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根
不得不说曹正休猜测得很准确,冯紫英的确在装病,但他却并没有拒绝见客。
郑崇俭、孙传庭和陈奇瑜的到来就让冯紫英很高兴。
三人早早就奉兵部命令到山西整顿卫所军队,为应对可能遭受陕西蔓延而来的民乱做准备,另外也是要为山西、大同二镇边军重建提供兵员。
他们先后在岢岚州的镇西卫、长治的潞州卫、泽州的宁山卫整顿军队,但是鉴于陕西局面的迅速恶化,兵部又将二人派遣到了蒲州整顿地方卫所军队和民壮,要求他们迅速组建起一支备用军队。
这其实也说明了兵部已经意识到了陕西乱局可能会向山西蔓延,尤其是潼关方向的风险正在急剧放大。
在冯紫英离京前,也专门找了张怀昌,谈及自己到陕西之后可能面临的艰难,乱军四处点火,现在明确的就是延安、庆阳、平凉、西安四府都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乱军,单单想要依靠榆林军来平定局面肯定会十分困难,所以希望兵部给予支持,对陕西都司的卫军也进行整顿,以期配合四镇军队来剿灭乱军。
张怀昌没法在钱银、装备上给出太多的承诺,最终同意了冯紫英把郑崇俭这三人以及他们带领的一帮官吏武官带到陕西,在陕西帮助冯紫英练兵,也同意冯紫英可以便宜行事,也算是减轻榆林镇的压力。
冯紫英也在府中设宴招待郑崇俭一行。
“大章,伯雅,玉铉,我现在可是焦头烂额,连去陕西都一路艰险无比,没准儿还没到西安,脑袋都被人家给割了下来了,你们来帮我,也算是救我命了。”冯紫英举起酒杯,借着酒意乐呵呵地道:“我现在是两手空空,没钱没粮没人没装备,朝廷就给了我一个名分,就要让我去解决陕西乱局,这是逼我羊入虎口啊。”
花厅中只有四人,气氛也显得很放松。
郑崇俭在一干人中也算是老军务了,从观政开始就一直在兵部里厮混,还和冯紫英一道去过宁夏平叛,所以说话也要随便得多。
“行了,紫英,我知道你这是给我们立功的机会,别把情形说得那么糟糕,也不怕把我们吓退了,没人帮你干脏活苦活儿了?”
郑崇俭这几个月与孙传庭、陈奇瑜也是四处奔波数千里,累得人都瘦了一圈,原来矮胖矮胖的身材都变得黑瘦了不少,本想喘口气,没想到又被冯紫英一纸书信召到了大同来。
富贵险中求,若没有陕西这么混乱险恶的局势,哪里轮得到他们几个初出茅庐的小字辈来做事立功?
第一百一十一章 携手合作,平添奥援
“大章,你这话可好没意思,我这全是一番好意,你却当了驴肝肺?”冯紫英笑吟吟地道:“岂不闻图官在乱世?虽说这话有点儿庸俗了,但含义却不差。”
郑崇俭三人都是凝神举杯,细细品酒,目光里却多了几分等候。
“你我都是同窗好友,我也就不讳言了。我们都还年轻,我若不是赶着宁夏平叛,就没有进翰林院的机会,若没有在永平府赶上内喀尔喀人入侵侥幸一搏获胜,也没有顺天府丞的位置。”冯紫英脸色肃然,“此番陕西局面险恶,我也知晓,朝廷既然安排我来,那我就打算要好好干一番事业出来,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没有一干人帮我,我做不下来,但做下来了,那就是大功,既然要立功,我当然要考虑我的同学故交。”
郑崇俭三人都是微微点头,认可冯紫英观点。
同学、同乡、同僚,还有同道,这是大周朝,或者说历朝历代中为官最重要的几层关系。
同道这个不好说,志同道合,很多时候不太好确定,某些观点一致,但是某些利益上未必一致,这个事情上大家齐心协力,但是在另外一桩事情上却未必,所以这里边变数很多。
但在同学、同乡和同僚这三同上,却基本上是固定的,有这层人脉关系和感情在,那么很多时候事情做起来就要融洽许多。
“陕西局面关键在于旱灾引发的缺粮,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场民乱演变成现在乱军已经成气候,有多方面原因,朝廷赈济不力是其中一大原因,地方官府玩忽职守懈怠不力,这是重要原因,还有就是长期以来地方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的恶果,民穷绅苛,一旦遇灾,百姓便无以生存,只能造反,死中求活,……”
冯紫英笑了笑,“我不认为我一个人赤手空拳去就有多大本事,能把如此乱局平定下来,还得要各方支持,多管齐下,才能起到效果。”
郑崇俭和孙传庭、陈奇瑜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才道:“那紫英,你觉得你要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个局面呢?”
