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风华 第1章

作者:丰本

  《大国风华》作者:丰本

  文案:

  大国多良才,山河自风华,作为一名重生的乡镇急诊科主任,郑建国以为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标签:学生 重生

第1章 这一天

  这一天,鹅毛似的大雪由北风裹着,在半空中跌跌撞撞的飘来荡去,纷纷扬扬洒在大地上,发出了细不可闻的沙沙声。

  当天地间都笼罩在白茫茫的一片里时,善县送走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大寒时节。

  善县地处共和国北方偏南,往年当中的大寒时分多为偏干少雨雪,没有需要吸收热量转变为水的雪时,气温自然谈不上有多低。

  当然,这个念头只存在于郑建国上辈子里的记忆中,这会儿的他正套着棉裤棉袄依旧想要把炉子抱在怀里。

  虽然那个炉子不断散发着掺杂了一氧化碳和它弟二氧化碳以及其他说不出名字的怪味,可架不住他冷。

  郑建国已经好久没感觉到这么冷了,特别是当想起记忆中办公室或者家里的暖气和空调时,他感觉这个身子仿佛又冷了些,感觉从冷进化到了凉,套着大棉鞋的脚也好似失去了知觉。

  凉,就一个字。

  在郑建国的记忆里,凉这个字是用来形容尸体的体温,上辈子作为乡镇医院急诊科的主任,他的日常业务量远比城里的同行少的要多的多,可也不是说没见过。

  毕竟从赤脚医生熬了十几年才端上的铁饭碗,属于没杀过猪也见过猪走路的范畴,这会儿他感觉自己就和那些硬了的尸体差不多。

  屋外的寒风裹着大雪呼啸而过,散发着异味的泥套炉子用肚子里燃烧劣质煤炭的能量加热着脑门上的烧水壶,在好似抽着水烟般冒着阵阵烟气的同时,将暖意送给旁边一圈的知青们。

  这也是郑建国没法靠近的原因,盖因天寒地冻的时节大家都很冷,而由于善县地处偏南,再往北边几百里才能见到火炕的影子,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那边这会儿即便是有炕,那大多也是凉的。

  风雪大作下冬季会战暂停,在知青们和社员们白天集中学习的时间里,便是东山省那边也不会把炕烧的热气腾腾,最新的文件学习分了好几个班,知青们一拨社员们又是三波。

  每每到这个时候,郑建国都在盼望着学习早点结束,这不是说他觉悟低,而是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他没办法靠近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炉子。

  只有学习的知青们和社员们走了,他才能感受的到炉中炭火燃烧时所带来的暖意,还有炉子边上偶尔出现的土豆和红薯——

  可惜今天没有,公社曲书记的脸拉的老长,穿着个立领的四个口袋干部服,披着个绿呢子大衣。

  这会儿站在仓库的麻袋垛上眼睛瞪得溜圆,一双黑粗的眉毛高高扬起,黢黑的脸上写着大大的不满两个大字:“你们三里堡(瀑)大队距离县城是比较近,比公社驻地都要近,可你们不能仗着路修完地也翻完了,就骄傲自大吧?

  甚至我在想是不是你们大队学习不够,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其他大队热火朝天争分夺秒进行大建设的时候——”

  三里堡顾名思义,坐落在善县正西三里地,隶属的关西公社则坐落在还要往西三里多地,在郑建国的记忆里,十年后就会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善县撤县建市后成为善州市的关西街道,这会儿属于城社结合部。

  善县地处齐南平原南侧,地理位置上来说没山没水,自打始发于上一个十年的冬季会战拉开序幕,到了这会儿一九七七年年初的时候,是路也修完了沟也挖通了,秋收后的冬季会战内容也都是些疏通沟渠整整地。

  只是今年和往年情况不同,大半年前老支书住进了地区的医院到现在还没回来,而副支书郭炳河点了一把火,硬是把往年整个冬季疏通的沟渠修整的路面以及要翻的地,用了往年一半的时间便都干完了。

  大寒虽然走了,但是这会儿距离丁巳年的春节还有大半个月,原本想着累死累活后能好好休息的知青社员们一听曲书记的语气,一阵面面相觑后心都凉了半截,郭炳河之前说的可是早干完早歇着,有那准备回家过年的知青连要抢的长途车票都托完人去买了。

  寂静,短暂的寂静中,曲书记的声音在仓库里荡开,郭炳河的脸色变的有些难看,他今年四十八岁,长的矮矮小小平时像个透明人一般。

  自打支书半年多前住了院,原本以为会乱套的三里堡大队还是按照老支书在时那般,夏收秋忙的井井有条,他这个副支书——也一如往年般好似不存在,直到入了冬开始大会战时有知青找他请年假,便感觉反正都是要干的,早干早了。

  “自己这是做的差了?”

