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旧事 第203章

作者:萌俊

“根据港府教育署的办学制度,先期需要向教育署缴纳三十万港币的保证金,获得牌照五年后,教育署会将保证金退还。港岛目前很支持创办学校,购地方面有优先权,但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建设校舍,招募老师,才可以开学。”

在港岛办学校不是什么高端行业,几个塑料板架起来的雨棚,两个中学毕业的老师,即可以办起一座屋村小学。

直至九十年代,港岛陆续撤裁天台小学前,大多数港岛的屋村仔们,还是在很简陋的地方完成学校。

“五十三亩地有三万多平方了,地盘足够大,卑路乍街的位置不错,即距离中环近,地价也便宜,没记错港大建在附近吧?”何定贤略作思索,喝着茶道。

季正雄点头:“对,财经学校的选址,步行十五分钟即可到港大。”

“那里临山靠海,风景也很好,买地没问题,但唯独有一个要求!”何定贤竖起一根手指,出声道:“明年开春,学校就要开学。”

“何先生,是不是急了一些?”季正雄皱起眉头,拿出老学究的语气:“办学还是要讲一个精细,财经学校将来办的好,未必不能成为华人教育业的一面旗。”

“毕竟,财经专业未来前景广阔,港岛也在大力发展金融行业。”

这一番话足以证明他对金融是有十足研究的,因为,港岛目前金融行业刚刚起步,远远没达到红火的地步,金融街,银行街更是一个都没有。

何定贤却很诚恳的道:“季先生,我办学校是为了招工,不是为了同港大,理工大抢名头的,目前两所大学足够港岛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三所大学捡起来也没人读。”

“财经学校在定位上就只是一个职业中学,面向的是需要工作,要养家糊口,要赚钱的年轻人,早一天读书,早一天毕业,早一天赚到钱,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东方银行正在一个扩张期,急缺员工,慢慢来,银行把员工都招满,学生读书来干什么?我建学校的意义又在哪儿?对银行一点忙都帮不上,银行白出钱给你啊?”

季正雄抚着山羊胡子,一阵愕然,老半晌才回过神:“何生,你讲的没错,但建校舍总是需要时间,让学生来读书,总不能没教室,没宿舍吧?”

何定贤笑道:“这算什么事?我现在打一个电话给霍生,明天施工队进场,先平土地,再建泥房,轻轻松松就能搞掂。屋村仔读书要什么大厦、操场,要的是前途!”

“第一期的学生先招来,再一边办学,一边建操场,图书馆和校舍,老师先从银行里选调几个师傅来,再到国外挖几个鬼佬,中西合并一起教。”

季正雄张张嘴,感叹道:“何生做事真是雷厉风行。”

“哈哈哈,季生,你是想说我简单粗暴吧?”何定贤朗声笑道:“不过季生你不懂底层的人,我懂,按照我的方法,学生能提前一年吃上饭,养家糊口。”

“我想他们宁愿住没刷漆,不贴砖的泥房,宁愿睡大通铺,也不想多吃家里一年粮。”

“而且学校的学制只有一年,学得都是些基础,等到进入银行工作,完全可以在升职时期返回来进修。职业学校不需要精英教育,水平够用就好,再精英没岗位,学了也没用。”

季正雄点点头:“我明白了,大老板。”

其实,他作为慈善基金经理,筹备学校是分外之事,但近一年在“何定贤中学”挂牌以后,于基金项目中赚不少,用人脉帮大老板办点商业上的事就理所应当了。

不过,他却很不喜欢把办教育,当成办工厂一样,事事都与商业挂钩。可偏偏何定贤嘴上计较着用工帐,学校却是普惠性质,前几期不仅包工作,而且仅收极低的书本费,下令要每一本书都对好帐,毕业后,多的费用退还学生,少的费用银行支付。

这就让季正雄无话可说,只能乖乖办事。

何定贤就是这样,浑身铜臭味,骨子里却流着炎黄血,无意中把一些义务教育的措施搬来,嘴上说着功利,做事起来倒很关照下边的人。

“对了,章程里餐食费是学生自付,但有些学生如果想读书,却又吃不起饭怎么办?”何定贤笑着问道,季正雄很是惊讶:“不至于吧,书本费都有,家里供不起吃?”