这算是出考题了,行不行,也能让他们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一个评判。
三位同学也要看看冯紫英的本事,是不是浪得虚名,这可不比翰林院里出题作诗那么简单。
“大章,光靠我嘴巴说几句大话肯定是没用的,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但我可以大致说几个要素,一是要钱粮,这乱军中绝大多数是贫苦民众为求果腹而不得以为寇,如果要想招抚,得有钱粮让其熬过这几个月,但朝廷没有给我足够多的支持,只有三十万两银子,……”
冯紫英的话让三人心中都是一凉,三十万两银子能济得了什么事儿?陕西一省的叛乱,若没有百万两以上的钱银,根本解决不下来。
“但你们可能也知道,我算是和山陕商人有些交情,他们那里我能谋划一二,这一点我还是有把握。”冯紫英看出三人内心的失望,笑着宽解。
三人心中稍安。
“粮食问题最关键,有钱无粮也是无用,但现在看起来无解,不知道大章、伯雅和玉铉有无好办法?”冯紫英笑着反问。
郑崇俭微微摇头,孙传庭皱起眉头,陈奇瑜却眼珠转动,冯紫英都看在眼里。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但是并非无解,不过是麻烦多后遗症大而已,暂且押后再说。”冯紫英笑了笑,“接下来就是军队问题了,我的想法是剿抚并重,先剿后抚,能剿方能抚,抚而后定。但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剿便无从谈起,榆林军我能动用一部分,但是还不够,我还需要你们帮我筹建整训一支军队来用于边军打垮乱军之后的乘势收剿,确保局面稳定下来。”
“但这还不够,陕西民乱除了旱灾、劣绅逼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陕西官场中官员的渎职,我还需要整肃官场,这同样需要你们的帮助,……”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如果三人都还不知趣,那就真的是榆木疙瘩不可救药了。
郑崇俭三人心里唏嘘感慨之余,也都不得不承认冯紫英的成熟速度远超自己三人,当自己还在琢磨如何做事谋求上边认可时,人家已经在谋划通盘大局的调整安排了,这就是差距。
满怀感触的三人意犹未尽地离去了,冯紫英这才来接待曹范二人。
对于山陕商人,最早冯紫英是没有太多好感的。
前世明清易代时候的晋商八大家给他的印象就是这是一帮只图自身利益而罔顾名族大义的商人,似乎是在大明灭亡的过程中助了一臂之力。
但在今世中接触多了之后,也才认识到这个群体是相当庞大而复杂的,所代表的的利益群体也在这个时代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山陕商人是整个北地商人中代表群体,或者说头部群体,相比之下北直、山东和河南的商人群体和他们相比都要逊色几个档次,他们实际上代表着整个北地商人的利益和走向。
在江南商人凭借着江南雄厚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起来的商品经济对北地形成了碾压态势时,山陕商人内心是相当惶恐和紧张的。
他们需要寻找出路。
一部分商人南下扬州通过特权蜕化为盐商,一部分人通过凭藉九边地理优势与边墙外的蒙古人、女真人、叶尔羌人发展贸易,成为以外贸为主的贸易商人,更多地则只能退缩在北地内部成为内贸商人。
但北地缺乏发达的制造业和交通条件限制,再加上没有强势的明星产品,使得北地一直处于一种被动落后的局面。
这种局面一直到冯紫英在永平府强力推动冶铁工艺改革和建设大型煤铁联合体才开始出现,再凭借榆关开港和大沽扩建,加上水泥这个跨时代产物出现,使得北地终于有两个足以进行海贸的大型港口能够将逐渐形成优势产品的铁料、铁器、石炭、水泥以及军工产品大量外销,还有朝廷政策的支持和漕运的中断这种外部助力,北地才开始迎来了真正的兴盛期。
山陕商人有才如梦初醒般地开始介入和发展自身具备优势的产业,而不仅仅停留于单纯的边贸内贸这种产业里。
