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26章

作者:三月啦

  始皇帝,李斯,他们才不会给这群黔首好日子过。

  田辛一身短打,看起来和在场的衮衮诸公格格不入。

  农家是入世学问,除了研究农家思想,他们亲力亲耕,自己采桑种麻,农家本就脱身于饱受迫害的自耕农,他们是自耕农思想的展现。

  国家在压榨他们,君王在压榨他们,贵族在压榨他们,官吏在欺压他们,无业游民和手工业者有墨家为其发声,自耕农有农家!

  可是墨家为曾经煊赫一时,农家,却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辉煌。

  自耕农啊,他们太老实,太想要安逸了,太容易妥协,也太会忍辱负重了!

  也正因为无休止的压榨,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委屈,放眼看去,没有一个人不想把他们当作盘中餐,也正因为如此,才酝酿出了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农家。

  所以农家的思想爆裂,超前,充满了反动!

  可是农家,本就是自耕农上千年承受屈辱委屈压榨的愤怒的折射!

  田辛对始皇帝是有怨的!

  就像那群世家贵族欲请他为上宾,所想的不过是让自己帮他们把耕田变得产量更高,以此来侵吞更多的土地,始皇帝也是如此!

  自从罢官削爵以后,田辛就只沉醉于私下推广,再也没有去成为贵族的座上宾客。

  田辛知道,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对黔首好一些,他们永远不会这样做。

  把技术给他们,指望他们来推广,还不如自己私底下推广给黔首,让黔首能够因此得到一些真正的实惠。

  对吧……始皇帝肯定不会,李斯也不会,大秦也不会这样做,天底下的贵族更不会这样做!

  田辛双手握紧,因为常年亲力耕种,他的身形有些佝偻。

  他看着士卒们收割小米,打出谷子,看到小米堆从小小的一堆变成一座黄澄澄的粮山。

  “亩产算出来了!”

  “一亩合计五石三斗!”

  有吏员高举竹简,通禀群臣,炸起来阵阵惊呼。

  虽然吹牛逼那会群臣个个往大了吹,恨不得小米收成能有五十石。

  看起来朝堂的衮衮诸公因为三种新粮已经很淡定了。

  是呢,那都是亩产千斤的神粮。

  五石三斗,折合出来不过六百多斤。(秦斤,折合现代斤四百多。)

  但是,依旧引起来了阵阵惊呼!

  这可不是新粮,这是五谷之一的稷!

  是在这片土地耕种了多久的东西?自有情怀在此,群臣也更清楚亩产五石三斗的稷是一个什么概念。

  良田稷亩产也就两石罢了,上好的水田加上精心照料稷亩产也就堪堪三石。

  这是直接翻了个倍还不止!

  群臣欢呼雀跃……

  天命!这才是真正的天命在秦!

  “帝星飘摇?荧惑守心?哈哈哈哈哈……”

  “倘若天命不在秦,何来稷之丰收?”

  相比较于上次生硬的公关发布,实在是对舆论最有力的还击。

  帝星飘摇,荧惑守心,江神预言,虽然大秦官方已经召开发布会辟谣,虽然李斯已经开始舆论控制。

  明面上这件事冷了下来,可是要说群臣心里不打突突那是扯淡。

  那可是帝星飘摇荧惑守心啊……

  两个星象一块出现,但凡读点书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是周文王来了都得召开祭祀自罪天地。

  这玩意在这个时代真的是跟国运挂钩的!

  任你公关做的再好,舆论控制的再厉害,也没办法解决人心的骚乱。

  而亩产高达五石三斗的稷的出产,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倘若天命不在秦,不在始皇帝,倘若始皇帝真的有罪于天地,大秦运数将近,又怎么会诞生此等神粮?

  更何况,这还不是通过人为伺弄出来的。

  这批粮食始皇帝已经明确表明,是要当成种子普及天下的,很显然,始皇帝不会打自己的脸。

  这说明,以后历史就要改变了。

  天下人只需要维持现有的耕种条件,稷的亩产平白就能翻个倍。

  更不用说,群臣还看的一清二楚,这里种的不光有稷。

  还有麦,还有豆,还有黄米,还有稻子,还有麻!

  这些都快成熟了,虽然没有收割,但光看那沉甸甸的穗子,都知道收成绝对不会低。

  前面有多么人心惶惶,现在就有多猖狂。

  “恭喜陛下!天命在我大秦,天命在陛下!大秦千世万世,绵延不绝!”

  群臣不是傻子,值此时机,已经有人止住了心头的躁动过来拍马屁了?

  赵泗一看,呦呵,又是个熟人,叔孙通!

  也不止叔孙通!

  稷收成以后,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叔孙通绝口不提天人感应。

  什么帝星飘摇,荧惑守心?

  那明明就是正常的星象变化!

  先贤都说过了,子不语怪力乱神!

  更多的臣子依附过来开口恭喜。

  大秦的朝堂氛围对于拍马屁这件事还是有些保守的,虽有人激动之余涕零泪下,但看得出来是发自真心。

  但凡心向大秦之人,在这个时代,又恰好出现了种种异象,谁心里不是为国担忧,为始皇帝担忧?