他不是不理解底层家庭的艰辛,只是觉得读书本身是件有门槛的事,想找一份好工作,总该付出点什么。何定贤却知道有些家庭可能凑得出书本费,但却难以供孩子吃喝。

于是他换了问法:“是啊,都交完书本费了,家里拿什么供吃喝?”

“这样,我出一个政策,让学校食堂的汤、米对学生免费,给再屋村仔们一个用水拌饭出头的机会,挺得过就读,挺不去就自己回家。另外每年给三个助学贷款名额,可以与东方银行签订合同,学期费用全部由银行承担,但工作后,每个月直接在薪水中分期扣除归还,这个政策怎么样?”

季正雄微微颔首:“好主意!”

到此,他已经有些佩服大老板了。

大老板却又道:“另外,不管是免费汤米、还是助学贷款的申请,都没必要宣传,私下找学生聊聊,给点暗示即可。我们毕竟是学校,不是奴隶主,来去由人。”

“这个我明白,既然老板要早日开学,那么学校的名字就要早定下来,还有学校的管理层,课程,校训都需要大老板来拍板。”季正雄道。何定贤轻笑一声,早有腹稿:“学校的管理层,我在东华三院已经有看中的人,到时候东华四中的黄生会来担任校长,邱德更则担任名誉校长,课程由他们来定。”

他则是校董,控股学校,要什么职位?

“至于校名就定名为港岛财经吧!”何定贤气度不俗的道:“这所学校不搞什么冠名,希望能为港岛金融业多出些人才,校训就取五个字:仁义礼智信。”

“足够了!”

季正雄点点头,合上钢笔,本子上记录着大老板的要求,拿着文件起身:“大老板,我先不打搅了。”

“季正,再饮一杯茶啦。”何定贤满脸笑容,语气甚欢。季正雄却不会没眼力,轻轻鞠躬道:“正好基金会有些事情,港财的章程也要作些修改。”

“那好,我送你出去。”何定贤对人才还是十分尊重的,起身一路把季正雄送出院门,目送其上车才返回屋企。楚伟南见他回来,主动问道:“阿贤,听说要专门给银行办所学校?”

“是,东方银行正在飞速扩张期,用工实在紧张。”何定贤点点头:“如果因为人手不足,错过大扩张的时期,对于集团是一个很大损失。”

“干得不错。”楚伟南拍拍他肩膀,勉励道:“以企业返回来办教育,是一位商人的大跨步,这是商业反哺社会的开始,手中抓着的钱越多,身上的责任就越重。”

何定贤笑笑:“我懂。”

楚伟南道:“我打算年底推荐你竞选商会副会长,你觉得怎么样?”

何定贤表情一愣,出声道:“会不会太早了。”

“不会。”楚伟南望着他,语重心长道:“你现在是华人首位警司,钱和势都有了,熟悉熟悉商会的职位,将来也该为商会多做些事。这些事不一定有金钱上的回报,但一定会让人记住你!”

“再过几年,我便把潮汕商会会长的位置交给你来坐。”何定贤张张嘴,正准备推辞,楚伟南却抬手道:“不用拒绝!商会会长不是皇帝龙椅,一定要往家里传,要坐到死。我传给你,是因为潮汕商会在你手上,将来也许不止是潮汕商会,但潮汕商会继续放在我手上,永远只会是潮汕商会了。因为我的本事就这样大。”

何定贤闭上嘴,点点头,表示认可。

当晚。

九龙,油麻地警用码头。

海关署总监督“查理·史密斯”正戴着警帽,臂夹警棍,腰挂枪袋,站在舷板前不断催促道:“快快快!”

“五分钟,全部登船驶出港口!”

五十余名挂着步枪,身穿制服,整齐列队的海关探员,正排成纵队,一步步在码头灯光下登上三艘缉私船。

今夜。

海关有行动!

