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围
张阳打开第三卷,这卷账目写着既然是给自己的每天花用,一天三十文都写在上面。
她竟然还有总计,算上长安城东市集市的肉菜价格,将花用都盘算出来了。
“夫君留钱总计一千六百钱。”
惊叹媳妇的做账能力,其实她这个账目是不对的,通过讨价还价还能省下不少钱,还有与集市上相熟的叔叔婶婶还能省下不少银钱。
打开太子给的书卷,要说张衡这个人还要追溯到当年光武帝刘秀登基的时候说起。
这个历史上的奇人,所铸造的地动仪直到后世之人见了也是叹为观止。
灵宪一书也是张衡能够留下来仅存不多的书籍。
太子给的这卷书只是其中一篇,张衡将苍穹比作一个鸡蛋,将大地比作是鸡蛋黄。
再是往后读起来很是生涩。
隐约可以看懂是说日月星在天地之间运动。
张阳重新收起这两卷书,再次走出账房。
虞宜站在门口稍稍一礼,“知晓县侯在账房内,不敢打扰。”
张阳看了她一眼,便点头离开。
来到自家的住处,小武正在给孩子们讲课。
张阳将这两卷书递给媳妇,“这是太子送的。”
李玥拿过竹简打开看着,“算罔论?”
张阳点头,“张横当年也是一个数术大家。”
“我知道,当年张衡想要丈量天地之宽大,便有了这卷书。”
这两卷是残篇,记录的也都是只言片语。
在数术一道上,张衡几近探索,他的渐进分数法也竟然被后世人拿出来津津乐道。
再有圆周率的算法,张衡比之西方领先不知多少年,他早就算出了圆周率的三点一六。
小武正在给孩子们讲课,讲的正是数学中最简单的竖式,从最基础开始。
等小武讲完课,张阳又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小实验,把半截的蜡烛浮在水上,再用杯子将蜡烛倒扣。
在孩子们诧异的目光下,水盆中的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李治好奇打量,“这些水去哪里了?”
张阳指着倒扣的木杯,“晋王殿下打开这个杯子试试?”
李治伸手去拿倒扣的木杯,一时间竟有些吃力。
直到将整个木杯拿起来,这才发现木杯中的蜡烛已经熄灭,吸入木杯中的水也都出来了。
李丽质目光诧异,“水怎么去杯子里了?水会自己钻进去吗?”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神,张阳笑道:“还记得当初水井出水的试验吗?”
一群孩子直愣愣地点头。
长孙皇后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一群孩子围着一个水盆,围坐在张阳身边。
李玥走上前小声道:“母后,夫君在给弟弟妹妹们上课。”
长孙皇后低声道:“你父皇打算回宫了。”
“不多留几日?”
“马上就是除夕,宗室与亲眷也都到了,还要应付许多事,不能久留。”
李玥从家中又拿了一些酱牛肉,“母后将这些牛肉带走,父皇也可拿回宫里吃。”
皇后也没有拒绝,又嘱咐道:“眼看你与张阳的孩子就要出生了,以后还要多照看骊山的家业,当家主母要兼顾的事情有很多,不要总是自己读书。”
“母后的话语女儿一定铭记在心。”
张阳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让他们解释这个小实验的原理。
知识要时常巩固,当初水井出水的原理就是气压变化,说不定她们只是觉得好玩,现在就已经忘了。
张阳又道:“只要你们能够解释这个现象的缘由,我给你们每人做一个蛋糕。”
一听到是蛋糕,孩子们都露出了向往神情,知识可以忘记,去年吃过一次的蛋糕她们绝对不会忘。
高阳不争气地吞咽口水。
孩子们一哄而散,长孙皇后带着她们离开了,小熊终于敢从库房中出来,它委屈地走到李玥脚边,好似在寻求安慰。
第四百五十二章 青黄不接的卫府
李玥的身孕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她连弯腰都困难只能抬脚蹭一蹭它的下巴。
小熊抱着女主人的小腿,干脆坐在了脚上。
等李玥坐下来,小熊主动将女主人的双脚搁在自己的背上,它自己趴在地上可以睡一觉。
张阳皱眉看着这一幕,皇帝整天算计天下,太子活得像是一个老实人家的傻孩子,魏王殿下明明活得精明还要在别人面前装着像个孩子,这头熊一副就要成精的架势。
家里家外没一个正常的。
张衡的《灵宪》与《算罔论》都是残卷,现在看起来也是一知半解,写得太过生涩了。
以后可以慢慢搜集散落在各地的相关典籍。
“该死的战乱呐,毁了多少智慧传承。”
突闻夫君哀嚎,李玥又看向一旁同样诧异的小武低语道:“你师父平时就有这种习惯,过一会儿就好。”
小武收回目光继续做题,只是突然听师父突然一声哀嚎,有些吓人。
“这什么世道,这什么世道,这什么……”
果不其然,师父又开始指天骂地,骂前贤圣人了。
这心病困扰师父多年。
小武颇有同情的目光看着。
徐慧小声问道:“师父经常会这样吗?”