虽然盐业、金融现在也都还有厚利,但原来金融垄断局面现在被海通银庄的出现所击破,新的金融模式不断颠覆创新,海通银庄后来居上,甚至渐渐形成半垄断模式,而盐业则随时面临朝廷政策调整而风险剧增,所以山陕商人中的聪明者已经迅速调整方向,开始进入制造业和海贸业。
八大家里边的王家抢先抓住了这个契机,虽然其他几家也跟附骥尾,但是这个时代本来就是眼明手快者胜。
王家在北直隶诸府中一系列产业兴办中都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几家虽然也都能从中获利,但是肯定是无法和王家相比的,尤其是如曹家、范家这种原来甚至可以压王家一头的,现在却被远远甩在了后边,这种局面肯定无法让他们接受,自然要寻求机会来打破这种格局。
冯紫英西进陕西就是一个局面。
理论上山西是他们的故乡,晋商们自然不会放过,但是随之而来的变乱局面也让晋商们有所担心。
宣府大同二镇的叛乱,陕西局面的恶化,都使得山西面临着内外风险,更重要的是晋商们也对主政山西的官员们内心没底,远不及在永平和顺天两府投资兴业时底气十足。
因人成事在这个时代是常例,冯紫英在永平府和顺天府旗帜鲜明的态度使得山陕商人敢于上百万银子砸下去而不眨眼,因为冯紫英的金牌信誉让他们能放心持久做下去,但是在山西家乡,他们反而没这个底气了,他们宁肯再观望一下。
现在冯紫英要西入陕西巡抚,同时在大同逗留也展示了其影响力,那么看到机会的山陕商人就不能忍了。
再不抓住机会,万一到陕西之后,有其他人来抢先一步呢?
对于这种主动上门的识时务者,冯紫英当然不吝于支持,尤其是人家还能看到陕西现在的糟糕局面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先期投入”以表示支持,冯紫英就更没有理由拒绝了。
王绍全他们现在心思都在北直诸府,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顾及山西乃至陕西这些地区了,能先把顺天、永平、河间以及山东和辽东市场占据下来,并开拓江南和日本、朝鲜市场,就已经是他们未来五年的规划了。
对于山陕这些他们传统贸易地区,他们反而顾不过来了,这才有曹范两家的机会。
一直到回到后宅,冯紫英都还沉浸在和曹范二人商谈的条件中。
足够的支持,当然就要得到足够的回报,但对现在的自己来说,好像毫无阻碍,陕西局面都这样了,还在乎什么条件么?
不过就是市场独占罢了,以陕西的交通条件,当然,还有山西,似乎也只能依靠本土制造更划算才是。
第一百一十二章 紫英训眷,三女绷弦
曹范两家大概早就垂涎于王家和自己的特殊关系了,在顺天府和永平府他们竞争不赢,或者说不好挖王家的墙角,但是到在山陕,王家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兼顾的情形下,这就是他们的机会了。
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双赢局面。
陕西的情况究竟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达成的一个意向性协议不过是为了下一步自己完全控制住陕西局面之后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曹范二人倒是对自己充满信心。
既然是协议,那么就是相互的,就目前来说,曹范二家更像是押注,先期要从各方面给予自己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钱粮以及各类物资,再次是他们在陕西那边的一些人脉。
既然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冯紫英就没有客气,张口就是先要三十万两银子,然后还要一批粮食。
曹家在陕西那边也深耕多年,钱银都简单,粮食要拿出来这么多也不容易,尤其是在陕西极度缺粮的情况下。
不过曹正休还是一口答应,既然已经决定要押注了,那就不能再瞻前顾后,这一点是曹正休和范云登一致观点。
正思考间走到了后院,就听见妙玉惊讶的声音:“又送来了四个?谁送来的?”
