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41章

作者:笔下宝宝

  忆往事,看今朝。

  远望刘家庄,鞭炮声声不息,烟花依旧绚烂。未曾亲历战火,怎能深知此刻安宁的珍贵。

  没有夏国这些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夏国又怎能迎来现在的和平,又怎能实现繁荣富强的梦想。

  197653,这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就是夏国志愿军牺牲了的人总数,还有战场失踪25621人不计其中。

  其中,夏国牺牲四名高级将领,十几名师级以上干部。牺牲年纪最少的战士,仅为19岁。

  最为让刘之野愤怒是,就是夏国后世的一些人,全然忘记了敌人曾经犯下的罪行.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基辛格在《论夏国》中写道:我认为夏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伟大人民,夏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抗倭战争中,曾经,有7000多名娃娃兵,最大的不超过15岁,最小的才9岁,他们要扛着比自己个头还高的枪,迎着敌人与炮火以命相搏!但他们丝毫没有畏惧,没有一个人中途退缩,直到最后壮烈牺牲!

  出征前,曾有1名M国战地记者罗斯,看到第71军居然有一个娃娃兵作战方阵,非常疑惑甚至愤怒地质问当时的国军军官:“为何要让这些小孩子们去上战场,他们是你们夏国的未来啊!”

  国军军官回答道:“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上战场,夏国就没有未来了!”

  后来,罗斯又现场采访了几个出征前的夏国娃娃兵:“战争结束后,你们想干做什么呢?”

  他们想了想,然后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们最想回家,然后放牛、种地、当学徒、上学,长大后建设祖国……”

  只是,他们中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家!他们在本该读书的美好年华,却自愿走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

  (读到此处的读者们,不喜勿喷!)

  深夜里,刘家还是一直灯火通明。

  老爷子坚持要等他的大孙子,刘之野回来一起守岁。

  他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三个重孙重孙女。

  大孙子刘之野,身为军人,今日将与战友共度春节,归期甚晚。

  排行第二的刘之泰,去年踏上了东德的留学之旅,预计还需两三年方能重返故土。

  年龄最小的是刘铁林,却是一名坚韧的人民公安。

  为了让广大民众在佳节中安心欢度,他与战友们毅然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每一份安宁。

  老爷子虽然不说什么,但家人们都知道他在惦记着那几位孙子。

  “爹!您老岁数也不少了,还是去休息吧!”刘元生劝老爷子道。

  “呵呵,元生啊,爹不困,晌午我眯瞪了会儿,甭管我。”老爷子依旧固执地道。

  大伯刘元生没辙,与老弟刘竟斋对视一眼,就没再劝他。

  除了这爷三,男的还有在炕上试图爬来爬去的小哥俩,家里剩下的可都是女将了。

  老一辈的邓茹妯娌俩,小一辈的甘凝妯娌三个,加上小妹刘之若,以及那个小魔头。

  这会儿的小贤正在与她的小姑,玩闹着。

  “不许再吃糖了啊!瞧瞧你大门牙,都掉了一个了,该多丑啊!”刘之若,一把给小贤把手里的糖果给抢走了,嘴里头还数落着她的小侄女。

  小贤虽小,却气势十足,他挺着小腰板,不服地反驳:“把糖还给我!伱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抢小孩的糖?”

  刘之若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素来喜爱与这小侄女嬉戏。“哈哈,我就是不给,看你怎么办?难不成还真能咬我?”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戏谑,却又不失亲昵。

  “就不给,就不给,咯咯咯……”

  这小魔头那经得起这样逗,见状一她发恨,就想上手去她姑姑手里夺。

  但是,她小胳膊小腿的,那能抢过她姑姑。

  小贤见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心想:“哼!总有人能治得了你。”

  只见,她立即跑到奶奶身边去告她姑姑的状,想让她奶奶来收拾姑姑刘之若。

  果然,邓茹假装为小贤出头,对着刘之若,呵斥道:“我说,你多大个人了,怎么能欺负小孩子呢,快把糖还给小贤,没个大人样。”

