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风华 第653章

作者:丰本

  而在春夏季出生的孩子,其在子宫着床后有丝分裂发育出神经管的时间,正是春夏季往前10个月的丰收时节,虽然顿顿吃上青菜也是奢望,却不会像寒冬腊月里想吃都没的吃,自然其发病率也会有显著区别。

  再加上即便放在三四十年后的时代,大冬天的想要吃上反季节蔬菜,也是普通人都会感觉到的压力,而叶酸片对于该病的预防率,更只有五六十到七八十之间。

  于是有了这个想法,郑建国也就没再藏着掖着,开口道:“另外据我所知,还可以吃些叶酸片,这种药能够避免怀孕后出现贫血情况,最好从准备时就吃,罗叔叔你给罗兰也说下吧——”

  “——”

  遥远的地球另一边善城饭店里,罗树强差点没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很想问你怎么叮嘱起罗兰来了,更在脑海里出现了些两人不会有联系的念头时,茶几上的电话里传来了郑建国的声音:“她说和李铁五一结婚,我想着现在可以做准备了。”

  “啊,好的。”

  罗树强转头看了看对面的叶建义,又看了看旁边的寇清凯,只以为会提下郑冬花时,不想电话里的这货话锋一转:“噢,我这边有点事,就不和你们聊了——”

  知道这话就是说你们没事我就挂了,寇清凯便开口道:“那好,等你回来咱们再聊。”

  很快电话里传来忙音,叶建义探手按掉了上面的免提,转头看向了寇清凯:“斌斌两口子也没动静?”

  知道这是在问郑冬花怀没怀,寇清凯默默的点了下头,瞅着其他两人看了一眼时,就见罗树强面现古怪道:“看样子咱们状态都差不多——”

  是差不多,叶振凯和蔡丁香结婚比较早,可到现在还没怀上。

  寇斌和郑冬花以及罗兰和李铁虽然没结婚,可在国外却早就同居了,结果到现在一样没动静。

  三个不是公公就是爹的你看我我看你,末了还是罗树强开口道:“倒是最小的建国,这都三个——那么多,姐夫你要不让姐问问建国这个事儿?以后上面只让要一个,现在不说闺女儿子的,他们年龄可都不小了——”

  “呵,现在年轻人可和咱们那时不一样了——”

  寇清凯瞥了眼这个连襟说了半句话,旁边的叶建义便充满了感慨道:“心野了,我说一句他能回三句,说急了就嚷嚷国外怎么样,上次还和建国比,成家了又不能动手揍——”

  “哈,看你说的,你能揍过年轻人?”

  罗树强乐了,罗兰有范颖盯着他是没这个烦恼,只是话才脱口就想起旁边的寇清凯,据他所知外甥寇斌这货也是找了不少的事儿,不过碍于旁边叶建义在,便没开口说的摸了摸头:“哎呀,有点上头,不和你们聊了。”

  “行,那我也走了,明天见。”

  叶建义跟着起身告辞,寇清凯便将两人送到门口,让门口守着的秘书去休息,回到座位上端起还有些温的茶,才喝了口感觉嗓子舒服点,瞅着电话就坐在了旁边,想起先前郑建国的话,拿起给家里的范萍打了过去,当然话没说的那么直白:“先前叶建义给建国的电话里,提到了叶振凯媳妇蔡丁香,说是准备怀孕前要多吃菠菜油菜——”

  “蔡丁香还没上身子吗?”

  范萍在蔡丁香到波士顿检查时就认识了,心中粗略估算下时间,这都三四年时间,就感觉叶建义两口子心太大:“当时在波士顿还住了半个月的院,复查没问题才回来的,菠菜和油菜我倒是知道,听冬花提起奥黛丽的孕期食谱时听过,好像能补充什么维生素——”

  “我想的是你就这个事儿问问建国。”

  寇清凯有些不满的打断话,范萍的注意力也就变了,声音很快传来:“怎么,遇上难题了?”

  “这个倒没有,不过回来后看到建义,就想起以前在余泉时想做什么做什么,只要初心不变就可以一往无前——”

  寇清凯的嗓门有些低沉,好在随着话出口他的心中警醒,后面便没再继续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道:“斌斌在单位怎么样?”