“是爷正在见客的那两位。”这个声音是玉钏儿的,“因为也没有得到爷的同意,现在该搁在门房那边儿呢,但奴婢去看了看,一个个都是珠圆玉润的,穿着打扮也都十分漂亮,赛过寻常人家小姐呢。”
“看来咱们爷要在这大同城里多呆几日,咱们这宅子里都要装不下了,这才几天,就来了八个了。”妙玉叹了一口气,“有些送来的,你拒绝了还不行,可留下咱们这里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啊。”
宝琴的声音倒是有些不太在意,“送来就送来了,我看了前面那四个,说实话,真的不差,问了问,琴棋书画都懂一些,女红更佳,咱们府里边那些小丫鬟差太远呢,爷如果没意见,那就留下,日后有的是用得着的地方,咱们去了西安府那边,人生地不熟,肯定需要人手,难道那时候再来招买?”
岫烟的声音:“琴姐姐说得也是,去了西安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住也许就是两三年,需要人手不会少,这等跟脚清白,爷都觉得没问题的,那自然可用,在西安那边临时找的话,还得要担心是否可用,会不会有问题呢。”
妙玉本就是一个没主意的,听得岫烟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便附和赞同。
冯紫英这才知道曹范二人又送上了四个丫头来,看来都是知道自己有寡人有疾的癖好,要投自己所好来了,不过曹范二人甚至比崔呈秀更可靠,这一点冯紫英倒是很笃定。
人家送上这份厚礼,其实也就是一个试探,看看自己是否愿意接受他们。
见到冯紫英进来,诸女都站了起来,福了一福。
“好了,都是一家人,哪用得着这么客气?我在门外都听见了,人家好意,留下就留下吧,你们看着分配便是。”冯紫英摆摆手,“日后只怕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还多,这层关系只会越来越密。”
宝琴一听眼睛也是一亮,“爷的意思是日后在陕西那边还有交织,对爷在陕西做事儿有帮助?”
“嗯,算是合作共赢吧。”冯紫英点头,“曹范二家都是晋商八大家的成员,前几年也有合作,不过不算最重要的,但现在他们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宝琴明白了,“那日后倒是可以多打交道。”
冯紫英看了一眼宝琴,笑了起来,“和这帮晋商打交道可不简单,他们的心思相当复杂,固然是以利益为重,但是却颇有吕不韦敢赌敢干的风格,宝琴,你明白么?”
宝琴眨了眨眼睛,“相公的意思是这帮人会因为利益而投靠你支持你,也可能因为利益而出卖你反对你?”
“嗯,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当你无法提供给他足够的利益,又或者更大的利益诱惑出现时,也许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出卖你。”冯紫英点头,“但就目前来说,也许他们很难找到能够替代我的目标吧。”
宝琴若有所思,“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相公如何把他们牢牢绑定在你的需要上,这却是一道需要持续解答的题,但妾身觉得相公似乎是胸有成竹?”
