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6章

作者:三月啦

  而这,仅仅是其次罢了!

  最令人关注的,还是赵泗侍郎的官位。

  郎中令分四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这四种都可以统称为郎官,侍郎算是二等郎官,在往上升一级就是郎中,郎中再往上就是九卿。

  郎中令的职责很杂,很多,宫前近侍,议论朝政,权利有大有小,不以等级,而以王前亲近来区分。

  一般来说郎官如果不能熬到郎中亦或者郎中令,最终的结果就是外放。

  像侍郎这个二级郎官,外放一般都是郡部起手了,当然,能不能外放那就得看始皇帝能不能想起来有你这个人了。

  但是毫无疑问,赵泗被始皇帝钦点侍郎,简在帝心无需多疑,未来前途可谓一片坦荡,摆明了就是要带在身边侍奉左右亲近培养。

  虽然朝堂之中比赵泗官职高者不在少数,但是面对郎官这等王前亲近之官,尤其是赵泗这等钦点侍郎,须得天生矮上三分。

  最关键的是郎中令属官出身,相当于黄埔出身,虽是王前亲近之职,却不是幸进媚上。

  赵泗只要保持简在帝心,日后不管是外放主持一地军政大权,还是换部门主政于朝堂搅动风云的,都可谓是水到渠成。

  赵泗自己对于这个结果也很意外,他本以为自己应该是从议郎或者中郎做起。如此赏赐已经出乎预料,赵泗赶忙躬身谢恩。

  实际上,蒙毅最开始的提议是左庶长之爵和议郎之官。

  左庶长,刚好跨过卿这个门槛,但是是最低级别的卿,不那么惹眼,上升空间大。

  议郎,郎官之中微末之流,却亦可王前亲近。

  只不过始皇帝最终又把爵位和官位往上多拔了两下。

  实际上也不算多,这功劳要是实打实的算在赵泗身上,封侯也不为过,问题是赵泗接不住。

  若非赵泗确实根基浅薄学问也不到家,以始皇帝的性格,直接拔为上卿也亦无不可。

  始皇帝用人向来都突出一个大胆。

  为此自然吃过亏,但是大多数得到的结果都足够令人满意。

  赵泗于群臣之下站定,脸上的喜悦丝毫不加掩饰,始皇帝暗自点头。

  官位暂且不提,赵泗没那个能力接官,他也没有政绩,侍郎算是抬举赵泗了。

  但是爵位,是实打实的被刻意压制了。

  而眼下赵泗的喜悦丝毫不加掩饰,始皇帝能够感觉出来,赵泗对于爵位的定级没有一丝一毫不满。

  这很好,最起码能说明这小子不是贪得无厌之人。

  实际上……赵泗并不会觉的始皇帝给的爵位低了。

  要知道,历史上陈振龙冒死带回红薯朝廷可是屁都没有表示,最后也只是后人感念功德为其树碑立像。

  眼下,已经算得上是功德圆满……

  赏赐完赵泗,感谢完始皇帝,基本上参议论功也已经结束。

  伴随着群臣恭送,始皇帝退去,一日之事也终于结束。

  群臣呼啦啦的踏出大殿,王离第一时间凑到赵泗身前开口:“恭喜啊,赵庶长!”

  “啧,爵位比我还高一级!”王离兴致冲冲的把住赵泗的臂膀一脸兴奋。

  “哪能跟你比啊……”赵泗摆了摆手,王离这小子回头可是要继承彻侯的。

  “话不能如此说,你如今可算是史无前例。”蒙毅自身后拍了拍赵泗的肩膀。

  蒙毅向来都对赵泗观感不错,虽然赵泗一无军功二无政绩,但是胜在为人踏实好学,行事正派,相处起来全无不适,而且确确实实带回来了很多好消息。

  眼下赵泗为侍郎,是郎中令属官,蒙毅是郎中令上卿,赵泗日后就算得上是蒙毅的下属。

  “陛下圣恩……”赵泗摆了摆手。

  这事不值得大书特书,他现在确确实实是大秦历史上唯一一个从真正意义上的黔首完成到卿阶级的跨越的史无前例的第一人。这一点上,确实没人能跟赵泗相比,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赵泗未来的前途依旧是一片光明。

