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茅屋秋雨
众人又随意问了些问题,陈健一一解答,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可以让他们慢慢熟悉,这时候不用太过忧心。
农、学、兵、工四件事中,工是指归属国家的大作坊,用不到这些人管,但陈健还是大致说了一下。
等到众人消化的差不多之后,陈健抛出了军制改革的计划。这个军制改革实际上适合学堂教育并联在一起的。
确定将夏城设郡,用里司制度约束以半集体协作的方式,那么就可以先按照十五户抽一的方式组建常备兵,大约是四百人,可以用来维持国家暴力机关的运转和权威。
这些常备兵不是野战部队,只是在过渡期作为暴力工具。
里司中每年也要在农闲时候组织军事训练,基本就是训练戈矛方阵,作为以防万一需要全民动员的情况。
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分为两份。
从今年开始,所有十四到十五岁的刚刚成年的年轻人都需要履行成为士兵的义务,服役四年到五年。他们主要是戈矛兵和方阵兵,以及可能的火绳枪兵。这是维持阵线的主力。
而之前的四百脱产黑衣卫和阳关白马手下的骑兵将要拆散重新组合成三支部队。
羽林、黑衣、雷火。
抽调一百黑衣卫、一百骑手、外加一些作坊工搭建起羽林孤儿的架子。
羽林孤儿将是夏城今后的正规骑兵,三月份陈健就准备将马镫配发下去,组建真正的冲击骑兵。
这些孤儿从小就要受到严苛的马术训练,在拥有马镫之后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骑马简单了许多。
羽林孤儿的主要武器短期之内是长矛,用以绕到敌方侧翼冲刺,或是冲击敌人的弓手。
黑衣卫保持不变,作战方式依旧以战车冲击和徒步披甲冲击为主,训练严苛,个人能力要强,骑术要求不高只需要学会骑马,必要的时候作为骑马步兵在战场机动。
而雷火卫则是新的职业军队,主要练习投掷点火手雷、学习火药知识、在火绳枪出现之前用竹管练习一整套动作,在铜炮出现之前以木头操练装填办法等等。
这一支部队基本上以完成开蒙教育的年轻人为主,要先熟悉火药的爆炸声,习惯战场的烟雾,为的是一旦新武器出现可以作为教官和炮手。
这三支职业部队和国人义务部队构成了夏国将来的军事构架,可以看出其中巨大的问题:假如火炮和火绳枪没有成功,夏军缺乏远程投射能力。
做一柄双曲弯弓需要两三年,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要五到七年,实在太过可怕。
陈健计划中,出征的时候暂且以仆从军、娥卫两城的盟友作为远程投射部队。
作为补充,还需要一支数量庞大的非正规骑兵,用来威胁敌人的投射部队,或是调动足够的步兵去守护弓手。
这支非正规骑兵不能是脱产的,因为养不起,而且还需要对马匹足够熟悉长期接触。
所以夏郡三县中的阳关需要稍微特殊一点。
阳关附近的里司制度依旧执行,和其余县不同的是分配的牛少而马多。
为了堤防草原和保证对草原小聚落的拉拢和对大聚落的战争,又要保证大量的非正规骑兵,这些骑兵只能从阳关获得。
阳关有一些草原上逃来的奴隶,他们会骑马。也有一部分野蛮的依附夏城的职业捕奴氏族,这些年也学会了骑马,他们这几年常年跟随白马前往草原劫掠,技术日渐娴熟。
正规的冲击骑兵只能用新老夏城人或是逃奴作坊工这些已经熟悉了纪律和规矩的人,而非正规的、马术较好、纪律极差、个人勇武但却不能正面对抗戈矛方阵和正规骑兵的骑手就得靠阳关那些靠马耕种的自耕农。
以血税和马,来代替正常的赋税、徭役、挖掘水渠等义务。
所有在阳关县居住的户籍人口,每户拥有一匹检查合格的战马便不用缴纳任何赋税,国家提供一部分武器装备,剩余自备,在别的县挖水渠、服徭役的时候,他们要做的就是耕种和农闲时的军事训练。
一旦需要,他们可以迅速组织出一批非正规的骑兵,冲阵不行,但是骚扰敌人侧翼后方、劫掠草原诸部却是可以的。
这种军制的变革,可以预见三年之内夏城的战斗力是下降的。
基干力量拆散、新的义务兵员刚刚接受训练。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还是需要动员那些本来劳作的人群,这也是陈健靠妥协赢来三年时间休养生息的原因。
依着庞大吓人的人口基数和之前偷袭获胜的威望确保其余人看不透夏国军力三年内的孱弱。三年后第一批义务兵员已经训练完毕,后续力量源源补充,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劳动生产了。
