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所以,李奇维断定清朝肯定会同意这一点。
到时候,自己的大学就可以办起来了。
何育杰三人也将告别假期,开始为大学而忙碌。
5、李奇维建议朝廷成立学部,专门管理全国所有学校及相关事务。
提高教育的独立性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为此,他依然拿英国德国的大学举例,证明学术独立的好处。
并且对各省的教育部门进行不同的改进,附有细则。
这一条一定会得到众多人的支持。
至少于式枚在看到后,就微微一笑。
如果成立了学部,他们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而且学部自成体系,外人根本插不进脚。
以后哪怕你是侍郎的儿子,想上广东大学,也得问问我同意不同意。
以上就是李奇维教育改革纲要的主要内容。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李奇维目前也只能写个大概。
更详细的内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然而,这份在李奇维眼里很简陋的计划,在于式枚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作为传统官员,他哪里见过李奇维这种上奏的格式。
全篇没有一句废话,都是在阐述自己的思考和具体实现方法。
跟朝廷上那些,800字的奏折,其中600字都是拍皇上马屁的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此刻,于式枚对李奇维的能力再也没有怀疑。
能写出这种纲要的人,全大清恐怕也难以找出第二个。
关键是对方的任何一条都不是自己瞎想的,而是以亲身经历,参考了欧美各种的教育体系。
里面的各种数据,让人无从反驳。
于式枚甚至能想象到,当这份纲要呈上去后,那些反对派估计直接傻眼了。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找到漏洞,进行反击。
“奇维,我本来已经足够高看你了,没想到还是小看你了。”
“就凭伱手上的东西,一个管学副大臣,恐怕是让你屈才了。”
“现在的管学大臣,名义上可以节制各省学堂,其实也只能管理京师大学堂而已。”
“我担心,你将来需要遇到的困难很多啊。”
李奇维倒是不在意,他笑着说道:“万事开头难。”
“只要我一心为华夏,总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你看,我现在不就把学台你拉到我的阵营了吗?”
于式枚哈哈大笑。“奇维啊,奇维,你有这张嘴,我也不担心你了。”
“反正你还是英国爵士,朝堂上的人无论怎么反对和弹劾你,对你影响也不大。”
“按照你的提议,大不了你自己去办大学。”
“等哪天我当腻了学政,去投靠你,你可要为我留一个校长的位置。”
李奇维笑道:“学台放心,我的大门始终为你打开。”
第160章 国内未来发展计划
辞别于式枚后,李奇维便上了宋大全的人力车,准备回家。
于式枚会在近期,进京面圣,带上自己的改革纲要,结果估计得一个多月才能知晓。
没办法,清朝目前的交通系统还是太落后了。
于式枚只能坐船先到天津,然后走陆路达到京城。
这一个月,李奇维可不会浪费,他要好好梳理自己接下来在国内的计划。
概括而言,一共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推动清朝的教育改革。
李奇维很有自知之明,他的科学之城计划,乃至更隐秘的武力计划,都离不开庞大的理工人才。
如果靠他自己,就算他能建立十所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杯水车薪。
而且工业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和工程师,还有无数的熟练工人,技工等等。
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以他需要借力。
西方世界是肯定不可靠的,只有华夏才能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李奇维就是借助一国之力,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而在这个过程中,华夏本身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所有的技术都沉淀在内部,被消化成真正的力量。
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满清千算万算,也不会算到,大学办的越多,清朝覆灭的速度就越快。
真实历史上,清朝就陷入了这种困境。
不改革,慢性死亡;改革,死的更快。
也许慈禧就是参透了这一点,才会那么奢靡,全然不顾国家前程,只想自己死前爽一把。
第二件,以自己的名义,建立私立大学。
有了庞大的教育基础后,还需要一个领头羊。
它代表最先进的教育水平,产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未来的世界无比混乱,对于大学的发展更加重要。
因为只有战争年代,科学技术才会产生突飞猛进的跨越,这一点毋庸置疑。
即便有了自己的建议,李奇维也不相信,以清朝尿性,能办成什么牛逼的大学。
所以,他要做那个领头羊!
他创建的大学,必须是清朝最好的大学,乃至像剑桥一样,成为世界名校。
因此,李奇维要赶紧把想办的大学构思规划出来。
这一点可不容易。
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大学的定位和管理体系。
李奇维想参考的就是西方的体系,但也不完全一样。
此时的欧美和未来一样,对于大学的各种称呼和划分比较多,也比较细致。
主要的有:University、Institute、School、College、Academy等。
比如哈佛大学的英文是【Harvard University】。
University主要是指综合性大学,一般由很多个学院组成,涵盖很多不同类别的专业。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文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titute是指设立有专门学科的学院。比如麻省理工学院下设工程学院、理学院等等。
它和University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规模上。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既没有法学院,也没有医学院;而综合性大学都会有这些大的学院。
【School】指的是大学所属的学院或者系。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学院,英文是【School of Engineering】。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英文是【Harvard Law School】。
当然,School还有中学的意思。
【College】的概念则比较笼统,既可以泛指各种大学,也可以表示大学内的学院,或者是分科学院。
比如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英文是【Trinity College】,其他学院也是称呼某某College。
再比如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英文是【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所以同样是学院,Institute和College也是有区别的,主要是翻译带来的误解。
最后的【Academy】是指高等专科学校或者研究专门技术的学校。
比如旧金山艺术大学,英文是【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还有各种电影学院、商科学院等等,都在此列。
后世华夏的大学体系,基本就是借鉴欧美的。
大学的分类及院系体系也没有完全统一,非常混乱。
各种名称五花八门,都带有历史遗留因素,也不好修改。
比如同样是三级管理体系,有的大学是:大学-学院-专业;而有的大学是:大学-系-专业。
甚至还有的大学是:大学-学院-系-专业,四级管理体系。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的规模在发展,功能在不断完善,由于调整不及时,从而造成混乱。
通常而言,学院是比系要高半级,而且承担的任务更加系统。
除了系所承担的人才培养和组织教学,学院还包含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等等独特功能。
李奇维是个强迫症患者,他准备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他要创建的是理工大学,对标的就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采取的则是大学-学院-专业,三级管理体系。
并且,他还要在全国推广这种做法。
至于各种特色大学和技校,则是另外一套方法。
这一点,他和樱花国的长冈半太郎类似。
物理乃自然科学之首,李奇维未来会以华夏物理第一人的崇高身份,执掌科学体系。
同时,以大佬的身份调教后辈,给未来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虽然他不可能了解所有门类,但是只要知道哪个最重要就好了。
钢铁、化工、电子、电力等等,任何一项都涵盖了无数的细分技术和工程经验。
只要大学越来越多,人才自然如雨后春笋一般,总有聪明人能取得其他领域的突破。
他通过在国外的投资集团,不断地给国内资金输血,带动一批典型的工业企业成长。
然后再以华夏庞大的人力资源,复制出更多的细分企业。
哪怕是螺丝钉,也要做到全球第一强。
李奇维的作用就是一个引子,他知道凭借他暂时的资金体量,不可能直接将华夏的工业升级换代。
这和教育一样,都是长期工程,需要几十年的缓慢发展,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时,有下人来报,说是一个叫周子余的人来访。
目前对方被安排在会客室,明知李奇维不在,还愿意一直喝茶等候。
李奇维来了兴趣,他的脑海里并没有周子余这个人的信息,莫非是无名之辈?
不过,有这份毅力和胆识,将来的成就恐怕也不低。
他决定见见这个人,想知道对方找自己作甚。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