  电话另一边,范萍声音温润的叮嘱道:“有几天没打电话了,你现在喝点温水就早点休息,我这给她们打电话问问。”

  “嗯,噢,对了,建国的父母要年底回国,说是到善城市上班,你也问问冬花。”

  寇清凯的声音有些生硬,不过范萍却是瞬间听出了他要表达的意思,寇清凯看似个十分开明正直的家长,从把寇斌扔到机械厂里当车间工,再到后面喜欢上了郑冬花,他都没去插手寇斌的私生活,甚至在到了首都后被敲打时,也没有把正在波士顿上学的老婆孩子儿媳妇叫回来。

  但是,寇清凯的骨子里却是个家长式的传统男人,他的开明是建立在孩子符合自己常识范围内才有的,比如寇斌在机械厂里当车间工时,比他再高10级的子女也有当车间工的,你总不能比好的,不比坏的吧?

  当然,家长式的传统男人,对于孩子态度也是传统的很,只要孩子们想学点什么,出国也是没什么问题,甚至让范萍办了停薪留职去伺候,这都是传统的体现。

  不过,寇清凯的开明,也只持续到老婆儿子儿媳妇闺女回来,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碰撞便开始出现,直到先前郑建国提起郑富贵和杜小妹要回国时的语气,让他有了错觉:“这是嫌碍事儿了?”

第1033章 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噢,81年时秋花父母在波士顿住了仨月,就待不住无论如何都要走,这次要回来也可能是差不多状态,建国不是那种人。”

  范萍没想到能听见这么句话,不过她也知道这可能和儿子最近牢骚有关,上次寇斌两口子回来,可是对寇清凯抱怨了不少,什么工资买不了几斤肉,买的房子里连地暖都没有,甚至还想念起了鸡块汉堡,可把寇清凯着实气到,要不是儿媳妇郑冬花就在旁边,铁定就会给他上思想政治课。

  而事实上,在波士顿待了三年多时间,回来这半年多的范萍,也对寇斌的说法表示认可,几人才回来那会儿正直盛夏和秋收,吃喝生活方面的差距不大。

  直到入冬前发了白菜票,这差距便陡然拉大到天地之差,虽说因着郑建国的关系家里有吃菜的渠道,可放在整个大院里面就太显眼不说,价格更是堪比吃肉,寇清凯便没再让送。

  工作方面的可以克服下,但是生活方面已经享受过的,想克服就需要硬抗才行,再加上寇斌说是年纪25了,性子一如没出国那会儿。

  不过,范萍却不敢帮着寇斌解释,她能做的就是和稀泥不去提他:“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对亲戚的态度,对于要求从来没有拒绝过,原本安排他二姐的小舅子到哈佛读书,后来他二姐想留在伦敦也没说什么,直接给安排在了伦敦上大学,又怎么会拒绝他父母的要求?我看就是两个亲家想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说的是人在外边发达后,选择回到家里显摆的心理状态,属于人之常情的基本心理状态。

  郑富贵和杜小妹虽然是靠着儿子长脸,而不是本身博出了这么大的声誉,可对于任何一位父母而言,这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事儿,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比自己有了成就还要高兴和开心。

  电话另一头的寇清凯,瞬间便想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寇斌这小子回来后愈发浮躁,寇阳则是见了一个又一个,半年多时间下来已经见了五六个?

  想起愈发知性和沉稳的闺女,寇清凯的注意力也就转移,开口道:“阳阳上次见的那个小连,怎么样了?”

  “你闺女说没共同语言,后面我追着她问到不耐烦,才知道小连没条件打电话聊天也就罢了,阳阳那么忙也没时间接听电话,可他在信里是以同志相称,而且还像汇报工作似的那么正式,后面连半点感情上的内容都没有,连着三封下来就直接回信推了。”

  范萍的语气里充满了浓浓的无奈,她当年之所以会像老妈子似的跟去波士顿,除了让四个小辈安心学习外,就是想在学习完毕后回来,可现如今虽然人已经回来了,心却留在了外边。

  小连作为五零后,他的信在这时属于中规中矩范畴,毕竟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同志便是最亲切的称呼,而谈的工作上的内容,也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下自己的情况,属于含蓄表达沟通的形势。