  小贤见奶奶为她出头,喜笑颜开。每当她闯祸,总是找奶奶帮忙,对她那严厉的母亲则避之唯恐不及。

  刘之若假装瞪眼睛去吓唬她,“好你个小白眼狼,姑姑真是白疼你了……”

  正在这会儿,原本静卧的“小黑”与“小白”突然吠叫两声,迅速跃起,向屋外疾奔而去。

  老爷子憋了这俩狗东西一眼道:“嘿,也许是之野回来了,小茹啊,你快去把饭菜热上。”

  果然,没过多久,刘之野身披戎装,满身白雪,风尘仆仆地踏入了屋内。

  他进门后,二话不说,迅速摘下军棉帽,毫不犹豫地跪在老爷子面前,简短而诚挚地说道:“爷爷,孙子给您老磕头了,祝您过年好!”

第349章 振奋

  “好……好好!之野快起来,地上凉。”老爷子一脸喜色地去扶刘之野。

  一边给他拍打身上的雪,还一边关切地问道:“冷不冷啊,快去炕上暖和暖和。”

  刘之野对老爷子淡然一笑,说:“爷爷,这点风雪于我不算什么,当初我在北朝时,所经历的严寒比这更甚。”

  不过,他嘴上说不冷,却仍顺从地坐到了炕上。一坐下,那炕的温暖便迅速渗透全身,让他瞬间感到无比舒适。

  “咝!舒坦!”刘之野感觉浑身的疲惫,瞬间一扫而尽。

  “爸爸!我爸爸回来了……”刘之野被小贤兴奋地扑了个满怀,她紧紧搂着父亲的脖子,用稚嫩的脸庞亲昵地蹭着刘之野的脸庞,流露出深深的父女之情。

  “爸爸,你怎么才回来呀,小贤都等困了,你搂着小贤去睡觉,好不好?”小丫头,眨巴着长长的眼睫毛,央求着刘之野。

  刘之野对着闺女的小脸蛋“吧嗒!”地亲了一下,宠溺地道:“是吗?我大闺女这是要去睡觉吗?”

  小贤点点头,装作无精打采的样子,一副你快抱我走吧的架势。

  “噗嗤!”甘凝在一旁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别被她蒙了,这小东西只是想和你独处一会儿。她今儿个睡了一下午,晚上被鞭炮吵醒才起来的。”

  刘之野两只手轻轻捏着小贤的脸颊道:“是吗,我的大闺女,是不是想爸爸了,想和爸爸一起玩吗?”

  小贤被妈妈“无情”地戳穿了,索性也不装了,笑声清脆如铃,“咯咯咯……”

  “爸爸,你带我出去玩好不好?”

  刘之野用手指头点了一下,她的小鼻子道:“现在啊,可不成,太晚了,况且,我们还要守岁呢!”

  “等爸爸休班,爸爸带你去游乐园玩,好不好?”

  小贤人少鬼大的,“那好吧!爸爸说话要算数哦,我好想去游乐园玩……”

  刘之野深知不可轻率应允孩童所求,一旦承诺,必当践行,绝不让孩子们心生失望。

  所以,他表情认真地道对小贤道:“那咱们来拉勾,好不好?”

  果然,小贤眉开眼笑地,拍着小手道:“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于是,在家人欢快的围观声中,父女俩默契地展开了互动。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父女玩闹了一会儿。

  小贤又好奇地问道:“爸爸,过年为什么要守岁啊?”

  刘之野见她好奇,也有心寓教于乐,他心里默默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这个吗,其实是跟一些传说故事有关,你想听吗?”

