天垮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再不济真的义忠亲王要以南克北上演前明“靖难之役”,那也只能由着他了,自己和老爹也不过局面更艰难一些,倒也不至于混不下去。

  抱琴来的时候冯紫英还在蒙头大睡,在厢房里等候了许久,冯紫英才洗漱完来见她。

  对于元春身畔这个颇具灵性和智慧的丫头,冯紫英是很欣赏的,在他看来起码此女比元春更理性,不像元春还容易被家族利益所蒙蔽双眼。

  “见过冯大人。”抱琴福了一福,悄悄瞥了一眼这个情绪似乎不太好的“贾家靠山”。

  说冯紫英是“贾家靠山”,出自于娘娘之口,抱琴听得都有些膈应,但是在听完娘娘的解释之后,抱琴也不得不承认娘娘所言甚是有理,若非冯紫英一直在帮衬这贾家,只怕贾家现在的情况不知道要糟糕到什么程度了。

  甚至冯紫英娶薛宝钗和订亲林黛玉,都是对贾家的一份间接帮衬,让外界能看到冯家和贾家的姻亲家族关系有多么密切。

  至于贾家经常请冯紫英过府那也是有意为之,就是要让外界心目中冯家和贾家是牢牢绑定的,否则苏菱瑶以及梅月溪、郭沁筠这些女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态度也大为改观?还不是看中了冯家父子在朝野内外和军中的潜在影响力。

  “大姑娘可还好?”冯紫英漫不经心地道。

  “还好,知晓大人来行宫,所以专门让奴婢来问候大人。”抱琴小心翼翼地道。

  “大姑娘也来了行宫?”冯紫英显得不太在意,“看样子这一回皇上后宫是倾巢而出了啊,可这选储立储之事与大姑娘没什么关系吧,就算是璐妃和大姑娘关系亲近,大姑娘也不至于跟着来行宫助拳效力吧?”

  听出了冯紫英话语中的不悦和讥讽之意,抱琴却不敢说什么,只能讪讪地道:“大人,璐贵妃相邀,而且其他诸位妃嫔都跟随皇上移驾,娘娘如何能不来?至于说助拳效力,娘娘也是碍于情面帮衬一下,其实并没有其他意思。”

  “还要有什么意思?”冯紫英忍不住冷笑道:“大姑娘这一跟着来就是替璐妃张目了,外人岂能不明白?我早就和她说过不要走太近,亲善一些可以,毕竟我也理解大姑娘在宫中的艰难,但是过于走近,那就是祸非福了,现在福王礼王的势头不佳大姑娘应该知道吧?难道还打算记挂着旧情谊,不忍离开?又或者觉得这个时候烧冷灶,日后能一下子获益匪浅?”

  抱琴有些尴尬,面对这位爷如此强势地批评自家娘娘,她却不敢反驳,只能委婉地解释道:“冯大人,请您也理解一下娘娘和贾家现在的处境,二老爷在江西那边学政做得很不顺,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那边很排挤二老爷,二老爷很苦闷,带信给娘娘说他都想辞官了,……”

  “哦?”冯紫英颇感讶异,贾政混得这么差,还是贾元春的颜面江西那边也没有人给面子?

  “现在荣国府这边的情形大人也清楚,宝二爷现在攀着牛家和永宁长公主这边儿,此番宝二爷便是跟着永宁长公主在和旒贵妃以及禄王结交,希冀日后宝二爷能够有所获,永宁长公主希望日后宝二爷或许可以去宗人府、鸿胪寺这些地方,……”抱琴此番也是挑明了说,坦承元春的想法:“这边娘娘和璐贵妃虽然仍然亲近,但旒贵妃和熙贵妃也对娘娘表达了善意,这也应当是大人的功劳,娘娘也希望借此机会能进一步在其间……”

  “在其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冯紫英笑了起来,这抱琴和元春倒是想得美。

第六十五章 想得美(2)

  见冯紫英笑得诡异,抱琴也有些不悦,但却不敢表露出来:“大人,贾家现在的情形您比娘娘和奴婢更清楚,娘娘也说,这武勋是一朝不如一朝,再这样下去,荣宁二府只怕就要毁在宝二爷这一代上了,她作为贾家人,自然也是想要为贾家尽心一番的,这般努力也是迫不得已,不下注,那就永远没机会,只会慢慢消亡,下注赌一把,总还有胜出的机会。”

