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0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再见,璇。未来我们也许天各一方,也许会再度邂逅,但正如《俩俩相忘》之歌词,望那时候我们都可释然面对。

PS:箱中是我几首歌的唱片和有声电影胶片,唱片有两份,母片宜妥善保存或交百代发行,另一片可听。

又:望善待自己,爱惜身体,一定戒烟。要戒烟糖可问孙管家。

——唐华

4月15日凌晨。”

第一章,正式会晤

1946年4月20日。

下午。

斜照的阳光将宝塔在山上、平地拖出长长的影子,坐在吉普车里的唐华向车外不住地张望。整整两天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却一点没有抵消他此刻的兴奋感。

坐在他旁边的郭丰年,一路上也是用新奇的眼光看着四周,即使老农赶着一群羊路过也会大呼小叫。同车的小梁则是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目的地快到了,这一路上作为代表团的贴身护卫,他的工作可不轻松。

我终于来到了这里,革命的圣地。

“唐华先生,欢迎你来到延安!”刚下车的唐华发现迎接的人群异常的庞大,一时有些茫然。才刚走进,为首的一人便向前走了两大步,伸出右手,与唐华握在一起,“我是刘渭潢,我代表ZG中央、中组委统战部,欢迎民促代表的来访!”

“刘副主席好!”唐华一时也想不出什么长篇的言语,“这样欢迎我这个晚辈,太隆重了!”

刘渭潢刘副主席哈哈大笑,一旁的任弼时也是笑着过来和唐华握手。

……

4月21日。

唐华从文件袋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何香凝、李济琛、蔡廷锴等民促大佬反复审议之后,确定下来的正式讲话稿。

会场上,除了昨天的刘副主席和任弼时,还有主席、总司令、董壁伍、林伯渠……除了去前方视察战线的彭总没来,七大在延安的局委基本都到齐了。

“1945年,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在团结一致抗日的八年血战当中,牺牲了无数头颅,流尽了无数血液,才获得了最后胜利战果。如今全中国各阶层民众,各党派人士,正一致团结奋斗,争取自由、独立、民主、和平、幸福之新中国。当这新阶段展开的时候,不幸的中华民族,复被美帝国主义者代替了日本帝国主义,延续侵略,危害民族,从中助长了封建剥削专制独裁的政治,以摧毁或妨害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诞生……”

“中国果民党民主促进会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成立。本会一贯信守革命的三民主义,为求中华民族全体人民,获得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本会坚信,挽救当前的危机,必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继续反专制独裁,反封建剥削,和反帝国资本主义侵略,以革命的行动,扫除此种民主政治的障碍,然后才能建立真正民主的新中国……”

“本会认为,必须是如下的几个原则,才能实现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幸福的新中国:”

“一,需紧密联系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二,反帝国主义,反独裁,调协各阶层民众……”

……

唐华一口气念完民促的声明。主席、刘副主席、总司令也做了正式的回应。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

“ZG一贯主张,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工商业……”

接着,唐华又念了李济琛的稿子,是对主席和总司令表达个人问候的公开信。

……

“好了,我的稿子已经念完了。”唐华微笑着把文件重新装进袋子,两手指头交叉,支在桌前。

……作为23岁的小后生,稍许做出放松的动作是不成问题的,在诸位大佬前辈面前端着严肃脸反而更难受。

“临走前,刘华岗同志在送别时,让我代他向各位问好。”

在会场的大佬人人脸上都泛起了笑容,会议进入轻松时段了。

“他是不是还说,以后他的‘一个朋友’就可以不用媒介,直接问你问题了?”刘副主席说。会场开始出现笑声。

唐华也笑着点头。

“我还是想再说一下民促的情况。民促既已成立,以后免不了要进行公开活动和发声。但是蒋介石不久就会发动全面内战,高压铲除异己,果统区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威胁。李副主席可能还好,他是党果元老,大不了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反正他已经被开除过两次了,再开除一次,蒋介石也不敢动他。蔡叔、何先生,蒋介石也是不敢动的。但民促的基层成员,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麻烦,甚至有生命危险。说不好,他们中的许多人,就要在渣滓洞、白公馆,与你们的同志做狱友了……如果可能的话,在危急的时候,希望能得到你们的一些帮助。”