第310章 命偿

东义堂红棍王七身穿汗衫,蹲在船头,叼着香烟,静静望着海面。几名马仔绕出货舱,来到大佬面前,出声道:“七哥,再过半个钟就会抵达九龙塘码头。”

“兄弟们安排好没?”王七眯着眼睛,语气平静。一名手下笑道:“货仓的兄弟已经到了,等会下船一起去按摩吗?听兄弟讲,旺角新开了一间桑拿城,连加拿大鬼妞都有。”

“没问题啦,我请客。”王七站十分爽快的答应下,再起身竟是个一米八多,浑身肌肉的彪形大汉。在他身后是一艘捕鱼船改造的走私货船,船上亮着盏黄色电灯。

海面上九艘一般大小的渔船一字排开,缓缓搅动水花,拖拽着尾浪一路向前。

远处。

史密斯站在缉私船头,举起望远镜,望着海面上出现的货船,嘴角挑起一抹冷笑,出声道:“打灯,闪笛,准备搜船!”

“yes,sir!”

两位监督大声领命。

“海关缉私,停船搜查!”

“海关缉私,停船搜查!”

一时间,警灯亮起,海上的平静被打破,一帮兄弟们手持武器,来到船弦旁望着三艘大型缉私船,焦急得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海上起风浪,注定十分热闹。

而社团兄弟手中仅有几把短枪,又怎么打得过海关?

很快,海关人员开始登船,扣押人员,再查验货物。一位高级督察掀开油布,却见仓库里是一箱箱的桂皮、八角、麻籽、花椒、陈皮,每个品类都以木箱封好,有专门的防潮措施,可见是专门改装用来运货的商船。

“这回捕到只大鱼了。”

史密斯弯腰在木箱里掏出一把麻籽,放在鼻前闻一闻,心中暗道:“军情处的情报真没错。”

这九艘货船都是远洋捕鱼船改装,不仅排水量大,而且载重十分可观,每艘都能载货几十吨货,九艘加起来可是大几百吨的量。

……

第二日。

上午。

颜雄来到办公室,低声汇报:“何sir,昨天海关署有行动,查封了协成行五百多吨的香料,直接把船和货都扣在维港码头里,限期让协成行的人去取货。”

何定贤表情一愣,旋即想起:“莞商会长,实业大王方溯泉的商号?”

“是。”

颜雄提醒道:“何sir,海关署的鬼佬来者不善,怕是要拿华商立威了。”

何定贤有让警队的人,多注意海关署的动向,但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海关署又十分封闭,通过警队情报是插不上手的。而且海关里勉强安插的几颗棋子,不宜妄动,便没有前去接洽。

没想到,杜益华倒是很猛,竟然直接向方溯泉下手。

方溯泉协成行香料远销海外,港岛又不产香料,自然只能到内地进货。

内地物美价廉,需要发展,自然积极出货,而为了降低关税成本,在走私成风的年代,大老板们自然会组船队,在两岸水上来来往往,五百多吨香料听起来多,但顶多够协成行工厂用一周。

虽然,潮商与莞商是两个乡社,但在面对鬼佬上是一个集体,莞商一样把规费交给警队。何定贤动作迅速,略有些焦急的拿起电话,拨出号码:“帮我接警务处长。”

“哪位?”几分钟后,坚宝宁接起电话,出声问道。

何定贤道:“坚sir,华商有几艘货船被海关扣了,麻烦帮忙问问海关署什么情况!”

“好。”坚宝宁语气严肃,知晓海关开始出手,安抚道:“我马上打电话问,十分钟内转告你。”

“多谢。”何定贤点点头,挂断电话,心里中明白:“海关是最不满警队用银票发规费,找华商麻烦不仅是向我亮手腕,给我警告,也是想要出场自己收钱了!”