  但是平白无故拿出来说却是不能,反而会制造隔阂,毕竟只有赵泗一个黔首出身,若挂在嘴边,多少有些不合群。

  “明日记得备好官服,于宫中应值,不得延误!”蒙毅笑了笑嘱咐一句和赵泗告别。

  “还想问问侍郎都干什么来着……”赵泗张了张嘴。

  “那得先看陛下要郎官干什么。”王离笑了笑开口回答道。

  “除了宫中应值以外,一般没甚么事情。”王离开口回答道。

  郎中令这地方是个过渡站和培养学校。

  所有郎官,能够留在郎中令的很少,最终的结果要么外放要么换到别的机构。

  不过但凡主政一方的大臣,基本上都得当两年郎官进行业务培训。

  这地方固定的任务就是为始皇帝值守宫门。

  其次要完成一定的训练任务。

  始皇帝还会不定期召集郎官议论朝政奏折,也会针对一些特定事件要求郎官们单独上奏,有时候,郎官还会客串始皇帝的智囊团队,后备隐藏大脑。

  同时郎官们需要处理一些郎中令的本职事物,譬如始皇帝出行规划,人员,随从,道路,时间,器具,这些都需要郎官们规划处理。

  郎官以服务始皇帝为先,始皇帝需要什么郎官基本上就得干什么。

  有点内臣,秘书,助理,加警卫员那意思。

  包括蒙毅,本质上始皇帝诏蒙毅入内诵读奏折也是参议朝政的一种,蒙毅偶尔还得客串一把始皇帝守门的哼哈二将呢……

  同时在出行之时,蒙毅要么居内服侍左右,要么在外为始皇帝驾车。虽为九卿,干的事情其实和其他郎官没有本质上的差距,只不过蒙毅的权利更大。

  左右二相,御史大夫,欲行大事,也得考虑蒙毅的意见。再特殊时刻,譬如始皇帝大巡天下的时候,蒙毅的权利是大于三公九卿的,蒙毅才是始皇帝驾撵以及车队路线的掌控者和规划者,包括随行名单都是蒙毅参画。

  而恰好,始皇帝又特别喜欢大巡天下。

  “原来如此……”赵泗听着王离讲解点了点头。

  这么所有郎官乃至于郎中令上卿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活还是那些活,区别只在于始皇帝让不让你干,你能不能干好。

  王离毕竟是做过执戟郎,在郎中令留过学。

  “啧!也就是说,历史上如果蒙毅没有离开车队祷告山川,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沙丘政变……”

  和王离一路闲聊,直等出了皇宫,赵泗和王离才一同踏上车架。

  战马疾驰……车架行进!

  “蓝田大营不是这边么?”赵泗看向驾车的王离,一时之间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如今三种新粮已经出产,你已于蓝田无事加身,你如今可是郎官,难不成你打算明日子夜自蓝田大营动身前往宫中应值?”王离转身看向赵泗。

  “那我们去哪?”赵泗讶然,下意识的开口询问。

  “当然是你家!”王离笑着开口。

  “我家?”赵泗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王家还在咸阳城送了自己一套宅子。

  只不过院子久未住人,需要打理,赵泗又居住在蓝田大营,外出麻烦,故而一直没有前去,话说回来,这么久时间,赵泗甚至连这套宅子在哪里都不知道,手里也只有王离送来的地契宅契文书。

  如今倒还真是帮上忙了,否则明日要去宫中当值,今日天色已晚,若无宅院,非得去找个驿站客舍不成。

  王离驾驭战车,赵泗坐在副驾驶位置微微眯神,大约小半个时辰,战车就已经稳稳当当的停在一处宅院之前。

  停的是侧门,贵客登门才会开正门以示尊重,包括主人家自己,大多也是走侧门入内。

  侧门亦有隶臣守卫,躯体精干,一身短打麻衣,看得出来十分壮实。

  “早就交代过了,我还特意替你布置许久,只是你一直未曾来过,且去入内歇息……家中隶臣妾若是使得不顺你且自行换了……”说罢,王离露出了一个暧昧的笑容。

  赵泗看着面前向自己躬身行礼的隶臣,以及内里已经等候好的莺莺燕燕的使女。

  王离这家伙布置了这么久就布置出来个这玩意?这压根没有家的样子,像个窑子……

  “主人请进……”

  赵泗连把钥匙都没有,就这么踏进了高大且完全陌生但是属于自己的院子,回头看去,刚想叫一声王离,却只看到王离坐在车架上的的身影已经在消失黯淡的夜色之中。

第九十一章 值守宫门,始皇帝身体素质+1

  眼见精壮的隶臣突然开口的一声主人给赵泗弄的感觉怪怪的,放在古代这是奴隶对上位者的正常称呼,但是现代主人的意思早就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

  强行按耐住内心的不适,赵泗入内而去,一众使女莺莺燕燕已经围了过来。

  “主人~~”

  这一声味道就对了,赵泗瞬间就打消了什么人人平等的想法脚不沾地的摆手。

  “天色太晚了,该去休息了~~”

  一众莺莺燕燕围着,吹拉弹唱,好不乐哉。

  直至月上中天,赵泗疲惫的躺在床榻之前开口:“明日早些为我备车。”

  “唯!”

