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734章

作者:张围

  也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那样扫兴,李世民看到活字印刷无动于衷,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吸引古人。

  活字印刷虽说很好,但对皇帝来说没这么大的价值。

  可炮仗的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一面墙倒塌之后,厂房摇摇欲坠,一阵风吹过之后整面墙轰然倒塌。

  李靖很欣慰,事先有了李世民的讲述,他的神情没有震惊,终于有了些许笑意,便言道:“你怎么一脸的沮丧。”

  张阳揣着手索然一叹,“为了给大将军示范此物的用处,因此炸坏了这么多青砖,这些青砖拆了还能用的,可惜。”

  “大唐若能有如此破城利器,几块青砖而已,不足惜。”

  要是李泰能够娶了阎立本的女儿,从而给骊山建设带来一大臂助,确实没什么可惜的。

  那是工部尚书,工匠世家的女儿,资源和技术方面都是一等一的。

  我竟然开始期盼着胖子结婚了。

  李靖还沉浸刚刚的爆炸余音中,“还有吗?多炸几下。”

第七百零一章 兵法与火器

  炸响声引来了不少的村民的目光,大家也只是多看一眼,好奇发生了什么。

  在骊山的村民多么稀奇事物都见过,他们还见过吃煤吐烟的大怪物。

  李靖还想要多炸几下……

  张阳苦恼地思量着,“在下没有准备太多,改天如何?”

  “嗯,也罢。”李靖的神情稍稍有了些许激动,但很快又恢复了板正的神情,“老夫看此物对兵法战略,也有些许感悟,不如你我好好畅谈一番?”

  张阳点头道:“好呀。”

  李靖的住处被两位婶婶安排得很好,而且还准备了不少刀兵。

  “红拂说是在骊山找到一匹好马,她正想要去驯服。”李靖说着话,走入了宅院。

  张阳跟在后头,其实骊山的房子都是一个样式的,当初没想太多,只是为了建造起来能够方便一些,没有花太多的心思。

  骊山只有一匹三河马算得上是好马。

  不过那匹马,平时都没怎么管束它,也不知道它会在哪里。

  李靖坐下来笑道:“老夫很喜欢这里的椅子。”

  张阳解释道:“这椅子的后背是弯曲的,长时间久坐的话后背会很累,所以用靠背弯曲的样式。”

  “嗯,都说骊山的手艺好,如今看来名不虚传。”

  张阳神色稍有松懈,两人坐下来之后,也放松了不少。

  “老夫也很喜欢这里的茶水,比长安城卖的茶叶好很多。”

  茶叶并不难做,光是看茶叶的成色多多少少就能猜到制造方法,只不过做出来的味道各不相同,如今长安坊间也有不少卖茶叶的。

  这些茶叶不知道是从何地而来,说不定是各地自己钻研出来的炒制方法。

  这也导致了味道都不相同。

  骊山的茶叶都是从江南来的,也都是徐慧安排人炒制好送来,味道自然是最好的。

  李靖低声道:“听陛下说过裴行俭打退了波斯人,使用的也是这等火器吗?”

  “嗯,用法有些不同。”

  又像是觉得多问不太好意思,李靖从屋内拿出一把横刀:“此刀送你了,当年老夫就是携带此刀征战中原。”

  张阳接过刀点头称谢,“既然是女儿的老师所赠,将来还是要交给小清清。”

  李靖心中越发满意,“你的谈吐言行不像外面传闻的这般不堪。”

  张阳惆怅道:“外界的人对我有很多的误解,其实我这人长年修炼自身,如今已有一身浩然正气。”

  “老夫还听说你有三张脸两颗心,是个妖人。”

  张阳又是清了清嗓子,“那都是谣言。”

  李靖再看他的谈吐点头道:“想来如此,外界的传闻难免失之偏颇,对人对事都很片面。”

  这种事情就要数李靖最有经验了,要说当年北征突厥回来,这位昔日无往不利的大将军放下了兵权。

  坊间对他的议论就一直没有停过。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或许李靖与李世民之间真的达成了什么约定,李靖深知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这位大将军放下兵权对李世民来说是必要的。

  李靖放下了兵权的那一刻开始。

  天下才算是真正的安定了。

  而李靖被坊间传颂成了战神一般的人物。

  李世民是一位仁德圣明的天可汗。

  李靖是一位百战百胜的战神。

  这两位有了相互成就的意味。

  不过这背后那些讳莫如深的往来,皇帝的真正意图就说不清了。

  李靖颔首道:“你说裴行俭用的火器,与老夫刚刚所见的不同。”

  “嗯。”张阳点头道:“给大将军展示的火器难免有局限性。”

  “如此说来也是。”李靖点头道:“老夫若是知道你手中有此利器,自然不会让你的兵马贴到城墙,而且会在城外再多安排一支兵马,确保不会有人将火器放在城下。”

  李靖说出了这等火器的破解之法。

  破解之法确实很简单,一针见血,无非就是多用一些人力而已。

  张阳放下手中的茶碗,“古来征战离不开战马,我还造有一种土雷,此物只要放入埋入地下,战马或人靠近就会炸开,对付骑兵最为有用。”

  李靖蹙眉摇头,“不,就算是你可以对付骑兵,一次两次尚可,三五次就会有防备,或是鸡鸭,或是驴群狗群放出,就算是用战俘去踩一遍大军再行进便可。”

  “我还有一种火器只需要投掷出去就能引爆,在人群之中引爆可让杀伤达到最大。”