  “好呀,好呀,讲故事,爸爸讲故事。”小贤一听又能听故事了,她可高兴了,小孩子都喜欢大人们讲故事。

  就连一旁的刘之若闻言,也是瞬间就来了精神。她也喜欢听家人们围坐在一起讲古,或者讲一些过去的事。

  “哥,您早这么说,我就不困了。”

  甘凝和她的两位妯娌亦是如此,在这寂静的夜晚,娱乐活动的匮乏使得她们同样热衷于谈古论今,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乐趣。

  刘之野见家人们做好了聆听,他轻啜一口热茶,清了清嗓子,随即开始了他今天的故事。

  “我先讲讲什么是守岁,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咱们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这个传统由来已久,距今大约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也有一些地区将熬年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说到此处,刘之野见小贤年幼难以理解,其余人则对科普内容兴致缺缺,于是他便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

  “传说啊,在北河沧州一带,年年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個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

  小贤瞪大双眼,全神贯注地听完刘之野讲述的故事,却仍觉意犹未尽。她急切地请求:“爸爸,伱再讲一个吧,我还没听够呢!”

  刘之野笑着道:“那好,爸爸就再讲一个,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

  一家人讲着故事,邓茹妯娌两人忙碌着将饭菜热得恰到好处,香气四溢。

  与此同时,大伯也精心温好了一壶美酒,准备与家人共度这温馨时光。

  今晚他们几个爷们决定开怀畅饮,反正刘之野明日无需早起去值班,便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

  那几位长辈面前,刘之野代表着那两个因故未能归来的弟弟,恭敬地鞠躬拜年。

  他言辞恳切,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心,万事如意。随后,他举杯高喊:“干!”声音洪亮,充满了对长辈的敬意与祝福。

  老京城守岁都会到五更天。

  因此,时间尚宽裕,他们爷几个悠然自得地享用着食物,不时地交谈几句,气氛轻松自在。

  “之野,过去年,你是不是就要出去学习了?”大伯笑着道。

  刘之野点点头,回应道:“是啊,大伯,我要去学习一年半。”

  “那小凝的工作调动你给办好了吗?”

  甘凝在一旁道:“大伯,我办好了,刚接到的调动通知,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他。”

  “过去年,我就在刘家庄团委上班了,这样搁家也近边,省去了来回的奔波。”

  邓茹听闻这喜讯,心中激动不已,她笑呵呵地道:“太好了,一家人能团聚在村里工作生活,真是幸福。”

  “哎,就是之泰,如今人还在国外,也不知道他过的到底怎么样?”

  “这洋人包的饺子,也不知道是什么馅的,之泰,打小就嘴挑……”

  “哈哈哈……”刘之若与几位嫂子听闻此言,顿时欢声笑语一片。

  她忍不住调侃起老娘:“妈,洋人可不过春节,更不会包饺子,您这玩笑开得真是有趣,哈哈哈……”笑声中,家中气氛更加融洽。

  邓茹一愣,不信地说道:“啥?这洋人不过春节,还不吃饺子,那活的有什么意思,一年到头地也没个盼头啊!”

  刘之野见状乐了,他向邓茹解释道:“妈,洋人也过年,他们的年就是圣诞节,在公历12月25日。他们不吃饺子,而是吃火鸡。”

  邓茹恍然大悟道:“我就说嘛!人怎么可能不过年,原来是日子不一样。不过,这过年吃鸡,在哪里道是都一样哈。”

  刘之野竟无言以对,“哦,您老说的对……”

  “哈哈哈……”刘之若几个更乐了。

  老爷子终究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坚持等刘之野归来后,他匆匆吃了几口饭,便独自回房休息了。

  爷仨继续畅饮,刘之野下半年忙碌异常,尽管部队驻扎在刘家庄,他却如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刘之野近期忙于他事,无暇顾及家中琐事和刘家庄的进展。此刻,他正好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一番,掌握最新动态。

  “大伯,咱们村养殖场今年的收入怎么样?”

  大伯听后,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简洁明了地表示:“你不来我问,我都也要告诉你,今年的养殖业,我们可是迎来了大丰收!”

  年底,农场成功出栏万余头猪。除了满足各大企事业单位的订单需求,还特别为驻军提供了三百头优质猪。

  同时,为了回馈村民和村企业,农场慷慨地发放了一千五百头猪作为福利,让村民们共享丰收的喜悦。”

  “其他家禽养殖,也是再创新高,出栏了五千头羊,一千头牛、填鸭十万羽,肉鸡五十万羽,在养蛋鸡四十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