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7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然而此次事件中,国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倒是选择了沉默,亚纳耶夫不觉得这些人有多么识相,或许是报禁的关系而让他们无处发言。

当然西方世界对亚纳耶夫所作所为也是一片口诛笔伐,英国人还特地发表声明说苏联的镇压行为让英国倍感震惊,希望苏联政府可以停止这种野蛮血腥的屠杀行为,并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然后美国也发出类似的通告,但是要比英国委婉的多。对此,亚纳耶夫发表声明,称英国政府纯粹吃饱了没事干,先把自己镇压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那点事洗白了再来跟苏联探讨人权。当然英国政府假如再这样胡说八道,保不准哪天就被一支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爱尔兰共和军给打败了。他还多强调了一遍强大武装的爱尔兰共和军这一句话。

亚纳耶夫直接犀利的发言让西欧各国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苏联最新领导人说话会这么直接。只有美国躲在一边,笑看英国政府被打脸威胁的一片尴尬。至此,那些西欧领导人终于明白过来,此时的苏联总书记,或许真的是一位不可小觑的铁血暴君。

第十四章 波罗的海困局

当国内棘手的问题暂时解决之后,终于忙的焦头烂额的亚纳耶夫终于有空腾出手来应付来自加盟国,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分离危机了。自从斯大林逝世之后,原本打击分离主义的严苛政策出现了松动,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代,紧紧束缚住民族分离主义的铁链出现了松动,裂口越来越大,终于在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的那一刻产生彻底的缺口,冲垮了保卫苏维埃领土完整的最后一道堤防。

苏联国土虽然庞大,但是没有任何一处是多余的。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威胁西欧,压制北约的重要跳板,并且还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前沿的战略缓冲要地,真要独立出去,苏维埃武装力量不会答应,波罗的海舰队不会答应,同样,政府高层一样不会答应。

虽然到最后大多数加盟国被忽悠西方的蠢货们独立之后才发现自己比之前更加一贫如洗,那些生产石油,棉花等丰富资源的国家最后成为盛产西欧洗碗工人和妓女的地区。

但是现在平心而论,就连亚纳耶夫本人不敢保证还能在波罗的海三国的分崩离析已经到达无可挽救的地步之前,压制住气焰跋扈的分离主义浪潮。

今年的三月立陶宛就已经开始筹划自立门户了,苏共高层当然不予承认。虽然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条约让这些加盟国看到了独立自主的希望。但是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政变又让这些独立份子心头烙上一层阴霾。现在还在访问芬兰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听到政变成功的消息,甚至做好了建立流亡政府的准备。

亚纳耶夫想过动用军队,像镇压布拉格之春那样挺进捷克斯洛伐克,但是面临苏联内忧外患的格局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战争是政治无奈的延续,虽然他不介意用钢铁洪流将波罗的海三国变成废墟,但是之后却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值当。

比如伊拉克战争斩首行动干掉萨达姆的部队的确轻而易举,但是如何在战后应对层出不穷的游击队和自杀式袭击却是美国财政一直头疼的问题。苏联吃过阿富汗帝国坟场的亏,所以无论如何,亚纳耶夫都不想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外交手段施压?谁的看得出现在的红色北极熊已经虚弱不堪,故作强硬的话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为此,他需要跟国防部长亚佐夫交流一下这个问题,毕竟亚佐夫作为曾经中央集团军的领导人,的确在这个问题上比纸上谈兵的亚佐夫更有发言权。亚纳耶夫将自己的疑问抛出来,不过国防部长的回答却让他倍感意外。

“战争?我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苏联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糟糕到这种地步,再发动战争的话,我真难想象我们的国家会滑向怎样的深渊。恕我直言,亚纳耶夫总书记,这样做,苏维埃领导人会被描述成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刽子手,还是邪恶帝国的希特勒?”亚佐夫心平气和的问了一句。

“我一直以为你会赞同使用战争的手段,亚佐夫同志。”既然连军政高层都不愿意用战争的手段了,亚纳耶夫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但他心中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不同意用战争的手段,那么波罗的海三国分家也会成为既定的事实。之后加盟国的连锁反应恐怕……更让人接受不了。”

