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章

作者:楚国隐士

  “是,臣告退!”

  李善长规规矩矩的自殿内走了出来,站在台阶上,望着宫墙外熙熙攘攘的应天城,长长吐了口气。

  “是时候,让他们知道本相的手段了!”

第10章 朱元璋要大开杀戒了!

  第十章朱元璋要大开杀戒了!

  对于自己上任丞相之后朱元璋交付的第一件正儿八经的差事,李善长不敢有丝毫怠慢。

  同时,他也确实想借着办差的机会,在朝堂之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毕竟,只有不断真正行使宰相之权,才能让一众文武百官们认清楚,如今的丞相究竟是谁。

  因此,压根没意识到这里面坑究竟有多大,只想着快点把事情办好的李善长,拉着一帮子亲近的御史就开始干活了。

  之所以拉上御史,也是因为职责所在。

  御史嘛,虽然实际就是职业喷子,可他们却实实在在的肩负着稽查官员不乏的责任的。

  拉上一帮子御史,既是给自己增加人手,也是为了显得公平公正。

  顺便,也是让御史衙门里的一帮子穷酸们看看,跟着本相爷混,才能在今上面前出头啊。

  不得不说,李善长这位丞相的招揽,对于一直不怎么受朱元璋待见的御史衙门来说,还真挺激动的。

  而且办的是公差,得罪人的事儿有丞相顶在前面,有功劳了大家都有份,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当日,一帮子打了鸡血的御史便兴冲冲的跟着李善长冲到了户部。

  其实,这事儿查起来真就一点难度都没有。

  李善长压根没想过,为什么明明锦衣卫监察天下的名号响当当,摆明了比他这个丞相以及一帮子御史更加好用,朱元璋却反而点了他的将。

  他只知道这是他扬名立万的机会,所以,一头扎进了户部。

  然后顺藤摸瓜之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事情查了个底儿掉。

  毕竟,这件事其实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大家伙似乎都在这么干,没人觉着这有什么不对的。

  这才让李善长顺顺利利的在户部完整的拿到了捏着空白账册的官员名单。

  反复核对过名单,确认没有遗漏以后,随口夸赞了忙活了两天的御史们两句,李善长一撩衣摆便兴冲冲的朝着宫内跑去。

  见到朱元璋后,李善长第一时间拿出了新鲜出炉的名单。

  “陛下,臣自接下陛下的差使之后,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携一众御史日日在户部查访,终于把事情查办清楚了。”

  “现有犯事官员名单在此,请陛下审阅!”

  李善长说得那叫一个抑扬顿挫、胸有成竹啊。

  毕竟这事儿他自认为确实办得时又快又好,想不夸他都不行!

  可等宋利自李善长手里接过名单转呈朱元璋后,朱元璋翻阅着手里的标注着职位、姓名的单子,却并没有如李善长料想的那般大肆夸奖,反而沉声问道。

  “丞相,这名单上所涉官员,可有真凭实据认定他们的罪过?”

  李善长闻言心中一个咯噔,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个疑问。

  罪过?

  怎么就成罪过了?

  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吧,大家不都这么干嘛。

  这会儿的李善长虽然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可仍旧压根不知道朱元璋对于这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是何等的深恶痛绝。

  他更加想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略有些得意的答道。

  “臣办事自当力求稳妥,故此,名单上所涉官员手里加盖官印的空白账册,如今都已经被臣交代御史勘验后收缴了。”

  这话一出,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善长一眼,赞道:

  “丞相果然是老成持重之人,对得起咱的信重!”

  李善长哪怕贵为丞相了,听到平日里难得说一句好话的朱皇帝这么一夸,顿时骨头都轻了二两。

  好在他还没飘到天上,赶忙躬身回礼:“陛下谬赞,这不过是臣的本分罢了!”

  看似谦虚,可那费尽力气都没能压住疯狂上翘的嘴角,略微有些出戏。

  朱元璋并没有对李善长这得志便猖狂的模样多说什么,甚至巴不得李善长更加猖狂一点。

  此时的他,要处理的,乃是眼前这张单子上拿朝廷事务当儿戏,光想着偷懒、糊弄,压根没在乎过他这个皇帝的一众官员。

  “宋利,传旨,空印案事涉官员,主印者,罢官、处死,副手及以下,杖一百,充军!”

  “是,皇爷!”

  宋利双眸猛的一缩,可他却半句多话没有的在一旁的小桌上,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空白圣旨,提笔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宋利是干活去了,可堂下站着的李善长傻眼了啊。

  直接处死和充军?

  这么狠?

  不是,不就为了省事儿在空白账册上盖了个章嘛。

  这么点事儿,用得着处死、充军?

  嘶……上位这是要干啥啊!

  作为本案的经办人,他太清楚不过了。

  这里面可不是一两个人,甚至不是几十上百人。

  毕竟打洪武朝建立到如今也有好几年了,这拿着盖着空印的账册前来户部审核的官员不计其数,光是名单上的就有上百号人,若是把之前的也全都牵扯上一应惩罚的话,那起码也有成千上万人啊。

  上位这是要大开杀戒?