  可寇阳却是接受了自由恋爱氛围的熏陶,虽说她在几年时间里没和人约会过,却是典型的没吃过猪肉却看过猪跑,不说影视新闻报道上的内容,卡米尔和乔安娜以及奥黛丽为了感情的付出,便在眼皮子底下。

  再加上郑建国亲自编写了剧本的《名校风暴》热播,凭借嗑药男男女女等话题轰动欧美,寇阳便通过媒体上的褒贬,确认了欧美男女表达感情的正确方式。

  于是在回国后面对家里的介绍,寇阳不说把这种感情观套用过来,却在面对着所谓的诸多俊杰时,不知不觉的进行着全方位对比。

  当然,范萍作为女性和母亲,她心中还有个不能说出来的想法,那就是寇阳这妮子在和人相亲时,是拿郑建国当做参照目标。

  这还怎么找?

  内心里,范萍很想问问寇阳这个想法,可她更担忧的是得到了确认的答案,甚至还会引出当年自己用《数理化自学丛书》打发郑建国的事儿,如果那时候自己听从寇清凯的话,任由两人发展——建国可就是乘龙快婿了。

  可建国当年还真是被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就给打发了!

  好像他知道这套书的价值,要比自家宝贝闺女大?

  “是为了考工才想找《数理化自学丛书》的。”

  捏着电话的范萍脑海里闪过个念头,就听话筒里寇清凯有些狐疑的说了什么时,脑海中猛然蹦出了个念头,便眉头挑起的开口道:“你还记得当时树强安排人送给建国《数理化自学丛书》后,他说建国应该知道阳阳和罗兰身份了吧?”

  “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了?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电话里的寇清凯语气有些冲,不过很快传来了他的回答:“好像是这么说的,我还记得你说建国是放长线钓大鱼,树强说他一个没长大的社员——那时候建国就知道了阳阳和罗兰的身份吧?”

  “嗯,你也想到了?”

  范萍的瓜子脸上杏眼瞬间亮起两盏小灯泡,寇清凯的声音缓缓传来:“他的借口是考工,所以才需要《数理化自学丛书》,后面树强说他拿到书后,就没再和阳阳以及罗兰走近,直到高考消息传来——”

  “是的,现在看来,在知道两个孩子身份的前提下,他完全可以用招工这个要求来当做砝码,可他却选择了《数理化自学丛书》,记得后面在高考估分时,我听那些老师说出题的教研组,就是以《数理化自学丛书》为参考标准。”

  范萍嘴上说着当年的记忆,脑海中飞快闪过第一次见郑建国时的情景,那会儿面对自己没有太大反应也就罢了,可后面随着寇清凯回来,其他像胡大龙那样的出身家庭都颇为拘束,倒是郑建国——沉稳的好似个成年人?

  “你总不是想说他知道要恢复高考吧?而且还知道是以《数理化自学丛书》为出题参考?”

  寇清凯的声音打断了范萍的回忆,她却没有说出自己的这个猜测,因为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以寇清凯的关系都是在报纸上确认的,而郑建国作为一个社员,又怎么可能提前近一年时间知道,而且还知道了高考的出题教材,于是这么想着便开口道:“我只是感觉有些太巧了,他怎么可能知道?”

  “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

  寇清凯一句十个字的谚语说了九个,却在最后这个字出口前卡了壳,范萍是想都没想的接口道:“是啊,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

  随着范萍的谚语说完,话筒里虽然没了寇清凯的声音,只剩下了个重重的呼吸声:“呼——”

  呼吸声有些重,重到像是炸雷敲在了范萍的心脏上,她已经想起了郑建国那富可敌国的财富,整个人的大脑瞬间放空呼吸微停,接着便磕磕巴巴吐出了句话:“这,这,这——”

  “富,富可敌国;贵,名垂青史!”

  电话另一头的寇清凯语气中透露着莫名激动,他并不是个智商和情商普通的人,相反能不着痕迹的化解入京后的敲打,智商和情商以及手腕差一点都不可能做到。

  同时,作为一个可以说看着郑建国成长的长辈,寇清凯早就感觉到这家伙越是到大城市,其能力也就越是可怕,倒是其在善县的那一年里,名声丝毫不显!

