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试炼,开局水浒我选黄裳 第123章

作者:无双小学僧

  诸葛亮也是一般人敢自比的?

  他都不敢!

  “嗯?这一份……”

  余深看了几行,眼睛微微一亮,读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此句极佳!”

  余深吐出一口长气,将整首诗赋又看了一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

  这份卷子的赋诗文采斐然,而且其中多有佳句,好几句足以传世。

  将诗赋本身的立意,都拔高了一层。

  对于科举考核,仓促写成的诗赋来说,已是绝佳的水平。

  至于对方是不是这么想的,余深其实也不在意。

  “看看这考生的论吧。”

  余深在诗赋上打了一个“上上”的标记,又翻过试卷。

  “夫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

  “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

  “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

  “嗯?”

  余深微微瞪大眼睛,神色肃然。

  这道策论是他拟的。

  这一年来,宋徽宗大刀阔斧改制,跟朝臣的矛盾越发明显。

  他便出了这一题。

  想看看考生,对君相博弈“独断朝纲”的判断和思考。

  当然,他的想法都是夹私货的。

  明面上,也只能举些“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的例子。

  结果,这考生的观点鲜明无比。

  一国政权归于宰相,因为宰相由选举而生,代表着“公道”。

  君主虽然身份尊贵、地位崇高,却不可“侵宰相之权”。

  这是宋代所有文人集团共同的期望。

  虚君实相!

  但,论文的野心还不止如此,甚至,细化了争权的方法。

  宰相为百官推举而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主要政令。

  这些主要政令,都要经皇帝签署才能生效。

  但,皇帝只有通过权,而不能自行草拟政令。

  其中的可操作空间,就变得很大了。

  “……了不起!”

  良久,余深叹了口气。

  这策论通篇都在限制皇帝的权力。

  但,引经据典,丝毫不落人口实。

  甚至,还有不小的机会,可以实现。

  想到这里,余深不由心花怒放。

  虽然,他身为副相,地位尊崇。

  但,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权力太多!

  他预感,这个策论,会成为了他今后掌权的理论依据和突破口。

  这个考生,不管是谁,都要搞好关系,最好收为麾下。

  “二十年后,你必为朝廷文臣之首,不过,那时候也与本官无关了。”

  “既然如此,本官便以省元之位,为你此文造势。”

  余深长长吐出一口气,看了看剩下的内容,提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通”字。

  在他心中,不管其他考生如何,省元已然定下.

第一百零九章 省试出榜,榜下捉婿

  “那卷子果然是黄冕仲写的,这倒是有些奇怪了。”

  余深默默看着统计完毕的省试榜单。

  那份卷子的文采、格调都是上上之选,惊艳无比。

  不过,出自黄裳之手的话……

  余深还是稍稍有些意外的。

  他身为副相,倒是知道一些内幕。

  早有传闻,茂德帝姬与黄裳相交甚笃。

  也有人称,茂德帝姬婉拒了太师蔡京为子求亲,便是因为心有所属。

  两者关联一下,实在很难不引人遐想、

  嗯,省试之日,余深也见过了黄裳。

  果然俊逸洒脱,宛如神仙中人。

  跟茂德帝姬,也算得上郎才女貌。

  这种人,有很大的概率成为驸马爷。

  所以,余深身为文官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黄裳其实是有些反感的。

  毕竟,驸马显然还是跟皇家一条心的。

  对于文官集团而言,即便算不上敌人,也称不上自己人。

  不过,若是驸马的话,他的策论倒是有些意思了……

  生怕老丈人权力太大,滋生腐败,提醒我们文官进行监督?

  什么道德圣人,才能干出这种事情?

  余深皱了皱眉头,觉得没这么简单。

  “大人,是有何不妥之处么?”

  副考官问道:“放榜之前,是否还要请国子监再行复核?”

  “容我三思。”

  余深心中微微一动,漫不经心道。

  “那黄裳黄公子果然如大人所说,位居省元。”

  副考官眼睛一亮,拍马屁道:“大人慧眼识珠,宛如伯乐一般。想必此人来日前途亦不可限量。”

  “嗯?”

  余深下意识的又看了一眼名单,心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

  也对!

  有如此才华,何必拘泥于区区一个驸马之位?

  此时,早已非大宋开国时候,驸马也可以当宰相的年代。

  如今,从宋仁宗开始,更是深恐外戚乱政,锁死了驸马的晋升通道。

  以至于,驸马的官职和朝廷地位越发降低,慢慢成了花瓶。

  普通的进士,成为驸马,睡睡帝姬,固然是不错的选择。

  但有志于三公九卿的大才,反而对于驸马,闻之色变。

  这就很好!

  这黄裳果然是我们自己人!

  至于,此人跟高太尉的宿怨?

  高俅这种粗鄙武人,我等文臣本就不必自甘堕落,与之结交。

  想到这里,余深心中越发满意,长长吐出一口气。

  “大人,这名单……”

  “国子监要复核,便按规矩自行复核。放榜名次,维持不变!”

  余深淡淡一笑,拿起一旁的毛笔,在榜单下签名画押。

  笔落。

  名定!

  *******

  三月初一

  今天,是省试放榜之日。

  贡院门口,一早便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哪怕春节元宵,都没有这么热闹的。

  试想,五千多名士子,再算是带着书童家人。

  至少一两万人,齐来看榜,是何等壮观的场景。

  朝廷也不敢轻视,专门派了呼延灼、林冲等人,率千余名亲兵,牢牢把守住贡院广场。

  倒不是怕明教偷袭这种微小概率事件。

  主要,还是怕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被活活挤死。

  普通书生也罢了,要是挤死几个榜上有名的进士……

  那还真的挺尴尬的。

  此外,还有一波比较特殊的人群。

  那是来捉女婿的。

  这是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的特有现象。

  重文抑武的宋朝,是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科举取士成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

  为了鼓励读书科举之风,宋真宗亲笔写下了著名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事实上,宋真宗也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在发榜之日,全国各地的高官富绅,往往也齐聚榜下。

上一篇:我在天庭做仙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