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635章

作者:张围

  孙思邈抚须道:“往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需要有人照顾,也不能离开人,他年事已高,已不得再用药,往后令人照顾着,短则三五月,长则一二载,这便是命数了。”

  “有疗养的希望吗?”

  孙思邈一声叹息,“骊山僻静,远离尘嚣,适合老先生养病,贫道安排一两人照料他。”

  张阳拱手行礼,“有劳孙神医了。”

  “也只能如此了,贫道用银针刺了他的天冲穴,才能让他清醒片刻,好教他交代后事,往后轻易不能再用针,这种片刻的恢复,对他的负担也越大,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

  身后的仆从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他哽咽着又跪在了地上。

  孙思邈颔首道:“你是他的仆从,也是他亲近之人,且留在这里照顾他,往后让他的亲人也来看看吧,他的时日无多了。”

  “小人明白了。”

  离开的时候老先生又陷入了浑浑噩噩的状态说着从前,还以为身边的仆从是他的儿子。

  将老先生交给孙神医照顾,张阳和李泰走出医馆的时候心情沉重。

  “姐夫,皇爷爷也会这样吗?”

  听李泰突然一问,张阳解释道:“魏王殿下放心,这种病症与老人家的心理状况有关,太上皇是个乐观的人,现在身体也还硬朗。”

  李泰点着头又道:“嗯,我会好好照顾皇爷爷的。”

  独自一人回到骊山上,张阳的心情很不好,眼神中带着痛苦与不解,看着秋雨落在眼前,落在华清池中。

  李玥放下书卷低声道:“这是怎么了?”

  “我见到了温彦博老先生,只是老先生突发重病。”张阳长叹一口气,“媳妇啊……”

  “嗯。”李玥应了一声,挽着夫君的手臂,纤细的手指帮他整理好有些散乱的鬓发。

  夫妻俩相互依靠坐在躺椅上。

  张阳低声道:“有时候我也想过就这么做一个富家翁,但见过每一个老人他们都在劝我不该无所事事,他们总觉得我应该背负社稷,我应该为了社稷挺身而出。”

  李玥温柔地笑着:“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有人能够治世,有人能够领军打仗,只不过老先生的遭遇让人有所彷徨,当一切都平静下来,在风吹雨打中,坚持初心。”

  要做个心怀天下的人很累,张阳看着眼前的雨景,沉默着一言不发。

  雨势越来越大,就这么躺在屋檐下,还是会有些许雨水落在身上。

  见了温彦博之后,辽东这件事就像是使命一般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王珪也好,温彦博也罢,这些老先生也是肉体凡胎,即便是早已年迈重病缠身,他们依旧不忘自己的坚持。

  这些人活着就像是将家国天下扛在了肩膀上,温彦博到现在还在牵挂着辽东,牵挂着留在高句丽的那些将士尸骨何时能够归乡。

  王珪牵挂着那几家古老的世家门阀何时会不再荼毒中原,他老人家能辨清浊,能疾恶,能奖善,志向深沉,不重名利。

  让李世民广开言路,事后接任高士廉官拜侍中,修订了《五礼》又因年迈退出了朝堂。

  即便是离开了长安,他还要心念着世家之事,科举之事。

  到现在才觉得,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已是贞观十年,这片大地也已经焕然一新。

  这两位都是固执的老人,固执到不可理喻,张阳心情无以复加地沉重,困倦之意袭来,看怀中的媳妇已经睡着了。

  夫妻俩像小时候那般,一起躺在躺椅上。

  都不是小孩子,又显得这张椅子很挤。

第六百零四章 不可擅自做主

  听到女儿的笑声,李玥这才醒来,她慵懒地坐起身舒服地深吸一口气。

  夫君正与女儿搭着积木玩,一个用积木做成的大院子就在桌案上,就这么一个成果,小清清能够欣赏,能开心许久,只要不让她学着写字,除了写字,这世上的其他一切对她来说都是美好的。

