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此次成立商业部,必然也是会归入王永江指挥。
所以王永江丝毫没有负担,直接就举荐了中国银行的人。宋汉章这个人就是段勋都有所耳闻,因为此人在金融领域赫赫有名。
中国银行早年在上海发展迅猛,成为上海金融领域能够抗衡外国银行的力量,宋汉章的贡献最大。此人懂银行,懂金融,也懂经济。目前的级别也不低。
至于刘大钧,是目前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
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11年赴美攻读经济学和统计学,191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9161919任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段勋入主北京之后,组建了全国调查委员会,陆锦涛担任主任。本来这个部门也应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部门。但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太大,所以这个事情往后延缓一下。而全国调查委员会当中经济调查处主任就是刘大钧,主要负责统计全国商业活动,统计全国经济数据,统计全国工业数据等等。虽然是隶属于全国统计委员会,但却是王永江非常器重的人才。
因为王永江的很多经济政策,都依赖于刘大钧的报告。
“大家的意见呢?”
“宋汉章非常合适。”
杨永泰第一个开口同意。
戴勘刚要说话,被杨永泰抢下,心中非常生气。因为戴勘也要同意。王永江是段勋的钱袋子,从豫西的时候就跟着段勋,和段勋手底下不少重将关系很好。是段勋一直以来最信任的人。
在内阁可谓是权势赫赫。
可是王永江和戴勘、杨永泰不一样。他只管自己的那一滩,对于其他的事情根本不关心。因此戴勘和杨永泰都不愿意得罪他。两个人都希望得到王永江的支持。
商业部必然会是王永江领导的,他既然提出宋汉章,两个人当然都会同意。只是没想到杨永泰反应更快。
戴勘岂能满意。
不过他没时间生气,也是跟着道:“宋汉章是专业的,在经济领域很有成绩,我赞成他担任商业部总长。”
随着大家的赞成,工业部、资源部、商业部甚至是水利部的讨论都已经结束。因为交通部总长于右任和农商部总长张澜两个人没有太大的反对,因此机构改革的进程非常顺利。
“那这个就过去了。我们最后谈谈电力部的事情。”
365工作分配
电力部。
这个部门大家不会多说什么。因为这是段勋摆平阎锡山的交换条件,让赵戴文担任电力部总长是早就确定好的。
段勋是内阁总理。
既然答应了,就不可能返回。特别是在这种事情上。如果在这种事情上返回,那么段勋在政治圈上的名声就完全毁了。
以后谁还会相信段勋的话。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因此电力部的事情大家都是默认,默认赵戴文担任电力部总长。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不是机构改革。
因为此次虽然是机构改革,但其实没有多少变化,最受影响的只有交通部和农商部。大部分部门都是来自他们两个部门的下属机构。只要他们两家同意,愿意让步,那么其他部门又能说什么。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也没有多少变化,只是把原来在各部门的机构分离出来。原来是谁负责,分离出来之后,还是谁负责。
就如于右任和张澜说的那样,机构改革的初期稳定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影响肯定是不会太小。
毕竟内阁一次性多出来了六个部门,等于是多出来了六个内阁总长级别人物,然后还有一大堆的部门领导。电力部、水利部、铁道部、工业部、商业部、邮政总局,内阁部门突然增加这么多。这些部门以后就跟大家平起平坐,可以参加内阁会议。等于是在分享原来大家享受的内阁权力。
权力分配总是最重要的事情。
“机构改革的事情就到这里。杨总理(杨永泰)和蒋总长(内务部总长蒋鸿遇)都说过一件事情,那就是让内阁委员分管一些部门的工作,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内阁以前也有过这样的尝试,只是一直没有正式确定,都只是浅尝辄止。那么这一次内阁就大胆的尝试一下,也算是为其他各个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探索出一条路。”
戴勘非常同意杨永泰和蒋鸿遇的意思。
