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179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这本小说的猪脚姓梅,乃是一位江南出身的贫寒士子。

  如此猪脚其实乃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通用人物,不管是桃花扇还是牡丹亭,不都是这样的猪脚么?

  关键是,小说里的梅姓猪脚不是一般的龌龊卑鄙。

  为人迂腐差点连饭都吃不起,一大家子跟着受穷,好不容易得到当地富豪支住这才有了科举入仕的机会。

  期间,为了抱上富豪的大腿,或者说拿到长期饭票,不惜将年纪幼小的小儿卖了,与富豪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定下娃娃亲,从而心安理得获得当地富豪的银钱支助。

  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没错,小说主人公就是参照的梅翰林,这个倒霉蛋前不久已经被调到西北边地当县令去了,若是没有大佬帮扶的话,怕是以后就陷在那了。

  关键是,小说故事中的梅姓猪脚,心理活动以及各种见不得光的思量,描述得太多了一点。

  比如为了得到当地富豪的长期饭票,这厮和娘子的一番对话,那种赤落落的算计便叫人大觉恶心。

  梅姓迂腐读书人的娘子,倒是颇有那么点‘安贫乐道’的架势,虽然日子过得辛苦却也没有太过计较的意思。

  反而对丈夫一心巴着支助的富豪大为不解,尤其是拿小儿的亲事换取长期饭票的行为,甚至颇为生气。

  这时候,梅姓猪脚的嘴脸已经完全暴露,说什么“此乃权宜之计也,不然哪来供应他科举的银钱?”

  “若是顺利科举入仕,以后再也不用跟那支助富豪联系,至于所谓的‘娃娃亲’,咱们以后不认就成!”

  “量其一个商贾,也不敢把事情闹腾太大,咱们得了实惠和好处,先就这么着吧!”

  如此嘴脸的读书人猪脚,可以说开创了先河,叫读书人群体的名声遭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害。

  这还不是关键!

  反正小说故事的时代,乃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大明朝,根本就用不着太过计较。

  只是,梅姓猪脚之后的一系列举动,还有所见所闻,才是真的叫翰林院掌院学士‘骇然色变’的主要原因。

  小说中,还没中举的梅姓读书人得到某位同伴指点,将他介绍进入江南之地赫赫有名的‘东林书院’。

  按照介绍他进入书院的同伴所言,想要加大中举概率的话,加入书院乃是最好途径!

  至于其中的缘由,同时也是科举考试中某个秘而不宣的规则,就这么慢慢被梅姓猪脚慢慢解开丑陋面纱。

  原来,‘东林书院’之所以大名鼎鼎,除了书院确实培养出了不少人才,而且许多人才还在朝堂身居高位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垄断了江南数省的部分科举资源。

  怎么个垄断法?

  梅姓猪脚很快就解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从童生试开始,东林书院出身的考官便开始动手脚。

  倒不是真的考试作弊,而是根据某些隐秘记号,知晓某些考生乃是书院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自然优先让书院学生考上。

  童生试如此,扩大到一省学政主持的举人试也是如此……

  就是如此手段,通过一点点积累,慢慢让‘东林书院’的学生通过科举入仕,形成更大的政治集团。

  这样的手段,在现实当中有没有?

  肯定有!

  但凡知名书院,除了教学质量确实极高之外,书院学生身份带来的隐形好处,也就在其中了。

  关键是,这些知名书院的行为,有没有小说里的‘东林书院’这么夸张而已。

  可以说。‘琮三少’这一下,可把各地书院得罪得不轻,以后少不了他的好果子吃。

  只是眼下,随着小说的火热传播,京城官民惊奇之余,也不是没有落榜士子,怀疑他们之前参与的科举考试,出现类似事情。

  有些书院做的隐蔽,根本就不怕查!

  可有些书院做的就有些明目张胆了,根本就经不起查!

  而翰林院,则是这些成名书院的学生把控,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基本都是这些成名书院的学生出身。

  这就叫此时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感受到了森森恶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好状况,从而产生极大担忧。

  各地知名书院的这种隐蔽手段一旦公开,后果可大可小。

  其实以这些成名书院的底蕴和教学质量,就算不玩这样的手段,书院学生的成才率,依旧比那些出身普通书院学生,还有私塾学生强得多。

  可还是那句话,一个成型利益集团的贪婪永无止尽……

  既然如此,何不如让占据绝对优势的成名书院,占据更多的举人名额?

