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64章

作者:虚空圣堂

  “至于我个人,你可以认为我锋芒毕露。”

  巴克尔没想到李奇维如此直白,心想这个年轻人,他有锋芒毕露的资本啊。

  “我知道,你的家族在清国内,也属于实力很强的经商家族。”

  “你的成功,是不是也离不开家族的支持?如果没有钱财,学习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没错,这点没什么好遮掩的,我留学的费用都是家族从华夏寄给我的。”

  “但我认为这不是什么污点,难道做研究或者学习就得一贫如洗才对吗?”

  “家族的帮助是我与生俱来的,只是可用的工具而已,我没有什么压力。”

  “如果我生在普通人家,我依然可以做出今天的成就,也许会更费力一点。”

  “我个人对于贫穷和富有,没有任何偏见,人不应该被环境束缚。”

  巴克尔点点头,忽然又问出一个刁钻的问题:

  “刚刚你一直在说华夏,为什么不说清国呢?”

  “你似乎很排斥别人叫你清国人,或者你自称清国人,有什么理由吗?”

  李奇维盯着巴克尔看了几眼,对方脸上没有任何情绪,仿佛就是单纯地好奇。

  “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先进的会代替落后的,文明的会代替野蛮的,生产力高的会代替生产力低的。”

  “你们英国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吗?”

  “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从封建走向君主立宪。”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处理的方法自然也不同。”

  “另外,我只是一个物理学家,对于政治不感兴趣。”

  “所以,我称华夏,就是一种习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请不要联想。”

  巴克尔悻悻一笑,他没想到李奇维看着很年轻,回答却经验老道,滴水不漏。

  而且还反将自己一军,本质上,英国和清国确实没什么不同。

  但是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他试探出了李奇维是拥抱文明的,而不是支持愚昧。

  这对于接下来的各种策略,都非常有参考意义。

  李奇维也在思考巴克尔的意图。

  对方表面上只是《泰晤士报》的总编,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和英国上层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也许这个问题,就是他背后某人的指示。

  “布鲁斯,你取得物理诺奖,想必回国后,一定会受到重用,你会如何改变你的国家。”

  李奇维知道这篇报道肯定会传到国内,甚至会被送到满清掌权者们的手中。

  于是,他思考后说道:“我的目标,就是仿照欧洲的模式,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大学。”

  “教授自然科学知识,让无数的华夏人,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华夏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有自己的璀璨文化和历史财富。”

  “我想通过建立特色大学,让国外的留学生来了解华夏,热爱华夏。”

  “比如我可能会建立一所瓷器大学,把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华夏工艺结合起来。”

  “潜心研究制造出更精美,或者更耐用的瓷器出来,传播华夏文化,造福世界。”

  “并且,我还会办科技报纸和杂志,专门介绍国外的最新科学进展,让国内优秀的学者,能够有机会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总之,我会把毕生所学,用在科技和教育领域,提升华夏人民的整体素质!”

  咔!

  李奇维用力一挥的手势,正好被摄影师记录下来,当做珍贵的配图。

  大家也被他的赤子之心感染,这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物理学家。

  李奇维可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刚刚的一切都是他的表演。

  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说辞。

  他要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自己只想在科学教育领域建功立业,从而麻痹满清高层。

  对于他们而言,李奇维再有名,哪怕得1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也就是个匠人,翻不起大浪。

  最多赐几件宝物,赏几个宫女就能随便打发了。

  安心搞你的研究,给皇家当牛做马就行,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历史上,他们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

  慈禧老妖婆论玩弄人心,那世间难有敌手,李奇维自忖拍马也比不上。

  可是一旦涉及到外国,什么工业革命、科技等,她就是个睁眼瞎,和普通的老太太没有区别。

  甚至都比不上接触过西学的幼童。

  说到底,她的本质就是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蠢女人而已。

  只要扒开她的外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会给封建制度带来多么大的冲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必然导致改变。

  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这股时代洪流,不然只能被冲击的粉身碎骨。

  这股力量,只有接受西学的人才能掌握。

  当然,李奇维内心所想的这些,巴克尔是不可能知道了。

  他听完后,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到震惊。

  他也算了解清国的,甚至知道学而优则仕的典故。

  在他的想法里,李奇维作为清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回到国内后,肯定会受到重用,位居高位,然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全部向西方看齐。