“而且爱沙尼亚油页岩的储量高达150亿吨,年产3500万吨,占原苏联油页岩总产量的80%,再怎么看都是不能放弃的战略要地啊。”一提到资源亚纳耶夫就是双目放光的资本家嘴脸,能为苏维埃创造财富的资源,都是他不可或缺的东西。

“与其千辛万苦的去维持一个战后的破败国家,不如趁他有一口气的时候压榨他的剩余价值,直到最后波罗的海三国不得不回头求我们帮忙。”亚佐夫笑呵呵的给亚纳耶夫提出了一个歹毒的建议,“那些我们援建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工业基础全部拆除,要么运回国内,要么就地销毁。让这些杂碎重新回到农耕文明的时代。”

“光是这样还不够,西方为了对付我们还会给他们大量的经济援助,得从根源上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一向很容易脑洞大开的亚纳耶夫很快就举一反三的想到了其他的对策,“拉脱维亚民族中有拉脱维亚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波兰族,立陶宛族。此外还有犹太族、爱沙尼亚族等民族。立陶宛民族中立陶宛族,波兰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拉脱维亚等民族。复杂的民族关系向来都是内战的导火索,群众只缺一个宣泄的缺口。”

想到这里,亚纳耶夫微微一笑,“苏维埃拥有足够多的从地狱里搬回来的武器,我们可以半卖半送给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毕竟民主世界有权拿起枪保卫自己的安全。然后,在民主之春的照耀之下他们会发现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会比他们手中的选票重要得多。当然,对于那些宁为选票而亡,不为独裁之食而活的人,他们开心就好。而且加盟国一旦背叛苏维埃就要承担内战和政权颠覆的风险,他们都会慢慢思量一下。”

“但是真要这么做?虽然说是暂时的妥协,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恐怕接下来加盟国都会出现跃跃欲试的想法。这种方法对付这三个国家还行,要是对上乌克兰,我们的重工业基地,心血会毁于一旦。”亚佐夫没想到亚纳耶夫的计谋会比他的还要狠毒。不光是要波罗的海三国元气大伤,甚至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之内没有半点的还手招架之力。

“其他重要的加盟国问题上,我们不能妥协,该派兵还是得派兵,西方很清楚乌克兰不是阿富汗,他们不敢在背后搞小动作。所以我们的动作要比西方更快一点,挑起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隔阂和矛盾,让北约根本没时间反应过来,一场内战就悄然无声的绽放。只要其中一个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发生战争,那么其他动乱绝对不和幸免于难。”既然波罗的海三国不愿意臣服,那么亚纳耶夫就得让别的加盟国看清楚自己独立的下场。

亚纳耶夫的做法,不过是克里米亚战争前奏的翻版而已。

“万一北约介入调停呢?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不但会失去三个加盟国,甚至连战略优势都丧失了。”亚佐夫考虑问题总是先思考最糟糕的那一面。现在波罗的海将会成为苏联和西方国家斗智尔虞我诈的第一盘棋。

“北约只喜欢给东欧国家开空头支票,我们有足够隐蔽的手段去颠覆他们的政权,同样也有足够的手段扶植起一个独裁者。虽然加盟国的不稳定会直接威胁到苏维埃的安全,但是总比到最后全部背叛的四面楚歌结局会好得多。很感谢你的回答亚佐夫同志,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亚纳耶夫起身跟亚佐夫告别,他现在要赶回克里姆林宫拟定一套针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打击方案。一套可行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亚佐夫望着苏联总书记远去的背影,心里默念道,“但愿我们现在还能弥补戈尔巴乔夫那个蠢货的错误。”

第十五章 篡改宪法

不光是整个西方世界,就连波罗的海三国的最高领导人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八一九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天了,苏联政府高层依旧是一片缄默,似乎对当初拟定的新联盟条约签订有一方废止的嫌疑。

反应最大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到现在还在芬兰躲着,关注苏共中央的动向,着手准备建立流亡政府。而拉脱维亚代总统,阿纳托利·瓦列里扬诺维奇·戈尔布诺夫和立陶宛的最高委员会主席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则秘密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付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虽然十面危机,但是对付他们三个国家还是绰绰有余。

一场秘密会晤的结果除了调动三个国家所有武装力量抵御苏联之外,就是求助北约,当然西方世界也信誓旦旦的许下承诺,一旦苏联军队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北约也会立马派驻部队进入三国进行维稳。当然这份承诺有多大的水分,三国领导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加盟国领导人之所以敢在此时流露出背叛的意愿,完全是因为苏联在这几十年都没有通过一场血腥的战争展现出自己的武装力量。