刘副主席听完点了点头。

“我们与民主党派,是统一战线的亲密朋友,”主席手里举着半截香烟说道,“彼此相互扶持、荣辱与共。援助你们是分内的事。”

“两党会谈整理的纪要,我打算让郭丰年带回去给李副主席、蔡叔,”唐华说,“我要在延安住一段时间,或者干脆常住。”

“这本来就是说好的,你不是要在延安走访考察的嘛。”总司令说,“考察三五个月是很正常的。”

“以后一直住在延安也很合理,民盟从去年起就有代表常驻延安,与我们党保持密切的联络。”林伯渠说。

“我的杂志在上海已被国民党查封,不过这两个月,两期杂志的稿子我都弄出来了,就在你们这儿出版吧。哦刘华岗可能都抄给你们看过了。”看会场的大佬纷纷点头,唐华接着说,“还有,我要在延安自然科学院——现在是叫延安大学?开一个课程,也不算课程,就是讲座,叫做《科学技术与军事装备的发展趋势》。”

刘副主席点头。“这个课要尽快开,最好这两天就安排好。对了,上课时间最好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定在这个时间,我们几位就都可以去听。”

第二章,延安自然科学院

延安大学。

这里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940年,1943年与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陕北公学等合并成为延安大学。解放战争后,延安自然科学院又独立出来,最后搬到往北京,成为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

唐华与陪同考察的同志一道,在延安大学校内漫步。

与上海交大、同济、复旦的校园相比,延安大学没什么恢弘的建筑,只是一些不超过2层的简陋房屋与窑洞。但唐华看见路过的学生脸上的骄傲与专注,听见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延安大学有中学部,最小班级其实是初中),看见窑洞里授课的教室和聆听的学子,看见简陋的化学实验室里小心翼翼端起烧杯的学生……所见所闻无不证明,这就是红色根据地的最高学府,延安最有价值的人才培养中心,日后新中国建设的“种子”之一。

在一间大土砖房前,一行人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很惭愧,藏书很少,只能叫阅览室,不好称之为图书馆。”

唐华推门进屋,第一眼就发现墙上有些熟悉的东西。

屋子的四面墙有两面半贴满了各种印刷品,其中几乎有一整面墙,贴的全是唐华的《世界军事画报》。阅览室工作人员把其中插画最多的后半本拆下来,一页一页地贴在了墙上。

唐华紧走几步,来到墙边,上上下下地打量这个阅览室的“军事墙”,咧嘴笑了起来。

“唐先生,对,这儿张贴的都是你的杂志。我们科学院一共订了两份《世界军事画报》杂志,一份贴墙,一份留存。不过,留存的那本,一般来说,上架不到三个月,就会被翻得卷毛边……小许,这位上海来的唐先生,就是《世界军事画报》的社长。”

“哦,唐先生您好!”说话的是阅览室值班的小战士,听到陪同人员的话,赶紧站起来,敬了个礼。唐华赶紧回礼,说让他随意些。走到阅览旁边,还真是,存的几本《世界军事画报》不知道被多少读者翻过,纸边都出毛了。但是没有一本污损或者撕坏的。

“小许同志,你平时喜欢看军事的书籍和杂志吗?”唐华问。

小战士点点头。

“延安大学七百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政治可靠的八路军小战士,由各根据地到这里来上学。”陪同人员说,“他们都喜欢看军事类课外书。其他地方来上学的大学生,其实也十有七八,是对军事感兴趣的……在延安大学就跟上军校一样,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在课余时间操练。”

唐华转过身来,深吸一口气,感慨地说:“这本杂志办了十年,无论在上海、南京、重庆,或是其他的国统区,都只是一些有钱有闲的中产会拿来当消遣读物,国府军政大员不看,他们忙着升官发财搞派系。国府的军校里也很少有人看,这些人都琢磨着怎么混毕业,出去之后找个靠山,然后升官发财……只有在延安,我还能找到那么一大群读者,真正的、忠实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