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464章

作者:张围

  张阳看了看现在制造流程,这里还是老样子锻打和定型两个主要流程。

  “魏王殿下带铜钱了吗?”

  李泰在自己身上摸索着,许久没有摸到铜钱,他走到门外对自己的侍卫道:“拿铜钱来。”

  侍卫很听话地拿出一串铜钱,李泰转手递给张阳。

  “江师傅,魏王殿下以前教我可以在锻打的时候加入铜,尝试制造出一种合金材料,来增加韧性。”

  李泰又点头,神情逐渐麻木,“对,本王教过。”

  江师傅躬身道:“魏王殿下小小年纪,就懂得如此多奇妙的铸造工艺,老头子佩服。”

  “在下也很佩服。”

  看张阳也跟着行礼,李泰感到自己的头皮在发麻,他硬着头皮板着脸,“无他,多读书。”

  江师傅又道:“可是私自铸铜是重罪怕是……”

  张阳清了清嗓子。

  闻声,李泰又道:“不妨事,只要你们能够铸造出来,不仅不会有惩罚,本王保你们无虞,过些日子本王也会让朝中拿准许铸铜的文书下来。”

  张阳又道:“魏王殿下说得没错,在关键上技术上我们应当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江师傅拿起一串铜钱开始尝试,这就像是研发,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投入。

  走出铁匠坊的时候,李泰抱着张阳的手,“姐夫,我们能不能不要这样了。”

  “魏王殿下,他们都是最淳朴的人,长辈的善意不要拆穿为好。”

  “姐夫,你会成为圣人的。”李泰咬牙切齿。

  “我做个好人,当不成圣人。”

  “铸铜大事,当真要和父皇说吗?”

  张阳惆怅道:“铜也只能解决一时,再怎么说铜钱只是铜钱,它要是成了耗材会出现经济混乱的局面,我会考虑其他的合金方向。”

  “青铜合金确实可以尝试,可塑性也很强,再怎么说它也是铜,还有铬、镍,碳钢都可以尝试。”

  张阳回头看了看铁匠坊,眼下就是一个小小的作坊,“魏王殿下重新规划一片地,我们需要重建一个铁匠坊。”

  “要建多大?”

  “以前不觉得,现在骊山的生产已经到了瓶颈,眼下需要再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改良技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的方向没有错吧,先尝试着。”

  “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炉子,需要更好的设备,需要更多的矿产,等我回去好好想想,看来是要将以前的毕生所学都拿出来了。”

  “姐夫的毕生所学?”李泰又肃然起敬,以现在张阳的才学已经了不得了,光是印刷和造纸就足够他吃穿不愁,还能过得富裕。

  李泰凑上前跟着脚步,“还有什么本事没有拿出来。”

  “以前跟着父母做过五金手艺,那时候耳濡目染也算是半个行内人,现在我需要重新回忆,凑合先用着,我尽量想一些眼下用得上的设备。”张阳揣着手在原地站定,还要从基础开始重头造一遍,惆怅道:“娘的……工作量好大。”

  “姐夫放心,我一定看好骊山,绝对不会再让细作进入骊山。”

  “有劳魏王殿下了。”

  “放心,以后得闲就守着村子里的几个工厂,一定不会让细作踏足。”

  宫里,李世民坐在甘露殿清退了左右。

  李君羡在殿内扑通一声跪下,“末将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话音落下,殿内很安静。

  见陛下迟迟没有说话,李君羡伏在地上,“人手是末将挑选的,没想到都被魏王殿下给抓了出来,末将失职,自领军法处置。”

  “不必了。”李世民放松着身体,后背靠着手里拿着奏章。

  难得的阳光窗户中照入,落在陛下身上。

  “骊山地小,包括蓝田县也就三百户人家,稍有排查便能知晓,被查到也是意料之中,聪明人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小子当着朕的面,让朕的儿子抓出朕安排的细作。”李世民合上奏章随手丢在桌案上。

  听着陛下的一番言语,李君羡不敢抬头,看来张阳是故意这么做的。

  “陛下!这张阳好大的胆子,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末将这就带兵踏平骊山!”

  李世民沉默半晌没讲话。

  李君羡慕跪在地上也不吱声。

  “你去承天门前自领十大板,若以后再说踏平骊山的话语,再加二十大板。”

  “末……末将领命。”

  陛下明明对张阳有怨言,又不想现在就处置他,帝心难测。

  李君羡很想抽自己一巴掌,又在陛下面前说错话了。

  等人离开,李世民重新拿起这份奏章,低语道:“召尉迟敬德来。”

  “喏!”

  殿前的侍卫回应。

  不多时,尉迟恭便来到了甘露殿,“陛下!”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章,“你在奏章上写着恪儿领着三十兵卒练兵,颇有成效?”

  “回陛下,蜀王殿下手中的三十兵卒,日夜操练,还有不少奇怪的规矩,练了两月倒使这些兵卒的精气神有很多的改观。”

  “改变精气神?”李世民苦笑道:“听着像是治病。”

  尉迟恭又道:“听蜀王殿下说这等练兵之法是张阳传授。”

  皇帝还是点头,神情上多了几分明悟,“朕明白了,张阳懂得医术,他自然可以有改变人之精气神的手段,这是在治病还是在练兵?”