就在这边热火朝天的讨论苏联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亚纳耶夫正在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修改苏联关于加盟国的宪法,根据苏联宪法的规定,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宪法,但不得与苏联宪法相抵触。有自己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管理机关。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有自己的领土,其领土未经它的同意不得变更。有自己的国籍,各共和国公民同时也是苏联公民。有权同外国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条约及互换外交和领事代表,以及参加国际组织。

就是那一条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让他觉得格外的刺眼。在斯大林时期,这条法律条文形同虚设。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了松动,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些跃跃欲试的民族主义分子终于能将这条条文扯来虎皮当大旗,用来对付软弱的苏联总统。

是时候该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废物吸取教训了。亚纳耶夫拿起钢笔,在这条法律条文下面打了一个叉,然后钢笔又在那条同外国发生关系,可以自由缔结条约法律条文之下犹豫了一会儿。

他是打算将加盟国变成民族区域自治,将十六个加盟国变成苏维埃真正的版图。但这一定是一个长期和伴随着血腥的过程,以现在苏联动乱不安的内部局势还不适合进行这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式的改造。所以亚纳耶夫最终还是将笔从那条法律条文之下挪开了,有点不舍的多看了几眼,哎,就暂时这样吧。

“所有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进行,要是操之过急的话指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要是这群人妥协了,那么我就又可以再得寸进尺一步了。”亚纳耶夫将笔从宪法本上放下,然后准备先秘密召开一个苏联方面的政治局会议,将这条足以让友邦惊诧的消息私下讨论一下。

反正到现在为止政治局会议只是过场,无论他们同不同意,亚纳耶夫都要一意孤行。在私底下的会议上所有人的表现可能各不相同。除了各大加盟国的第一书记和还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的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之外,其他人都参加了这场秘密会晤。

当然亚纳耶夫说出要将加盟国宪法修改成没有退出苏维埃权利的决定的时候,底下一片哗然。有些人都认为亚纳耶夫疯了,他是想将苏维埃彻底滑向内战的深渊。

但还是有部分人忠诚的执行了亚纳耶夫的提议,比如《共产党人》主编弗罗洛夫就第一时间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布出去。虽然他的话招来部分人的白眼,但一切都被亚纳耶夫收入眼中。舍宁作为新任的书记处书记,在福罗斯别墅事件之后就彻底站在了亚纳耶夫这一边,他也赞同亚纳耶夫的建议,只是委婉的问了一句,“要是事情闹大了怎么收场?”

“而且我们还没有做好跟加盟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全军党委书记苏尔科夫说道,他指出现在军队中的的确出现了思想分歧,部分人更偏向于民主思想,甚至阳奉阴违,拒绝服从中央的调令。而这些错误,都是戈尔巴乔夫时代遗留下来的烂摊子。

亚纳耶夫神秘的一笑,为了对付这一局面早已想好了计策。只不过接下来的走向他还需要跟亚佐夫,苏尔科夫和瓦伦尼科夫大将商量一下而已。有些事情不能带到台面上讲解,需要在私底下商讨才行。

“难道各位就眼睁睁的看出苏联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就此倒台?还是说各位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换一重身份,不再为我们曾经的理想而奋斗了?”亚纳耶夫的声音不大,说的话却像重锤一样字字敲打在所有人的心头上。

原本熙熙攘攘的讨论渐渐安静下来,都望着亚纳耶夫。其中一些人脸色苍白,换一重身份的含义谁都清楚,但没敢说出口。

亚纳耶夫继续说道,“诚然,我们也认为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比如1812年的时候,我们认为莫斯科阻拦拿破仑的铁骑是不可能的,1942年的时候,我们躲在战壕里认为阻拦纳粹的脚步是不可能的。现在呢?这些还不死心的侵略者却在我们喀秋莎瞄准的方向。而现在,只是小小的波罗的海三国,却阻拦了所有人的决心?”