  这完全不是十六岁孩子所拥有的性格!

  只是在聊到这里之前,寇清凯只以为他属于少年老成,毕竟没什么可以解释的。

  而在有了这个想法后,寇清凯再去看郑建国的点滴,他便愈发感觉到了这个想法的可能性,恢复高考,中美建交,发明游戏,出国炒股,学术有成——可以让无数研究员为之终生奉献的项目,他一个人可以掌控五个?

  不过,当寇清凯正顺着思路想下去时,电话里传来了范萍幽幽的声音:“可他为什么看不上阳阳?”

  “因为在国内乱搞男女关系是违法犯罪,这小子花心的很,而国外的只要没有引起纠纷,就管不到他身上。”

  寇清凯想都没想的开口说到,范萍的嗓门里便多了几分狐疑:“你怎么知道的?”

  “早就有人想在男女的事儿上搞臭他,连我亲耳都听了三次,只是他身上荣誉太重,招惹的也都是国外女人,又没做出什么涉及到根本问题,更在缓和两岸——”

  寇清凯说着狠狠揉了揉有些发热的脸,便在提到关键处时想起郑建国提交的计划,与富贵什么的相比,这才是他所看重的地方,当然想到这里话锋陡然一转道:“要真是咱们猜的这样,这货可是个宝贝,你这话可不能往外说,现在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记住了?”

  “那阳阳也不能说?”

  范萍的声音很快传来时,寇清凯便想也没想,开口道:“当然,我寇清凯绝对不会同意这货和阳阳在一起,郑建国太不要脸了,阳阳那边你说了,她会对郑建国更好奇,就像你不好奇他还知道些什么吗?”

  “这,这都是咱们的猜测啊——”

  范萍有些无助的声音让寇清凯瞬间沉默下来,良久才对话筒道:“即便事后证明咱们是胡乱猜错,可也不妨碍咱们对他的重视,然而如果咱们真的猜中了,你这话要是传出去,就会给他带来大危险,没有谁会允许有人知道自己的结局!范萍,你要记住了!”

  听到这里,范萍才颇为不情愿的应道:“那好吧,这是咱们的猜测,可要是真的——”

  “以后电话里也别说了,我现在就安排人买票,今天凌晨就回首都,先挂了。”

  寇清凯打断了范萍的话,便没等她开口将电话放下,起身到了门口找到旁边的秘书:“你去买最快回首都的车票,有机票就买机票,尽快。”

  “是,主任。”

  才洗了个热水澡的秘书飞快领命去了,寇清凯则回到自己房间里站定,他虽然说胡乱猜错,实际在内心里却早已认可了这个猜测,先前之所以对范萍那么说,便是想宽她的心,避免说漏嘴好补救。

  寇清凯突然改变行程计划要提前走,这在善城市自然不是小动静,刚到家的叶建义是才进洗手间洗漱过,便接到了善城饭店的电话,于是想也没想的再穿上衣服,叫上值班的小车一溜烟又回了饭店,找到他:“寇大哥,最快的飞机是明天早上运大棚蔬菜的C130运输机,要去给首都送批蔬菜,你要是急着走的话,可以——”

  叶建义原本想用蹭飞机这个词,只是想起寇清凯的为人做派,他真要这么说了,少说也得落个公私不分的评价,极大可能还会被批评两句,便在后面改了口:“给个正常的机票钱。”

  “好家伙,我记得这飞机载重几十吨吧?”

  由于才参与过成立港岛航空的原因,寇清凯对于齐省航空的机型有着大致的了解,不过相对于家有飞行员的叶建义而言,这就是问对人了:“起飞重量70吨,空重35吨,载重20吨,15吨燃油能飞1800公里,明早会有三架起飞去首都和魔都以及常春,将60吨新鲜蔬菜送到三地家庭的餐桌上——就是价格会高点。”

  “大冬天有的吃就不错了,15吨燃油送20吨蔬菜,现在解决的是有的和没有的问题。”