  抱琴这番话倒也中肯在理,冯紫英很清楚元春和宝玉这些人的想法,他们没有自己这样的视野和信息,自然只能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自己有些话却又不能向他们挑明,甚至有些话题说明他们也不会信,这就使得各自只能按照各自立场去做事。

  只不过贾家也一心想要依靠自己来摆脱命运的漩涡,而同样自己因为娶了薛宝钗,纳了贾迎春,甚至睡了李纨和王熙凤,还要娶林黛玉,这个个都和贾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彻底甩开贾家已经不可能了。

  叹了一口气,冯紫英摩挲着下颌,“大姑娘可知道,这等下注,那就是关系到一族兴衰生死啊。”

  抱琴不语,冯紫英也摇摇头,“也罢,也轮不到你抱琴一个丫头来做决定,大姑娘和府里边儿的人都觉得这样值得,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抱琴听出了冯紫英话语里的讥诮之意,有些惶恐地道:“大人,娘娘也是无奈,还请大人多包涵,……”

  “不说这一码事儿了,说吧,大姑娘让你来作甚?总不是真的来问候我一句吧?”冯紫英也丢开其他想法,都这个时候了,诸皇子选储立储之事反而都要放在后边儿了,只要义忠亲王的隐患能彻底解决掉,其他一切都好说,若是义忠亲王之事爆发,那选储立储之事就毫无意义了。

  抱琴略微迟疑了一下,这才有些吞吞吐吐地道:“娘娘的意思想要打探打探皇上和大人所谈及的是否是选储之事,皇上可否有什么倾向性,……”

  冯紫英也聊到贾元春多半是为此事而来,皱了皱眉:“怎么,大姑娘还打算让我在皇上那里替哪位皇子说话不成?”

  “那娘娘倒不敢,但若是能提前知晓皇上的心意,娘娘那边也好提早做一些应对准备,大人应该能理解娘娘现在的难处才是。”抱琴抿着嘴悄声道。

  “抱琴,你倒真是大姑娘的贴心人啊,生得一张伶俐的巧嘴啊,大姑娘想不到的你都能想到,大姑娘不好说的,也都能通过你这张嘴说出来,还通情达理,让人不好拒绝呢。”冯紫英似笑非笑。

  抱琴只是抿嘴不语,却把冯紫英紧紧盯着,冯紫英无奈,叹了一口气:“这等事情,皇上不会轻易露口风,不过以我之见,只怕年幼的二位皇子皇上恐怕更喜欢一些,但寿王是长子,而禄王只怕在皇上心目中觉得更合适吧,但这里边变数太大,任何一个意外因素可能都会影响结果,我不可能一直呆在皇上身边,所以也无从判断,所以大姑娘自个儿掂量吧。”

  抱琴点头:“这个娘娘所料无差,但大人觉得福王礼王和恭王可能性都很小么?”

  “相对而言罢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冯紫英摇头:“也许结果和我们预料的恰恰相反。”

  抱琴心满意足地走了,冯紫英虽然不肯明言,但是言语中还是流露出了许多内容,她本是聪慧之人,也知道能说到这份儿上已经很难得了,至于如何判断,还得要娘娘自个儿拿主意。

  抱琴一走,冯紫英犹豫再三,便让人去打探忠顺王可有空闲,他要去拜会忠顺王,把最后一份心思尽到。

  还好,忠顺王正巧在,而且也想见他,一拍即合。

  只不过让冯紫英有些失望的是忠顺王似乎的心思也不在自己所担心的问题上,更多的还是惦记着哪位皇子能立储,一直到疯子已经反复强调危险性,忠顺王才答应去见皇上,禀明情况。

  冯紫英离开时已经意识到很多事情似乎早就注定,终归是跑不掉那一遭,只不过不知道最终的结局会演变成什么样,《红楼梦》书中语焉不详,可以有无数解读,只知道贾家、史家抄家败落,王子腾病死,至于说王薛两家结局,估计也差不多,但具体如何演变到那种程度,不得而知。

  而现在自己所在的冯家横空出世,介入了这场风暴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

  就在冯紫英辗转反侧为永隆帝担心的时候,永隆帝的心情却是极佳。

  “老九,朕这几日心情不错,精神也挺好,明日里好生准备一番,再出去跑一圈儿,看看能不能打到一两头熊或者野猪,……”

  “皇兄这几日精神健旺,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可是心中难题已经有了眉目?”忠顺王揣摩着永隆帝的心意,顺着问道。