所有人都沉默了,苏共最高领导人修改宪法的意愿已决,他们也是多说无益,做一个不知好歹的螳臂当车比如跟随领袖。只是接下来怎么走,大家心里都没底,只希望亚纳耶夫不仅仅只是一头热血的去做而已。

“真没想到啊。”扎索霍夫把笔一丢,偏头对舍宁嘲讽道,“没想到我们的军队居然会把枪口对准那些曾经为之保护的人民。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事件传出去,苏联人民会怎么看待我们?一群战争疯子?”

舍宁推了一下眼镜,望着扎索霍夫表情严肃的说道,“或许苏共高层就是有太多像你这样畏手畏脚的家伙,才会让无孔不钻的西方有机可乘。”

“舍宁同志,我可没说不赞同战争收复。”扎索霍夫举起手做个无辜的手势,“但是打仗起码也要考虑一下我们现在的状况吧,四处动乱,各大城市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骚乱,虽然暂时性的镇压住了,但保不准哪天就会反弹,所以维稳才是重中之重啊。倒不如暂时主和稳住他们,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下手。”

或许觉得扎索霍夫说话是在太过聒噪,舍宁直接把本子一合往旁边挪了一个位置跟扎索霍夫划清楚界限,不再想跟这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多说一句,“你的敌人从来不会让你有时机成熟的机会。扎索霍夫,或许你在对外问题这方面,还真的不太成熟。”

一向主和的扎索霍夫努努嘴,“随便你,舍宁同志。不过亚纳耶夫总书记这一步棋我想会彻底点燃所有加盟国,将苏维埃,我们父辈的心血彻底燃烧殆尽。”

“你错了,扎索霍夫,一场革命的烈火燃尽旧社会的桎梏,苏维埃将会在灰烬中获得重生。”舍宁微微笑道,而扎索霍夫也没注意到舍宁眼神中包含的鄙夷。

第十六章 重设政委

秘密会议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各怀心思的散去了。亚纳耶夫要求他们暂时保密,直到单刀赴宴去跟波罗的海三国的首脑们会晤的时候再通过共产党的喉舌们将消息扩散出去,不知道到时候接见亚纳耶夫的各国领导人会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在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等待总算得到了回应,苏联表示亚纳耶夫愿意就加盟国独立问题进行友好磋商,共同商讨加盟国的未来走向。而且他还建议将会谈的地点设立在爱沙尼亚的塔林,用这种举动充分表示他是带着和平和友谊而来,至于那个意思是和平还是核平,也就只有亚纳耶夫自己才知晓了。

不过他这么做西方世界还是松了一口气,毛子没打算不宣而战这就表明上层首脑已经没法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也说明苏联在之前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下压迫的喘不过气来。北约暗示波罗的海三国总统苏联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战争了,他们将会加大了对波罗的海三国口头上的支持,并表示假如真的开战他们将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常规战和核战争北约联合起来都未必是苏联的对手,但是论耍阴谋,直来直去的北极熊恐怕就不是那群老奸巨猾的西欧政客的对手了。

谁都知道这是一份不切实际的承诺,能兑换的几率有多少无人知晓。但是从芬兰赶回来的爱沙尼亚总统还是信以为真。优越感爆棚的在北约的教唆之下喊出了“宁愿战争也要独立”和“俄罗斯人滚出爱沙尼亚”的狂妄言论,甚至还怂恿民众冲击当地的苏共办公机关,向俄罗斯民族等其他民族示威,已达到获取更多政治利益的目的。为此,莫斯科那边双手负背的最高领导人只是阴沉的笑了笑。

事态在向着他期待的方向发展,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战争酝酿发酵之前静观其变。

红色北极熊的遭到羞辱还沉得住气的模样让北约开始慌了,他们开始召集智囊团猜测苏联到底在暗中准备什么,但是来来回回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苏联不可能派兵镇压,他们已经没有这个能力打一场消耗战了,何况加盟国不是阿富汗,他们就算打败了政府军队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重建,防止民族主义者的袭击,根本得不偿失。

而红色北极熊之所以沉得住气,是因为他们已经认怂了。

在出发之前,亚纳耶夫特地召集全军党委书记苏尔科夫,陆军总司令瓦伦尼科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后勤部部长阿尔希波夫大将开一场特别的会议。为此,亚纳耶夫还特地将会议室选在了当年陆军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紧急会议的地方,里面蕴含的政治意义也尤其的明显。

所有人心知肚明,现在苏联可是到了比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危急时刻,祖国因为内部问题,随时可能崩溃瓦解。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