  若是当今严厉整顿的话,以后派遣主持一省举人试的学政还有监考,与当地各大书院没有丝毫牵连和瓜葛的话,指不定就要损失多少新晋举人名额。

  要是当今更加苛刻一些严查的话,指不定还会出现叫人心惊胆战,或者某些大问题。

  科举舞弊一事,自从科举出世以来就从来都没断绝过。

  小说梅姓猪脚便以自身亲历的所见所闻,向所有读者和书迷,直接解开了某些科举中的作弊手段,简直叫人叹为观止,严重动摇了寻常百姓对读书人的崇敬基础。

  这才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最为担心,也最为愤怒的地方!

  “琮三少”的新小说《东林党》,可以说就是一本赤落落的讽刺小说,将许多科举的不堪内幕,还有读书人最为丑恶的嘴脸,完完全全公之于众。

  这是要毁了读书士人的名声根基啊……

  只是气愤归气愤,看出了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

  关键是,瓜田李下的若是主动跳出来,很可能会被引动情绪的读者对号入座,然后直接倒霉完蛋。

  更叫翰林院掌院学士担心的是,小说梅姓猪脚才只是参加了举人试,就暴露出了这么多的隐秘内幕,要是参加进士科的话,还不知道会抖露多少惊人内情。

  别以为进士科干净,能够做手脚的地方多了去!

  关键是,也不知道那‘琮三少’到底知晓多少内情!

  翰林院掌院学士,还有一干感受到了威胁的文官大佬,心情颇为沉重和忐忑。

  有些事情一旦曝光,对文官集团,还有他们本身的打击可就太大了。

  可恨的是,‘琮三少’这厮的真实身份,乃是不折不扣的勋贵子弟,可不会在乎读书人群体会不会受到小说情节的影响。

  更叫他们郁闷的是,这小子还有个顶级文人做为老丈人,可能从其口中知晓不少的科举内幕,还有读书人做过的龌龊事儿,一旦曝光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他们还不敢通过林如海传话,之前才狠狠坑了林如海一把,把这厮弄到西山当巡抚去了,真以为人家没半点脾气啊?

  可任谁也没料到,小说真正劲爆的内容还在后头……

  顺利中举后的梅姓猪脚,因为出身‘东林书院’的缘故,很顺利就进入了在朝堂上,以及南方地域十分出名的东林党。

  然后,参与了一系列叫人心惊胆战,又大觉过瘾的事情!

  比如,肆无忌惮抨击朝政,对内阁大佬没有丝毫敬畏,按照自身心意,或者说东林党的心意疯狂抨击,根本就不管对方是好是坏,能力是出众还是真的平庸。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还有,充当抗税先锋,组织所谓的‘热心’百姓,与朝廷下派的税官各种争斗,什么下作手段都使出来了,甚至还敢于组织读书人冲击官府衙门,美名其曰‘读书种子’对抗乱政。

  可私下里,猪脚跟随东林党一干大佬放浪形骸醉生梦死,没少嘲讽朝廷甚至皇帝的无能,对他们所作所为根本就没办法,甚至还被牵着鼻子走。

  那肆意的嚣张嘴脸,还有被越养越大胆,到了最后甚至不将朝廷和皇帝放在眼里的狂妄,以及将南方利益视作自己禁脔,甚至不许朝廷和皇帝染指的霸道情节,都森森震撼到了所有的书迷和读者,以及一直关注小说情节发展的翰林院掌院学士。

  这位名副其实的内阁储相,被小说描述的某些情节,吓住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突然的感悟

  

  什么叫猖狂?

  定义各有不同,可最近京城火热出炉的小说《东林党》,却是告诉了所有书迷和读者,真正的猖狂到底有多疯狂!

  辱王侯,慢公卿,视皇帝如无物……

  尼玛,真是牛比大发了,也不知道这么一帮子还没有一位内阁大佬支撑的‘东林党’,哪来的底气和傲气?

  小说后面的内容,更叫读书和书迷心头发寒。

  书中的大明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可‘东林党’依靠南方强大的钱粮支持成为朝廷最强派系。

  没上位时对朝廷的政策各种口诛笔伐,等他们自己上位掌控朝堂立即变了嘴脸,各种排斥异己稳固权柄,甚至还弄出了《奸邪录》这样的玩意打击政敌。

  虽说没有对这些情况的详细描写,可只是稍稍提及,就叫人有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尤其是朝堂上的一干文官大佬,对此分外敏感:还能这么玩?

