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39章

作者:楚国隐士

  毕竟竞争的人可是多了不少啊!

  小二代提出这问题以后,对面年长的学子却云淡风轻的答道。

  “竞争激烈也好过面对胡相!”

  “毕竟竞争再怎么激烈,那也都是一帮子跟我水平相差仿佛之人在争,可胡相呢?”

  “谁能拍着胸口说能摸清楚胡相的套路?”

  “别人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我没那本事,所以我考工部!”

  得这话一出,小二代彻底被干沉默了。

  实在是说得太特么有道理了。

  不过自己这也是捡着了啊,稀里糊涂避坑了?

  学子们的议论和小心思暂且不提,这会儿礼部尚书争满脸懵逼的看着手里的报考单。

  他之前一直没注意,现在一看,这尼玛,数百个通过第一轮的考生,只有三个人报考礼部?

  这特么什么情况?

  老子的礼部这么遭人嫌弃?

第335章 凑热闹的朱元璋

  第三百三十五章凑热闹的朱元璋

  大明的“公考”,胡大老爷固然借鉴了不少上辈子公考的规矩,但终究还是有差别的。

  首先别的不说,这个时代的生源质量就远不是后世那等人挤人的模样。

  这年头,有些偏远点的县城,那真是几十年出不了一个进士!

  就算是秀才、举人,那满坑满谷的算起来,可能几十年积攒下来也不到一百。

  也就是说,眼下整个大明所有的读书人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到十万人。

  而后世呢,一场全国范围的公考下来,报考人数都比这儿要多十倍不止。

  报考人数多,那么竞争就激烈,与此同时,招考单位的选择也就多。

  可现在呢?

  几千人报考,然后一轮过线几百人,基本上也就十取一的水平。

  可就是这样,还是把一应学子们给吓到了。

  但实际上,这些人但凡面试不是太拉胯的话,大多数人都会被录取。

  毕竟这次放出来的职位有点多,一轮过线按照胡大老爷的安排,也不过是加了五成的入围人数而已。

  也就是说,三个人里边会有两个人能考上。

  但……谁会乐意自己成为那个考不上的呢?

  所以,该争的那自然得争。

  这不,起了小心思的考生们,甭管是自己琢磨的也好,亲朋好友劝告的也罢,反正礼部他们是打死不报了。

  实在是胡大老爷的名号在考生之中早已是威名远扬了。

  机缘巧合之下,让礼部头秃的场面,也便就出现了。

  好家伙,三个人报考礼部?

  这特么就是全录用进来,哪怕是也不够啊!

  这咋办?

  就在礼部头疼之时,朱元璋这会儿正在皇宫里翻看着誊录的考生试卷。

  他不是专看某一个衙门的,他是让宋利去随机抽取的。

  哪个衙门的都有,甚至还有落榜了的考生试卷,他照让宋利给取来了。

  宋利也是个贴心的,还非常机灵的帮朱元璋把答案也带回来了。

  朱元璋翻看了两张试卷以后,再一看手边的答案,也就是阅卷标准,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惟庸这法子确实好!”

  “瞧瞧,事先就把规矩给定严实了,一条条一桩桩的就那么明明白白的放在那儿!”

  “做对一条多加几分,做错一条多扣几分,最后以分数论英雄,嗯,好!”

  宋利在一旁听着朱元璋的感叹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可心里却不禁在感叹胡大老爷的厉害。

  不是谁都能让朱元璋时不时的念叨上几句,然后感叹一声的。

  可胡大老爷呢,这都多少次了?

  朱元璋越看这“标准答案”心里越是高兴。

  他往年可没少为了科举之时的舞弊案操心。

  不说那些漏题的了,光是判卷一事,那可就牵扯到太多的糟心事了。

  糊名又如何?

  遣词造句以及行文当中的习惯,但凡熟悉的,打眼一瞧就能看出谁是谁来。

  最关键的是,考官尤其是主考官一言而决。

  没有具体的标准,从头到尾都是“俺寻思”!

  关键是你还不能说他不对!

  什么舞弊,什么包庇学生、门生故旧的,考官大人这叫慧眼识珠。

  关键是哪怕你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了,考官也能拿着试卷说得头头是道。

  毕竟但凡能走到科举这一步的,多多少少是真有点本事的。

  你无法明确说这文章就一定比谁的差,都是相差仿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种情况,以前曾让朱元璋烦不胜烦。

  可如今好了啊!

  惟庸这法子多好!

