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993章

作者:张围

  张阳拍着他的肩膀道:“我向来如此,我们是朋友。”

  “县侯希望下官帮忙去巴结房相吗?”

  “你要是愿意的话,有劳了。”

  岑文本气馁一叹,“做县侯的朋友,令人觉得很踏实。”

  看着手中的几份奏章,张阳又道:“朋友之间自然是要踏实的。”

  “是呀,所以县侯的朋友一直很少。”

  岑文本提着两个篮子离开,好的是这一次竟然没有一步三回头。

  张阳手里拿着三份奏章,一份是北征战事的奏章,一份是治理黄河清沙奏报,还有一份是今年支教工作。

  大唐的支教工作进行了有五年了,这五年以来颇有成效。

  朝中觉得要加大规模,准备派支教的夫子前往江南各地。

  朝堂就是这样,当他们那些尝到了支教的好处之后,便会在这一道加大力度做下去。

  大唐的朝堂就像是个海绵,一边吸收着各路的人才,一边将各路人才放到中原各地,吸饱了水之后将水都压出来。

  如此一来朝堂也就平衡了,当所有人都有事业要去忙,有事业要去做的时候,勾心斗角的人就少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讲理的骊山

  如果大家都闲着无事,为了那么点权力,整日尔虞我诈拉帮结派,就会闹得乌烟瘴气。

  让朝堂转起来,让大家都忙碌起来,每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朝堂也就消停了。

  朝堂上还是有人吵架,秉持着贞观风气一直都是如此,意见不合就吵架,吵不过就动手,太极殿内鸡飞狗跳也不是一天两天。

  岑文本的工作又恢复了常态。

  骊山的事情这才少了一些,零星有一些奏章送来,还都不是重要的事。

  闲来无事,张阳陪着女儿与儿子在田地里种菜。

  种了菜便带着姐弟俩去河边钓鱼,如此才觉得自己距离退休的日子又近了一些。

  张清清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她的数术天赋与她母亲一样好,学数术特别地快。

  其实当年老师张公瑾很喜欢她,与她说了许多,多数时候老师教她都是一些智谋方面的本领。

  也不知道这孩子能够学到多少。

  张心安就有些头疼了,这孩子自小就虎里虎气的。

  清清有师公带过,自然可以放心。

  但儿子心安也需要一个老师,至少能够带他三五年。

  张阳的目光从河面移向身边的儿女,果然心安这个小子又睡着了。

  张清清的心思也不在河面上,她正手捧着一卷书看着,看的正是唯物论。

  唯物有好几卷,她现在所看的正是意识内容的一卷。

  “县侯!”

  一声呼喊,让即将咬钩的鱼逃了,张心安也从瞌睡中惊醒。

  来人是李泰的侍卫,他快步跑来,在河滩边踩出些许不起眼的涟漪。

  “东夷有消息了。”

  张阳起声道:“说。”

  他拿出一卷书信递上,“倭奴的王族全部出城投降,现在温挺已经占据了倭奴的王城,已有数十车的银矿送往长安城,信是先一步来的,再过半月就可以到关中。”

  “好!”

  张阳神情振奋。

  “卑职就先告退了。”

  “宫里得到消息了吗?”

  “想来也该到了。”

  张阳允许他离开,打开了温挺的书信看着,一卷布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贞观十五年,他们刚到倭奴岛时候遇到了风浪,困守在一座岛屿两月之久。

  之后继续渡海,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已经打下了大片村子与小城。

  新罗人指挥起来很费劲,一方面这些人打仗太过拖拖拉拉,另一方面他们的执行力很差。

  所以他们打下了大片领土之后,便收手了。

  之后便一直在练兵,期间派人寻找银矿。

  又是用了半年时间,到了贞观十六年的冬季,温挺与何必觉得将新罗人训练好了,这才继续派兵攻打。

  信中将过程说得很详细,其中也说了倭奴掩藏银矿。

  倭奴的贵族都是蠢货,他们得到了一件唐人的衣服后就愿意做牛做马。

  他们又是一些极度贫穷的人,相比于物质还算丰富的大唐,那些人穷得衣不蔽体。

  温挺说他很喜欢那里的温暖,但泡得久了又觉得不舒服。

  何必厌倦了杀人,他先一步回了新罗。

  信中说了,他们依旧没有找到虬髯客的踪迹,现在还在等着骊山回复。

  李玥见夫君带着孩子回来了,又好奇夫君径直走入了书房。

  在书房里翻找了好一会儿,张阳找到了一些图纸与秘方,“我打算将这些秘方送出去,交给倭奴去造。”

  “嗯,这些都是夫君放弃的秘方。”

  其中就有高透亮的玻璃烧制秘方,还有石灰的秘方。

  这些都是高污染作坊,关中不建设这些是因为这些不仅仅对环境不好,对人体更是有害的。

  加之倭奴的地界本就有数座火山,在关中稀有的材料,在那里唾手可得。

  夫妻俩相对而坐,李玥摇着手中的鹅毛羽扇,像极一位高人风范,她低声道:“朝中多半又要有奏章送来了。”

  张阳喝着茶水点头。

  “骊山要参与这些事吗?”