  “老九,这等话你就不必试探了,朕之心意,你能猜测到,那就捂着,猜不到,那就看着,总归你也不会太在乎,不是么?”永隆帝笑得很开心,脸色红润,意气飞扬。

  忠顺王打了个哈哈,“皇兄喜事,臣弟当然愿意同乐,只是臣弟觉得不仅仅是选储之事吧?”忠顺王话语里已经有些试探之意了。

  永隆帝笑容慢慢淡了下来,点点头:“有些事情,就在这几日里也许就能见出分晓,选储之事,以朕的心意,倒也不急,倒是有些事情,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忠顺王心中一个激灵,沉吟了一下:“皇兄,万事还需谨慎周全一些,老大那边臣弟听闻也是各种做派,……”

  “由得他去吧,若非如此,他又如何肯折腾起来呢?”永隆帝眉目间已经有了几分冷峭之意,“真以为宣大这边都在他掌握之中了,真以为牛继宗王子腾就能替他包打天下了?朕的江山若是让一二人就能左右,朕这个皇帝还当得有甚意思?朕就要看看,他能怎么折腾,究竟有多少人能附逆,朕还要看看,老大若是要真的走上那一步,父皇还有什么话可说!”

  忠顺王悚然一惊,皇兄这是在针对父皇发怨言了?

  这岂不是意味着皇兄早就把这一切算计好了?

  那这所谓的选储立储会不会只是一个幌子,其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

  莫不是专门设计了这一出来让老大跳出来?

  “皇兄,……”忠顺王讷讷道,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皇兄心气如此高,心态如此正,心情如此好,忠顺王突然觉得之前自己所担心种种是不是都有些杞人忧天了?

  皇兄早已经把一切都算无遗策,甚至可能早就和朝中诸公安排妥帖,就等那些不知死活的人跳出来,好给与迎头痛击,而这个陷阱圈套无疑是直接指向老大的,但老大会没有任何防备么?

  或者说是老大就算是有防备,也不得不发,否则一旦选储立储之事敲定,就算是皇兄有什么不测,那朝中诸公遵循大义,也只能拥戴储君继位,再无老大任何机会,皇兄是不是就是利用这一出来逼迫老大出手呢?

  “行了,老九,你也莫要担心那些了,你想说的朕都知道,朕也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就收起你那份担心吧。”永隆帝显得格外从容镇定,“朕现在的心情还真的很微妙,既想要看看有哪些人会在其中作祟,但又不愿意看到那些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只是这种事情似乎又别无选择,那就让他们来吧。”

  忠顺王终于确定,这一切都应该是皇兄安排好的,包括从京营调整到陈继先移镇再到铁网山秋狝和选储立储的风声放出,这一环扣一环,一切都是皇兄早有计划,什么寿王和禄王之争,禄王和恭王谁更受宠,只怕都是障眼法,诱人入彀,勾人上钩罢了,这螳螂捕蝉,黄雀早已经在这里跃跃欲试了。

  既然如此,自己又何须这么担心,坐看云起云落罢。

  ……

  京师城南熏坊玄宁观。

  “王爷,该走了。”楚琦催促着还稳坐不动的义忠亲王,“那边人都安排好了,只要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断难辨认出来,我们估计三五日之内是绝不虞被人觉察出什么来,若是不遇上什么意外,十日半月也不是问题。”

  “不急。”义忠亲王依然大马金刀:“这会子出城不出城都意义不大,反正他们都以为孤还在王府,只要铁网山那边不动,京师城里难道还能突然戒严不能进出不成?按照计划进行,真要诸事不顺,那也要一日才能传回京中才是,慌什么?”

  “可是王爷,这万一有什么意外,被龙禁尉觉察,……”

  “龙禁尉觉察又如何?龙禁尉也有孤的人,他们的办事效率孤清楚,还没那么厉害,……”义忠亲王显得很淡定,脸上露出期待之色,“真想看到最后那一幕,所有人的表情,人算天算,算无遗策,呵呵,究竟是谁算无遗策?”