  提前就把标准定下来,是非对错一目了然。

  朱元璋自己试着按照那阅卷标准拿起两份不同衙门的考生答卷试着研判了一下。

  结果发现自己这么个“新手”,对照着阅卷之后,得到的分数居然跟原本打出来的分数八九不离十?

  差别基本上都在文笔、字迹上加减分略有差别。

  可就是这种结果,已经非常让朱元璋满意了。

  他这么个没怎么看过卷子的新手都能得到跟老手一样的结论,那就证明,这事儿到时候可以临时抽调人手来阅卷嘛。

  仅仅只是这么一个手段,便又多了几分成功率,这如何不让朱元璋高兴呢?

  再次看了几眼手里的阅卷标准以及考生试卷以后,朱元璋意犹未尽的问道。

  “宋利,惟庸负责的那摊子事儿,如今办得咋样了?”

  宋利对于胡大老爷的事儿那可是非常上心的。

  不上心不行,朱元璋时不时的就惦记着胡大老爷,然后一次两次问他答不上来也就算了。

  可要是老答不上来,他可落不着好!

  因此,哪怕平日里他一直在宫里、在朱元璋身边伺候着,可他的消息渠道却一直关注着胡大老爷。

  为的就似乎如今这样的时候,他能第一时间回答。

  “回皇爷,今儿是胡大人规定好的面试的日子,按理来说,他这会儿应当是在面试的现场!”

  朱元璋闻言了然的点点头。

  今儿是面试啊!

  对于这面试,其实朱元璋有点好奇,同时也有点不满意。

  他有些弄不明白,这面试到底为啥啊。

  这不明摆着给人作弊的机会?

  毕竟都已经双方见面了,十有八九还要通报姓名,那要是遇着认识的了,这不多少得给点面子?

  这就让朱元璋有些不爽了啊!

  他想了想,又翻了翻御案上的奏折,略一思索道。

  “这样,伱先安排人跑快点,去打听打听,今儿惟庸在哪儿参加面试!”

  “咱们稍后出去看一看!”

  “咱还真先看看,惟庸这在笔试上办得让咱这么满意,这面试要办出个什么样子来!”

  “正好,咱还没见过这玩意儿呢,这不,正好去见识见识!”

  宋利闻言赶紧安排小太监撒腿就朝着宫外跑去。

  不多时,小太监急匆匆的赶来禀告,胡大老爷的行踪摸清楚了。

  今儿个胡大老爷坐镇礼部!

  听到这消息,朱元璋没有丝毫犹豫,连身衣服都没换,穿着身上这套衮龙袍迈开步子就朝着外间走去。

  显然,朱元璋对于那个面试,真的很好奇啊!

第336章 礼部给朱元璋的惊喜

  第三百三十六章礼部给朱元璋的惊喜

  朱元璋突然摆驾礼部,可谓是让一众礼部官员措手不及。

  今儿礼部可忙着呢,里里外外的人手里可都有活儿忙着,不少人更是被指派到其他考场去当考官去了。

  可以说,今天的礼部看起来可真不怎么的!

  如果说这些问题,多少还能有个解释,能让人体谅一二的话,那么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就真不知道怎么解决了。

  堂堂礼部,居然只有三个人报考,这特么尴尬不尴尬?

  甭管学子们不报考的理由是啥。

  但如今坐在礼部尚书位子上接替章善而来之人,名为张筹。

  此人乃妥妥的原地升迁,此前为礼部员外郎!

  可以说,他一直就是在礼部衙门里打着转转。

  对于礼部的各项业务,他简直不要太熟悉。

  但同样也正是因为之前一直都在礼部,还只是个员外郎,压根没怎么在朝堂打过滚,所以他对朱元璋可谓是又敬又怕。

  毕竟,他这个尚书位子怎么来的?

  还不就是朱元璋因为李善长一事杀得太厉害?

  章善前脚调往工部当尚书,后脚这边的侍郎以及其他几个员外郎便被朱元璋杀了个一干二净。

  最后这位子几乎是稀里糊涂的落在了他的头上,让他原地官升三级,从一介员外郎一跃成为了礼部尚书。

  升官固然是好事情,可这刚接任就碰上一堆的破事儿。

  人手人手不够,责任责任一堆,张筹感觉自己这次升官怎么越看越像是来背锅的呢?

  当然了,要真让他把眼下屁股下面的位子给辞掉,那他是万万不肯答应的。

  所以啊,战战兢兢的熬着呗!

  这不,朱元璋这一来,他不仅没有半分欣喜,反倒是跟筛糠一样抖个不停。

  娘的,他不紧张才怪!

  看着张筹那抖得得了病的模样,朱元璋乐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