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8章

作者:楚国隐士

  索性,闭门不出,干脆躲在府上装病。

  面对外间的风风雨雨,他这会儿是焦头烂额,半点办法都没有了。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胡府里,却是一片的安宁祥和。

  倒不是没有人上门找过胡惟庸,可都没见着胡惟庸人,就被胡义给糊弄走了。

  不说胡惟庸早有交待,光是胡惟庸退下后,养病期间连句问候都没有,这时候找上门来,指望胡义胡大管家能给人好脸色看?

  胡大管家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嘴里连连说的是“抱歉、可惜”,可实际上屁股都没动一下,压根没给人通报或者引见的意思。

  反正就是一句话,“我家老爷如今已不是丞相,不过一介翰林学士而已,人言轻微,有心无力!”

  这话一出,零零星星几个找上门的也就知道了,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

  胡义规规矩矩的把人送到门外后,盯着门子重新关闭府门,又叮嘱了两句后,这才兜兜转转的绕到后院,看着在脂粉堆里打了几天滚,又开始对着池塘下力气的自家老爷,轻声问道。

  “老爷,客人倒是送走了,只是,此事不会牵扯到咱家吧?”

  胡惟庸轻笑着摇了摇头:“你啊!把心放肚子里!”

  “若老爷我还是丞相,那哪怕没牵扯其中,也得焦头烂额。”

  “可如今,老爷我只是个空领俸禄连衙门都没去过的翰林学士啊!”

  “管他外面怎么闹腾呢!”

  “反正咱们老老实实关上门过日子嘛!”

  “实在不行,老爷我再上封折子,连这翰林学士都给他辞了!”

  “无官一身轻,陛下总不能把老爷我这一介白身也给牵扯进去吧!”

  胡义闻言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还得是自家老爷厉害啊。

  瞧瞧这急流勇退的果断,听说那韩国公府天天都有人闹腾。

  这要是自家老爷不退,这闹腾的可不就是自家府上了?

  胡惟庸笑眯眯的收下了自家官家的马屁,转头握紧了鱼竿继续悠哉悠哉的过自己的日子。

  有句话他没说,这才哪到哪儿啊,空印案看着厉害,也不过是个开始而已啊!

第12章 管他冬夏与春秋

  第十二章管他冬夏与春秋

  外间的血雨腥风、哭天抢地,影响不了胡大老爷一心摆烂的悠闲生活。

  继美人、钓鱼、歌舞等兴趣爱好被胡大老爷一一发掘出来后,后脑勺上的伤愈合得差不多了的胡大老爷,终于不用忌口了。

  于是,嘴馋了好久的胡大老爷,终于开始琢磨起了吃食了。

  其实这段时间的小日子过下来,胡大老爷对于吃食倒也没说完全接受不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厨子至少会炒菜,而且会用高汤。

  再加上府上又不缺这点饭菜钱,那自然就做的还不错了。

  可胡惟庸还是不满意。

  因为眼下的高汤,基本就是老鸡汤一种。

  提鲜也主要靠海鲜和高汤。

  因为应天府离着海边还不算远,尤其是依靠着长江水运,物资格外的充沛。

  这就给胡大老爷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至于胡府厨子看着自家老爷兴冲冲的冲进厨房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娘咧,自己不过是偷吃了个蹄髈而已,老爷用得着亲自来抓人嘛。

  就在厨子五内俱焚、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等死的时候,胡惟庸踹了他一脚,让他起来,老老实实回答问题。

  而胖厨子聊着聊着,感觉不对劲了。

  嘶……自家老爷,啥时候对吃食这么了解了?

  而跟自家厨子聊了一通以后,胡惟庸也大概摸清楚眼下“美食界”的情况了。

  正所谓上行下效,只有顶层的“风向标”开始在某个方向上发力的时候,下面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好死不死的,以前一两百年占据着整个中原顶层的,乃是异族。

  征服了亚欧板块大部分的黄金家族固守着他们所喜爱的烤肉、美酒,并且固执的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坚持了下来。

  而想要在这些人手底下过日子,那自然就得顺着他们的来。

  于是,烤肉这本来就盛行的玩意儿,愈发的精湛了。

  这是没了忌口以后,吃了一顿厨子弄出来的烤肉得到的结论。

  至少在火候上,还有食材提前腌制、处理等等环节上,胡惟庸得到的结论。

  但根据聊天还有自己观察的结果,胡惟庸得到了一个结论。

  第一、调料太过匮乏。

  有钱有闲还贪吃的老爷们还是太少了,要是多几个如苏东坡那般的人,或许这会儿吃食会更加的美好。

  第二、菜式花样还不够多、不够精致。

  元末乱世易子相食苦苦求生的几十年,让不少手艺都断了传承。

  能有几手不错的厨艺,那都是下了功夫的幸运儿了。

  所以,指望着厨子去开发什么新菜,那就甭想了。

  不过,这些问题,放在胡惟庸胡大老爷这里,那就不叫问题了。

  “我不会做,还特么不会说嘛!”