  不是,你这么干,咱老李咋办啊。

  李善长这会儿敏锐的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差事特娘的是他主导、经办的啊。

  这要是真这么牵连上万人的杀头、充军,固然朱皇帝的名声是臭了,可他这个领头的丞相名声能好?

  一想到那怨声载道的场景,李善长猛的打了个寒颤,眼神都变了。

  之前他知道朱元璋狠,但不清楚这么狠啊。

  不行,咱老李扛不住这么大的锅。

  当即,李善长冲着朱元璋拱手一礼,劝谏道:“陛下,此事虽错在一应官员,但陛下可否宽仁一二?”

  “毕竟法不责众不说,此事也未曾给朝廷造成多大的损失,陛下何苦下此狠手呢!”

  朱元璋抬头眯着眼睛直直地看向李善长,看得李善长冷汗都下来后,才断然道。

  “丞相不用多说了,朕意已决!”

  “既然敢在咱的眼皮子底下贪赃枉法、欺上瞒下,那咱就得让他们知道知道,咱的刀到底利不利!”

  “丞相退下吧,此事辛苦你了!”

  李善长闻言一脸苦涩的拱了拱手,告退以后脚步沉重的走出了议政殿。

  他这会儿就一个想法,这旨意传出去,大明官场,怕是得慌了啊!

第11章 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

  第十一章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

  李善长的预感,成真了。

  不过,接连几天下来后,他发现,自己的预感还是保守了。

  这哪里是官场慌啊,这是整个大明上下都开始波涛汹涌了。

  毕竟,朱元璋此番下达的诏令是,主印者死,副手杖一百充军。

  要知道,一名官员,别说是能做到“主印”这个级别,也就是一方主官这个级别的。

  哪怕是“副手”,那也是能兴起一方家族的。

  毕竟光是朱元璋给出来的“有功名者免税”的条款,就足够一应百姓投献土地挂靠在老爷们的名下了。

  更别说,这些涉事官员还是读书人中的优胜者。

  再加上,但凡能做官的,谁还没个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的?

  如今大难临头,为了保命,那可不就是奇招迭出了?

  于是,这段时间的应天府,那可谓是乱成了一团。

  锦衣卫的番子如同鬣狗一般,拎着李善长李大丞相交上去的那份名单,四处出动大肆抓捕。

  而且他们可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大白天的冲到各路衙门乃至官员家里,不由分说的就上手抓人。

  但凡有半句多话或者反抗的意思,抡起刀鞘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打。

  若是犯官家属机灵一点,能悄无声息的送上一份“诚意”的话,他们倒是不介意关照一二。

  放人什么的,他们倒不敢,可让犯官过得稍微舒坦点,少受点折腾,他们倒是保证。

  于是这段时间,一个个官员被抓,一个个官员家里开始破财,整个大明官场都是风声鹤唳。

  好些人根本无心办差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待会儿就有一帮子凶神恶煞的番子冲进来,一把把自己打为阶下囚。

  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李善长的名声不由自主的也受到了影响。

  他固然不需要担心自己受牵连,可那些锦衣卫,口口声声都是“按照李丞相递交陛下的名单抓捕”。

  这话可不是喊了一两遍!

  这下好,黄泥巴落裤裆,不是他也是他了。

  毕竟之前他拉着一帮子御史在户部查案子的时候,可没遮掩。

  这下可好,乌央乌央的门生故旧、官员家属前赴后继的来到了韩国公府。

  他们所求的都是同一件事,求李大丞相高抬贵手。

  这些人一方面是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也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前脚你李大丞相上位,我家老爷还声援来着,后脚你上位了,你就这么把人往死了坑,这不有点太没意思了?

  另外,涉事官员里,还真有几个本就是李善长麾下的,那叫的就更大声了。

  哪怕同为淮西老乡的一些官员,此时人托人之下,也悄咪咪的递话过来了。

  “李大人,伱要竖旗,这正常,可你不能连着自家人一起打啊!”

  “以后要干这种事儿,你招呼一声啊,我们还能拦着你不成?”

  话里话外一幅替李善长考虑的意思。

  可李善长听着这些话整个人都快吐血了。

  这……这…这自己也是被坑了啊!

  谁能想到朱元璋,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明明不过是官场上再正常不过的一些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罢了。

  原本以为朱元璋会拿着这事儿敲打众人一二。

  可没想到,朱元璋这是直接把桌子都掀了啊。

  这下自己可被坑惨了啊。

  那些求爷爷告奶奶,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犯官家属,如今死死攥着李善长不松手。

  毕竟如今能出面救人的官员中,李善长无疑是官最大的,那自然也就是希望最大的。

  可李善长可是直面过朱元璋的,当日里名单刚刚交上去就试探过,朱元璋一口就拒绝了。

  甚至之后李善长被几个真有些沾亲带故的烦得不行的时候,还真就再次试探过朱元璋的态度。

  结果,之间还对他客客气气的朱元璋半点面子没给他,好悬当场给他骂出来。

  于是,无奈之下的李善长,逼得没办法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