  寇清凯嘴上说着想起郑建国提出的京沪高速计划,如果这条高速路修建完毕,可以说是惠及了沿路周边十几个大中小城市几千万人,大棚菜到时就能通过更便宜的陆运,到达更多家庭的餐桌上面,便望着这个便宜小弟开口道:“建国曾经说过,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畅通了,就会加快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动,从而带动起经济的流转,等到齐善高速修通,你正好也算过了适应期,到时可以关注下沿路城镇的经济环境改善。”

  叶建义眉头微挑面现思索,接着便醒悟到什么的面现懊悔道:“唉,原本我还打算过了年,就把余泉地区的路修修,这样也方便群众们的出行——”

  知道这是在解释,寇清凯却没往心里去,叶建义的能力只算是中上,属于紧跟上面步伐的随大流,当时能够到余泉来,郑建国的因素占了大半,不论是从自己这边的举荐,还是时任领导看着齐善高速的资金落地。

  想到资金,寇清凯陡然想起了那笔国债贷款来,缓缓开口道:“那笔国债贷款你没挪用吧?”

第1034章 以便展开工作

  “当然没有,全都留着买后面的国债了。”

  叶建义眉头挑起,只以为是怀疑自己的做人底线,飞快说起了数据:“82年和83年以及84年又陆续派了1500万的任务,要是没当时贷款的法子,现在就得让各单位自己处理了。”

  寇清凯面现缓和的点点头,1981年国债发行了40亿,其中有20亿是要求集体和国营单位购买,按说这点钱对于国企而言,压根算不上什么负担,毕竟都是国企。

  但是,这个配额却没有按照产业比例区分,而按照每个省进行分派,结果就是农业为主的可北省,分的和重工业为主的东三省差不多。

  如果只是一年有,这点钱也不会成为太大负担,可随后的三年里,国家又下发了30亿国债任务,不少地方上就撑不住了。

  而这,还只是企业的部分,同时相对应的便是面向普通人的50亿,到了这会儿已经成了不少地方头疼的任务。

  除了余泉地区。

  寇清凯还没走那会儿,郑建国就给他出了点子拿国债去银行抵押贷款,国家只要求了禁止自由买卖,禁止当做货币流通,却没禁止拿去抵押借钱,算是钻了个空子。

  不过,寇清凯之所以这么问,还是因为他让人拿国债去抵押时,并未按照郑建国说的折算比例去抵押,而是直接全比例抵押借贷,毕竟国债可没有贬值和下跌之说。

  同时,由于当时国家层面银根没有紧缩,银行方面还有放贷任务在身,没费什么劲儿就把钱贷了出来。

  寇清凯不放心叶建义把这钱挪用了,不说到时接任的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现在眼看着到了1985年,距离1981年期偿付的就还差1年时间,这么大笔钱可不好凑,别到时候闹开了牵扯到他。

  当然,这不是说余泉地区财政结余就这么点,去年全地区财政收入2.17亿,财政支出1.1亿,另外支付给机场配套的水电气暖,以及由余泉和善城通往机场的道路尾款3000多万,账上还剩近7000多万的结余。

  这是叶建义先前说想修路的底气,也是他没去打国债贷款主意的原因,因为实在是没那个必要:“这几年余泉财政收入,比你那时候宽松多了。”

  “嗯,能看的出来,你这搬个家都花了几百万——”

  寇清凯不轻不重的敲打了下,叶建义这次从余泉换到了善城市,花了大概五百万,早知这样他就把机场放在善城旁边了,而不是介于两地中间的位置。

  好在,寇清凯的事儿足够多,随着叶建义提起余泉财政,他便想到了目前极度缺钱的国家财政,现在的财政包干制度下,地方上的钱是眼看着越来越多,而国家财政却要揭不开锅了。

  这么想着,寇清凯又想到了三峡工程,如果郑建国的这笔投资落地,少说也能缓解好几年的财政压力,更别说还有差不多一半规模的京沪高速计划,等到这两笔投资真的落地,未来五年的压力就会轻多了。

  不过,这两件事儿的涉及面太大,前者单是设想就出现八十多年,后者又牵扯到了四省的协调工作,明年的预算是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了,不知道后年行不行?

  不管后年行不行,明年是铁定指望不上的,看样子还是得靠发国债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