  上辈子看了那么些让自己流口水的美食视频,总感觉自己脑子会了手不会。

  如今好了,他深刻的意识到,脑子会了就行,手不会没关系。

  因为反正不用他自己干活啊!

  而且……他有钱,不用操心些许食材损耗。

  于是,为了一口吃的,胡大老爷兴致勃勃的一头扎在了厨房里。

  他负责动嘴,胖厨子负责动手,二人齐心合力的开始了“美食研究”。

  第一个拿来献祭的,便是叫花鸡。

  这玩意儿作法简单,但味道好啊。

  叫人去药房里把八角桂皮这些常见但没开发出“正确用途”的香辛料买回来,再把孜然、茴香这些本就再用的香料准备好。

  提前洗净的小鸡儿,先腌制了一个时辰,而后在肚子里塞进去一个用袋子装着的香辛料包。

  而后裹上荷叶,再包上厚厚的湿泥。

  指挥着胖厨子在一旁的地上挖了个小坑把这个“泥疙瘩”放进去,然后在上面架上一堆篝火。

  之后就是等待了。

  因为不知道什么火候才合适,所以准备了四份。

  看着小院里这分布在四周的四堆篝火,胡惟庸笑得跟个憨憨似的。

  他相信,火候上或许会有些区别,但味道应该都不会太差。

  果然,当“美食研究”第一轮试验第一个试验品别捧上石桌,一榔头砸开后。

  看着那冒着热气黄澄澄的鸡肉,还有那浓郁的鲜香,胡惟庸呲呲呲的笑出了声。

  得,第一次试验成功。

  后面的几个“试验品”可能口感上会略有差别,但至少光是眼前这一样,就已经足够胡大老爷满意了。

  毫不客气的掰下一根鸡腿塞进嘴里,感受着那因为密封加热而锁在肉里浓郁的汤汁在唇齿见迸开的快感。

  胡惟庸美滋滋的点了点头。

  这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叫花鸡这就算成功了,那是时候加点难度搞点其他的了。

  如今调料愈发齐全了,那技艺也得提升提升不是?

  前丞相胡惟庸专心美食,现任丞相李善长闭门不出,可朝堂仍旧还在运转,空印案也牵扯越来越大。

  这才短短一个月不到时间,整个大明,就有上万名官员牵连其中。

  朱皇帝的狠辣,着实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他们无法理解,这当皇帝的,把臣子这般折腾,到底图啥?

  要说是帝王心术,那也不应当这么干吧?

  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了?

  可他们哪里知道,跟过往任何皇帝都不想通。

  作为上下五千年里,真正唯一一个自最底层爬起来的皇帝,当年眼睁睁看着爹娘兄嫂饿死,看着官员们鱼肉乡里的朱元璋。

  哪怕他当皇帝了,他骨子里仍旧对官员这一阶层有着本能的厌恶。

  而他,也用着跟其他帝王完全不同的,一种老农一般朴素的价值观在看待着整个大明。

  大明是咱老朱家的,你们都是咱家的长工,你们不好好干活还想偷懒、贪咱家的钱粮,那你们就该死。

  就这么朴素!

  可这一幕落在李善长眼里,就让他有点打退堂鼓了!

  娘咧,这个宰相,好像不是那么好当啊。

  虽然朱皇帝眼下针对的都是那些普通官员,似乎对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老兄弟不闻不问。

  可万一呢?

  万一有朝一日自己惹到了朱皇帝呢?

  李善长不敢往下想了。

第13章 你来我往忙争利

  第十三章你来我往忙争利

  李善长缩回了自家府上,公务都是靠着下人在门口交接然后送进递出,摆明了就是要置身事外。

  而朱元璋则毫不手软的尽遣麾下锦衣卫番子,满应天府抓捕都已经不满足了,纷纷撒到外地去开始抓人了。

  空印案由此也蔓延得越来越广。

  到了如今,已经持续一两个月了。

  有些事情,根本容不得深挖,一挖就得出事。

  这不,都道府县一级级的查下去,涉及的人数越来越多。

  虽然好些人真不是为了舞弊,真就是为了方便而已,可朱皇帝眼里揉不进半点沙子,反正就是一个字,杀!

  管你什么理由呢。

  反正在老朱眼里,这都是给自家干活的长工,跟地里的韭菜没多大区别。

  用朱皇帝饭桌上随口说出的话来解释就是“送死的活儿可能没人干,当官的活计还怕没人来?”

  据说当时朱皇帝语气格外的恶劣,但这话却异常的深入人心。

  而眼下,就是衡量这句话正确与否的关键时刻了。

  在府上躲了大半个月的李善长终于躲不住了,呲溜呲溜的被宣到了皇宫之中。

  而刘伯温、杨宪等人,此时早已在等着了。

  互相见礼之后,朱元璋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挑明了今日要商议的大事。

  “咱看了看,眼下大明因为一帮子混账的事儿,致使有些缺人手。”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