  郭炳河从小队长大队长的一路干到副书记,对于曲书记的指示也听了十几年,只听到这里便好似被人拿着顶门杠砸在了头上,顿时深陷的面颊一阵抖动,嘴巴张了张的竟是一个音都没发出来。

  为了能够保证社员们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他早就答应社员们干完后好好休息下,甚至还给几位知青许了年假,不说人家提前好几个月就说过要回省城的家过年,这会儿连她们“忘记”的工业券都用完了。

  现在可怎么办?把自己吐的话再吃回去?

  郭炳河不知所措的瞬间,曲书记回荡在仓库里的声音彻底消失,他居高临下的目光扫过眼皮底子下面的几人,自打十三年前由地区到了这关西公社,他也就是把家都搬了过来,对于下面的诸多大队负责人,用这十几年算是摸了个底儿朝天。

  知道这位干了十几年的副书记除了有点小聪明外,倒也没什么太大的本事:“我说炳河,你们老支书不在,必要时刻就得你挑起这个担子,你们大队在这个事儿上面可不能给我掉链子——”

  曲书记是老红军退下来的,干过小鬼子也打过洋鬼子,刺刀都拼了不知道多少次。

  虽说已经退伍差不多二十年了,可这会儿说着眼睛一瞪,也不见他作势便将郭炳河吓的飞快点起了头,嘴巴一张开口道:“是,是,是,曲书记火眼金睛日理万机,我是在学习上有所放松,这不原本打算今天——”

  “你就别打算了,既然现在外边下雪,那今天白天就组织下学习,晚上让知青们和社员们早点休息,明天如果雪停了,就两点跟我去白河水库,如果还在下雪,就早上七点出发——”

  曲书记说完冲着旁边的大队长和民兵营长妇女主任会计的点过头,扣上大衣的扣子将棉帽的护耳放下,扯着脖颈上的灰色围脖缠好,才牵着护耳上的绳子在下巴上打了个结,转身拉开了仓库的木门套上手套,走进了外边的风雪之中。

  “郭支书,你说话可不能不作数——”

  “郭支书,你——”

  “郭支书——”

  大开的木门才合上,仓库里的知青们就炸了,站起身面红耳赤的把门口的郭炳河一围,你一句我一句的才说完,便见才关上的门再次被人打开。

  正狂咽唾沫不知应对的郭炳河也转头看了过去,不想随着这一眼,整个人好似被定住了:“小莲,你不在家窝着照顾你娘,上这里来做什么?”

  “爹,我娘,二姐说娘要生了,让我来找你——”

  女孩比郑建国小三岁,乃是郭炳河最小的闺女,外边鹅毛大雪的身上就裹着个宽大的夹袄,两条袖子黑的都发亮了。

  这会儿小脸冻的雪白直哆嗦,两只脚像是踩在了炭火上面颠着脚:“让你快回去——”

  “老郑头——那个,春花和古丽跟我去,马大牙去准备驴车,我老郭要有儿子了!”

  郭炳河面色通红的有些兴奋,冲着远处墙角的老赤脚大夫郑富贵招呼过,旋即想起这是个男人。

  自家媳妇要是生在家里,还被个男人接生,以后怕是又要被那些老娘们当话题。

  当即是把后半句咽回去后,目光一下找到人高马大的郑春花,又把知青里的赤脚大夫古丽也叫了上,一家伙算是把三里堡的四个赤脚大夫叫走了仨。

  接着也好似开窍了般,郭炳河转头瞅着围在身边的知青们,双手一摊满脸是笑的开口道:“你们也看到了,我是真的想给你们放假,但是架不住这是曲书记的命令,还是当你们的面下给我的,你们说说我能抗命吗?

  啊!服从大局,服从大局,以后我老郭不会亏待了你们,咱们往后面看啊,不能只顾着眼皮底下,我,我要有儿子了——”

  “蝈蝈?”