小武郑重其事点头,“有智慧的人都会这样。”
徐慧点头表示认同。
李世民要回长安城,身为这片封地的主人,张阳还要亲自迎接,看着一群宫女收拾着一箱箱的行李。
明明就只是来骊山住两天,还要带这么多的行李,皇帝出门就不能轻装简行吗?
显得我们骊山好像什么都没有,除了与全天下一致不该有的东西没有,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好不好。
李泰带着自己的侍卫而来,随之而来押送的还有十几个家伙。“父皇,儿臣抓到了村子里的细作。”
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这些细作越看越眼熟。
再一看一旁的张阳,这小子竟然还若无其事地在逗弄一只小狗。
“父皇,当初吐蕃就派了不少的细作来骊山查探,儿臣不敢松懈仔细查探半日便找到了十多个细作,儿臣拷问过这些人是当初骊山划封地之时,混在蓝田县的县民之中,依照蓝田县的名册,找到这些来历不明之人。”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再看一眼张阳,他正低声与一只狗说人话……
“朕知道了,将这些人交给李君羡处置。”
李泰嘴上不邀功,眼神都是傲气,这便将这些细作移交给了李君羡。
等李泰朝着自己走来,张阳这才放过小狗,“魏王殿下办事得力,不出半日就拿下了这么多的细作。”
李泰颔首道:“这有什么难的,对照县志名册,问询一遍便能查出哪些人是来历不明的。”
“魏王殿下高明。”
“那是自然。”
不多时李渊也来了,当今陛下的父皇也来送别。
父子又是嘘寒问暖,李世民躬身听着父皇的叮嘱。
李渊拍着李世民的肩膀,又吩咐了几句。
一旁有太常寺的文吏正在记录着这个场面,等陛下回了长安城还要将这一幕父子之情讲给长安城的众人听。
陛下是仁孝仁德的天可汗。
张阳扭头不去看这虚伪的一幕。
“姐夫为何背对着?”李泰这句话问得很煞风景。
“我见不得这种场面。”
“想来也是,姐夫自小孤苦无依。”
“我不是感伤,我怕我看久了会吐,对……与魏王殿下去长安城一样,会吐。”
终于皇后带着一群公主与皇子坐上了马车。
李世民先是向李渊行礼,终于是坐上了马车。
张阳的目光送着车驾走得越来越远,李渊抚须道:“二郎与朕说将来会好好重用你的。”
“姐夫是有智慧的人,当然应当重用。”
“有智慧与能够为社稷做事不同,要将智慧用在社稷上才能成为朝中重臣。”
说完话,李渊的目光带着期待。
张阳并不喜欢这样被人看着,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朝中能人众多,有赵国公,有尉迟恭大将军,还有房相郑公等人,如此多的能人,不缺我一个。”
李泰又道:“当年韩信点兵时便说过多多益善,父皇胸怀天下,自当能够容下姐夫。”
张阳低声道:“是啊,谁人不记得你父皇当初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隋唐多少英雄好汉,乱世豪杰辈出,各路好汉揭竿而起,那是个豪迈的时代,也造就现在的民风尚武。
李靖,秦琼,单雄信,罗士信,张须陀,尉迟敬德……
当年的英雄好汉又有多少人能够善终。
没和李泰说的是,成为他父皇的彀中之臣有风险,争取早点退休比什么都好。
“魏王殿下,我们一起去铁匠坊看看进度如何?”
“不去。”李泰很果断地回道。
“铁匠坊是我们的技术所在,提高铁器的铸造技术才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技术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你自己,本王不想去。”
李泰刚想走就发现自己的衣衫被人拉住了,再往前走几步想要试图挣开。
僵持好一会儿,李泰放弃了,任由姐夫提着往铁匠坊走去,“为什么老天会给你这么大的力气。”
“无他,多锻炼。”
快到铁匠坊门口,这才松开手让这小胖子走前头。
见是魏王殿下来了,众人停下手头上的活纷纷听说。
江师傅此刻面对着一个铸造的难题,需要做出坚韧的弹簧在铸造上就不能让铁过硬。
他们最新的成果就是一个和李泰胖脸差不多大的弹簧。
弹簧的截面做得很宽,就像是弯曲的铁片缠绕而成。
张阳尝试着挤压几次,“魏王殿下,这个弹性是不是不太够?”
李泰依言点头,面无表情。
张阳又道:“魏王殿下说过,通过改变横截面确实可以改善承重能力,但如此一来能够承受的压力便小了许多,通过材料的改变来提高韧性才是关键。”
李泰还是点头,“对,本王确实这么说过。”
要不是精通一些五金知识,还真要被这个问题难倒了。
奢侈点可以掺入黄铜,铜的金属弹性更好,再是冷轧和热拔的工艺。
上一篇: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下一篇: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