“说得好,持续解答的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利益指向。”冯紫英微笑着道:“或者说是要有符合商人们追逐利益的规则,让他们朝廷制定的规则政策有利于他们,他们才会持续不断地支持朝廷,而从以前的情况来看,朝廷的政策要么是杂乱无章的,要么就是朝令夕改,或者就是缺乏明确导向而相互矛盾,地域上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原则指导,所以商人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也使得他们随时可以为利益而抛弃这些个体。”
冯紫英的话让宝琴陷入沉思,而一旁的妙玉显然难以理解,而岫烟则凝神苦思。
作为冯紫英三个有身份的女人,到了陕西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和陕西官场上大员们的妻妾打交道。
女人之间的接触交集实际上往往都是代表着男人之间的观点和利益碰撞。
除了官员的亲眷,那些有着身份的士绅和商贾也一样会通过这种渠道来接触,那么她们三人就要敏锐准确地掌握了解这些通过后宅渠道意图达到某种目的的真实用意。
陕西越乱,日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就会越多,现在还在大同她们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身份变化带来的挑战,到了西安之后,这种挑战会更严峻。
而她们三人,谁也不愿意在这场挑战赛中掉队,这不仅仅是她们三人之间的竞争,也是二房和三房之间的竞争,哪怕是还有些懵懂的妙玉都隐约感觉到了这种特殊性,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第一百一十三章 布姨奶奶,拉人结盟
布喜娅玛拉勒了勒有些发紧的胸围子,然后再托了托渐渐开始凸起的小腹,叹了一口气,略感吃力的活动了一下身躯。
原来两片盔形护甲扣在胸前十分合身,现在就有些显得挤胀了,预定的护甲还得要一段时间才能送来,现在只能勉强凑合。
怀孕带来的身体改变日益凸显,比如胸部,原本自己胸部就相当雄伟硕大,连冯紫英都爱不释手,但现在似乎又涨了一圈儿。
还有腿和臀,因为食量的增长,导致腿和臀也似乎丰满了一圈,但布喜娅玛拉还是随时随地就觉得饿,这让她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她不习惯于没有护甲在身,胸、腹这两处要害之地都是有护甲裹身。
胸前凸起之处是专门用南方特有犀牛皮鞣制而成的,而小腹的软甲则是用特别的牛皮制成,如果要上战阵,还有专门的铁叶甲配套。
换了寻常人肯定会觉得不舒服难以忍受,但是布喜娅玛拉自小就是这种装束,早就习惯了,没有反而难以适应了。
门咯吱一声响了,布喜娅玛拉老早就听到了脚步声,来了这一个月,早就熟悉了,是那个叫小红的丫头。
不过这个丫头也不简单。
听宅子里的小丫头们说,这个小红身份要比她们高得多,是收过房的,其实就是和冯紫英上过床睡过觉的,那身份就不同了。
布喜娅玛拉搞不懂汉人的规矩,怎么同样的丫鬟,和男主人睡过觉就要特别一些高贵一些了?又没有生下孩子,甚至没有名分,怎么就要高人一等了?
但是转念一想,汉人社会本来就和草原上的部族不一样,自己虽然是叶赫部的贵人,但是在周围这些人心目中也毫无意义,倒是自己这肚子里的孩儿成了香饽饽,让这宅子里的人都视若拱璧。
不过布喜娅玛拉也知道背地里也有不少丫鬟下人说自己是“野女人”,勾引上了冯紫英,不知道怎么走了狗屎运,怀了身孕,才能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对这一点布喜娅玛拉倒是看得很开,也不在意。
那些丫鬟下人们的嫉妒之意连她这个再不敏感的人都能感受到,何必去和他们计较呢?
不过这些汉人对怀孕女人的确很讲究,便是在布喜娅玛拉看起来同样只能算是“野女人”的这个宅子女主人,对自己的态度也不一般,最初是客气里带着疏远和防备,但是随着这一个月熟悉下来,两人都知晓了对方心性,反而还变得有些投缘起来了。
这个女人叫王熙凤,布喜娅玛拉甚至了解过她这个名字的寓意,熙字是福气和兴旺的意思,而凤是汉人心目中的神鸟,类似于女真人心目中的海东青吧,或许地位还要高一些,也是一个大家族出来的女子,但是听是和离之后就会变得十分低贱,这和草原上不一样。
草原上只要有尊贵身份的女子,即便是失去男人之后自身价值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甚至有些还更受欢迎和尊崇,追逐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