第六十六章 想得美(3)

  贾宝玉兴致勃勃地陪着永宁长公主一道登门拜会禄王。

  禄王见到贾宝玉时并不太在意,这段时间里来拜会他的京中勋爵子弟不少,甚至青年士子文人亦是络绎不绝,若非考虑到要博一个礼贤下士之名,再加上永宁长公主在父皇面前还有些颜面,他都不愿意再接见这些人了。

  这等每天接见七八波人的活动让张骕疲惫不堪,每天一样的礼节,同样的表情,说一样的话,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已经让他腻烦了,基本上没有太大用处和意义,但却又不好拒绝,真正有用处或者名声大的士子,就该是自己去拜访对方,而非这种赶着登门来拜会自己的。

  见贾宝玉和牛氏女夫妇时,禄王显得有些疲倦,都有点儿强撑着的感觉,寒暄了几句话之后,更多的还是永宁长公主与梅妃之间的对话,更多时候张骕都是保持着沉默微笑,养神蓄力。

  面对这个表姐和表姐夫,禄王没太大兴趣。

  这位表姐的名声不太好,倒不是不守妇道这类,而是脾气太大。

  虽然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很温雅贤淑,但张骕却知道这位表姐之所以拖到十八才出嫁,那也是因为这个骄横跋扈的脾气在京中根本找不到愿意娶他的人,当然这是指身份各方面都合适的,那些小门小户想要攀龙附凤的,牛家和姑姑又看不上,这才拖到现在。

  这位表姐论模样其实也不差,算是个美人,但是那吊梢眉和微微下挂的眼角说明她的性子不好相与,看看在她身边亦步亦趋的表姐夫,张骕都忍不住为他悲哀,这日后的日子恐怕难熬。

  待到母妃和姑姑的闲谈告一段落,张骕也没甚兴趣,只等到稍稍缓一下,就准备端茶送客。

  永宁长公主很显然也觉察到了梅妃和禄王对自己这一家子时流露出来的些许淡然不耐,却没有丝毫不满。

  能挤出这个时间来见自己一家子,永宁也知道算是给了自己很足够面子。

  她打听过,这几天里,禄王要见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排满了,关系到未来储君之位,凡是来行宫的重臣官员禄王都需要去拜会,而且需要精心准备,以求给重臣官员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其他事务都被搁置在一边。

  而来拜会禄王的人更多,实际上这一场铁网山秋狝已经成为一场盛会,选储立储的噱头更是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加上几位皇子都是对诗会文会极为推崇,对文人士子十分青睐,所以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官员,一些小有名气但却未能入仕的士人,都忍不住想要来这边找一找机会,哪怕能在未来的储君面前混个脸熟,那也是一种成功,日后也许就是一份机缘呢。

  正因为如此,永宁长公主知道禄王很忙碌,他们赶来登门的时候禄王也是刚回来见过一拨客人。

  “骕儿年方十四,如此年轻有为,在青檀书院中亦有偌大名声,想必咱们朝中诸公心里都有数,在皇兄面前亦能得一个上佳印象,前日里我遇见礼部尚书顾大人,顾大人也谈及了骕儿的表现,十分赞许,……”

  永宁长公主托大叫一声“骕儿”也不为过,不过梅妃心中却早已经有些不耐烦,自己儿子这一日里来回奔波,今日见客也是五六波了,像永宁这种熟人,平素什么时候不能见,非要这个时候来为她的新女婿混个脸熟,不就是觉得日后骕儿一旦成为储君,就能占到先机了,这种投机取巧,梅妃能够理解,但却有些轻蔑。

  不过永宁还是有些人脉,像能和礼部尚书顾秉谦说上话,那也是值得这一波见面了。

  “哦?顾大人怎么说?”梅妃问道,也引起了张骕的关注。

  永宁长公主有些尴尬,她不过就是借着这个话头而已,前日的确是碰见了顾秉谦进宫觐见皇上,不过是路遇点头而过,像顾秉谦这种士人首领,文官重臣怎么可能停住脚步和她讨论禄王的表现,未曾想到这梅妃居然如此上心。

  “顾大人也就说骕儿在青檀书院读书乃是上上策,青檀书院对时政策论上边的教导极有造诣,从永隆五年到永隆八年二科的学子在春闱大比中的卷子里都屡有惊艳文章,皇上很是看重,骕儿可以好生学习,算是一种对朝务的提前熟悉,……,像冯铿、练国事、范景文、许獬、韩敬等人都是出自书院,而且表现不俗,骕儿亦可在书院中好生运用这份资源,结交英贤,……”

  永宁长公主也有急智,这一番话说出来,也像模像样,起码梅妃是相信了,完全没有听出其中有什么不妥。

  倒是张骕有些疑惑,顾秉谦是礼部尚书,也是父皇心腹,怎么会和永宁长公主公然谈论自己,这等事情,只怕以顾秉谦谨慎的性子,是半句都不会露口风的,但面对自己姑姑的言之凿凿,他也半信半疑,只能姑妄听之。

  倒是永宁长公主的话勾起了张骕的一些记忆,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突然问道:“贾二兄,孤听说你们贾家和小冯修撰的冯家不但是世交,也还是姻亲?”