  给李恪的兵马,哪里算是兵马,三十个兵卒用来做侍卫还差不多。

  尉迟恭也就是让蜀王殿下玩闹,没想到还真练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陛下,之前整顿卫府收效并不大,起初半月还算是不错,但过了一两月这些卫府又成了原样,而蜀王殿下这般持之以恒,改变一个人精气神的办法,是否也可以用于其他卫府。”

  当年征战天下,将士们也都是意气风发,李世民自然不想卫府风气变坏,更不想看到大唐兵马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有李绩,尉迟恭,牛进达,李大亮这些人撑着倒也不算差。

  大唐兵马但凡带出去都是豪气冲云霄,兵锋所指,诸国莫敢不从。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吵架需要学以致用

  甘露殿内,李世民与尉迟恭商议了许久。

  涉及卫府兵马就不是小事,李恪终究还是一个孩子,万事哪有想得这么容易。

  更不要说卫府是否要改制。

  有了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在前,李世民对兵权的控制更加理智,看似朝堂上将军国公不少,能够掌握兵权的依旧是少数的一部分人。

  尉迟恭缓步走出甘露殿,这一次的商议也有了结果。

  封蜀王李恪云骑营校尉,校尉多少也算是一个卫府中的重要职位,可以独领一队兵马。

  这样的校尉在军中不少,许多权贵子弟入卫府也就只是校尉,碍于蜀王殿下还未成年,只多给了三百兵卒。

  这种安排不用圣旨宣读,消息在宫中不胫而走,这一刻收到消息的杨妃心中很是高兴,心中的石头也算是落下了。

  “恪儿,总算是在军中有了一官半职。”杨妃匆忙看着寝殿内的摆设,目光扫了一圈唯一可以拿得出来的,也就是一颗东珠,这还是当初从前隋的皇兄留下的。

  知道杨妃的心思,一旁的宫女小声道:“听说公主殿下和骊山县侯喜爱银钱。”

  杨妃这才收回了目光,从柜子上拿出一个盒子,盒子中几块银饼。

  张阳和汝南公主的家业很大,这点银钱多半是看不上了。

  身为妃子,如今身上穿着的衣衫正是骊山送给皇后的布匹所制,不少宫中的皇子与公主所穿也都是用皇后分下来的羊毛布料裁剪而成的衣物,听说这种布料已经在长安城卖到五百钱一尺。

  又是一番思量,杨妃将前隋皇兄留下的东珠装进一个盒子,“将这颗东珠送入骊山,交由汝南公主。”

  宫女接过盒子又问道:“需要留下话语吗?”

  杨妃摇头,“不用了。”

  “喏。”

  领军卫的卫府中,李大亮正在带着人列队练兵,队伍中只有角落的一小队人手站得笔直,与其他队伍相比非常显眼。

  尉迟恭将兵部批复的文书交给李大亮。

  双手接过文书,李大亮打开文书朗声道:“队正李恪,出列!”

  “喏!”李恪还显稚嫩的声音在队伍中回应,快步跑到队前。

  “队正李恪整顿军风行之有效,调任云骑校尉,兵甲三百人!继续操练!”

  李恪躬身大声回应道:“喏!”

  操练队伍的角落,李孝义搬着一桶臭烘烘的衣服从营帐中走出来,这些满是跳蚤的衣服还要拿去洗。

  他并不在乎这些跳蚤会落在自己的身上,目光看着站在军前的李恪,眼中有羡慕,再是多看两眼,他加快脚步离开,眼中还多了几分不屑。

  若是自己军中肯定不只是一个校尉,他心里暗暗想着。

  队伍操练了一上午结束后,李恪的心情很好,姐夫给的兵法果然有用。

  眼下手中多了三百兵卒,说不定在将来自己可以带领更多的兵马。

  走在营地里,正是军中用饭食的时候,三五成群的兵卒聚在一起吃着饼喝着米汤。

  听着他的话语这些汉子所聊的无非就是女人。

  李恪抬眼看去,就见到李孝义和军中一个老兵扭打着,起因是对方抢了他的饼。

  别看李孝义年纪小,他打架的时候出手可不轻,一脚踢在下三路让老兵也疼得直叫唤。

  他在军中被人百般戏弄,没有服过谁,也从来没有因为被欺负而哭过。

  看着他狼狈的模样,在军中他是仅有的一人与自己年纪相仿,李恪对他多了几分欣赏。

  用了饭食之后,军中有半个时辰可以休憩。

  对李孝义来说今天的衣服还没洗完,他还要继续洗。

  他将衣服用力搓洗着,刚来的两天就有几次因为衣服没有洗干净被军中处罚,现在每一件衣服都洗得很认真。

  注意到河面的倒影,李孝义回头看去,“你来这里做什么?”

  李恪还穿着甲胄,颔首道:“来看看你。”

  “我会把衣服洗干净的,派人来盯着就是看不起我。”

  “没有看不起,也没人让我盯着你,不怕你偷懒。”

  闻言,李孝义搓洗衣服的动作稍稍停顿,又是看了一眼李恪,继续卖力搓洗。

  “军中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

  “你是蜀王殿下,你和我们不一样。”

  “在军中人人都是一样的。”

  “那些老兵都照顾你!”

  “他们没有照顾我。”

  越是和李孝义讲话久了,李恪就越想和他打一架,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也很有血性的人。

  英雄好汉就应该是他这样的。

  这人说话一直都是带着刺,李恪觉得再和他多说几句话,控制不住就要与他动手。

  只好放弃了想与他做朋友的想法,转身离开。

  若没有正式的文书,他也成不了真正的士兵。

  李恪加快脚步走入营地,准备整顿增派的三百兵卒。

  宫女带着东珠离开长安城,将其送到了骊山。

  此刻,骊山李玥手里拿着东珠走在夫君的身边,夫妻俩见了孙思邈从医馆出来,这才知晓杨妃派来了宫女。

  本想着既然是宫中杨妃送来的东西,也要亲自见见来人,对方在村口将东珠交给婶婶便离开,也没有说要走入骊山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