  屋外传来隶臣应声,赵泗略显虚弱的调整了一下姿势。

  “王离害我!”

  说罢,夹杂着出于现代人的那么一点细微的道德谴责陷入了沉沉的梦乡之中。

  翌日天才刚刚放亮,赵泗就已经被唤起,自有使女为赵泗穿衣洗漱。

  “漱口我自己来吧……”赵泗摆了摆手打消了对方的动作,抹上精盐,用碾出纤维的柳枝略微清洁口腔,漱了漱嘴伸了个懒腰。

  人的心态会随着屁股而改变,一晚上过去,赵泗已经习惯了身份的转变。

  他也不会教导自己的隶臣妾人人平等的概念,更不会拿出他们的身契付之一炬,某种意义上,这群隶臣妾就是为赵泗而存在的,如果赵泗不需要她们,她们的下场只会更加凄惨。

  赵泗最起码安然享受服务的同时把他们当成人来看待,而不是货物,大秦尚且处于奴隶时代,所谓的人人平等也远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

  坦然享受,放弃助人情节,在使女的服侍之下穿好衣服,赵泗来到外院,车架已经准备完毕。

  现在赵泗的服侍已经焕然一新,头上戴的是象征右庶长的玉板冠,身上的衣服则是侍郎官服。

  搭配上赵泗一米九的身高,以及刚毅却不失内秀的面孔,可谓卖相十足(参考中年老胡面相)。

  来到车架之前,驭手伏地露出脊背,意思很简单,让赵泗踩着背上车。

  “我自未到腿脚不便之时。”说罢,赵泗抬腿踏上车架。

  “起乘吧!”说罢,赵泗一言不发安然跪坐其中。

  驭手闻言于地面爬起,坐定于驭手之位,车架自外院驶入咸阳大街,朝着郎中令所行进。

  郎中令署距离皇宫很近,因为郎中令负责拱卫宫门,宫内侍卫,有议政之职的同时还有独属于自己的军队。

  当然,军营校场不在郎中令署。

  郎中令的军队是独立开来的,理论上不归太尉三公执掌,只听命于始皇帝,除始皇帝其余人等一概不认,是全国最精锐,武器装备配置最好,人员素养最高,伙食待遇最好的军队,同时也是天下为数不多的常备军,眼下天下之军基本上都是兵役,全天下的常备军加起来郎中令基本上占了将近一半。

  是完全脱产的军队,人数合计一万三千余,郎中令下属郎官则多达七百余,同时每年或多或少都有不同,人员上下浮动不大。

  赵泗官至侍郎,但是属于他的职务却尚未分配,这就是郎中令的尴尬之处,郎中令的权利太多太杂,权利大小伴随着皇帝的亲疏远近变化莫测,有的权利能不能用全看天意,除了拱卫宫禁的本职以外,其余全部都是薛定谔的权利。

  别说侍郎,就是官至郎中也有可能分配不到任何职务实权。能不能进决策权和权利层取决于始皇帝和上卿蒙毅。

  而非看官职大小,毕竟是王前亲近之职,如果始皇帝青睐,哪怕是小小议郎都能手握重权。

  “去换甲胄,执戟卫宫!”

  赵泗甚至还没摸清楚郎中令署的建筑,刚刚走马观花的看了两眼就被蒙毅叫走更换衣物铠甲。

  现在是夏天,天亮的比较早,实际上这个时候宫中守卫才刚开始换值。

  赵泗闻言赶忙更换铠甲武器,刚刚换上的新衣服又脱了下来换了一套铠甲。

  赵泗换铠甲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铠甲和其他侍卫的不同,侍卫的铠甲多为制式铠甲,通体肃杀厚实,唯有赵泗的铠甲,多了许多装饰的细节,甚至为了美感舍弃了一些实用之处,整个铠甲给赵泗的感觉也很新,不是刚刚产出就是天天有人做保养。

  整副铠甲重的离谱,赵泗估摸着得有五六十斤,全甲。

  再配上一杆大戟,负重六十斤开外。

  赵泗一身骚包甲胄站在侍卫之中可谓是鹤立鸡群,待到入宫换值赵泗才发现自己压根没有换班的人,他值守的地方是门口。

  始皇帝门口……

  就他一个执戟而立,压根没有所谓的哼哈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