  “不参与,全部交给朝中的去安排,这些事骊山一概不参与,更不会过问,他们有奏章送来我就让人送回去。”

  “甚好。”

  李玥赞同地点头。

  身居高位也要知道退让,再者说现在朝中的能人已够多,骊山除了将这些有害的工坊转移出去,至于要如何治理,如何安排,那都是皇城中那些人的事。

  张阳整理好图纸,“如果一味地插手,我还如何早日退休。”

  说话间,李玥抬眼就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张纸,四个字:早日退休。

  不出意外,东夷的战报送到,朝中立刻送来了一小车的奏章,这些奏章都是满朝文臣武将进谏的。

  张清清独自一人面对眼前几个官吏,行礼道:“家父身体不适,近日都不能提笔了。”

  “可……”

  “家父病了,实在是抱歉。”

  几个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一时间无言,这偌大的骊山让这位小郡主来管事了吗?

  “房相这边有一份奏章,岑中丞特别嘱咐一定要看的。”

  张清清又道:“房相的奏章可以给我,其他的就送回去吧,有劳了。”

  几个文官只好拉着一小车的奏章回去了。

  房相是要给弟弟做老师的人,他的奏章还是要看的,她拍了拍熊大的脑门,“回家。”

  熊大一巴掌拍开了一只不知死活的鸭子,载着小主人回了山上。

  “爹,房相的奏章。”

  张阳吹拂着茶水上的茶叶,小慧的弟弟很会做事,今年又给骊山很多新茶,“拿来吧。”

  张清清将奏章放在桌上,“房相会收弟弟吗?”

  张阳打开奏章看着,低声道:“房相若是不同意,家里会用各种人情与物质慢慢腐蚀他,与他的家眷交好,直到他屈服为止。”

  “好歹毒。”

  “是很歹毒,所以在朝为官的人要心志坚定。”

  “我们家有的是钱,又不是让房相做违背道义的事,想给弟弟找个老师真不容易,文本伯伯是好,就是他与爹爹走得太近了。”

  房相的奏章说出了一个忧虑,这是朝中一些老派旧臣的忧虑,裴行俭与阿史那杜尔已经向薛延陀开战了。

  西征之后又是北征,东夷的战报送来了,随之而来还有不少消息,温挺他们本不是朝中兵马,但他们是唐人,在东夷海外这般杀戮有伤天和。

  北面,西面,东面大唐的三方战事陆续进行。

  贞观一朝的战争太多了,如此下去只会让更多的人觉得贞观一朝好战,不能让大唐深陷战争的泥潭。

  张清清踮起脚尖,看着奏章上的内容,“爹爹,大唐要停战吗?”

  张阳回道:“如果停战了,大唐就会停止扩张,便得不到资源了。”

  张清清思量道:“皇帝会答应停战?”

  张阳笑道:“西征波斯是因为救波斯,北征讨伐薛延陀是因为他们内乱,出海攻打倭奴又因倭奴包藏祸心,大唐的每一次战争都是有正当理由的,既然有正当的理由,又何惧这些言语。”

  “爹爹说得对,皇帝因为战争得到了这么多的财富,他若是想要停战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你弟弟呢?”

  张清清闻言四下一看,回道:“多半又去抓谁家的狗玩呢。”

  张阳低声道:“早一些让他拜师,让他懂点规矩,骊山的人总是宠着他,需要给他找个严师。”

  “那就更不能是文本伯伯了。”

  女儿很聪明,这是一手教出来的孩子。

  家里的三个孩子中,秋儿的成长是最慢的。

  家里在女儿身上付出的心血最多,李玥管教得最严格,她有过张公瑾的指点,也有李靖大将军传授兵法,她的老师都是当世顶尖的。

  张阳写了批复,便让她安排人将奏章送回朝堂。

  贞观十七年九月,从东夷送来的银矿到了,一半交给了天可汗,另外一半送给了骊山。

  一车车的银矿盖着油布,一次送入骊山的库房中,足足有三十余车,共计上万斤的银矿。

  倭奴有银矿的消息在朝中炸开了锅。

  人是骊山派出去的,骊山能够得到好处也理所当然。

  朝中弹劾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送到皇帝的案前。

  张阳看着一块块银锭从铁厂熔铸出来,显得岁月静好。

  骊山很嚣张,嚣张得没有给朝中任何解释就拿走了一半的银矿。

  李泰剥着茶叶蛋,还让身后跟着的侍卫提着一口锅,“姐夫,吃茶叶蛋吗?”

  张阳拿过一颗吃着,“魏王殿下,还是要少吃。”

  “偶尔吃一两次,平时都给他们吃的。”他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侍卫。

  李泰又道:“我现在已不喜欢吃了,更喜欢做吃食,每一次烧菜的时候很享受,但当食物在盘中的时候,就没有多大的胃口了,姐夫,你说我是不是病了。”

  “人的食量是有限的,每天吃点必要的食物便可以了。”

  “嗯,本王的侍卫都胖了。”

  “都给他们吃了?”

  “他们胃口好,不敢浪费半点。”

  一群侍卫笑得更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