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38章

作者:虚空圣堂

  因为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使不是布政使的下属,两者是平级的。

  可见清朝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视。

  因为在李奇维的教育改革纲要里,教育使需要承担的任务实在太多了,一个人不可能忙得过来。

  所以教育使必须有自己的手下和办事机构。

  官场本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有新的官职了,相当于竞争变小了,那些等候实缺的候补官员当然高兴。

  当李奇维来到广东教育使司后,立刻就受到了于式枚的热情欢迎。

  如今的于式枚,乃是第一任广东教育使,手下有人,上头有拨款。

  他真正体会到当官的感觉了。

  “李大人,几日不见,你竟然成为帝师了。”

  “真是让老朽汗颜啊。”

  李奇维笑道:“学台,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二人可不要见外。”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就喊你一声老哥,怎么样?”

  于式枚喜出望外,能跟帝师称兄道弟,这份荣耀对于读书人而言无法想象。

  虽然他不敢当众叫李奇维老弟,但是私底下就无所谓了。

  他已经认清了李奇维的人品,绝不是那种背后反手一刀,举报自己对皇上大不敬的人。

  不然的话,他一个小小的教育使,敢称呼帝师为老弟,恐怕是嫌命长了。

  “奇维老弟,你真是我的福星啊。”

  “这才多久,曾经没人要的学政,竟然变成香饽饽了。”

  “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有的人还在翰林院当编修呢,我已经成为主政一方教育的父母官了。”

  于式枚是真开心,连老弟这个称呼都出来了,全然不顾他比李奇维大了二十几岁。

  李奇维拱手笑道:“还得感谢于老哥帮我递奏折子,我才有机会被皇上召见。”

  于式枚假装撇嘴,“诶,老弟过谦了,你的那份折子可谓是一鸣惊人啊。”

  “太后和皇上都赞不绝口,可见老弟你学富五车,大有可为啊。”

  “不知学部一事,老弟你了解多少啊?”

  李奇维无语,第一次见于式枚时,对方还是挺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啊。

  怎么现在立马成官迷了。

  他哪里知道,于式枚之前是没有出路,只能得过且过。

  如今有了机会,自然滋长了向上爬的欲望。

  而教育使再往上,必然就是在新成立的学部中任职了。

  “老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学部成立这么大的事,我怎么可能知道,那都是朝堂上大佬要考虑的事情。”

  “我看老哥你还不如老老实实把广东的教育搞好,到时候拿成绩说话,当个侍郎都没问题啊。”

  于式枚顿时尴尬,笑了笑,“那是,那是。”

  “不过还得麻烦老弟你帮我办新式教育啊。”

  “说实话,你的折子我反复研究过了。”

  “虽然方法描述的很详细,但我还是有点不放心。”

  李奇维笑道:“老哥,放心,皇上让我兼任广东大学的校长,并且有绝对的管理权力。”

  “我准备让你担任副校长一职,不知老哥是否愿意?”

  于式枚顿时张大嘴巴,“愿意,愿意,我求之不得啊。”

  能跟在这样一位西学大宗师后面,什么样的大学办不好?

  到时候他于式枚说不定能成为西学第二人呢。

  李奇维也是微微一笑,他把于式枚拉过来就是当苦力用的。

  他自己的重心肯定是黄埔理工大学,以后没有多少时间放在广东大学上。

  不如把于式枚培养出来,帮自己分担压力。

  还能博得其他教育使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自己以后肯定是要主管全国教育的,如果每个省的教育使,都对自己马首是瞻,还怕办不成事吗。

  如今他奉命主持广东大学的新建与改革,肯定是要做出一番成绩,才能取得满清的信任,放手更大的权力给他。

  所以,李奇维会不遗余力地把广东大学办好。

  同时,还能为黄埔理工大学积累经验。

  要知道,目前为止,所有的计划都是存在于纸面上。

  李奇维也不知道真正教学时,是不是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

  而广东大学,就是他的试验品。

第170章 大学 公司 报纸,齐头并进,李奇维的理想与现实

  随着新政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后,清朝国内顿时掀起一股办学潮。

  几乎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清朝各省级行政区都成立了大学。

  这些大学当然不是新建的,而是在原先大学堂或者高等学堂的基础上,直接合并和改造而来。

  广东大学也是如此,由好几所学堂合并而成。

  不过最终的选址却换成了广州中心另一块地方。

  由于此时并没有“市”的概念,所以广州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地区,面积非常大。

  而它的中心自然是最繁华的。

  清朝建大学可不会考虑李奇维的观点,把它放在鸟不拉屎的地方。

  慈禧认为大学就应该建在最显眼的地方,彰显天朝上国的雄伟气象。

  于是乎,各省纷纷效仿,找最好的工匠打造大学里的建筑。

  李奇维也从于式枚那里,获取了一些工匠的信息。

  当然,他不是要建广东大学,而是要建自己的黄埔理工大学。

  广州府,番禺县,黄埔,长洲岛。

  李奇维带着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周子余四人,正在游览小岛的风光。

  如今周子余因为李奇维的关系,暂时摆脱了清政府的通缉,但近期也需要低调。

  “奇维,你真是会选地方啊。”