  小说情节,主要描写东林党,是如何一步步占据朝堂主流的,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成为了大明朝一家独大的势力。

  不说先期的书院,还有后续的科举手段,后面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翰林院,将这个储相机构彻底变成自家地盘。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如此一来,不管内阁阁老如何变化,总是不出‘东林党’一系范畴。

  期间又有各种阴险手段,压制不同派系的官员,就是皇帝都被轻松糊弄。

  总之,《东林党》一书,将不存在的大明朝后期,某一个政治势力的嘴脸完全暴露,简直就是在打文官集团的脸。

  尤其被重点照顾的翰林院,更是肆无忌惮触目惊心。

  当下的翰林院掌院学士被惊得不轻,私下里没少破口大骂‘琮三少’这厮混蛋,把这么大一屎盆子往翰林院头上扣。

  要是换做寻常,早就上本弹劾‘琮三少’的小说妖言惑众混淆视听,请当今下令直接擒拿了。

  只是什么动静都无……

  直接偃旗息鼓,算是吃了一个哑巴亏。

  没办法,《东林党》这本小说里的内容,在现实中也是部分存在的,一旦闹腾起来可就不好遮掩了。

  再说了,这时候就是傻子也知道,‘琮三少’这小子之所以写出这样的玩意,正是在给老丈人林如海出气呢。

  就算小说内情叫文官集团大佬都忍不住心惊胆战,却也不好真的拿‘琮三少’如何,真以为林如海是软柿子么?

  只是,小说的影响已经出现,对于文官集团的声誉损伤可是不小,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慢慢弥补。

  可惜,这么一个给文官集添堵的好机会,勋贵集团竟然没有抓住,也不知道牛继宗等勋贵大佬什么想法。

  ……

  此时,贾琮和林黛玉夫妇,已经跟随林如海抵达西山。

  身边,还跟着薛蟠和薛家的大票护卫,西山毕竟乃是边疆省份,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撑,是绝对做不好事情的。

  到了晋阳,以林如海的能力和手腕,掌控巡抚衙门十分轻松,就是有跳腾的,也根本闹腾不起丝毫水花。

  贾琮第一时间拜访了几年前交流切磋过的晋阳武林豪杰,并且直接表露了新巡抚上门女婿的身份。

  如此一来,虽说免不了遭遇私下里的讥讽嘲笑,可晋阳的一些强人都知晓新任巡抚不好招惹。

  这时,林如海入主巡抚衙门,感受到权柄受到威胁的某些存在,想要利用晋阳当地强人闹腾,给自己和一系势力争取机会的想法,彻底落空。

  边疆之地的许多规则,与繁华富贵的江南之地大有不同,这里的豪强更看重的是拳头。

  “早就听闻西山等边疆之地民风彪悍,眼下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林如海其实也感受到了压力,巡抚衙门里的官员,竟然有好几个表露出明显的不满和敌意。

  这要是放在淮扬巡抚衙门,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他也没客气,有些能够直接拿下的,干脆利落的将人弄到清水衙门坐冷板凳。

  至于以巡抚之尊都无法处理的,那就当做没看到,一切按照规矩办事就成。

  他如此干净利落的手段,倒是震慑了一干桀骜不驯的官员。

  起码,平日里的公务往来,不会明目张胆的敷衍搪塞。

  可就是如此,林如海依旧感觉很不满意,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他乐意看到的。

  “岳丈,没什么好说的,不听话就靠边站!”

  贾琮嘿嘿一笑,悠然道:“我倒是觉得如此直接更顺心意,没必要玩那些弯弯绕!”

  “说的轻巧,多年的习惯是能轻易改变的么?”

  林如海摆了摆手,没好气道:“可不要尽出馊主意,被你小子带沟里去了!”

  其实真说起来,倒也不能怪西山巡抚衙门一干官员不给面子,而是习惯了这边的做事风格。

  话说,作为边疆省份的官员,其实前程相当有限。

  因为时刻受到塞外草原蛮族的威胁,西山这里的生产生活都无法正常运转,也就没什么发展可言。

  可以说,整个西山其实都是围绕那些大大小小的军州打转转,从输送给军州的庞大钱粮物资中,捞一点油水日子过得相当苦巴。

  没有大规模战事的时候没政绩,可一旦爆发的大规模的边塞战事,巡抚衙门这边必须负责十分沉重又不讨好的后勤运输任务。

  战事顺利功劳是边军将士的,战事不顺就要跟着背黑锅。

  可以说,凡是在西山这边当官的,基本上算是被发配了,没啥子前途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