  身高马大的郑春花利索的将围脖缠紧,转头招呼了声不知什么时候挤到了炉子旁的郑建国,便见他摇了摇头的同时,老爹郑富贵的嗓门就传了过来:“春花你叫蝈蝈做什么?老娘们的事儿你去就行了,支书,你最好让人去叫下余老太——”

  仓库里的人一听是郭炳河的媳妇要生了,便是早先有那准备掐着腰也要说个丁是丁卯是卯的,这会儿也只能微张着嘴目送他带着几人离开。

  只有少数人则飞快的看了眼炉子旁边,在烤手的郑建国和一旁正与会计嘀咕什么的郑富贵转悠过,眼睛转了几圈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郑建国自然知道这些家伙在想什么,不外乎他作为老郑家三代单传上面还有四个姐姐。

  以才出去的大姐郑春花开始分别是春夏秋冬,年龄也是从22,20,19,18的到他这里15,而郭炳河家则和自己家情况差不多,现在也是四个闺女。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郭莲花下面这位小爷应该就是未来的关西一霸——后面被拉去打靶的郭胜利。

第2章 长毛了

  “我说你少跟你姐这里去那里转的,你现在年龄也不小了,好好在学校里学习,听到没有?”

  郑富贵难得的板着张大脸说话,最起码对郑建国来说比较少见,自打他前些天做完个手术后休息下,醒来就到了现在这个时候。

  接着又用了几天的时间认清了现实,到现在来说他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做的梦,于是在跟着郑春花出了几次“诊”。

  才确定自己身上发生了不可理解的事情,这会儿听到老爹的提醒,便学着以前的腼腆笑了笑。

  “你现在嘴上也长毛了,可不是以前的小孩,女人家家的事儿你掺和什么,好好跟你爹学下正骨的手段才是正经。”

  旁边的徐会计嘴上老大一个痦子,说话间上面的毛一挑一挑的。

  如果没有这个痦子,单凭他的方正大脸和浓眉大眼的面盘,怎么也能沾个帅字的边:“再怎么说也是你家祖传的手艺,到时候让你爹找找人,看看能分到咱们县医院吗,要是你能把你爹的手艺传给你儿子,那也算是门祖传手艺了——”

  继续腼腆的笑了笑,郑建国扫过面带讪笑的郑富贵,老爹显然没想到这货会把他先前嘀咕的事儿,给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

  要说祖传的手艺,村子里是有几家人能捞到这个名头,泥瓦匠张大头刘跛子,后者还是因为在城里给人家上梁时摔下来才跛掉的。

  剩下的小木匠也能称得上家传手艺,由于人姓肖,人们叫着叫着就变成了小木匠。

  而郑富贵则是早年间多说了一句话,被下来培训的医生看中,经过简短的培训后,就成了忙时务农闲时看病的赤脚医生,用以填补医护人员的巨大缺口。

  与其说是瘸子里面拔将军,倒不如说是运气比较好。

  当然,这是外人眼中的郑富贵,只有郑建国才知道这完全是老爹当年想要儿子,才想法设法的吸引医生的注意。

  原本是想着打听下怎么能生儿子,不想被抓了壮丁去培训,这就算是意外之喜了。

  从普普通通勉强识字的社员到成为赤脚医生,带给郑富贵的改变不可谓不多。

  每次出诊时挎着医药箱昂首阔步的走在大路上,以及接到培训通知时大喇叭响起的名字,这都能让他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昂首挺胸的背弯了,郑建国瞅着老爹讪笑的模样,才发现老头子的鬓角竟是这么的白。

  可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特别是当要去安抚心目中高大的父亲时,他就会想起自己被儿子安抚时的不满:“这小子翅膀硬了——”

  不过从徐会计这阴阳怪气的话里可以听出,先前老爹和徐会计嘀咕的事儿,应该是三个月后他毕业后的去向。

  这会儿的高考还没恢复,上大学采取的依旧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的也是工农兵学员。

  郑建国作为老郑家的三代单传,从小就被郑富贵捧在手心怕摔了,揣在怀里怕化了。

  也就是生活条件艰苦才称不上娇生,至于惯养倒是能够沾点边,所以成为三里堡大队社员中唯一在联中,也就是高中毕业后,还想上卫校的蝎子粑粑——独一份。

  按照现有的正常流程,高中毕业后的学生需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合格后,再以招工的方式回到城里,目的便是选取经过再教育的优秀年轻人,充实到各个岗位上去。

  这也是绝大多数的知青回城的主要方式,以及恢复高考后,在报考要求中允许工人和农民以及知识青年报考的原因,唯独排除了在校生的报考。

  上辈子的郑建国是“幸运”的,郑富贵靠着老脸和全部的家当,硬是把他在高中毕业后,送进了卫校里面,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成为村里和公社同龄人所羡慕的对象。