  稷,就是解掉他们忧虑和愁苦的一味良药!

  稷虽然亩产没那么爆炸,但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意义非同凡响!

  “统计总产,昭告天地!”

  始皇帝意气风发的站在驾撵之上,长袖随风鼓动,头颅微抬,昂首视天!

  而田垄之间的田辛,看着身形挺拔,不复暮色的始皇帝,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步一步朝着始皇帝的驾撵走去。

  大巡天下在即,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第五章 大巡天下,始皇帝死而地分?

  “田辛?”

  始皇帝笑了一下看着面前的奏折,尔后将竹简直接抛给赵泗。

  “看看……”

  赵泗一愣,打开竹简。

  竹简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名名叫田辛的人想要请求跟随始皇帝大巡天下。

  赵泗有些不明就里,他又不认识谁是田辛,也压根不知道始皇帝为啥给自己看。

  “陛下,臣不认识啊……”赵泗直接坦率表示。

  “田辛乃农家大学,其能使粮食倍收之,通晓各种利农之术,天下贵族皆奉为宾客,只是其不好名利,深居简出,这次上奏,多半是因为稷亩产暴涨之事。”李斯在一旁开口答疑。

  “哦,农家啊……”赵泗眼睛一亮。

  “带上?”赵泗眼神带着不确定看向始皇帝。

  “我说的那个实验,不正是要向这些人解释么?倘若农家能够因此伺弄出亩产更高的粮种,也能泽辟苍生!”赵泗提出了建议。

  始皇帝接过赵泗递过来的竹简尔后抛给蒙毅。

  “置于车队之中,随行其后。”

  车队驾撵随行人员是蒙毅负责,当然要交给蒙毅,始皇帝并不打算直接召见田辛。

  田辛心里想的什么始皇帝很清楚,但是田辛不急,他就不急,没道理田辛一服软自己就上赶着还给他解释这些东西。

  “唯!”

  蒙毅躬身领命,虽说始皇帝态度一般,但是田辛再怎么说也是学术大佬,不可能真就扔在车队里面不管不问了。

  农祭良辰,田辛的奏折只是一个小插曲。

  真正的大场面还得是歌舞表演和接下来的天地祭祀。

  可惜,赵泗前不久已经经历过一次了,故而心里也没有太多波动,不过群臣还是比较振奋的,丰收的喜悦确实容易感染人心。

  当然,接下来短时间内还有好几次丰收,也不知道到时候滞留在咸阳的文武群臣还能不能保持现在的高度热情。

  “随传天下郡县,普天同庆!”

  李斯做出了关键性总结。

  把稷的丰收传诏天下,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看看,天命在秦!

  “少了关键性的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啊……”赵泗在一旁咋舌。

  以前电视剧里面动不动看到皇帝碰见个啥事就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显仁德。

  但是在大秦这是碰都不能碰的滑梯,允许百姓私下组织市利聚会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不过也对,明明犯了法的,平白蒙了大赦天下,却没有受到应该有的惩罚,还要出来祸害人,这哪里又算什么仁德?”赵泗摩挲着自己的下巴。

  眼下,群臣皆已席地而坐。

  大鼎沸腾……

  其内是三牲和稷以及瓜果的大乱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香料。

  味道嘛……一言难尽,但是没办法,还得硬着头皮吃完,这种祭祀活动,不吃完本来就是失礼。

  没去壳的谷子是真不好吃……赵泗一脸愁苦的站在始皇帝身后。

  黄澄澄的小米山落在田地之内……

  群臣环绕在粮山周围,始皇帝以及三公九卿围绕着粮山做出了总结性发言,最后在群臣和天地的见证下确定了留守咸阳的人选。

  按照逻辑来说,始皇帝得带领群臣返回皇宫才可以正式出发大巡天下。

  但是很显然始皇帝懒得再走这个流程,该布置的已经布置完了,这个流程走不走又不是很重要。

  “为朕驱车!”

  赵泗立于车架之上,驱动驾撵!

  文武百官分为两队,一队是要跟随始皇帝大巡天下的,他们要步行跟随始皇帝的驾撵,直接去到车队出发之地,然后才能坐车。

  另一队则是滞留咸阳维持中央机构正常运转的,他们则自行返回各自的办公场所。

  跟随始皇帝出行的官员,足足有几十个。

  其中除了各种要务机构的官员,还有大量的郎官,必要的时候以供始皇帝派遣和咨询。

  这就是郎中令的清贵之所在,始皇帝大巡天下,别的机构还在争取一个跟随始皇帝大巡天下的机会,郎中令往往能轻易分出来十几个名额。

  毕竟郎官清贵,他们没啥实际职务,又是重点培养人员,本就是大秦的优质储备官员……

  赵泗为始皇帝驱车,胡亥依旧站定于副驾之上,始皇帝居于其内。

  走了一小段官道以后直接进入驰道。

  赵泗赶车并不快,毕竟在到达车队之前,随行官员都是步行。

  故而车架行进的速度大约也就是常人散步的速度。

  十里路走了将近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