  这一次李靖沉默不语了,好似在寻找破解之法,脑海中也浮现了战阵在应对火器时的办法。

  没等大将军在讲话中,张阳又道:“我还打算造出大炮,不需要将火器埋入城墙下,只需要对准城墙发射之,便可以轰开城门。”

  李靖依旧沉默不语,他还在思考破解之法。

  大将军用的都是以前的战法,如果战争之中使用了火器,打仗之时就要变换打法。

  沉默良久,李靖低声道:“何时可以让老夫见到这些事物。”

  张阳笑道:“短时间不会,可能要过一段时间。”

  “嗯,那老夫就等着。”

  看着天色又要下雨,张阳起身道:“在下就先告辞了。”

  李靖送到门前,“希望你早日可以造出来。”

  走出宅院的时候,张阳回想着与大将军的谈话,一场对话像是火器与兵法之间的对抗。

  火器杀伤力很直接,兵马相对来说更依仗智慧。

  与大将军谈话就像是战争科技与兵法智慧的对撞,这种感觉很有意思。

  正走着,就瞧着李孝恭朝着自己走来。

  “你小子又去见李靖了?”李孝恭小声道。

  “对呀,刚谈了许久,与大将军谈话受益匪浅。”

  闻言,李孝恭神色忧愁更重,“你应该与李靖大将军保持一些距离的。”

  张阳颔首道:“河间郡王的意思是与李靖大将军走得太近,很可能会不得好死?”

  李孝恭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可神色中的担忧之色已经说明了一切。

  张阳又道:“既然陛下让大将军来骊山,肯定是有安排,说来也是为了火器。”

  “嗯,多半是的。”

  “我女儿还拜了大将军与张将军为师。”

  李孝恭一脸悲怆地看着乌云浓重的天空,“老夫上半生过得心惊肉跳不安宁,看你现在这般何其心疼。”

  张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一个轻松的微笑,“您老就是想太多了。”

  “是呀,你小子比老夫有智慧得多,总是能够化险为夷,老夫就不一样的,等有一天真的大祸临头只能上吊自尽谢罪了。”

  “不至于。”

  “虽说张公瑾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些话你也要听他的,如果你想要个平安,以他的本事也可以办到。”

  “嗯。”张阳揣着手一路走着,“老师嘱咐过,我这一辈子都不能执掌兵权,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如何看得这般透彻。”

  “张公瑾是个很聪明的人。”

  李孝恭给出了评价,“你待他的三个儿子如自家兄弟有这份情义在,无论如何张公瑾都会真心实意地为你着想。”

  “河间郡王嘱咐我一定铭记在心。”说着话,张阳停下脚步,“今日我媳妇闲来无事,打算做一册年历,做好了给您送来。”

  “也好。”李孝恭点头没有拒绝,“老夫再去多看一眼房梁上的绳子,心中多一份警醒。”

  张阳目送他离开,自曲江池的那一夜过去,再到如今李靖大将军来骊山。

  越发明白了这位天可汗的城府,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只是觉得皇帝的刀子越发近了。

  李靖大将军能够来骊山,是一件好事。

  但对有些人来说又不是很好事。

  这让骊山这个地方的存在更加地特殊,也让朝中愈加防备。

  近日又一阵雨水落在关中,本就是临近霜降时节,这深秋又下起了大雨。

  大雨淹没不了长安城的热闹,今天的长安城也一样热闹。

  许敬宗坐在礼部,听着身边下属的话语,怒拍桌案,“好个弘文馆竟然与礼部抢人!当真是个不长眼的东西,来人!召集兄弟!”

  事情是这样的,原本这弘文馆也需要招揽生员,很多科举没有及第的人,想要继续留在长安城。

  弘文馆是个最好的去处,当然了现在又增加一个崇德坊。

  这些饱读之士可以在这里写诗文,写文章,或者校验文章来赚取一些营生,也能有个落脚之地。

  在长安落脚之后,他们就可以准备来年的科举了。

  大唐的能够识文断字,能够写文章的读书人依旧是少数,这些工作的工钱往往给得不菲。

  毕竟人才稀缺。

  只不过这一次弘文馆招收生员,要了很多礼部早就打点好的人,无他就是因为有人整天送外交院的坏话,说礼部的外交院鱼龙混杂,闲散地痞之辈众多。

  如此一来礼部与弘文馆的矛盾便有了。

  许敬宗刚刚任职礼部尚书不久,新官刚刚上任,总要服众也需要招揽人心。

  这不出了朱雀门之后,就召集了外交院不少人。

  有礼部尚书带头,众人也都纷纷跟从。

  就这样,许敬宗带着百余人横行街道,来到了弘文馆门前。

  弘文馆的主事也是有人撑腰,自然不怕他许敬宗,双方争执不下。

  许敬宗怒上心头带人冲入了弘文馆,将弘文馆砸了,打伤了不少人。

  此事最后被领军卫给控制住了,最后交给了郑公处置。

  魏征一直是个公私分明的人,这件事传到了陛下耳边,李世民只是罚了许敬宗一年俸禄了事,至于其他人众,都罚了一些银钱。

  陛下轻描淡写一句话将这件事揭过了,皇帝这么做有这么做的用意。

  照理说许敬宗如此行为脱去官身也不为过,谁让他有靠山,他的靠山就是当今陛下很赏识的骊山县侯。

  许敬宗很明白就算是把弘文馆砸了,陛下也不会重罚,他心里料定了陛下早就清楚弘文馆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