  直到毕业时旁人都有了接收单位,唯独郑建国拿着张结业证回到家里,才算是真相大白:郑富贵所托非人,花了两百块和每年几十块的学费把他送进去接受培训,结业证都是学校看在他的学习不错才给的。

  消息传开,郑建国和郑富贵也就成了村子和镇上的笑柄,只是与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的老爹相比,郑建国那会儿受到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

  连已经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的女朋友都直接翻脸,也就直接把他送进了牛角尖。

  感觉被戳了一刀的郑建国很受伤,好在经过卫校这些年的学习,他的视野和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小的三里堡村和关西镇,于是在深思熟虑过后,将目标对准了高考。

  不过这时随着拨乱反正后教育走上正轨,这时郑建国所要面对的,不再是当年毫无准备的知青和工人。

  而是接受过完整而又系统以及非常正规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又是连着三年的名落孙三。

  所以这会儿当略带讽刺的分配到医院说法传入耳朵中,郑建国也就顿时沉默下来。

  他已经记不得面前的这一幕是否发生过,然而徐会计的媳妇娘家,是在余泉地委,从以前连老支书都要让着几分来看,老爹很可能是在走徐会计的人情关系,以至于自己在四年后成了村子里的笑柄。

  放在郑建国之前的性子,这个事儿怎么都要掰开说道说道,最起码也得问句正常人都会问的“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有了几十年的心境,他这会儿的反应,只是挤出了个腼腆的笑。

  郑富贵是生怕这小子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得罪了徐会计,眼瞅着后者从这小子身上收回目光,便露出了个讪讪的笑:“我这两下算什么,这小子要是能学到徐哥你的半分本事,也不用咱俩替他费这个心思了——”

  “蝈蝈今年15了吧?也是个男子汉了——”

  徐会计说着瞅了眼炉子旁的郑建国,转身瞅了瞅已经散去的知青和社员,便将头上的帽子戴好放下护耳,缠好后操着手出了仓库。

  旁边的大队长廖正东眼睛一亮,老支书没回来,现在村长又走了,徐会计眼看着也回去暖和去了,那么且不是就轮到自己当家做主?

  如果村长他媳妇一时半会生不出来,那今天夜里——

  目光从大队长的脸上扫过,郑富贵吸了吸鼻子转身到了炉子旁边,瞅着好像要趴在上面的郑建国开了口道:“蝈蝈,咱们回家。”

  “爹,在这里多暖和,烤烤火再走。”

  郑建国扫了眼旁边的几人,知青中的赤脚大夫古丽走了,组长王国怀和副组长彭开丽正盯着他,迎着两人露出了个笑:“王大哥和彭大姐不去参加这次矿务局的招工?”

  “下矿——”

  面白无须的王国怀下意识的开了口,接着想起问这话的是个小孩子,不由看了眼旁边的彭开丽,便冲着他抬了抬下巴:“蝈蝈你怎么关心起我来了?”

  “蝈蝈怕是想赖在这里蹭炉子。”

  彭开丽圆圆的脸上露出两个酒窝说过,王国怀不禁也跟着露出了恍然之色,飞快点头道:“你不在我们也是要烧的,不过与在这里烤炉子相比,我宁愿回被窝睡个回笼觉,那样还能撑到吃饭的点,唉,今年被郭支书骗了——”

  “我当时就说即便咱们真的歇着了,也保不齐要有人歪嘴。”

  彭开丽捋了下耳畔的短发,两只粗糙的大手在炉子边上轻轻的搓着,当时她听说早干早了的时候,就感觉这位副支书有点不靠谱。

  不是说她有先见之明,而是深知在一个成熟的框框里面,遵循守旧会给人以老实无用的感觉,可也总比打破条条框框那可能的风险要强,然而现在看来自己是猜中了:“曲书记也说了,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你们在休息——”

  “那有什么办法,他是副支书,老支书在的时候他不敢冒头,现在好了。”

  王国怀说着皱起了眉头,眼睛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民兵连长魏东辉脸上扫过,大队干部总共就俩书记俩队长,其他民兵连长和妇女主任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子。

  这时没了老支书的制约,副支书的想法就没人敢拒绝,最大的关系还是大家不知道老支书还能不能回来。

  那么谁也不会冒着得罪未来支书的风险去多嘴,便是连一向面面俱到的彭开丽也成了闭嘴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