以后内阁的工作,就有内阁委员负责。内阁的政策制定,人事任命,就交给内阁委员开会讨论决定。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召开大规模的内阁会议。
更重要的是,内阁委员脱离内阁总长的职务,不再负责具体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其他问题,更多的时间放在监督、指导、联系各部门当中。
而大部分内阁总长不是内阁委员,他们也就不必考虑他们工作之外的事情。他们平常的工作就是负责自己部门的工作,也就是只管自己的业务。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集中自己的工作。你一个教育总长、卫生总长,就不要考虑什么政府政策,内阁人事这种问题。
内阁委员分管某些部门,可以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同样联络几个部门的合作等等。这种分离,即会集中内阁的权力,增加效率,而且不耽搁各部门的专业发展。
而且委员制,从行政部门就开始防备一家独大。
不仅仅是内阁。
以后推广到各个部门,推广到各个地方政府,都是有效的防止某些一把手在部门、政府一手遮天的办法。
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绝对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有些内阁委员还担任内阁总长,所以这一次不是很完善,但可以进行尝试。我以内阁总理的身份负责全局工作,直接负责陆军部、海军部、外交部的工作。戴总理(戴勘)主持日常内阁委员会议,和董总长(董康)、尤总长(尤民)一起分管司法部、警察部、资源部、全国统计委员会(主任陆锦涛)、电力部。王总理(王永江)负责全国经济政策,分管财政部、农业部、工业部、商业部、税务总局。杨总理(杨永泰)分管教育部、民政部、卫生部、水利部。”
段勋开始分配几个总理的工作范围。
段勋除了处理全面工作,主抓两个主要部门,那就是军队和外交。能够表明段勋不同于其他总理,能够表明段勋是北京政府的控制者,最大的象征就是段勋掌握军队和外交。
虽然杨永泰一直跟戴勘较劲,但目前来说戴勘依旧是段勋这边的政务二把手。因此他分管很多重要部门,如司法部、警察部、资源部、全国统计委员会、电力部这样的实权部门,或者未来比较重要的部门。
而王永江主要是负责经济工作,分管的都是经济方面的部门。
至于杨永泰,段勋全给他一些琐碎的工作。很重要,但需要亲力亲为,必须要仔细处理的东西。如民政、卫生、水利、教育这些东西。
他们不重要吗?
不是。
很重要。但他们又不是真正的实权部门。段勋是希望杨永泰能够在负责这些部门的过程当中,积累一下工作经验。
杨永泰严重缺乏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从戴勘和杨永泰来说,段勋和杨永泰更亲近。因为杨永泰是段勋一手挖过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担任段勋的秘书长。
而戴勘是属于段勋在政治上的盟友。
但段勋这边的政务二把手,一直是戴勘,而不是杨永泰。因为杨永泰实在是太缺乏一线的锻炼,没有处理过多少具体事情,这方面的能力和戴勘完全比不了。
应该说是杨永泰的起点太高。
段勋需要的,不是一个政治能力有多强大的人,政治手腕有多强大的人。而是一个能够帮段勋处理事情的人,处理那些具体事情的人。戴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因此段勋也希望杨永泰能够历练一下。
如果杨永泰历练不成功,依旧是高高在上。那么杨永泰在段勋心目当中,永远无法和戴勘相比。永远只能是担任段勋政坛参谋长的角色。
“蒋总长(蒋鸿遇)负责内务部,梁秘书长负责内阁机构。于总长负责交通工作,分管交通部、铁道部、邮政总局。这是对于内阁委员初步的工作分配。以后的情况是,每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就向分管自己部门的内阁委员汇报。然后内阁日常会议的时候,每个内阁委员就汇报自己分管部门的事情,最后做出决定。”
“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说一说。”
瞬间很静。
所有人都在考虑,这样的分配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内阁总长脸色不是很好看。因为按照段勋的安排,内阁委员的地位大大提高,相对应的内阁总长的地位下跌不少。
以前内阁部门的日常工作是直接在内阁会议当中汇报。可是现在这么一改变,中间就隔着内阁委员,上面还有内阁委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