  贾宝玉之前几乎是一直插不上话,别说是他,就算是作为禄王表姐的妻子,一样在这种场合插不上话,只能是长公主找些话头,谈些朝中事务,而这些话题宝玉是半点沾不上边儿,这个时候宝玉倒是有些后悔兴许之前还早些和冯大哥说一说,聊一聊,也许能在这种场合下派上用场。

  没想到这个时候禄王却主动问起了自己,而且问到了冯大哥。

  贾宝玉此时心中滋味却是百味陈杂,冯大哥去了宝姐姐琴妹妹,还要娶林妹妹,甚至还纳了二姐姐为妾,这种反差让他很难接受,如果说前三者也就罢了,怎么连二姐姐都要去给冯大哥做妾了,而且看二姐姐回门的时候一副幸福甜蜜的样子,甘之如饴,更让他无法接受。

  这些他都能忍了,当茗烟告诉他冯大哥和大嫂子在西北角的山上偷情时,他更是如五雷击顶。

  大嫂子在府里守寡这么多年,在府里更是有口皆碑,平素都是清正守贞,府里边许多乌七八糟的事儿再怎么也都沾不到她身上,但是当茗烟告诉他冯大哥居然和大嫂子在山上偷情,而且还被茗烟看个正着,他觉得自己心态都要崩了。

  冯大哥是个好色之徒,可宝姐姐林妹妹却瞎了眼愿意嫁给他也就不说了,怎么连大嫂子都不顾名声和冯大哥搅在一起,这就太让人无法接受了。

  这也是这么久宝玉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事实,他实在不愿意去面对冯大哥,想起冯大哥在大嫂子身上匍匐的模样,他心中就如刀割一般,那可是自己亲嫂子,冯大哥怎么敢?!

  之所以甚至愿意委屈求全娶了牛氏女,然后想要借重永宁长公主这层关系与皇家搭上关系,就是想要证明一点,不靠你冯家冯紫英,我们贾家一样有出头之路,我贾宝玉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尤其是永宁长公主提及的从龙之功更是让宝玉眼热,不需要再去苦读经义,不需要秋闱春闱大比,自己祖上不就是靠着从龙之功而一门两国公么?那么现在自己也许就能复制这样一场富贵呢?

  正式怀着这种炽热的心思,贾宝玉兴致勃勃地来到铁网山,希冀在这行宫猎苑里能博得一个好机会,甚至能成为未来太子身畔的肱股之臣。

  但今日的种种却让他意识到这个肱股之臣的梦想似乎有些遥远了。

  “啊?”贾宝玉脸色微变,一直到身旁长公主和妻子的严厉目光刺得他激灵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吸了一口气应道:“殿下所言不虚,贾家和冯家的确是世交,只不过贾家一直在京中,而冯家上一辈却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地,主要是在大同那边,在京时间甚少,一直到冯大哥的父亲也就是神武将军卸任大同总兵之后才回京,后来神武将军又去了西北和辽东,冯大哥倒是留了下来和殿下现在所在的青檀书院读书,永隆五年考中进士入仕,……”

  “小冯修撰二房妻子和贾二兄是姨表姐弟?”张骕对这个更感兴趣。

  青檀书院中学生多了去,前两年冯紫英来书院时间还多一些,但现在一年来的次数寥寥了,先前自己拜会他,他的态度也是和那些重臣们一样,保持距离,显然不肯在诸皇子中站队表明态度,这是最让张骕担忧和不爽的。

  其他重臣张骕是无力去改变什么的,那些人也不会理睬自己,但是像冯铿这种比自己年龄大不了几岁而且是武勋出身的,却并非无懈可击,眼前这一个家伙不就是一个上好的媒介么?

  贾宝玉迟疑了一下,这才点头:“冯薛氏姐妹是愚兄姨母之女,薛家与贾家关系也甚是密切,平素宜同一家。”

第六十七章 想得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