  “此处风光秀丽,远离闹市,自成一体,端是做研究搞学问的好地方啊。”

  此时的长洲岛虽然没有经过开发,但是岛上的各种花草树木,更有一种纯天然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一开始想让清政府割让的就是长洲岛。

  但是后来遭到了番禺人民的强烈抗议而没有得逞,从而割让了XG。

  此处曾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粤海关黄埔分关就设立在这里。

  长洲岛曾经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然而现在也逐渐没落了,因为有更好的港口了。

  李奇维微微一笑,未来黄埔军校在这里成立后,恐怕会与自己的黄埔理工大学并称双雄吧。

  一文一武,改造华夏。

  “根据预估,今年年底,大学的主体建筑就能建好,到时候就可以开始招收学生了。”

  “我如今还身兼广东大学的校长,那边也需要我的参与。”

  “所以,育杰,你需要替我分担一点事情。”

  “工程的进度、建筑的细节方面,你都需要跟进。”

  何育杰连忙说道:“好的,李大哥。”

  “这段时间,我就准备住在这里了,正好一边监督,一边写我的教材。”

  何育杰现在意气风发,就在不久前,他的大型译著《物理学》正式完成。

  全书共12卷,里面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物理学的发展史。

  还有各种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

  这项工作还得到了夏元瑮和徐启泰两人的大力支持。

  徐启泰更是动用家族的关系,为这本书校勘印刷,以后就成为华夏物理学的启蒙教材。

  李奇维之前在英国所编的教材,专业性太强,不适合作为大众书籍。

  更适合作为有一定基础的物理学生的进修教材。

  何育杰三人也发现了这点,所以没有死板地照抄,而是加入自己的理解。

  作为此时华夏的物理学权威,李奇维亲自为这本书写序。

  并以管学副大臣的名义,将这本书推广到全国,作为所有大学物理专业的必读教材。

  讲师们可以根据这本书,编写自己的教材,适合本校的教育方法。

  清朝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让李奇维把控教育领域的所有内容。

  清政府也聘请了不少西洋教习,负责大学的理科教育。

  如今人才短缺,可能一所大学也就几个教授。

  文科还好一点,人才济济,但是理工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如今何育杰他们也只找到几个有意向的人,来黄埔理工大学任教。

  放在后世,一个大学教师岗位,恐怕能让上百个候选人争的头破血流。

  李奇维大肆夸赞何育杰,让后者喜笑颜开。

  何育杰不仅完成了《物理学》的编撰,更是确定了自己要编写教材和教授的科目。

  李奇维看过后,直接被吓了一大跳。

  好家伙,在何育杰的规划里,他要讲授的课程有:电学、热力学、气体动力论、量子论、相对论等课程。

  伱一个本科生,真能讲这些吗,李奇维表示怀疑。

  不过他依然表示鼓励,让星火三人大胆尝试,有错就改。

  反正他们三人此刻论物理水平,绝对是除了自己最强的了,足够当所有人的老师。

  夏元瑮也不甘示弱,他要讲授的课程有:光学、流体力学、高等理论力学、声学、弹性论等课程,正好和何育杰互补。

  而徐启泰就没有那么夸张了,他还是聚集自己的特长,要讲授的就一门课:放射学论。

  不过他一个人就负责了所有实验类的课程。

  至此,黄埔理工大学的物理学课程已初步确定,至于数学、化学、生命科学等,还在慢慢完善中。

  李奇维同意了他们的计划,接下来,就看具体的教学效果了。

  自从李奇维在3月份回国后,整个1903年他就没有闲下来过,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缠身。

  到6月底,清朝在全国一共成立了22所新式大学。

  其中京师大学和广东大学地位最高,由清政府中央直属,两位管学大臣负责具体事务。

  而其余大学则由各省的教育使司负责。

  另外像李奇维这样的私人大学,暂时还未被纳入清政府的统计当中,不过却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管。

  各省的蒙学、小学、中学,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这些低水平的学校,由于需要的师资力量不强,所以反而运营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