何定贤根本不怕海关搞事,因为在大局上警队是压死海关的,他只要甘愿给坚宝宁一点点小利益,坚宝宁就会出面把海关给踩下去。甚至不用给,坐等海关真把规费权收回去,坚宝宁第一个就要发疯。

有一就有二,海关自己收,金融局,消防局是不是都要自己收?港岛街头又乱成一团,港督会对他的执政水平满意吗?他还会有下一个任期吗?

所以,何定贤正因为不惧,才等着鬼佬出手,而且鬼佬不动手,他也没理由去动别人。因为,他才是主动惹事的那一个,看鬼佬出什么牌,见招拆招即可。

“叮叮叮。”

电话很快打回来。

何定贤当着颜雄面接起电话,出声道:“坚sir。”

“何sir,我给海关杜sir打电话了,他说是军情处最近下令严查对北方的走私活动,手底下的人准备想抓几艘越境渔船交查,不小心查到了方老板的船。”

“他已经答应放船、放人,并且赔礼道歉。”坚宝宁出声道。

何定贤表情一愣,海关署下手这么强硬,署长杜sir却又这么好说话?一抓一放,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啊!再通过抓船的方式,与华人老板达成合作,将来直接把规费交给海关?

杜sir有长进!

“我知道了。”

何定贤笑道:“多谢坚sir。”

“不用谢,我觉得可能是海关署对银票制度有些不满,是不是适当做一些让步?”坚宝宁直接道:“或者,我再约水警署的人谈一谈?”

“不用!”

何定贤还是坚持不让鬼佬分到钱庄利益,出声道:“我自己可以搞定。”

“嗯。”

“我希望不要影响到现在秩序,何sir,秩序是你当年定的,不能因为位置变了,你就先变。”坚宝宁加码道:“你定的制度,你要守好。”

何定贤答应道:“没问题,我保证每个月照样收钱,照样发钱,先挂了,坚sir。”

“嘟……”他挂断电话,取出一支雪茄,低头点上,缓缓吐出口雾:“呼……鬼佬没打算扣方会长的船,也没打算让方会长交钱,他们只是想通过扣船的举动来打我的脸!”

“打给全体华商看!”

有太多华商在内地进货,每天在两岸间来返的小船,其实全都是各类原料。

或者是走私进入内地的石油、粮食、药品等……

港岛作为面向世界的贸易窗口,中间还承担着加工厂的使命,把内地特产加工成产品,输送给海外华人和洋人消费。其实只要在历史趋势中踩中一个节点,占据一席之地,都能够成为一代大亨。

一如有往内地送货的霍老板、在内地进货的方老板……海关署之所以不扣其它船,如药品、石油、亦或者白粉、军火等远洋船,并非不行,而是不想。

因为,海关要亲自来收钱,某种意义上,将来是要与各大商会老板、社团大佬进行合作的。需要获得商会老板们支持,自然是要与商会老板们打好关系。

所以,一开始肯定是低烈度的试探,绝不会与老板们发生冲突,扣下来的船货,一分不要放走。只要多来几次,便能够证明警队对水上失去掌控力,老板们自然而然就会把规费交给海关。何定贤在关于走私方面的掌控力,也将在一抓一放中彻底崩溃,而每一次扣船,都将拉拢一班华商倒向鬼佬,千万别指望华人就一定支持华人,首先警队并非只有华人,其次,华商只支持有用的华人!

颜雄跟了大佬几年,多少察觉到大佬语气里的意思,出声问道:“贤哥,兄弟们该怎么做?”

“这件事不用让警队的人做,查一查,方会长有没有去海关。”何定贤道,颜雄答道:“前面东义堂歪鸡之前给我打电话,说方先生下午三点会去海关。”

何定贤点点头,举起左手,拍了拍自己的脸,狂傲道:“出来混,面子大过天,敢落我的面子,就要用命来还,这件事情不死人,面子找不回来。”

“我不打算让任何人一步,也不打算让别人一分钱,让歪鸡的人出面做事,我们保东义堂没事,再给他西环一条街的地盘开赌!”

颜雄点头:“我知道了,贤哥。”

他转身离开办公室,回到办公区拨出电话:“歪鸡。”

“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