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李奇维两手分别搂住二人,笑着说道:“名字我早都想好了。”
“男孩,就以【承】字为辈分,按照【道德仁义礼智信】顺序往下排。”
“女孩,就从诗经中选择好听的叠词,比如蓁蓁、呦呦、关关、夭夭等。”
“我的儿子们,将来虽然从事科学事业,但不能忘了华夏的传统优秀品质。”
“而我们的女儿们,我要让她们快乐一世,成为无忧无虑的公主。”
两女都捂着嘴笑,王路遥打趣道:“还公主呢,我看伱还想当皇帝,三宫六院呢?”
李奇维尴尬地挠挠头,当即发誓,“我这辈子只爱你二人。”
怀孕期间的女人,头脑非常发达活跃,一定要顺着她们的心思来,不然很容易抑郁。
李奇维前世从网上看到过这些消息,所以哪怕是王路遥的玩笑话,他也会认真地放在心上,做出承诺。
“路遥,等你生完孩子,要是觉得无聊,可以去山河小学当老师。”
王路遥很开心,“哇,真的吗?我也能当老师?”
“我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国内已经放开了,女性可以上学可以当老师。”
“还有你,香岚,你也得去学校,不过不是当老师,而是当学生。”
“不学点科学知识,将来怎么教育孩子们。”
“啊?”香岚顿时愁眉苦脸。
当初在英国时,李奇维就准备教香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她死活不愿意,因为太难了。
不过,现在李奇维拿出孩子这个大旗,想必香岚再抗拒,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了。
李奇维沉浸在孩子带来的喜悦中,连干活都更有劲了。
然而,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瞬间让他内心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1905年7月27日,清朝为了应付国内外关于“立宪”的压力,不得不决定,派出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
9月24日,由慈禧诏定的出洋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在京城正阳门车站出发,启程出洋考察。
这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君主立宪做准备。
然而就在五大臣登上火车,挂靠行李时,车厢内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现场瞬间一片狼藉,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紧接着,救援人员立马上车,查看人员伤亡情况。
在这场爆炸中,载泽、绍英受伤较重,端方、徐世昌、戴鸿慈基本无碍。
而爆炸的发起者,由于被火车的巡逻兵发现,不得已提前引爆炸弹,导致自己没有撤离,被当场炸死。
事情发生后,各地总督巡抚纷纷致电朝廷,猜测是革命党人所为。
“此事必是革命党中人所为,盖恐政府力行新政,实行变法立宪,则彼革命伎俩渐渐暗消,所以行此狂悖之举。”
这场爆炸打断了五大臣的计划,清政府想下令取消计划,但是在立宪派的坚持下,依然重启。
不过,这件事有力地震慑住了清朝。
一时间,整个京城全部戒严,所有清朝大臣人人自危,王公贵族们更是在府邸加强巡逻。
李奇维知道为何革命党人要实行刺杀。
因为在他们看来,清朝的所谓立宪,跟西方国家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用来愚弄和欺骗百姓而已。
革命党人没有说错。
真实历史上,1911年,清朝组建的新内阁中,一共有13名成员,其中满清皇族就占据了9个名额。
人们讽刺其为“皇族内阁”。
爆炸事件一段时间后,李奇维发现周子余的心情消沉至极。
他还隐约听到对方说过:孟侠兄,一路走好,你是所有革命党人的英雄。
李奇维久久伫立,默然不语。
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出现以前,也许都经历了无数的痛苦。
生孩子,女人是痛苦的;教育经费不够,教师是痛苦的;国家贫弱,有志之士是痛苦的。
然而,痛苦后就会迎来伟大的新生。
孩子是希望,教育是希望,国家则是所有一切的希望。
李奇维自知没有能力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他无法阻挡仁人志士的牺牲。
甚至那些炸弹还是通过他的途径购买的。
有些痛苦他必须去亲自感受,才能锻炼出钢铁一般的意志。
他将永远践行自己选择的那条路。
第194章 南洋来客,兰芳遗老?
1905年10月1日,黄埔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内。
李奇维正在查看学生们的成绩单。
能够在历史留名的人果然不简单,仅仅过了一年,学生之间就有了差距。
颜任光、张贻惠、李耀邦、王季点、王琎五人的成绩,遥遥领先。
他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李奇维虽然很高兴,他们五个以后会带出更多的学生。
但是也有一丝气馁,难道就不能有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经过自己的指导后,变得出类拔萃吗?