  然而现在对方却说,自己就想搞搞教育和科技。

  这让巴克尔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佩服李奇维的纯粹。

  他怎么可能弄明白,华夏境内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

  一个小小的李奇维,暂时在那些真正的大佬眼中,最多只能算一个名人。

  而不是掌舵国家的船长,很多事情轮不到他指手画脚。

  接下来,巴克尔又提问了一些角度新奇的问题,都被李奇维一一解答。

  采访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

  两人同时起身握手。

  巴克尔最后又恭喜李奇维获奖,表示希望下次有机会再采访他。

  李奇维也回应感谢,并打趣地告诫,一定要如实报道啊,不能添油加醋。

  说的巴克尔哈哈大笑,对李奇维的印象更深了。

  很快,巴克尔等人和汤姆逊告别后,就带着报社人员离开剑桥。

  他们要赶紧回去定稿发行。

  李奇维的言论让巴克尔坚信,对方是改革派。

  那么是不是代表清国的年轻一代,都是抱有这种思想。

  想当初英国为了和清国做生意,不惜发动两次战争,就是为了得到庞大的市场。

  而现在,清国年轻人的代表,李奇维公开要学习西方,这或许就是一个信号。

  至于这样报道,对李奇维本人有何影响,巴克尔可就不考虑了。

  这时,会议室外等待的威尔逊等人鱼贯而入,对着他问东问西。

  威尔逊拉开众人,一脸急切地问道:“布鲁斯,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兴奋?”

  “对了,有和对方提到我威尔逊的云室吧。”

  李奇维笑道:“放心,我说你是剑桥最牛的物理学家。”

  众人狂笑。

  而他还不知道,自己的采访,将会给华夏带去惊涛骇浪般的震动。

第92章 消息扩散,光绪震惊!

  五天后,《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上,李奇维意气风发,大手一挥的照片赫然在列。

  上方则是大大的标题:清国青年,英国留学,开眼看世界,获物理诺奖,立志报效祖国。

  《泰晤士报》用整整一个版面,详细介绍了李奇维的生平。

  并重点描绘了他来到剑桥后,是如何受到知识和文明的熏陶,才脱离原生国家的愚昧。

  在这过程中,英国的文化和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一通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李奇维从一个平平无奇的清国年轻人,经过剑桥大学的四年专业培养后,就能获得物理领域的至高奖项。

  这充分说明了英国作为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对于落后地区的教化作用。

  英国作为世界中心的日不落帝国,其光辉照耀着全世界,布拉布拉。

  报纸一经发出,立刻遭到哄抢。

  《泰晤士报》只能开足马力,扩大印刷,连续加印五次,但依然供不应求。

  可见李奇维影响之火爆。

  其余的诺奖得主的光芒,完全被他遮盖住。

  一时间,李奇维的名字风头无两。

  他的事迹迅速以英国为中心,朝四面八方传去。

  清朝驻英国大使馆内,罗福玉坐在椅子上,正闭眼听翻译人员翻译最新的《泰晤士报》。

  越听他的脸色就越难看,尤其是李奇维关于华夏的言论,更是让他愤怒无比。

  他的手抓住扶把,因为过度用力而青筋暴起。

  “该死,他还是我大清的子民吗?”

  “接受采访,不仅不和我报备,竟然敢口出狂言,还想回去搞什么科技教育。”

  “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罗福玉担心的不是李奇维要做什么,而是他失去了掌控对方的权力。

  等到报纸传回国内,万一庆亲王甚至老佛爷来了兴趣,看到李奇维的大言不惭,他们会怎么想?

  虽然李奇维言语中都是为大清考虑,看不出违逆之心。

  但是却半分没有提到皇室的作用,满清八旗的作用。

  这会让掌权者很不爽,然后就会责怪罗福玉。

  你一个堂堂正三品的驻英大使,难道不会与对方提前沟通,勒令其谨慎发言吗?

  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可见是个酒囊饭袋。

  罗福玉怕的就是被老佛爷厌恶。

  任你工作能力再强,只要公司领导不喜欢你,都是白搭。

  此时罗福玉,再也没有之前的胸有成竹,波澜不惊了。

  他心中对于李奇维的恨意达到顶点!

  就在罗福玉既咬牙切齿又心惊胆战的时候。

  最新一期的《泰晤士报》顺着电线,漂洋过海,终于传到了大清国内。

  清朝,西安,陕西巡抚衙门,也称北院。