  小清清摘了一朵小花,放在她亲自搭建的院子中。

  关中入秋的日子,总让人觉得舒服和惬意,骊山上的绿化一直很好,在不砍伐树木的基础上,张阳还栽种了一些杨柳树,这让骊山的景色在这个落叶地季节中多一些绿色。

  等其他地方的景色都入秋后,一片枯黄,骊山还是郁郁葱葱的。

  在骊山田地里种着的水稻正是丰收的时候,这也是骊山的奇景之一。

  这里与其他村县不同,除了夏收麦子秋后还要收稻米。

  这也就有了传闻,说是骊山的人都很能吃,吃得很胖。

  这些天李泰都在忙着酿酒场的事,也没有再来铁匠坊。

  在村子里的人看来,铁匠坊的炉子熄火已经有些日子,从今年夏天停工到现在也没有再烧起来过。

  原本在这里劳作的铁匠也都被分配到了酿酒场。

  江师傅带着三两个工匠也能应付得过来。

  “这些琉璃你带着给魏王也不知道够不够用。”江师傅用布盖着箩筐,生怕被铁匠坊内的其他人看见,他总是趁着没人的烧起炉子,一个人烧制这些琉璃。

  张阳掀开黑布的一角,看着罗框内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琉璃,当然不能像后世那般干净,能够透光就很不错了。

  “江师傅,魏王殿下最近挺忙的,能得空得闲之后,我会带着魏王来与江师傅说明。”

  “你去吧。”

  江师傅的态度比之前冷淡了不少,背起这筐琉璃,走之前还看了看江师傅的神情。

  他老人家一脸的忧愁,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的担心,之后找个机会再与他明说。

  背着一大筐的琉璃来到骊山山顶上,温室四周的木架子还未撤去。

  张阳脱去自己厚实的外衣,准备给温室这个大笼子上方一个个空缺的洞口铺上琉璃。

  拿着梯子放在拱顶的下方,先用玻璃放在木架的下方,底部再用木片撑着,拿着小木槌将细钉子打入固定,木条之间夹着琉璃,这样就显得牢靠很多。

  温室的建设准备了半年,这才开始正式进入了收尾的阶段。

  在温室中已经长出了些杂草,加上温泉提供的温暖,换了土之后,这些杂草长势不错。

  也说明了这地已经养好,可以种菜了。

  李玥迈着步子走入温室,温室很大,与华清池一样大,温泉水从温室两边流到中间,将这里的地方方正正分割成一个个小块。

  伏下身,看着箩筐中的一块块琉璃,她好奇道:“这些琉璃的品质看起来就很好,可惜只能给夫君用来修建温室。”

  装好了几片琉璃,张阳走下梯子再抬眼往上看,“你看,如此一来光照也能透过这些琉璃,照入温室中。”

  闻言,李玥也抬眼看去,那五块琉璃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了。

  “很漂亮。”她给出了一个评价。

  “给我们家的窗户也装上如何?”

  “要是这片拱顶都是用这种琉璃盖着,那该是怎样的景观。”

  李玥平时穿着很朴素也很简单,乍一看好像她又回到了以前在长安城那个小家时的模样。

  她的固执依旧还在,还是不愿意用这种琉璃来装点家里,当即避开了这个话题。

  媳妇要慢慢劝,对此张阳并不是很着急。

  温彦博老先生病重之后,半月后他的家人前来看望,以他的病情现在已经不能离开骊山了,在骊山还有孙神医专人照顾。

  今天,张阳和李玥带着女儿远远看着,老先生被自己的家人围着,这些亲眷的情绪都不是太好。

  “夫君不出面去与他们说说吗?”

  张阳颔首道:“孙神医会与他们说的,不用我去了。”

  现在温彦博每天只有这么三两个时辰是清醒的,也就在清晨的那段时间,过了午后当他心力不支之时,又会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

  按照孙神医说的这种清醒的状态只会越来越短。

  这种病情不可逆,只能眼睁睁看着情况恶化。

  老先生用为数不多的清醒时刻交代自己的后事,之后她会将自己的儿子认作当年的故友,将自己的孙子认作敌人恶狠狠地怒骂。

  等这些家眷离开之后,李世民亲自来看望他。

  夫妻俩远远瞧着陛下与温老先生低声相谈,也不知道现在这个时候,老先生会与陛下说一些什么。

  过了午时之后,老先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何处,只能怒骂着天可汗。

  李世民作罢离开,见到李玥与张阳眼神这才柔和,“当真如孙神医所言,老先生的病情无法治愈了?”