李奇维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
他也知道科学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需要一点一滴的培养。
四年不行,那就十年,十年还不行,那就二十年。
李奇维就不相信他带不出名动天下的人物,他有足够的时间。
如今,他是教育使司和黄埔理工两头跑。
自从一己之力解决经费问题后,如今李奇维在广东教育领域就是说一不二的角色。
虽然他是新官上任,但是手底下的人全都老老实实,不敢违逆。
因为他们知道,这位教育使是说一不二的大佬,他们只要严格去执行就行了。
李奇维每周只去教育使司上两天差,剩下的时间都是待在黄埔理工。
大佬就是任性。
这时,秘书于天池走了进来。
“校长,外面有一位自称从南洋来的商人,想要见您一面。”
李奇维微微一愣,“南洋?”
这也是一个充满无数可歌可泣事迹的地方。
不过他在南洋可没有什么熟人,于是问道:“有预约吗?”
现在的李奇维大小也算个人物了,每天想拜访他的人不计其数。
因此,他就让于天池弄了个预约制度。
其实也不是装逼,而是为了公平对待,防止有人认为厚此薄彼,见他不见我。
于天池道:“没有预约,不过,我认为您最好还是见一下。”
“哦?”李奇维来了兴趣,他很喜欢于天池的这种机灵劲,不死板,处理事情很灵活,却又让自己满意。
“说说。”
“对方名叫李启国,曾以海外华侨的名义,捐赠广东省教育资金10万两。”
李奇维心中一震,那确实非见不可了,金主来了,怎么也得亲自相见。
当时号召捐款时,由于响应的人太多,李奇维又忙于应付各种事情,他还真不知道李启国的情况。
于是,连忙让于天池把人请过来。
不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满脸笑意地走进办公室。
“李校长,在下叨扰了。”
“实在是此次回国,行程匆忙,没有来得及预约,破坏了您的规矩,还望见谅。”
李奇维起身,走到对方面前,笑道:“李兄,言重了。”
“你我同姓,说不定500年前是一家呢,平辈相交即可。”
“来,请坐。”
二人宾主坐定后,于天池静静地泡好茶水,便退出办公室。
李奇维一边喝茶,一边仔细打量李启国,对方看起来就是那种经常走南闯北的商人,但是皮肤保养的很好。
可见家里非常富裕,不然也不会一次性就捐了10万两。
“李兄,不知今日来我这里,有何贵干?”
李奇维的干脆直接让李启国一愣,心道这李校长果然和传闻一样,深受西学影响,做事最不喜欢婆婆妈妈。
于是,他就客随主便,讲明来意。
“李校长,此次我回国,除了祭祖和打理家族生意外,家父有一事嘱托我。”
“前些日子,据说李校长你公开表示,想在南洋也开办大学,吸纳百万计的南洋华侨学子。”
“不知此事真假。”
李奇维说道:“确有此事。”
这也是他为科学之城计划提前铺垫。
经过几年的深思熟虑,他已经决定将科学之城建在南洋了。
一方面,那里有很多的华夏侨胞,文化和人口方面完全不用担心。
另外,南洋距离国内很近,以后从国内吸纳人才也非常方便。
最重要的是,他的家族在广州,以后科学之城建立后,和家族的联系会更紧密。
这个时代,可千万不要小瞧家族的力量。
广州李家,只是一个分支而已。
此外,李奇维获取地盘的战略也调整了。
他不买了,准备先借后抢。
通过办大学、建研究院、或者开公司的方式,迷惑英国,最后圈地自立,让英国束手无策。
南洋自古都是华夏的领土,老子凭什么花钱向你买。
不过,这件事在他心中目前只有腹稿,暂时还没有详细的计划。
而李启国或许就是契机。
于是,李奇维接着说道:
“南洋自古以来,与我华夏一衣带水,联系紧密。”
“可是那里的人大多凭苦力生存,日复一日,受洋人欺凌。”
“我欲效仿国内,在南洋办大学,启民智,为我华夏侨胞在未来创造一个可能。”
“李兄既然曾豪捐10万,想必对我也是有了解的。”
“我对教育,还是有一点心得。”
李启国这时激动地站了起来,“当然知道。”
“如今伱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就连在南洋,也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我们南洋华夏人倍感自豪,你是整个亚洲的西学第一人。”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