和军制改革一体的就是教育改革。
三年内要勒紧裤腰带、使劲吸血保证未成年的开蒙教育,让学堂逐渐正规化。
十四岁之前,未成年必须完成开蒙教育:除了认字、算数之外,还需要从小就训练队列、纪律、听哨子、握矛之类。
开蒙之后有三条路可走。
建立太学。特别优秀的,可以称呼陈健为先生,建立专门的学堂学习一些更为深刻复杂的知识。
建立司学。稍微差一些的,作为专科学生,农、兵、医等,不需要知其所以然,只需要知其然,成为专门的技术官僚,再通过考核成为正式官吏或是选择其中优秀的继续学习。
只是完成了开蒙教育的,直接服役成为士兵。服役结束后由计划统计司按照功勋爵等安排是做工还是去里司成为农人,或是成为职业士兵,或是基层军官。
而绝大多数的基层军官由军事班的年轻人构成,城邑的人口不算太多,监察到位管理成本也不高,可以保证顺利实行。
遏制军事贵族的血统传承,尽可能在统一之前保证上升通道不被堵塞,将如何作战变为课本上的知识而非是家族之前的不传之秘。
这些问题会随着纸张的出现和印刷术的研究变得更为容易。
里司之上的各种指导农时、征收赋税、强制学习、训练士兵、教授儿童等等基层官吏,在夏城至少需要二百到三百人,这是最低限度。
之前几年的学堂教育可以保证最基本的需求,再等两年等到最多的一批学堂孩子学成、纸张使用后,在人才体系上就可以松口气。
第八十八章 国(十)
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人才考核选拔制度,是贵族世袭分封制度的死敌与掘墓者,也是权利野心的基础支柱,以及后世造反的后备军和组织者:往往以一州一府一郡之力很快就能搭建起一个大一统政府的管理班底,而不至于让战争成为贵族之间的继承游戏。
这个时代的权利说到底其实就是个你行你上的事。贵族们垄断知识和权谋手段的年代,也是如此,说是血脉实则知识。别人不会,所以别人上不行,久而久之王侯将相的确有种便成为了一种真理。
于此时的议事会大厅中安坐皱眉拿着木简思索忐忑的这些人来说,大多数还没有我上我也行的底气和实力,即便只是让他们当一个管辖百人的官吏。
在这之前,他们只是学习认字算数、种田劳作。那时候城邑很小,什么事都有陈健管着,再后来稍微大些,也是计划统计司管辖数千人的吃喝用度。
如今城邑大了,人口多了,要建国了,要发展了,再像之前那样就不行了,自上而下直接具体到每个人的管理方式会把陈健累死。
他心中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是统一也不是战争,而是纸、印刷术、管状火器和基础教育,用这些东西作为自己这一世最好的墓碑,为族群把路铺好。至少三年的时间,他的心思不可能用在细致管理让城邑国家没有悲伤只有欢乐上。
而例如石泉这样将要成为基层官吏的人来说,他们心中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安排下来的事,如果有机会可以提升官等爵等,成为将来国家中的高层。管理一百人在氏族时代是宏伟的梦想,那是酋长;而对于一个算上奴隶七万多人的国家而言,万人之上的梦想才能算是雄壮了。
在连续两天讲解今后两三年的计划后,石泉等农学班的人每人发了一套木简,就是之前抄写的各种规矩。
陈健又拿起木简,从头到尾花了几天时间给他们解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技术他们接触过,也亲身实践过,学起来不算难,算是一场复习。
每个人的安排其实也都已经定下来,石泉知道自己将会被分配到夏东,鉴于之前的表现优秀以及当初那场传到陈健耳中的饭厅谈话,让他管理四里也就是二百对男女。
基本上各个科班的学生都被强制提前结束了半脱产学习,稍微打磨就被扔到基层作为官吏。
唯独没动的继续学习的只剩下当初教育班的那些孩子了,他们仍旧在宽敞明亮的房间中继续学习各种课本,以作为将来的教书先生。
对此不少人有些微词,石泉虽然不以为意确信他信任的首领姬夏一定有他的目的。
但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陈健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而是强制执行的,因为解释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