  张阳驻足原地,点头道:“确实如此,已是这个年纪,孙神医倒有手段能够让老先生的神志短暂地清醒,但这种强行的清醒只会让他的病情更严重,这些天偶尔还有清醒的时候,已经很不错了。”

  看皇帝眼神中多有不满,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陛下,这世上有太多事意难平。”

  “这朝堂不是朕一个人说了算,这世上有太多出师未捷身已老,壮志难酬,朕又何尝没有彻夜难眠的时候。”

  张阳笑道:“陛下可不能彻夜不眠,这社稷还需要陛下。”

  顺着夫君的话,李玥稍稍行礼,“父皇也要多注意身体。”

  李世民看着夫妻俩人,长叹一声,“张阳,你说朕该如何做个明君圣君?”

  “臣不知道。”

  张阳回答得很快,这种问题没法回答。

  “还有人想让朕登泰山封禅,朕常常在想,有何脸面。”

  张阳看向村口房相,“陛下,老先生经营朔方多年,当初郑公与他老人家争辩突厥治理之法,臣以为现在是时候了。”

  “温彦博当初让朕效仿汉武帝,安置突厥诸部,朕也答应他了,你这话是何意?”

  张阳颔首道:“陛下,今时不同往日,有些时候郑公的话语是没错的,他的方略也没错,只不过当时的国力,陛下更愿意选择成本更低的方法,担心在同化突厥人的过程中,再使突厥生变。”

  “可当下漠北已平定,突厥唯一能够号令兵马,在兵事上能够与大唐一战的人只有当初留下来的阿史那杜尔,他如今身在波斯,鞭长莫及,突厥小可汗还在我们外交院的控制之中。”

  “这小可汗没有雄才大略,不过是个天真的孩子,这个时候才是同化他们的好时候,派出官吏施行县治,推行儒法,归入大唐户籍。”

  李世民低声道:“这件事朕会让朝中众臣商议的。”

  张阳笑道:“那就有劳陛下了。”

  秋风吹过,李世民突然又问,“是不是朝中就算是不同意,你也会让外交院这么做?”

  “陛下说笑了,臣怎敢。”

  总觉得这小子的笑容不对劲,李世民狐疑又问,“老先生病重前与你有过一次长谈,他都与你说了什么?”

  “说了人生志向,说了他老人家的意难平。”

  “他也与你说了辽东之事?”

  “他老人家从未提及过。”

  李世民嘱咐道:“前有杨广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四起,坊间乡民十不存一,朕有心想取高句丽,可眼下时机未到,你也不可擅作主张。”

  “臣明白了。”

  送别了父皇,李玥看夫君脸上满是笑容,“夫君一定会擅作主张的。”

  “所以我这个礼部尚书做不了多久的。”

  “距离夫君三十岁还远呢?”

  “也就剩三年了。”张阳牵着她的手一路往家走去。

  “父皇与夫君一样,想的事情太多了,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就怕晚年成了老先生这般。”

  听她话语里带着担忧,还有些警告的意思,张阳咧嘴笑道:“我不一样,我修炼浩然正气,尘世间的琐事影响不到我。”

  “再说了等我再用两年造出蒸汽机,再用三年让骊山制造闻名世界,再将我们的孩子培养好,我们两人每天数钱度日,那才是我们的理想。”

  “小时候夫君给我治病,若是将来年纪大了,夫君也重病缠身,换我来照顾,直到我们白发苍苍。”

  “好呀,等年纪大了你养我。”

  夫妻俩牵着手,李玥红着脸温柔地笑着,脸上尽是小高兴。

  骊山的酿酒厂第一次送出了五百坛酒水,这些酒水由朝中官兵护送,李世民点了一名他信得过的将领。

  等这些酒水出了关,便让狄知逊安排,要不就在互市贩卖,要不就交给安延偃让他去安排销路。

  将这些粮食都酿造成酒水,张阳觉得自己的压力顿时大减,关中的酒水在关外是紧俏货,在关外诸多交易都还是以物易物,关中酒水不像青稞酒那般寡淡,也不像葡萄酿那般酸涩,便是关中酒水最大的竞争力所在。

  一坛关中酒可以换取几两金沙,这便是最大的财富来源。

  收割财富这种事情,骊山擅长,皇帝也喜欢做,当这件事通过朝中的商议,李世民就做好了躺着赚钱的准备,以至于赚钱的大头还在骊山,还清建设河西走廊欠着的债,对这位皇帝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